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3期 第四纪研究 2004年5月 UATERNARY SCIENCES May,2004 文章编号1001·7410(2004)03·265-07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纪念裴文中先生诞辰100周年 高星张双权陈福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 摘要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 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 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 源,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 取得新的突破 主题词研究历史科学价值科研潜力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周口店 中图分类号K871.11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裴文中先生诞辰100周年。75年前裴致引来这样的疑问:“北京人遗址还是不是科研圣 文中先生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地?2事实上,周口店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令人怀 裴老的科学生涯和学术贡献是与周口店紧密联系在念的辉煌历史,它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仍然 起的。我们发表此篇论文,既是对周口店遗址科具有科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只要规划好、运作好,并 学价值和研究潜力的评述,也以此表达对裴老的追有充裕的科研经费作保障,周口店遗址仍能出产更 思和怀念 大、更多的科研成果,并能持久地发挥人类学、考古 周口店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学和地质学基础研究基地的作用;裴文中先生开创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科学事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地是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在中1发现与研究简史 国的成长摇篮和科研基地。这里产生了被国家前副 周口店有过辉煌的历史。该地区对于地质学和 总理方毅誉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园地中摘取的古生物学的潜在科学价值于1918年被瑞典地质学 第一块“金牌”,形成了被刘东生先生称为“周口店家安特生(. G. Andersson)等西方学者发现并在 学的综合研究体系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极大的知处名为鸡骨山的地点(后命名为周口店第6地点)进 名度和极强的吸引力。然而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基行试掘。1921年周口店遗址核心区龙骨山被发现 础研究致力于“知识创新”新的研究基地不断被确并由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O. Zdansky)在第 立,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1地点进行发掘很快出土2颗古人类牙齿。1927 推出,相形之下周口店却像一个已过生育期的老妪年“中国猿人北京种( Sinanthropus pekinensis)”,后改 和需要改造与更新的老“工业基地”。政府部门、新称北京猿人或北京直立人( Homo erectus pekinensis) 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是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如俗称“北京人”,被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D 何利用它来吸引游人和引发商机,而鲜有对其科学Back)命名。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与美属北京协 价值和科研潜力的考量,鲜有对遗址的科研投入,以和医学院合作,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对周口店 第一作者简介:高星男42岁研究员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专业Emil:guoxing@vpp.ac.cn 科学技术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200DA20025)和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2001CCA01700 2003-06-10收稿,2004-02-01收修改稿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4 卷 第 3 期 2 0 0 4 年 5 月 第 四 纪 研 究 QUATERNARY SCIENCES Vol. 24 , No. 3 May , 20 0 4 文章编号 1001 - 7410(2004) 03 - 265 - 07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3 ———纪念裴文中先生诞辰 100 周年 高 星 张双权 陈福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摘要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 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 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 源 ,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 取得新的突破。 主题词 研究历史 科学价值 科研潜力 古人类学 旧石器考古学 周口店 中图分类号 K871. 11 文献标识码 A 今年是裴文中先生诞辰 100 周年。75 年前裴 文中先生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裴老的科学生涯和学术贡献是与周口店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我们发表此篇论文 ,既是对周口店遗址科 学价值和研究潜力的评述 ,也以此表达对裴老的追 思和怀念。 周口店遗址于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遗址是我国古人类学的发源 地 ,是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在中 国的成长摇篮和科研基地。这里产生了被国家前副 总理方毅誉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园地中摘取的 第一块“金牌”,形成了被刘东生先生称为“周口店 学”[1 ]的综合研究体系 ,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极大的知 名度和极强的吸引力。然而进入 21 世纪 ,中国的基 础研究致力于“知识创新”,新的研究基地不断被确 立 ,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 ,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 推出 ,相形之下周口店却像一个已过生育期的老妪 和需要改造与更新的老“工业基地”。政府部门、新 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是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如 何利用它来吸引游人和引发商机 ,而鲜有对其科学 价值和科研潜力的考量 ,鲜有对遗址的科研投入 ,以 致引来这样的疑问 :“北京人遗址还是不是科研圣 地 ?” [2 ]事实上 ,周口店所拥有的绝不仅仅是令人怀 念的辉煌历史 ,它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 ,仍然 具有科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只要规划好、运作好 ,并 有充裕的科研经费作保障 ,周口店遗址仍能出产更 大、更多的科研成果 ,并能持久地发挥人类学、考古 学和地质学基础研究基地的作用 ;裴文中先生开创 的科学事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发现与研究简史 周口店有过辉煌的历史。该地区对于地质学和 古生物学的潜在科学价值于 1918 年被瑞典地质学 家安特生 (J . G. Andersson) 等西方学者发现并在一 处名为鸡骨山的地点(后命名为周口店第 6 地点) 进 行试掘。1921 年周口店遗址核心区龙骨山被发现 并由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 (O. Zdansky) 在第 1 地点进行发掘 ,很快出土 2 颗古人类牙齿[3 ] 。1927 年“中国猿人北京种 (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后改 称北京猿人或北京直立人 ( Homo erectus pekinensis) , 俗称“北京人”, 被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 (D. Black) 命名[4 ] 。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与美属北京协 和医学院合作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对周口店 第一作者简介 :高 星 男 42 岁 研究员 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专业 E2mail :gaoxing @ivpp. ac. cn 3 科学技术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 : 2001DIA20025) 和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 : 2001CCA01700) 资助 2003 - 06 - 10 收稿 ,2004 - 02 - 01 收修改稿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四纪研究 2004年 遗址展开持续10年的大规模发掘。1929年12月2 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 2遗址的材料资源与科学价值 盖骨;同年在同一地点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 目前周口店遗址经系统编号的地点共有27个 1930年裴文中在该地点发现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这些地点大多数发现和编号于20世纪20~30年 石器;同年发现周口店山顶洞遗址。1930年法国古代,大多数分布在以龙骨山为中心的方圆4km2的范 生物学家德日进(P. 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健围内。