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期 高星等: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269 和密度)采集堆积物样品进行沉积物微形态学、地球关系,在目前的热点课题—现代人类起源的硏究 化学、用火遗迹、各种年代学和孢粉学等分析和测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试。上述取样、分析将立足于诠释遗址的形成过程 (6)对周口店及其附近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 与堆积物的沉积机制,阐释人类活动在遗址形成过查研究 程中所起的作用,建立更精确的遗址时代框架,复原 运用现代交通、信息手段和最新地质勘探、调查 古人类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与古生态,并解决用火遗技术在周口店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探明该地 迹的真伪古人类对洞穴的使用方式等有争议的学区的科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力争在古人类学 术问题。 考古学和地质学方面获得新的重大发现,对分析古 (3)对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的整人类在该地区生存时期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背 理和动物考古学研究 景,对了解古人类在该地区的活动范围、时间、生产 此项工作包括对化石资源的系统清点,种属鉴与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分布特点等方面提供新的信 定的核实和修正,对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解剖部位、息。 性别死亡年龄与季节、生活习性、生态气候特点等 (7)新的发掘和研究 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化石的保存状况、破碎程度和原 新考古发掘的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解剖的方式搞 因、骨骼上的痕迹种类和成因等进行观察、分析和记清遗址详细的地层情况、堆积特点沉积类型、遗迹 录。上述资料与分析将有助于解决遗址的性质、埋与遗物的分布情况和空间关系,寻找新的人类化石 藏学特点洞穴被利用的时代性和季节性差异、古人和文化遗物,并系统地采样进行年代和环境的多项 类的生活环境狩猎能力等相关课题 分析测试,弥补因过去化石和标本的丢失造成的损 (4)石制品的整理与研究 失和当时工作局限性带来的缺欠。同时新的发掘也 对周口店第1、第4、第13、第15和第22山顶洞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诸地点的关系和古人类对不同地 等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形态、类型、技术、功能和点的利用方式,并对近20年来国际学者提出的诸如 地点间的比较研究。所应用的手段将包括模拟实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真伪、狩猎的能力与方式、对洞 验、微痕分析、原料利用方式与程度分析、统计与多穴的占有和使用方式等热点学术问题做出有说服力 变量分析,以及与周边地区和非洲、欧洲、西亚地区的解答和阐释。当然新的发掘区域必须在周口店遗 同期典型遗址出土标本在类型和技术方面的对比研址保护规划中合理选择和界定,以不影响遗址的保 究。对周口店石制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护并尽可能保存遗址现有科学资源为前提,以做小、 在遗址生活过的古人类的技术特点、适应方式、开发做精为原则。第15地点是目前遗址区内最理想的 资源的能力,以及东西方古人类在技术、文化与行为发掘场所 方式方面的异同的了解,并可以对古人类在特定区 (8)对遗址本身的保护研究 域内文化与行为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深层次的解 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对遗址洞穴 剖和阐释,进而强化对东亚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岩体、堆积、剖面和出土物进行岩性成分抗风化强 的认识。近来对第15地点石制品的研究表明,利用度和遗址风化营力、风化速率、变化趋势等进行观 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对过去的材料积累做进一步的察测试分析和记录,对遗址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 研究,仍然能挖掘出新的和重要的信息~,仍然件、环境指标和参观游人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提取 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遗址物理-化学变化和利用情况的各项参数,在此 (5)古人类体质研究 基础上建立遗址保护和管理-利用的科学数据库, 对周口店人类化石(包括模型)进一步进行宏观为遗址未来变化趋势的正确评估、恰当保护措施的 与微观测量和形态研究,多方面开展与非洲、欧洲及制定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南亚古人类化石的对比研究,运用三维扫描成像技 术和计算机手段进行形态拼合、复原和脑内部印模5结语 与结构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周口店古人类的化石 周口店遗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 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开展对周口店古人类的体质特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点研究,深入阐释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和现代东亚研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人类的系统关系,剖析人类体质演化与行为变异的化研究的圣地。至今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和密度) 采集堆积物样品进行沉积物微形态学、地球 化学、用火遗迹、各种年代学和孢粉学等分析和测 试。