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群组一}群组二群组三群组四 多角化目标达3.333 3.4545 3.1125 2.8333 1.020.3930 多角化满意程|3.333 3.0000 2.5833 1.720.17 0.7805 0.1725 0.3636 0.0750 5.120.0058** 备注:*表示0.1显著水准*表示0.05显著水准:**表示0.01显著水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表15四类群组之 Scheffe's多重比较一相对吸收能力 变量名称 平均值高低排序 多重比较达显着水准 多角化目标达成度 2>1>3>4 多角化满意程度 1>2>3>4 1>2>4>3 *1-4* 备注:*表示0.1显著水准*表示0.05显著水准;**表示0.01显著水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伍、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一)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相关与新事业经营绩效之关系方面,主客观绩效的检定皆不显著,表示出即使新事 业虽然具有资源为基础的相关,其经营绩效仍无法显著大于无资源基础相关之新事业,因此无法支持多角化相关 与经营绩效之假设 (二)对于绝对吸收能力较高的子公司而言,其不论在主观、客观经营绩效,都显著大于绝对吸收能力较低的厂商, 且显著水准都小于0.01,完全支持本研究之假设二。显示出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其若有良好的绝对吸收能力,其 对于新事业的经营绩效会有正面的影响。 (三)当吸收能力是所谓的绝对吸收能力时,高吸收能 其ROAx以及多角化满意程度都显著大于吸收能 力较低着,然而多角化目标达程度此经营绩效却无显著差异,部分支持本假设三。显示出当子公司其主导逻辑以 及组织结构和其所欲吸收的对象愈相似时,其客观经营绩效以及多角化满意程度会较不相似时高,而多角化目标 达程度则无影响 (四)在研究多角化策略以及绝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时,发现四种策略不论是在主观、客观绩效 指针,都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观经营绩效方面,第二群与第四群都有显著的差异,原因在于,当绝 对吸收能力高时,纵然从事非相关的产业,也会因其吸收外界知识、技术的能力而使经营绩效提高。另外,第 群和第四群其多角化满意程度以及客观绩效指针有显著差异,显示出企业纵使没有达到母公司的目标,但由于其 高吸收能力不断地吸收外界新知,以提高相对于同业而言的满意程度,进而提升客观经营绩效。在假设四方面, 本研究只在当绩效指针为多角化目标达程度时不支持。 (五)在研究多角化策略以及绝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时,四种策略只有在客观经营绩效时有显著 差异,且其差异来源出现在第一群与第三群,第一群与第四群间,亦部分支持本假设。显示出师生企业在组织特 征愈相似,其客观经营绩效愈大,然而其主观经营绩效却无显著差异 、建议 (一)当集团企业欲进入新事业领域时,应相考量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不应只是试图找出和本业的相关 以决定进入与否。企业有若良好的吸收能力,即使进入一个全新的事业时,仍然能借着不断地吸收外界知识、能 力与技术以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进而获取长期利润 (二)集团一但进入新事业领域,良好的吸收能力固然使新事业获取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术,然而当新事业所吸 收、学习的对象为其它公司时,可能会因双方在组特征尚有所不同,而减低了吸收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建议 当新事业决定吸收其它公司的知识、技术时,最好能够评估双方公司间的主导逻辑、基本知识背景以及组织特征 是否相似,若愈相似,吸收对方知识与技术的过程也就愈顺利,若愈不相似,则会对本身的吸收能力有负面的影 (三)虽然本研究利用较具资源为基础的相关来衡量子公司的绩效,以代替传统之相关衡量,但却无法有显著的差 异,亦无法有效和传统相关衡量有所区别,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朝着更具资源基础的相关衡量来研究,以建构出 完整的资源基础相关良指针。 参考文献 1.中华征信所编,「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1998/999年」,中华征信所,民国87年, 2.中华征信所编,「1998台湾大型企业排名」,中华征信所,民国87年 3.王正勤,「核心能力引爆规模成长」,天下杂志,第207期,民国87年8月,页46°54 4.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991pp.99-120. 