当然周口店这些地点的科学资源并不是等量 发表首篇有关周口店洞穴沉积的研究论文;1931的,一些地点只出土过少量动物化石,发掘与研究工 年裴文中发表关于周口店石器的首篇研究论文。作也十分有限,但遗址区作为一个整体其材料的丰 1932年发现周口店第15地点;1933年发掘山顶洞 富性和珍贵性是无与伦比的,包含了出土人类化石 出土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石器、装饰品和的4处地点和出土石器等文化遗物的6处地点。其 墓葬;1933年步达生、德日进、杨钟健和裴文中发表中在第13地点出土周口店遗址文化系列中时代最 对周口店遗址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的化石早的距今约70万年的石制品;在第1地点(即北京 人类》( Fassil Man in china)P。1935~1937年发掘人地点)发掘出土分属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的头骨 第15地点,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则。1936和颅后骨化石、近10万件石制品和种类丰富数量 年11月在贾兰坡主持下在第1地点发掘出土3个庞大的动物化石,以及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目前世界 北京猿人头盖骨。 最早的古人类有控制用火的证据;在第4地点出土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在1937~194 1枚智人的牙齿化石和部分石器、动物化石;在第15 年期间因战乱而被迫中断。20世纪50~70年代中地点发掘出土1万多件石制品和大量中更新世动物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恢复对周口化石在山顶洞出土代表8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大量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些 店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包括1966年 石器、装饰品和目前我国最早的墓葬;在田园洞 在第1地点发掘、清理出属同一猿人个体的额骨和 枕骨,1973年在第4地点发掘出土1枚早期智人牙 也出土了晚期智人骨骸。此外在第22和第25地点 齿。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该所组织了对周口店遗 也出土了少量古人类文化遗物,在第2、第3、第6、第 7、第9、第12、第14、第20第23、第24等地点出土过 址多学科综合研究并完成了石制品的专题研 较丰富的更新世动物化石。 究,对周口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近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 20年间在周口店遗址的核心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是惟一保存 考古发掘,但小规模的试掘、对剖面的清理与取样测了纵贯70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是我国 试和年代学、古环境学、沉积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古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研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始一些西方学者从埋藏学和沉积学的角度对周口店化研究的圣地。它的科学价值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 古人类的用火证据、狩猎能力遗址性质和形成过程加以概括 提出质疑~,对有关周口店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 (1)古人类学该遗址出土的丰富的人类化 提出挑战。作为回应,中国学者开展了一些有针对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3个十分重要的阶段:直立 性的科研项目,同时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的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是研究这些阶段人类体质 科学资源和研究潜力进行勘察分别于1996和2003特点和演化更替过程的不可缺的珍贵材料,提供了 年联合法国技术人员在龙骨山进行物理勘探,发现有关古人类脑容量与结构、骨骼结构与特征、身高、 数处可能含第四纪堆积、具有发掘潜力的地点。年龄、发育特点、性别差异、营养状况、死亡原因和古 200年在距龙骨山以南约6km处发现一个新的化病理等一系列信息。这些材料的出土成为科学史上 石地点(现被命名为“田园洞”),在2003年夏进行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和唯物论确 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一些属于晚立了直立人这一人类演化阶段,解决了发现于印度 期智人的下颌骨和颅后骨材料,时代略早于山顶洞尼西亚的“爪洼人”的归属问题,是有关东西方人种 人。这是周口店遗址近年来在材料发现和研究方面形态差别特点的建立及变异原因阐释的材料基础 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突破 是古人类“多地区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等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遗址展开持续 10 年的大规模发掘。1929 年 12 月 2 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 1 地点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 盖骨[5 ] ;同年在同一地点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6 ] ; 1930 年裴文中在该地点发现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 石器 ;同年发现周口店山顶洞遗址。1930 年法国古 生物学家德日进 (P. Teilhard de Chardin) 和杨钟健 发表首篇有关周口店洞穴沉积的研究论文[7 ] ; 1931 年裴文中发表关于周口店石器的首篇研究论文[8 ] 。 1932 年发现周口店第 15 地点 ;1933 年发掘山顶洞 , 出土 3 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骨化石、石器、装饰品和 墓葬 ;1933 年步达生、德日进、杨钟健和裴文中发表 对周口店遗址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的化石 人类》( Fossil Man in China) [9 ] 。1935~1937 年发掘 第 15 地点 ,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0 ] 。1936 年 11 月在贾兰坡主持下在第 1 地点发掘出土 3 个 北京猿人头盖骨。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在 1937~1949 年期间因战乱而被迫中断。20 世纪 50~70 年代中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恢复对周口 店的发掘和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包括 1966 年 在第 1 地点发掘、清理出属同一猿人个体的额骨和 枕骨 ,1973 年在第 4 地点发掘出土 1 枚早期智人牙 齿。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该所组织了对周口店遗 址多学科综合研究[11 ] 并完成了石制品的专题研 究 [12 ] , 对周口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近 20 年间在周口店遗址的核心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 考古发掘 ,但小规模的试掘、对剖面的清理与取样测 试和年代学、古环境学、沉积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 古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 始一些西方学者从埋藏学和沉积学的角度对周口店 古人类的用火证据、狩猎能力、遗址性质和形成过程 提出质疑[13~16 ] ,对有关周口店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 提出挑战。作为回应 ,中国学者开展了一些有针对 性的科研项目 ,同时尝试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遗址的 科学资源和研究潜力进行勘察 ,分别于 1996 和 2003 年联合法国技术人员在龙骨山进行物理勘探 ,发现 数处可能含第四纪堆积、具有发掘潜力的地点。 2001 年在距龙骨山以南约 6km 处发现一个新的化 石地点(现被命名为“田园洞”) ,在 2003 年夏进行的 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一些属于晚 期智人的下颌骨和颅后骨材料 ,时代略早于山顶洞 人。这是周口店遗址近年来在材料发现和研究方面 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突破。 2 遗址的材料资源与科学价值 目前周口店遗址经系统编号的地点共有 27 个。 这些地点大多数发现和编号于 20 世纪 20~30 年 代 ,大多数分布在以龙骨山为中心的方圆 4km2 的范 围内。当然周口店这些地点的科学资源并不是等量 的 ,一些地点只出土过少量动物化石 ,发掘与研究工 作也十分有限 ,但遗址区作为一个整体其材料的丰 富性和珍贵性是无与伦比的 ,包含了出土人类化石 的 4 处地点和出土石器等文化遗物的 6 处地点。其 中在第 13 地点出土周口店遗址文化系列中时代最 早的、距今约 70 万年的石制品 ;在第 1 地点(即北京 人地点) 发掘出土分属 40 多个个体的直立人的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近 10 万件石制品和种类丰富、数量 庞大的动物化石 ,以及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目前世界 最早的古人类有控制用火的证据 ;在第 4 地点出土 1 枚智人的牙齿化石和部分石器、动物化石 ;在第 15 地点发掘出土 1 万多件石制品和大量中更新世动物 化石 ;在山顶洞出土代表 8 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头骨 和颅后骨化石、大量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一些 石器、装饰品和目前我国最早的墓葬[17 ] ;在田园洞 也出土了晚期智人骨骸。此外在第 22 和第 25 地点 也出土了少量古人类文化遗物 ,在第 2、第 3、第 6、第 7、第 9、第 12、第 14、第 20、第 23、第 24 等地点出土过 较丰富的更新世动物化石。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 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 ,是惟一保存 了纵贯 70 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 ,是我国 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研基地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化研究的圣地。