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 统治者虐 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 是每一个普 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 入的自我检 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 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 倾,都有责 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 述自己的这 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 最广阔的道 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 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完善 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 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 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 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 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 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 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 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 统治者虐 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 是每一个普 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 入的自我检 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 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 倾,都有责 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 述自己的这 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 最广阔的道 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 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完善 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 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 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 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 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 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 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 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 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