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五讲词语的使用频率与语法创新和保守之关系 (39)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袁盎朝错列传》) (40)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扁鹊仓公 列传》) (41)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司马相如列 传》) (42)时时怨望历王死。(《淮南衡山列传》) 汉代及其以前的文献尚没有“事事”和“处处”,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两者也发 展出来了。例如 (43)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世说新语·文学》) (44)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世说新语·赏誉》 (45)敬豫事事似王公。(《世说新语·容止》) (46)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三国志·魏书十 (47)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三国志·吴书十三》) (48)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世说新语·识 鉴》) 由此可见,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名词重叠式至迟到魏晋时期已经全部发展出 来了。这比量词系统的建立早七、八百年 了解名词重叠式的演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历史词语的诠释。比如《古今 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年)把《书·说命中》的“惟事事乃有其备,有 备无患”一句中的“事事”解释为“每件事情”。单独看这个句子,不会觉得有什 么问题,但是调查的范围一广,就会产生疑问。魏晋以前的文献中的“事事”都是 个述宾短语,意为“做事”,不表示遍指,如“平贫不事事(《史记·陈丞相世 家》)”。如果把《尚书》中的“事事”理解为遍指重叠式用法,这将是魏晋以前 千余年文献中的一个孤例。显然是有问题的。其实,仔细看来,把《尚书》这句 话中的“事事”理解为“做事”也说得通,意为“做事应有准备” 532“人人”的语义和语法变化 “人人”是最早的重叠表遍指的形式。它早期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不完全相 同。从语义上讲,在早期“人人”主要指“一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跟现在的 “每人”相似。然而,如前文所分析的,“人人”在现代汉语强调的是“个体组成 的群体”。下面是“人人”的早期用例 49)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50)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史记·淮阴侯列传》) (51)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2)人人自以为更生。(《平津侯主父列传》) (53)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三国志·魏书 十》)第五讲 词语的使用频率与语法创新和保守之关系 59 (39)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袁盎朝错列传》) (40)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扁鹊仓公 列传》) (41)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司马相如列 传》) (42)时时怨望历王死。(《淮南衡山列传》) 汉代及其以前的文献尚没有“事事”和“处处”,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两者也发 展出来了。例如: (43)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世说新语·文学》) (44)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世说新语·赏誉》) (45)敬豫事事似王公。(《世说新语·容止》) (46)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三国志·魏书十 八》) (47)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三国志·吴书十三》) (48)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世说新语·识 鉴》) 由此可见,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名词重叠式至迟到魏晋时期已经全部发展出 来了。这比量词系统的建立早七、八百年。 了解名词重叠式的演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历史词语的诠释。比如《古今 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年)把《书·说命中》的“惟事事乃有其备,有 备无患”一句中的“事事”解释为“每件事情”。单独看这个句子,不会觉得有什 么问题,但是调查的范围一广,就会产生疑问。魏晋以前的文献中的“事事”都是 个述宾短语,意为“做事”,不表示遍指,如“平贫不事事(《史记·陈丞相世 家》)”。如果把《尚书》中的“事事”理解为遍指重叠式用法,这将是魏晋以前 一千余年文献中的一个孤例。显然是有问题的。其实,仔细看来,把《尚书》这句 话中的“事事”理解为“做事”也说得通,意为“做事应有准备”。 5.3.2 “人人”的语义和语法变化 “人人”是最早的重叠表遍指的形式。它早期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不完全相 同。从语义上讲,在早期“人人”主要指“一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跟现在的 “每人”相似。然而,如前文所分析的,“人人”在现代汉语强调的是“个体组成 的群体”。下面是“人人”的早期用例。 (49)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50)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史记·淮阴侯列传》) (51)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2)人人自以为更生。(《平津侯主父列传》) (53)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三国志·魏书 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