它的科学价值可以从如下 3 个方面 加以概括 : (1) 古人类学 该遗址出土的丰富的人类化 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 3 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直立 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是研究这些阶段人类体质 特点和演化更替过程的不可缺的珍贵材料 ,提供了 有关古人类脑容量与结构、骨骼结构与特征、身高、 年龄、发育特点、性别差异、营养状况、死亡原因和古 病理等一系列信息。这些材料的出土成为科学史上 里程碑式的事件 ,有力地支持了进化论和唯物论 ,确 立了直立人这一人类演化阶段 ,解决了发现于印度 尼西亚的“爪洼人”的归属问题 ,是有关东西方人种 形态差别特点的建立及变异原因阐释的材料基础 , 是古人类“多地区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等 662 第 四 纪 研 究 2 0 0 4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期 高星等: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理论的支撑点,是研究以蒙古人种为代表的现代东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周口店的地位与价值并未动 亚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依据。 摇,相反它越发成为非洲以外古人类遗存的代言人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该遗址出土了10成为地区连续演化说和人类多源理论的支撑点,成 余万件更新世人类的石制品,其时代从70万年前断为审视新理论的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拥有周口店这 续延伸到1万年前。这些石制品的原料种类和类样珍贵的遗址和丰富的材料,中国的古人类学和旧 型、形态、刃口特点提供了有关古人类开发利用原料石器时代考古学仍能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成为 的选择性和能力、石器制作技术、石器加工的对象我国基础研究的一个强项。可以这样说,周口店是 (其他材料的工具与用具、猎物或植物果实)、工具使一尊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发现与研究的丰碑,是一座 用方式和倾向、古人类生计特点和生存状况,以及遗有关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科学信息与资源宝库, 址性质和被利用的方式等重要信息。其中第1、第是一部跨越久远、内容翔实的无字的人类历史传记 15地点和山顶洞分别是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 中、晚3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是研究东亚古人类的石 遗址的科研潜力 器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建立中国旧石器时代考 国内外学术界对周口店的青睐和社会各界对周 古学体系和进行东、西方远古文化比较研究的材料口店的关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辉煌的过去。事实 基础。有控制的用火遗迹和狩获大型猎物的遗存也上周口店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依然是 为研究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学术考察的黄金地带,科学发现与研究的前景还会 和智力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成为建立更光明和灿烂。 东亚地区古人类生存模式的重要依据 周口店地处西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地带。 3)第四纪地质学周口店遗址及其附近发这里洞穴众多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地质沉积丰富, 育着多种地层和地质现象以及出土丰富的更新世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和演化并 物化石,是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将其遗骸保留下来。从19世纪末这里便成为西方 要基地,是进行地质教学与实习的重要场所。周口科学界关注与考察的地域。在20世纪20~30年代 店第1地点厚层的中更新世洞穴沉积和丰富的哺乳周口店考察的黄金时期,在这里发现和命名了多处 动物化石使“周口店期”和“周口店动物群”得以建考古和古生物地点,但时至今日在该地区从来没有 立,成为华北中更新世地质时代、地质沉积类型进行过大规模拉网式的、系统的、以勘查古生物和古 与序列和动物群演化序列的典型代表;周口店第4、人类科学资源为目的的地质与考古调查。时常会有 第15地点和山顶洞等诸多地点各自从不同的方面一些新线索反映到科研单位和文物管理部门,但当 提供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和古生物资料,成为其学者和管理人员跟踪而至的时候,往往面对的是挖 他区域地层划分与排序、时代界定和动物群对比研空的洞穴或凌乱的采石场,偶尔会留下几块残破的 究的参照系。周口店遗址保存着多方面的第四纪古化石让科研人员唏嘘不已。周口店遗址的周边开 环境信息载体,包括各种地层的沉积类型、韵律、粒山取石、挖煤的活动历来十分活跃,而这些被日渐 度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沉积物中所包含的孢粉蚕食、破坏的石灰岩山体内发育洞穴、裂隙并包含珍 等,他们与遗址出土的古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特贵的古人类和古生物材料的可能性很大,近来发现 征相结合可以重建遗址各时代的环境特点和其所经的田园洞就是明证。因此带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并采 历的变迁过程。周口店遗址所保留的这些环境信息用现代勘测手段的系统地质与考古调查,应是探明 与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综合周口店地区科学资源的当务之急和惟一途径。 分析,成为复原中更新世以来华北地区气候环境演 周口店不是单一考古遗址或化石地点,而是 变过程和古人类在该地区演化与生存环境背景的重组古人类、考古和古生物遗址与地点群。如果将鸽 要手段 子堂底部的残留沉积物计算在内,在出产北京猿人 毋庸讳言,目前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重心已西的第1地点还有近1/3的堆积原地矗立;其他几处 移非洲。由于最近20年间分子生物学的介入,现代重要地点的发掘工作更是浅尝辄止。19年中法 人类的近祖来自非洲的假说横空出世,呼应者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电力 众,对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形成重大冲击,在中国发公司(HF)的资助下对周口店龙骨山进行过首次物 现的远古人类作为东亚现代人类祖先的地位受到前理勘探发现5处堆积“异常地带2;2003年进行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的支撑点 ,是研究以蒙古人种为代表的现代东 亚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依据[18 , 19 ] 。 (2)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该遗址出土了 10 余万件更新世人类的石制品 ,其时代从 70 万年前断 续延伸到 1 万年前。这些石制品的原料种类和类 型、形态、刃口特点提供了有关古人类开发利用原料 的选择性和能力、石器制作技术、石器加工的对象 (其他材料的工具与用具、猎物或植物果实) 、工具使 用方式和倾向、古人类生计特点和生存状况 ,以及遗 址性质和被利用的方式等重要信息。其中第 1、第 15 地点和山顶洞分别是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早、 中、晚 3 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是研究东亚古人类的石 器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建立中国旧石器时代考 古学体系和进行东、西方远古文化比较研究的材料 基础。有控制的用火遗迹和狩获大型猎物的遗存也 为研究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行为方式、社会组织 和智力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 ,成为建立 东亚地区古人类生存模式的重要依据。 (3) 第四纪地质学 周口店遗址及其附近发 育着多种地层和地质现象以及出土丰富的更新世动 物化石 ,是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 要基地 ,是进行地质教学与实习的重要场所。周口 店第 1 地点厚层的中更新世洞穴沉积和丰富的哺乳 动物化石使“周口店期”和“周口店动物群”得以建 立 [20 ] ,成为华北中更新世地质时代、地质沉积类型 与序列和动物群演化序列的典型代表 ;周口店第 4、 第 15 地点和山顶洞等诸多地点各自从不同的方面 提供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和古生物资料 ,成为其 他区域地层划分与排序、时代界定和动物群对比研 究的参照系。周口店遗址保存着多方面的第四纪古 环境信息载体 ,包括各种地层的沉积类型、韵律、粒 度、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沉积物中所包含的孢粉 等 ,他们与遗址出土的古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特 征相结合可以重建遗址各时代的环境特点和其所经 历的变迁过程。周口店遗址所保留的这些环境信息 与黄土 - 古土壤沉积序列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的综合 分析 ,成为复原中更新世以来华北地区气候环境演 变过程和古人类在该地区演化与生存环境背景的重 要手段。 毋庸讳言 ,目前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重心已西 移非洲。由于最近 20 年间分子生物学的介入 ,现代 人类的近祖来自非洲的假说横空出世[21 ] ,呼应者 众 ,对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形成重大冲击 ,在中国发 现的远古人类作为东亚现代人类祖先的地位受到前 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周口店的地位与价值并未动 摇 ,相反它越发成为非洲以外古人类遗存的代言人 , 成为地区连续演化说和人类多源理论的支撑点 ,成 为审视新理论的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拥有周口店这 样珍贵的遗址和丰富的材料 ,中国的古人类学和旧 石器时代考古学仍能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 ,成为 我国基础研究的一个强项。