上述取样、分析将立足于诠释遗址的形成过程 与堆积物的沉积机制 ,阐释人类活动在遗址形成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建立更精确的遗址时代框架 ,复原 古人类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与古生态 ,并解决用火遗 迹的真伪、古人类对洞穴的使用方式等有争议的学 术问题。 (3) 对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的整 理和动物考古学研究 此项工作包括对化石资源的系统清点 ,种属鉴 定的核实和修正 ,对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解剖部位、 性别、死亡年龄与季节、生活习性、生态气候特点等 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化石的保存状况、破碎程度和原 因、骨骼上的痕迹种类和成因等进行观察、分析和记 录。上述资料与分析将有助于解决遗址的性质、埋 藏学特点、洞穴被利用的时代性和季节性差异、古人 类的生活环境、狩猎能力等相关课题。 (4) 石制品的整理与研究 对周口店第 1、第 4、第 13、第 15 和第 22 山顶洞 等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形态、类型、技术、功能和 地点间的比较研究。所应用的手段将包括模拟实 验、微痕分析、原料利用方式与程度分析、统计与多 变量分析 ,以及与周边地区和非洲、欧洲、西亚地区 同期典型遗址出土标本在类型和技术方面的对比研 究。对周口店石制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 在遗址生活过的古人类的技术特点、适应方式、开发 资源的能力 ,以及东西方古人类在技术、文化与行为 方式方面的异同的了解 ,并可以对古人类在特定区 域内文化与行为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深层次的解 剖和阐释 ,进而强化对东亚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 的认识。近来对第 15 地点石制品的研究表明 ,利用 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对过去的材料积累做进一步的 研究 ,仍然能挖掘出新的和重要的信息[23~25 ] ,仍然 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5) 古人类体质研究 对周口店人类化石(包括模型) 进一步进行宏观 与微观测量和形态研究 ,多方面开展与非洲、欧洲及 南亚古人类化石的对比研究 ,运用三维扫描成像技 术和计算机手段进行形态拼合、复原和脑内部印模 与结构研究 ,以此为基础建立周口店古人类的化石 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开展对周口店古人类的体质特 点研究 ,深入阐释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和现代东亚 人类的系统关系 ,剖析人类体质演化与行为变异的 关系 ,在目前的热点课题 ———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 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6) 对周口店及其附近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 查研究 运用现代交通、信息手段和最新地质勘探、调查 技术在周口店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 ,探明该地 区的科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力争在古人类学、 考古学和地质学方面获得新的重大发现 ,对分析古 人类在该地区生存时期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背 景 ,对了解古人类在该地区的活动范围、时间、生产 与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分布特点等方面提供新的信 息。 (7) 新的发掘和研究 新考古发掘的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解剖的方式搞 清遗址详细的地层情况、堆积特点、沉积类型、遗迹 与遗物的分布情况和空间关系 ,寻找新的人类化石 和文化遗物 ,并系统地采样进行年代和环境的多项 分析测试 ,弥补因过去化石和标本的丢失造成的损 失和当时工作局限性带来的缺欠。同时新的发掘也 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诸地点的关系和古人类对不同地 点的利用方式 ,并对近 20 年来国际学者提出的诸如 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真伪、狩猎的能力与方式、对洞 穴的占有和使用方式等热点学术问题做出有说服力 的解答和阐释。当然新的发掘区域必须在周口店遗 址保护规划中合理选择和界定 ,以不影响遗址的保 护并尽可能保存遗址现有科学资源为前提 ,以做小、 做精为原则。第 15 地点是目前遗址区内最理想的 发掘场所。 (8) 对遗址本身的保护研究 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对遗址洞穴 岩体、堆积、剖面和出土物进行岩性、成分、抗风化强 度和遗址风化营力、风化速率、变化趋势等进行观 察、测试、分析和记录 ,对遗址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 件、环境指标和参观游人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 ,提取 遗址物理 - 化学变化和利用情况的各项参数 ,在此 基础上建立遗址保护和管理 - 利用的科学数据库 , 为遗址未来变化趋势的正确评估、恰当保护措施的 制定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5 结语 周口店遗址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 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研基地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化研究的圣地。至今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 3 期 高 星等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96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