正在加载图片...
安慰剂效应造成的哲学困感 首次表达了这样的怀疑。1820年代,顺势疗法 我国,中成药能够获得比西药更好的安慰剂效应。 (Homeopathy),物理疗法(Naturopathy)、手疗(Chi- 这样一来,在药品说明书当中,究竞是实事求是地 ropractic)、针灸(Acupuncture)、能量医学(Energy 把所有毒副作用都写清楚好,还是干脆不写,完全 medicine)、信仰医学(Faith healing)特别盛行。在科学 由医生和药剂师去把握好,或者推而广之,在医疗 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仿佛基于科学的治疗,与这些不使用任 卫生领域是否容许“善意的谎言”,就成了一个十分 何药物,也不动任何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同。由此便滋生了 棘手的道德哲学疑难。 治疗虚无主义(therapeutic ni- 3.安慰剂治疗能否用于临床? hilism)。 安慰剂效应是因人因病而异的。更加值得指出的 从不那么严格的意义上说,孔子也是一位治疗虚 是,究竟哪些人群,哪些疾病,会出现安慰剂效应, 无主义者。孔子的疾病观与他的天命观是完全吻合 目前并不清楚。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精神病学研究小 的。孔子认为,防病(治未病)是可能的,治病(治 组研究证实,在随机的状况下,30%的抑郁病患者, 已病)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 在接受安慰剂治疗之后发生了病情改善。如 可以作巫医”。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孔子的这个说法 果特别选择年轻的抑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安慰 在我国被曲解了。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孔子意在告诚 剂治疗获得病情改善的概率则可高达59%,比使用舍 那些致力于巫术和医术的人,一定要有恒心。其实, 曲林(Zoloft)只少10个百分点。另有报道指出,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恒心的。这种解释低估了孔子的 安慰剂抗抑郁的疗效,在30%到100%之间都是 智慧。熟悉汉语语言史的知道,“恒”的古汉语语义 有可能的。【19)41778这意味着,安慰剂治疗是一 只具有“恒定”(静态)和“规律”(动态)两种含 种以人的生命安全为赌注的治疗。于是,安慰剂治 义。在“恒”之外增加“心”违背作者的本意。人体 疗能不能用于临床,就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的演化没有规律,不可以用巫或医的方法对待人体。 和评价的伦理学问题了。 这才是对孔子的这个说法的正确解释。 参考文献 20世纪30年代,抗生素首次用于临床,取得了 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虚无主义便沉寂下去了。但 [1]Shapiro AK.Semantics of the placebo [J].Psychiatr Q,1968. 是,安慰剂效应的发现和确证,使得治疗虚无主义 42(4). 大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2on Cancer 2.在医疗领域是否容许“善意的谎言”? 依据康德“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 [3]Leonard A.Cobb,George I.Thomas,David H.Dillard.K. Alvin Merendino and Robert A.Bruce.An Evaluation of 道德哲学,“善意的谎言”是不被允许的。如果允许 In-ternal-Mammary-Artery Ligation by a Double-Blind Technic [J].N Engl J Med 1959,260(22). “善意的谎言”存在,则说谎也就可以成为一部分人 的特权。当说谎成为特权之后,这个世界就会变成谎 (4]Hashish I,Harvey W,Harris M.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言充斥的世界。可是,安慰剂效应不是基于诚实而是 of ultrasound therapy:evidence for a major placebo effect [J].British Journal of Rheumatology,1986,25(1). 基于谎言的。在我国,西药的说明书,相对来说是写 [5]Kaptchuk TJ.Stason WB,Davis RB,et al.Sham device 得诚实的,中成药的说明书是写得不诚实的。可是, v in-ert pill: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placebo 当西药制造商把药物的成分、代谢动力学规律、生物效 treatments [J].BMJ,2006,332(7538). 率、副作用、禁忌、保质期,全部都写清楚之后,往往 (6]Holm L,Bengtsson A,van Hage-Hamsten M,Ohman S. 都会造成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恐惧,并由之对患者造成 Scheynius A.Effectiveness of occlusive bedd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a placebo -controlled 伤害剂效应。于是,我国许多患者主 trial of 12 months'duration[J].Allergy,2001,56(2). 诉,西药对他们的副作用大。反之,中成药从药物成 .WP.The Nocebo Reaction Medical World. 分、治疗功能到保质期,没有一项是写得清晰的,甚 至无法对它是否写得诚实给出评价,人们反倒认为, gnnalsof imtema Medicineutic 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副作用小。这一心理偏见,掩盖了 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实际危害。但是,正是这些含糊 [9]Schweiger A,Parducci A,Pav J.Nocebo:the psychologic in-duction of pain[J].Biol Sci.1981,16. 的,甚至虚假的药品说明书,不但没有给患者造成心 理伤害,反而还更好地愉悦了患者。所以,在 63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安慰剂效应造成的哲学困惑 首次表达了这样的怀疑。 1820 年代, 顺势疗法 (Homeopathy),物理疗法 (Naturopathy)、 手疗 (Chi￾ropractic)、 针灸 (Acupuncture)、 能量医学(Energy medicine)、信仰医学(Faith healing)特别盛行。 在科 学 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仿佛基于科学的治疗,与这 些不使用任 何药物,也不动任何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同。 