可以这样说 ,周口店是 一尊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发现与研究的丰碑 ,是一座 有关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科学信息与资源宝库 , 是一部跨越久远、内容翔实的无字的人类历史传记。 3 遗址的科研潜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周口店的青睐和社会各界对周 口店的关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辉煌的过去。事实 上周口店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 ,依然是 学术考察的黄金地带 ,科学发现与研究的前景还会 更光明和灿烂。 周口店地处西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地带。 这里洞穴众多 ,地形复杂 ,地貌多变 ,地质沉积丰富 , 自然条件优越 ,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和演化并 将其遗骸保留下来。从 19 世纪末这里便成为西方 科学界关注与考察的地域。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 周口店考察的黄金时期 ,在这里发现和命名了多处 考古和古生物地点 ,但时至今日在该地区从来没有 进行过大规模拉网式的、系统的、以勘查古生物和古 人类科学资源为目的的地质与考古调查。时常会有 一些新线索反映到科研单位和文物管理部门 ,但当 学者和管理人员跟踪而至的时候 ,往往面对的是挖 空的洞穴或凌乱的采石场 ,偶尔会留下几块残破的 化石让科研人员唏嘘不已。周口店遗址的周边开 山、取石、挖煤的活动历来十分活跃 ,而这些被日渐 蚕食、破坏的石灰岩山体内发育洞穴、裂隙并包含珍 贵的古人类和古生物材料的可能性很大 ,近来发现 的田园洞就是明证。因此带有明确的科学目的并采 用现代勘测手段的系统地质与考古调查 ,应是探明 周口店地区科学资源的当务之急和惟一途径。 周口店不是单一考古遗址或化石地点 ,而是一 组古人类、考古和古生物遗址与地点群。如果将鸽 子堂底部的残留沉积物计算在内 , 在出产北京猿人 的第 1 地点还有近 1Π3 的堆积原地矗立 ;其他几处 重要地点的发掘工作更是浅尝辄止。1996 年中法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电力 公司(EDF) 的资助下对周口店龙骨山进行过首次物 理勘探 ,发现 5 处堆积“异常地带”[22 ] ;2003 年进行 3 期 高 星等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76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四纪研究 2004年 的第2次中法联合勘探进一步指向以前不为人们注占有与使用方式、有控制的用火证据的真伪、北京猿 意的龙骨山西南坡地下发育洞穴或裂隙的可能性,人狩猎行为的真实性等提出质疑。这些对周口店不 预示着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和研究潜断提出的科硏课题和不断产生的学术困惑,非但不 力 能降低周口店的价值,反而说明它仍然是国际学术 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掘工作是在1927~1937界瞩目的地方,仍然处在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仍然 年间完成的。当时周口店的野外发掘与记录经过裴能源源不断地为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 文中、贾兰坡等的改革与创新,是堪称国际一流四纪地质学提供发展的契机和学科生长点。周口店 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过去的遗址仍然蕴藏着破解古人类演化过程与适应生存方 工作结果和材料积累已不能满足新的和更高层次的略的密码 科研需求,更不用说许多珍贵的标本和原始记录己 在战乱和动乱中丢失。因过去野外工作和记录不够4未来研究方向 完善而遗留下来的有关遗址本身的学术问题包括 周口店遗址依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依然有产 精确的地层划分和出土物的层位归属;含化石和文生重大成果的科研潜力。周口店的未来研究工作应 化遗物的地层的详细信息(例如厚度、粒度、岩性组该受到国家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成为知识创 分、倾向、接触关系等);遗物与遗迹的确切坐标位置新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空间关系;重要出土物的产状和埋藏状态;主要洞 口店的未来研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核心 穴的开口方向、可供古人类出入的部位和可利用的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科学 空间;各地点的时空关系(尤其是第1、第4和第15而可行的科研计划。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应该是:针 地点)埋藏学特点和人类对不同地点的利用方式对目前国际古人类学热点与前沿课题,采用最新的 等。因为这些缺欠,对一些需要“高精度”的材料支分析与研究手段,以对业已积累的材料进行系统的 持的学术问题无法开展深入的讨论,尤其是人类在整理和研究为重点,以发现和获取高精度的新材料 遗址中生产与生存行为的细节、文化技术细微的发为补充,立足周口店与非洲、欧洲材料的比较研究 展变化和人类活动与自然营力在遗址及其材料形成在界定直立人以来东西方古人类种群关系和建立东 过程中各自确切的作用与定位。而一旦新的发掘得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与行为模式方面取得突破,使 以实施,新的材料得以获取,新的方法得以应用,这周口店重新成为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为实现上 些局限就将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和课题研究的突破述目标,我们认为周口店的未来研究工作应在下述 口,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破解。 方面展开。 学者们对20世纪周口店遗址出土的材料进行 (1)遗址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过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但由于研究手段和理念的局 收集和整理有关周口店遗址的原始档案资料 限性,更由于战乱和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对周口店的(包括野外日记、手稿、信件、图片、出版物等),对这 各类材料一直没能开展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硏究,甚些资料运用现代技术与信息手段进行修复、保护、解 至一些化石材料还被裹在包装纸中存放在标本箱读分辨和复制,使之能永久保存;对上述资料开展 内,未被整理、统计和观察,一些当时采集的样本也系统的研究以发掘出有关周口店研究历史、中国古 未进行分析和测试。这些也为未来的研究留下了广人类学发展历程、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史和若干学 阔的空间。 术问题的背景资料;建立完备的周口店档案、图书和 国际学术界一直将研究的目光瞄准周口店。自信息资料库,方便对遗址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表达出与我对周口店出土标本(人类化石及模型、动物化石和石 国的学术机构合作研究、重对周口店发掘的强烈愿制品)进行系统的清点、整理和登录,建立周口店遗 望。因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遗址采取保护第一的址出土标本数据库。 态度,西方学者在望山兴叹之余便打擦边球,利用访 上述工作完成后所建立的资料与信息系统将成 问与交流之机取得有限的资料和样品,然后在有影为深入开展周口店学术研究的基础,并应向社会和 响的国际学术刊物上推出有关周口店的“最新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和研究成果1,每每产生轰动的效应。在这样 (2)在重要地点的剖面进行清理和取样 的零敲碎打中,些学者对诸如北京猿人对洞穴的 应在一些重要地点科学而系统地(合理的深度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的第 2 次中法联合勘探进一步指向以前不为人们注 意的龙骨山西南坡地下发育洞穴或裂隙的可能性 , 预示着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资源和研究潜 力。 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掘工作是在 1927~1937 年间完成的。当时周口店的野外发掘与记录经过裴 文中、贾兰坡等的改革与创新 ,是堪称国际一流 的 [5 ]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过去的 工作结果和材料积累已不能满足新的和更高层次的 科研需求 ,更不用说许多珍贵的标本和原始记录已 在战乱和动乱中丢失。因过去野外工作和记录不够 完善而遗留下来的有关遗址本身的学术问题包括 : 精确的地层划分和出土物的层位归属 ;含化石和文 化遗物的地层的详细信息(例如厚度、粒度、岩性、组 分、倾向、接触关系等) ;遗物与遗迹的确切坐标位置 和空间关系 ;重要出土物的产状和埋藏状态 ;主要洞 穴的开口方向、可供古人类出入的部位和可利用的 空间 ;各地点的时空关系 (尤其是第 1、第 4 和第 15 地点) 、埋藏学特点和人类对不同地点的利用方式 等。因为这些缺欠 ,对一些需要“高精度”的材料支 持的学术问题无法开展深入的讨论 ,尤其是人类在 遗址中生产与生存行为的细节、文化技术细微的发 展变化和人类活动与自然营力在遗址及其材料形成 过程中各自确切的作用与定位。而一旦新的发掘得 以实施 ,新的材料得以获取 ,新的方法得以应用 ,这 些局限就将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和课题研究的突破 口 ,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将有望得到破解。 学者们对 20 世纪周口店遗址出土的材料进行 过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但由于研究手段和理念的局 限性 ,更由于战乱和动乱的干扰和破坏 ,对周口店的 各类材料一直没能开展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甚 至一些化石材料还被裹在包装纸中存放在标本箱 内 ,未被整理、统计和观察 ,一些当时采集的样本也 未进行分析和测试。这些也为未来的研究留下了广 阔的空间。 国际学术界一直将研究的目光瞄准周口店。自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和研究机构表达出与我 国的学术机构合作研究、重对周口店发掘的强烈愿 望。因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遗址采取保护第一的 态度 ,西方学者在望山兴叹之余便打擦边球 ,利用访 问与交流之机取得有限的资料和样品 ,然后在有影 响的国际学术刊物上推出有关周口店的“最新发现 和研究成果”[13~16 ] ,每每产生轰动的效应。在这样 的零敲碎打中 ,一些学者对诸如北京猿人对洞穴的 占有与使用方式、有控制的用火证据的真伪、北京猿 人狩猎行为的真实性等提出质疑。