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1.2裂缝出现后的性能 试验表明:当构件截面的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出现与构件轴线呈45°方 向的斜裂缝。初始裂缝一般发生在剪应力最大处,即截面长边中点。此后,这条初始裂缝逐 渐向两端延伸至短边截面形成螺旋状裂缝并相继出现许多新的螺旋状裂缝。 裂缝出现时,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受扭钢筋应力明显增加,扭转角显著增大。原有的 截面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带有裂缝的混凝土和受扭钢筋组成新的受力体系,构成新的平衡 状态。此时,构件截面的抗扭刚度显著降低,受扭钢筋用量愈少,抗扭刚度降低愈多。如图 8-4所示。随着扭矩不断加大,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不断增长,直至构件破坏。 p=111%,只=226% I-20N/mm P=0.67%只=1% f=17N/mm 适筋 P=0.67%,尽=070% f=14N/mm 素混凝土构件 6/(×10° rad/mm) 图8-4矩形截面纯扭构件实测T-O曲线 试验还表明,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与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的配筋率大小有关,可以分为少 筋破坏、适筋破坏、部分超筋破坏和超筋破坏四类。 1.少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均过少时,一旦裂缝出现,纵筋和箍筋即刻达到 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甚至拉断,构件立即发生破坏,其破坏特征类似于受弯构 件的少筋梁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予以避免 2.适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适当时,裂缝岀现后,纵筋和箍筋的应力随着扭矩 增大而不断増加,先后达到屈服强度,而后混凝土被压碎,构件破坏,其破坏特征类似于受 弯构件的适筋梁破坏,属于延性破坏,这种破坏形态作为设计的依据 3.部分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比率相差较大时,构件发生破坏会出现抗扭纵筋或 抗扭箍筋的其中一种钢筋屈服,哪种钢筋配筋率小,哪种钢筋屈服。破坏时具有一定的延性, 但较适筋破坏时小 4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均过多时,裂缝岀现后,纵筋和箍筋的应力也随着 219219 8.1.2 裂缝出现后的性能 试验表明:当构件截面的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出现与构件轴线呈 45°方 向的斜裂缝。初始裂缝一般发生在剪应力最大处,即截面长边中点。此后,这条初始裂缝逐 渐向两端延伸至短边截面形成螺旋状裂缝并相继出现许多新的螺旋状裂缝。 裂缝出现时,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受扭钢筋应力明显增加,扭转角显著增大。原有的 截面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带有裂缝的混凝土和受扭钢筋组成新的受力体系,构成新的平衡 状态。此时,构件截面的抗扭刚度显著降低,受扭钢筋用量愈少,抗扭刚度降低愈多。如图 8-4 所示。随着扭矩不断加大,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不断增长,直至构件破坏。 图 8-4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实测 T − 曲线 试验还表明,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与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的配筋率大小有关,可以分为少 筋破坏、适筋破坏、部分超筋破坏和超筋破坏四类。 1.少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均过少时,一旦裂缝出现,纵筋和箍筋即刻达到 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甚至拉断,构件立即发生破坏,其破坏特征类似于受弯构 件的少筋梁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予以避免。 2.适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适当时,裂缝出现后,纵筋和箍筋的应力随着扭矩 增大而不断增加,先后达到屈服强度,而后混凝土被压碎,构件破坏,其破坏特征类似于受 弯构件的适筋梁破坏,属于延性破坏,这种破坏形态作为设计的依据。 3.部分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比率相差较大时,构件发生破坏会出现抗扭纵筋或 抗扭箍筋的其中一种钢筋屈服,哪种钢筋配筋率小,哪种钢筋屈服。破坏时具有一定的延性, 但较适筋破坏时小。 4.超筋破坏 当构件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配置数量均过多时,裂缝出现后,纵筋和箍筋的应力也随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