5. Barney, J. B, "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9(4)9 群组一 群组二 群组三 群组四 多角化目标达 成度 3.3333 3.4545 3.1125 2.8333 1.02 0.3930 多角化满意程 度 3.3333 3.2728 3.0000 2.5833 1.72 0.1789 ROAadj;R 0.7805 0.1725 -0.3636 0.0750 5.12 0.0058** 备注:*表示 0.1 显著水准**表示 0.05 显著水准;***表示 0.01 显著水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表 15 四类群组之 Scheffe’s 多重比较--- 相对吸收能力 变量名称 平均值高低排序 多重比较达显著水准 多角化目标达成度 2>1>3>4 多角化满意程度 1>2>3>4 ROAadj;R 1>2>4>3 1-3*** 1-4** 备注:*表示 0.1 显著水准**表示 0.05 显著水准;***表示 0.01 显著水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伍、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相关与新事业经营绩效之关系方面,主客观绩效的检定皆不显著,表示出即使新事 业虽然具有资源为基础的相关,其经营绩效仍无法显著大于无资源基础相关之新事业,因此无法支持多角化相关 与经营绩效之假设。 (二)对于绝对吸收能力较高的子公司而言,其不论在主观、客观经营绩效,都显著大于绝对吸收能力较低的厂商, 且显著水准都小于 0.01,完全支持本研究之假设二。显示出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其若有良好的绝对吸收能力,其 对于新事业的经营绩效会有正面的影响。 (三)当吸收能力是所谓的绝对吸收能力时,高吸收能力的厂商其 ROAadj;R 以及多角化满意程度都显著大于吸收能 力较低着,然而多角化目标达程度此经营绩效却无显著差异,部分支持本假设三。显示出当子公司其主导逻辑以 及组织结构和其所欲吸收的对象愈相似时,其客观经营绩效以及多角化满意程度会较不相似时高,而多角化目标 达程度则无影响。 (四)在研究多角化策略以及绝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时,发现四种策略不论是在主观、客观绩效 指针,都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主观经营绩效方面,第二群与第四群都有显著的差异,原因在于,当绝 对吸收能力高时,纵然从事非相关的产业,也会因其吸收外界知识、技术的能力而使经营绩效提高。另外,第一 群和第四群其多角化满意程度以及客观绩效指针有显著差异,显示出企业纵使没有达到母公司的目标,但由于其 高吸收能力不断地吸收外界新知,以提高相对于同业而言的满意程度,进而提升客观经营绩效。在假设四方面, 本研究只在当绩效指针为多角化目标达程度时不支持。 (五)在研究多角化策略以及绝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时,四种策略只有在客观经营绩效时有显著 差异,且其差异来源出现在第一群与第三群,第一群与第四群间,亦部分支持本假设。显示出师生企业在组织特 征愈相似,其客观经营绩效愈大,然而其主观经营绩效却无显著差异。 二、建议 (一)当集团企业欲进入新事业领域时,应相考量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而不应只是试图找出和本业的相关 以决定进入与否。企业有若良好的吸收能力,即使进入一个全新的事业时,仍然能借着不断地吸收外界知识、能 力与技术以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进而获取长期利润。 (二)集团一但进入新事业领域,良好的吸收能力固然使新事业获取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术,然而当新事业所吸 收、学习的对象为其它公司时,可能会因双方在组特征尚有所不同,而减低了吸收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建议, 当新事业决定吸收其它公司的知识、技术时,最好能够评估双方公司间的主导逻辑、基本知识背景以及组织特征 是否相似,若愈相似,吸收对方知识与技术的过程也就愈顺利,若愈不相似,则会对本身的吸收能力有负面的影 响。 (三)虽然本研究利用较具资源为基础的相关来衡量子公司的绩效,以代替传统之相关衡量,但却无法有显著的差 异,亦无法有效和传统相关衡量有所区别,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朝着更具资源基础的相关衡量来研究,以建构出 完整的资源基础相关良指针。 参考文献 1. 中华征信所编,「台湾地区集团企业研究 1998/1999 年」,中华征信所,民国 87 年。 2. 中华征信所编,「1998 台湾大型企业排名」,中华征信所,民国 87 年。 3. 王正勤,「核心能力引爆规模成长」,天下杂志,第 207 期,民国 87 年 8 月,页 46~54。 4.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 1991 pp.99-120. 5. Barney, J. B., “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9(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