这些对周口店不 断提出的科研课题和不断产生的学术困惑 ,非但不 能降低周口店的价值 ,反而说明它仍然是国际学术 界瞩目的地方 ,仍然处在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 ,仍然 能源源不断地为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 四纪地质学提供发展的契机和学科生长点。周口店 遗址仍然蕴藏着破解古人类演化过程与适应生存方 略的密码。 4 未来研究方向 周口店遗址依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依然有产 生重大成果的科研潜力。周口店的未来研究工作应 该受到国家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 ,应该成为知识创 新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周口店的未来研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目 标 ,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科学 而可行的科研计划。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应该是 :针 对目前国际古人类学热点与前沿课题 ,采用最新的 分析与研究手段 ,以对业已积累的材料进行系统的 整理和研究为重点 ,以发现和获取高精度的新材料 为补充 ,立足周口店与非洲、欧洲材料的比较研究 , 在界定直立人以来东西方古人类种群关系和建立东 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与行为模式方面取得突破 ,使 周口店重新成为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为实现上 述目标 ,我们认为周口店的未来研究工作应在下述 方面展开。 (1) 遗址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收集和整理有关周口店遗址的原始档案资料 (包括野外日记、手稿、信件、图片、出版物等) ,对这 些资料运用现代技术与信息手段进行修复、保护、解 读、分辨和复制 ,使之能永久保存 ;对上述资料开展 系统的研究 ,以发掘出有关周口店研究历史、中国古 人类学发展历程、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史和若干学 术问题的背景资料 ;建立完备的周口店档案、图书和 信息资料库 ,方便对遗址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使用 ; 对周口店出土标本(人类化石及模型、动物化石和石 制品) 进行系统的清点、整理和登录 ,建立周口店遗 址出土标本数据库。 上述工作完成后所建立的资料与信息系统将成 为深入开展周口店学术研究的基础 ,并应向社会和 国内外学术界开放 ,实现资源共享。 (2) 在重要地点的剖面进行清理和取样 应在一些重要地点科学而系统地 (合理的深度 862 第 四 纪 研 究 2 0 0 4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期 高星等: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269 和密度)采集堆积物样品进行沉积物微形态学、地球关系,在目前的热点课题—现代人类起源的硏究 化学、用火遗迹、各种年代学和孢粉学等分析和测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试。上述取样、分析将立足于诠释遗址的形成过程 (6)对周口店及其附近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 与堆积物的沉积机制,阐释人类活动在遗址形成过查研究 程中所起的作用,建立更精确的遗址时代框架,复原 运用现代交通、信息手段和最新地质勘探、调查 古人类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与古生态,并解决用火遗技术在周口店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探明该地 迹的真伪古人类对洞穴的使用方式等有争议的学区的科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力争在古人类学 术问题。 考古学和地质学方面获得新的重大发现,对分析古 (3)对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的整人类在该地区生存时期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背 理和动物考古学研究 景,对了解古人类在该地区的活动范围、时间、生产 此项工作包括对化石资源的系统清点,种属鉴与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分布特点等方面提供新的信 定的核实和修正,对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解剖部位、息。 性别死亡年龄与季节、生活习性、生态气候特点等 (7)新的发掘和研究 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化石的保存状况、破碎程度和原 新考古发掘的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解剖的方式搞 因、骨骼上的痕迹种类和成因等进行观察、分析和记清遗址详细的地层情况、堆积特点沉积类型、遗迹 录。上述资料与分析将有助于解决遗址的性质、埋与遗物的分布情况和空间关系,寻找新的人类化石 藏学特点洞穴被利用的时代性和季节性差异、古人和文化遗物,并系统地采样进行年代和环境的多项 类的生活环境狩猎能力等相关课题 分析测试,弥补因过去化石和标本的丢失造成的损 (4)石制品的整理与研究 失和当时工作局限性带来的缺欠。同时新的发掘也 对周口店第1、第4、第13、第15和第22山顶洞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诸地点的关系和古人类对不同地 等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形态、类型、技术、功能和点的利用方式,并对近20年来国际学者提出的诸如 地点间的比较研究。所应用的手段将包括模拟实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真伪、狩猎的能力与方式、对洞 验、微痕分析、原料利用方式与程度分析、统计与多穴的占有和使用方式等热点学术问题做出有说服力 变量分析,以及与周边地区和非洲、欧洲、西亚地区的解答和阐释。当然新的发掘区域必须在周口店遗 同期典型遗址出土标本在类型和技术方面的对比研址保护规划中合理选择和界定,以不影响遗址的保 究。对周口店石制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护并尽可能保存遗址现有科学资源为前提,以做小、 在遗址生活过的古人类的技术特点、适应方式、开发做精为原则。第15地点是目前遗址区内最理想的 资源的能力,以及东西方古人类在技术、文化与行为发掘场所 方式方面的异同的了解,并可以对古人类在特定区 (8)对遗址本身的保护研究 域内文化与行为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深层次的解 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对遗址洞穴 剖和阐释,进而强化对东亚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岩体、堆积、剖面和出土物进行岩性成分抗风化强 的认识。近来对第15地点石制品的研究表明,利用度和遗址风化营力、风化速率、变化趋势等进行观 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对过去的材料积累做进一步的察测试分析和记录,对遗址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 研究,仍然能挖掘出新的和重要的信息~,仍然件、环境指标和参观游人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提取 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遗址物理-化学变化和利用情况的各项参数,在此 (5)古人类体质研究 基础上建立遗址保护和管理-利用的科学数据库, 对周口店人类化石(包括模型)进一步进行宏观为遗址未来变化趋势的正确评估、恰当保护措施的 与微观测量和形态研究,多方面开展与非洲、欧洲及制定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南亚古人类化石的对比研究,运用三维扫描成像技 术和计算机手段进行形态拼合、复原和脑内部印模5结语 与结构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周口店古人类的化石 周口店遗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 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开展对周口店古人类的体质特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点研究,深入阐释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和现代东亚研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人类的系统关系,剖析人类体质演化与行为变异的化研究的圣地。至今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和密度) 采集堆积物样品进行沉积物微形态学、地球 化学、用火遗迹、各种年代学和孢粉学等分析和测 试。上述取样、分析将立足于诠释遗址的形成过程 与堆积物的沉积机制 ,阐释人类活动在遗址形成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建立更精确的遗址时代框架 ,复原 古人类生存时期的古环境与古生态 ,并解决用火遗 迹的真伪、古人类对洞穴的使用方式等有争议的学 术问题。 (3) 对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的整 理和动物考古学研究 此项工作包括对化石资源的系统清点 ,种属鉴 定的核实和修正 ,对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解剖部位、 性别、死亡年龄与季节、生活习性、生态气候特点等 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化石的保存状况、破碎程度和原 因、骨骼上的痕迹种类和成因等进行观察、分析和记 录。上述资料与分析将有助于解决遗址的性质、埋 藏学特点、洞穴被利用的时代性和季节性差异、古人 类的生活环境、狩猎能力等相关课题。 (4) 石制品的整理与研究 对周口店第 1、第 4、第 13、第 15 和第 22 山顶洞 等地点出土的石制品进行形态、类型、技术、功能和 地点间的比较研究。所应用的手段将包括模拟实 验、微痕分析、原料利用方式与程度分析、统计与多 变量分析 ,以及与周边地区和非洲、欧洲、西亚地区 同期典型遗址出土标本在类型和技术方面的对比研 究。对周口店石制品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 在遗址生活过的古人类的技术特点、适应方式、开发 资源的能力 ,以及东西方古人类在技术、文化与行为 方式方面的异同的了解 ,并可以对古人类在特定区 域内文化与行为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进行深层次的解 剖和阐释 ,进而强化对东亚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过程 的认识。