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 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 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 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 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 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 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 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 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一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 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 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 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 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 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 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 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淦女 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 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 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 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透逸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 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 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 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 独创的。 萧红同聂给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 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 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 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 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 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 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 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 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 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 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 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 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 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一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 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 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 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 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 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 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 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淦女 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 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 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 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透逸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 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 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 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 独创的。 萧红同聂给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 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 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 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 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 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