由此便滋生了 治疗虚无主义(therapeutic ni- hilism)。 从不那么严格的意义上说,孔子也是一位治疗 虚 无主义者。 孔子的疾病观与他的天命观是完全吻 合 的。 孔子认为,防病(治未病)是可能的,治病(治 已病)是不可能的。 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 可 以作巫医”。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孔子的这个说法 在 我国被曲解了。 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孔子意在告诫 那些致力于巫术和医术的人,一定要有恒心。 其实,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恒心的。 这种解释低估了孔子 的 智慧。 熟悉汉语语言史的知道,“恒”的古汉语语 义 只具有“恒定”(静态)和“规律”(动态)两种含 义。 在“恒”之外增加“心”违背作者的本意。 人体 的演化 没有规律,不可以用巫或医的方法对待人体。 这才 是对孔子的这个说法的正确解释。 20 世纪 30 年代,抗生素首次用于临床,取得了 明显的治疗效果。 治疗虚无主义便沉寂下去了。 但 是,安慰剂效应的发现和确证 ,使得治疗虚无主义 大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2. 在医疗领域是否容许“善意的谎言”? 依据康德“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 道德哲学,“善意的谎言”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允许 “善意的谎言”存在,则说谎也就可以成为一部分人 的特权。 当说谎成为特权之后,这个世界就会变成 谎 言充斥的世界。 可是,安慰剂效应不是基于诚实 而是 基于谎言的。 在我国,西药的说明书,相对来说 是写 得诚实的, 中成药的说明书是写得不诚实的。 可是, 当西药制造商把药物的成分、代谢动力学规 律、生物效 率、副作用、禁忌、保质期,全部都写清楚 之后,往往 都会造成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恐惧,并由 之对患者造成 伤害剂效应。 于是,我国许多患者主 诉,西药对他们的副作用大。 反之,中成药从药物成 分、治疗功能到保质期,没有一项是写得清晰的,甚 至无法对它是否写得诚实给出评价, 人们反倒认 为, 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副作用小。 这一心理偏见,掩 盖了 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实际危害。 但是,正是这些 含糊 的,甚至虚假的药品说明书,不但没有给患者 造成心 理伤害,反而还更好地愉悦了患者。 所以,在 我国, 中成药能够获得比西药更好的安慰剂效应。 这样一来,在药品说明书当中,究竟是实事求是地 把所有毒副作用都写清楚好,还是干脆不写,完全 由医生和药剂师去把握好,或者推而广之,在医疗 卫生领域是否容许“善意的谎言”,就成了一个十分 棘手的道德哲学疑难。 3. 安慰剂治疗能否用于临床? 安慰剂效应是因人因病而异的。 更加值得指出 的 是,究竟哪些人群,哪些疾病,会出现安慰剂效 应, 目前并不清楚。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精神病学 研究小 组研究证实,在随机的状况下,30%的抑郁病 患者, 在接受安慰剂治疗之后发生了病情改善。 如 果特别选择年轻的抑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安 慰 剂治疗获得病情改善的概率则可高达 59%,比使 用舍 曲林(Zoloft)只少 10 个百分点。 另有报道指出, 安慰剂抗抑郁的疗效, 在 30%到 100%之间都是 有 可能的。 〔19〕e41778 这意味着,安慰剂治疗是一 种以人的 生命安全为赌注的治疗。 于是,安慰剂治 疗能不能 用于临床,就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和评价的 伦理学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Shapiro AK. Semantics of the placebo [J]. Psychiatr Q, 1968, 42 (4). 〔2〕 Brono Klopfer.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in Human Cancer [J]. Journal of Prospective Techniques, 1957(31). 〔3〕 Leonard A. Cobb, George I. Thomas, David H. Dillard, K. Alvin Merendino and Robert A. Bruce. An Evaluation of In-ternal-Mammary-Artery Ligation by a Double-Blind Technic [J]. N Engl J Med 1959, 260(22). 〔4〕 Hashish I, Harvey W, Harris M.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ultrasound therapy: evidence for a major placebo effect [J]. British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1986, 25 (1). 〔5〕 Kaptchuk TJ, Stason WB, Davis RB, et al. Sham device v in-ert pil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placebo treatments [J]. BMJ, 2006, 332 (7538). 〔6〕 Holm L, Bengtsson A, van Hage -Hamsten M, Ohman S, Scheynius A. Effectiveness of occlusive bedd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a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12 months' duration[J]. Allergy, 2001, 56 (2). 〔7〕 Kennedy, W P.. The Nocebo Reaction [J]. Medical World, 1961, 95. 〔 8 〕 Houston, W.R.. The Doctor Himself as a Therapeutic Agent[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38, 11(8). 〔9〕 Schweiger A, Parducci A, Pav J. Nocebo: the psychologic in-duction of pain[J]. Biol Sci, 1981, 16. 〔10〕Liccardi G, Senna G, Russo M, Bonadonna P, Crivellaro M, Dama 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nocebo effect during oral 63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