近来对第 15 地点石制品的研究表明 ,利用 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对过去的材料积累做进一步的 研究 ,仍然能挖掘出新的和重要的信息[23~25 ] ,仍然 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5) 古人类体质研究 对周口店人类化石(包括模型) 进一步进行宏观 与微观测量和形态研究 ,多方面开展与非洲、欧洲及 南亚古人类化石的对比研究 ,运用三维扫描成像技 术和计算机手段进行形态拼合、复原和脑内部印模 与结构研究 ,以此为基础建立周口店古人类的化石 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开展对周口店古人类的体质特 点研究 ,深入阐释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和现代东亚 人类的系统关系 ,剖析人类体质演化与行为变异的 关系 ,在目前的热点课题 ———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 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6) 对周口店及其附近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 查研究 运用现代交通、信息手段和最新地质勘探、调查 技术在周口店地区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 ,探明该地 区的科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力争在古人类学、 考古学和地质学方面获得新的重大发现 ,对分析古 人类在该地区生存时期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背 景 ,对了解古人类在该地区的活动范围、时间、生产 与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分布特点等方面提供新的信 息。 (7) 新的发掘和研究 新考古发掘的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解剖的方式搞 清遗址详细的地层情况、堆积特点、沉积类型、遗迹 与遗物的分布情况和空间关系 ,寻找新的人类化石 和文化遗物 ,并系统地采样进行年代和环境的多项 分析测试 ,弥补因过去化石和标本的丢失造成的损 失和当时工作局限性带来的缺欠。同时新的发掘也 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诸地点的关系和古人类对不同地 点的利用方式 ,并对近 20 年来国际学者提出的诸如 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真伪、狩猎的能力与方式、对洞 穴的占有和使用方式等热点学术问题做出有说服力 的解答和阐释。当然新的发掘区域必须在周口店遗 址保护规划中合理选择和界定 ,以不影响遗址的保 护并尽可能保存遗址现有科学资源为前提 ,以做小、 做精为原则。第 15 地点是目前遗址区内最理想的 发掘场所。 (8) 对遗址本身的保护研究 借助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对遗址洞穴 岩体、堆积、剖面和出土物进行岩性、成分、抗风化强 度和遗址风化营力、风化速率、变化趋势等进行观 察、测试、分析和记录 ,对遗址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 件、环境指标和参观游人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 ,提取 遗址物理 - 化学变化和利用情况的各项参数 ,在此 基础上建立遗址保护和管理 - 利用的科学数据库 , 为遗址未来变化趋势的正确评估、恰当保护措施的 制定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5 结语 周口店遗址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 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 研基地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 化研究的圣地。至今该遗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科学 3 期 高 星等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96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四纪研究 2004年 资源,仍然具有继续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巨大潜力,探9 Black D, Teilhard de chardin p, Young C et ai.sMmm 讨和解决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和第四纪环境 China: The Choukoutien Cave Deposits with a sympsis of our present 变迁等热点问题依赖于对周口店遗址的继续发掘和 kowledge of the Late CemaDic in China. Geological Suney China Senes a),Mmas,1933,(11):1~174 研究。2002年底中国科学院在周口店遗址区设立10mwc. 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 palaeolithic station kown as “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表明中国政府和科研 locality 15 within the Choukoutien Region. Bulletin d the Geological 机构对周口店研究的重视和再创周口店辉煌的决 xiety a chno,1939,19(2):147~187 心,周口店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另一方1吴汝康,任美鄂,朱显等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北京:科 面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高峰发生在70多年前 学出版社,1985.1~267 连串的重大发现产生过一系列的惊世轰动,因此 Wu Rukang, Ren Mei'e, Zhu Xian et al. Multr 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5 要在新材料和影响力方面超越那个时代,是很难实 现的目标。在此情形之下,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研12裴文中,张森水中国猿人石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究人员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明智的举措,既不能盲目 985.1~277 施压、急于求成,也不应弃之不理,气馁无为。“长期 Pei Wenhong, Zhang Fenshui. a Sudy on the Lithic Artifacts af 积累是偶然突破的基础,基础研究需要踏踏实 Sinanthropu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5. 1-277 13 Binford L R, H C K Taphommny at a distance: Zhoukoudian, " the 实的工作。也许就在这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之中 ave home of peking Man"? CuTent Anthropology, 1985, 26(4) 新的材料正在一砖一瓦地筑起一座基础更稳固的新 413~442 的学科大厦,重大的研究成果已在其中孕育成长。14 Binford l r, Stone n m. zhoukoudian: a close look, Curer 这也许就是未来周口店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模 Anthropology,1986,27(5):453~475 15 Weiner S. Xu x. Goldberg p et al. Evidence for of fire at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6 Boaz N T, Cocon R L. The scavenging of"Peking Man": New evidence shows that a venerable neither hearth bome 1刘东生.思念裴文中院士.第四纪研究,2002,22(1):1~5 Liu Tungsheng. In memory af Professor Pei Wenzhong. Quatenary 17 Pei w C. The upper cave industry of Choukoutien. Palaeoratdogica Sciences,2002,22(1):1~5 Sinica(New Senes D). 1939,(9): 1-58 2沈英甲,北京人遗址还是不是科研圣地?科技日报,200年418 Weidenreich F. Six lectures on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nd related 月15日,第5版 problems. Bulletin d the Geological Saciety d China, 1939, 19(1) Shen Yingjia. b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still a holly place for l~110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Apnl15,2002,Pag19吴新智.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90,9(4):312 3贾兰坡,黄慰文.周口店发掘记.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Wu Xinzhi. The ewol ution of humankind in China. Ada Anthropologica 1990,9(4):312~321 Jia Lanp∞o, Hang weiwen. Excavation Records at Zhoukoudian.20祁国琴.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原始人类生活环境 Tianjin: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ology Press, 1984. 1-223 见: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 4 Black D. On a lower molar hominid tooth fiom the Chou Kou lie 出版社,1989.277~337 5裴文中.周口店洞穴采掘记.地质专报(北平),1934,乙种第7 humans in North China. In: Wu Rukang, wu Xinzhi, Zhang Senshu eds. Early Humankind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9.277- Pei wC. The Excavation record of the Zhoukoudian Cay Mmo( Series b),1934,(7):1~68 21 Cann RL. Soneking M. wilson A C. Mitochondnal DNA and human 6 Black D. Evidence of the use of fire by Sinanthropus, Bidletin d the evolution. Natwwe 1987. 325: 31-36 同号文,董为,徐钦琦.周口店遗址保护区地质-地球物理 7 Teilhard de Chardin P, Young CC.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hou Nou 调查简报及结果解释.人类学学报,2001,20(3):201~208 Tien fossiliferous deposit. Bulletin g the Geological Saciety d China ng Haowen, Dong Wei, Xu Qinqi. Brief report on the geological 930,8(3):173~202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peking Man site of Zhoukoudian.Acta 8 Fei wC. Notice of the discovery of quartz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in the Anthropologica Sinica, 2001, 20(3): 201-208 Lower Pleistocene hominid bearing sediments of the Choukoutien cave23高星,周口店第15地点剥片技术研究.人类学学报,2000 deposit Bulletin d the Geological Saciety d China, 1931, 11(2) 19(3):199~215 Go Xing. A study of flaking techology at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源 ,仍然具有继续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巨大潜力 ,探 讨和解决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和第四纪环境 变迁等热点问题依赖于对周口店遗址的继续发掘和 研究。2002 年底中国科学院在周口店遗址区设立 “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表明中国政府和科研 机构对周口店研究的重视和再创周口店辉煌的决 心 ,周口店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另一方 面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高峰发生在 70 多年前 , 一连串的重大发现产生过一系列的惊世轰动 ,因此 要在新材料和影响力方面超越那个时代 ,是很难实 现的目标。在此情形之下 ,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研 究人员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明智的举措 ,既不能盲目 施压、急于求成 ,也不应弃之不理 ,气馁无为。“长期 积累是偶然突破的基础”[26 ] ,基础研究需要踏踏实 实的工作。也许就在这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之中 , 新的材料正在一砖一瓦地筑起一座基础更稳固的新 的学科大厦 ,重大的研究成果已在其中孕育、成长。 这也许就是未来周口店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模 式。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东生. 思念裴文中院士. 第四纪研究 , 2002 , 22 (1) : 1~5 Liu Tungsheng. In memory of Professor Pei Wenzhong. Quaternary Sciences , 2002 , 22(1) : 1~5 2 沈英甲. 北京人遗址还是不是科研圣地 ? 科技日报 , 2002 年 4 月 15 日 , 第 5 版 Shen Yingjia. Is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still a holly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 April 15 , 2002 , Page 5 3 贾兰坡 , 黄慰文. 周口店发掘记. 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1~223 Jia Lanpo , Huang Weiwen. Excavation Records at Zhoukoudian. Tianjin :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1984. 1~223 4 Black D. On a lower molar hominid tooth from the Chou Kou Tien deposit. Palaeontologia Sinica (Series D) , 1927 , (7) : 1~29 5 裴文中. 周口店洞穴采掘记. 地质专报(北平) , 1934 , 乙种第 7 号 : 1~68 Pei W C. The Excavation record of the Zhoukoudian Cave. Geological Memoirs (Series B) , 1934 , (7) : 1~68 6 Black D. Evidence of the use of fire by Sinanthropu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31 , 11(2) : 107~198 7 Teilhard de Chardin P , Young C C.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hou Kou Tien fossiliferous deposit.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30 , 8(3) : 173~202 8 Pei W C. Notice of the discovery of quartz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in the Lower Pleistocene hominid2bearing sediments of the Choukoutien cave deposit.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31 , 11 ( 2) : 109~146 9 Black D , Teilhard de Chardin P , Young C C et al. Fossil Man in China : The Choukoutien Cave Deposits with a synopsis of our present knowledge of the Late Cenozoic in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Series A) , Memoirs , 1933 , (11) : 1~174 10 Pei W C. 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new palaeolithic station known as locality 15 within the Choukoutien Region.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39 , 19(2) : 147~187 11 吴汝康 , 任美鄂 , 朱显谟等. 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1985. 1~267 Wu Rukang , Ren Mei′e , Zhu Xianmo et al. Multi2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Beijing : Science Press , 1985. 1~ 267 12 裴文中 , 张森水.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5. 1~277 Pei Wenzhong , Zhang Senshui. A Study on the Lithic Artifacts of Sinanthropus. Beijing : Science Press , 1985. 1~277 13 Binford L R , Ho C K. Taphonomy at a distance : Zhoukoudian ,“the cave home of Peking Man”? Current Anthropology , 1985 , 26 ( 4) : 413~442 14 Binford L R , Stone N M. Zhoukoudian : A close look. Current Anthropology , 1986 , 27 (5) : 453~475 15 Weiner S , Xu X , Goldberg P et al.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fire at Zhoukoudian , China. Science , 1998 , 281(10) : 251~253 16 Boaz N T , Ciochon R L. The scavenging of“Peking Man”: New evidence shows that a venerable cave was neither hearth nor home. Natural History , 2001 , 3(1) : 46~51 17 Pei W C. The upper cave industry of Choukoutien. Palaeontologica Sinica (New Series D) , 1939 , (9) : 1~58 18 Weidenreich F. Six lectures on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and related problem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39 , 19 (1) : 1~110 19 吴新智. 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 人类学学报 , 1990 , 9(4) : 312~ 321 Wu Xinzhi. The evolution of humankind in China.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 1990 , 9(4) : 312~321 20 祁国琴. 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原始人类生活环境. 见 : 吴汝康 , 吴新智 , 张森水主编. 中国远古人类.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89. 277~337 Qi Guoqing. Quaternary mammalian faunas and environment of fossil humans in North China. In : Wu Rukang , Wu Xinzhi , Zhang Senshui eds. Early Humankind in China. Beijing : Science Press , 1989. 277~ 337 21 Cann R L , Stoneking M , Wilson A C. 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Nature , 1987 , 325 : 31~36 22 同号文 , 董 为 , 徐钦琦. 周口店遗址保护区地质 - 地球物理 调查简报及结果解释. 人类学学报 , 2001 , 20(3) : 201~208 Tong Haowen , Dong Wei , Xu Qinqi. Brief report on the geological2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Peking Man site of Zhoukoudian.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 2001 , 20(3) : 201~208 23 高 星. 周口店第 15 地点剥片技术研究. 人类学学报 , 2000 , 19(3) : 199~215 Gao Xing. A study of flaking technology at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072 第 四 纪 研 究 2 0 0 4 年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期 高星等: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00 Go Xing. A study of raw material exploitation and economy at 24高星.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人类学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2001, 20(3) 学报,2001,20(1):1~18 cxg. a study of stone tool typology and retouch techology at26李静海.长期积累是偶然突破的基础.科学时报,2003年4月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2001, 20(1) 17日,第14版 Li Jinghai. Long time accumu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accidental 25高星.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 eakthrough. Science Times, April 17, 2003, Page 1 &4 人类学学报,2001,20(3):186~200 SESSMENT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POTENTIAL OF THE ZHOUKOUDIAN SITE 100 ANNIVERSARY OF PROFESSOR PEI WENZHONG BIRTH Goo Xing Zhang Shuangquan Chen Fuyou Abstract Zhoukoudian Site is the cradle land of Chinese paleoanthropology, paleolithic arch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st important research bases for China. Numerous hominid fossils. mammalian fossils and cultural remai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site. However studies on these ost valuable scientific materials conducted in the past are somewhat limited and incomplete; ore questions were raised than answered, and there is still great space for more systematic and ir depth research on the site In addition, plentiful scientific recourses are still unrevealed in the region, and breakthroughs would be expected in the future if new reconnaissance was carried out, new excavations were conducted, and new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extant and newly discovered materials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history,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research potential, paleoanthropology, paleolithic archaeology, Zhoukoudian 征集《第四纪研究》面图版 随着《第四纪研究》004年第1期开始由原来的小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读者会惊喜地发现她的封面、封底也焕然一新。 以后《第四纪研究》会以不断更新的崭新面貌以及刊登更加优秀的论文呈现在广大热爱第四纪研究科学工作者和读者的面 前 《第四纪研究》封面每期会有不同的、与第四纪研究相关的各种彩色图片、图版刊登,以充分反映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成 果。热忱欢迎广大第四纪硏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读者踊跃提供图片或图版,或投稿时把与在《第四纪硏究》所刊登论文相关 的图版提供作其封面。封面设计通过或采纳后,可赠送全年《第四纪研究》以资奖励 谢谢广大从事第四纪研究领域的工作者和读者过去几十年来对《第四纪研究》刊物的支持!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关 注《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编辑部 2 o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 2000 , 19(3) : 199~215 24 高 星. 周口店第 15 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人类学 学报 , 2001 , 20 (1) : 1~18 Gao Xing. A study of stone tool typology and retouch technology at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 2001 , 20 (1) : 1~18 25 高 星. 周口店第 15 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 人类学学报 , 2001 , 20(3) : 186~200 Gao Xing. A study of raw material exploitation and economy at Zhoukoudian Locality 15.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 2001 , 20 (3) : 186~200 26 李静海. 长期积累是偶然突破的基础. 科学时报 , 2003 年 4 月 17 日 , 第 1、4 版 Li Jinghai. Long time accumu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accidental breakthrough. Science Times , April 17 , 2003 , Page 1 &4 AN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POTENTIAL OF THE ZHOUKOUDIAN SITE :100 ANNIVERSARY OF PROFESSOR PEI WENZHONG BIRTH Gao Xing Zhang Shuangquan Chen Fuyou (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 Chinese Academia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Zhoukoudian Site is the cradle land of Chinese paleoanthropology , paleolithic arch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bases for the related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 China. Numerous hominid fossils , mammalian fossils and cultural remai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site. However , studies on these most valuable scientific materials conducted in the past are somewhat limited and incomplete ; more questions were raised than answered , and there is still great space for more systematic and in2depth research on the site. In addition , plentiful scientific recourses are still unrevealed in the region , and breakthroughs would be expected in the future if new reconnaissance was carried out , new excavations were conducted , and new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extant and newly discovered materials.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history ,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 research potential , paleoanthropology , paleolithic archaeology , Zhoukoudian 征集《第四纪研究》封面图版 随着《第四纪研究》2004 年第 1 期开始由原来的小 16 开本改为大 16 开本 ,读者会惊喜地发现她的封面、封底也焕然一新。 以后《第四纪研究》会以不断更新的崭新面貌以及刊登更加优秀的论文呈现在广大热爱第四纪研究科学工作者和读者的面 前。 《第四纪研究》封面每期会有不同的、与第四纪研究相关的各种彩色图片、图版刊登 ,以充分反映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成 果。热忱欢迎广大第四纪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读者踊跃提供图片或图版 ,或投稿时把与在《第四纪研究》所刊登论文相关 的图版提供作其封面。封面设计通过或采纳后 ,可赠送全年《第四纪研究》以资奖励。 谢谢广大从事第四纪研究领域的工作者和读者过去几十年来对《第四纪研究》刊物的支持 ! 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关 注《第四纪研究》。 《第四纪研究》编辑部 3 期 高 星等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 17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