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人其说、《水浒》李批、张竹坡其人其说、《三国》毛批、《红楼梦》评论等则构成 了这道风景中的几个主要亮点。 1、关于《水浒》李批问题,争论较多的是容与堂刻本《水浒传》评点的作者问题。部分 学者认为是叶昼而非李贽。如叶朗在《叶昼评点<水浒传>考证>》一文中依明人钱希言 《戏暇》、清人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及盛于斯《休庵影语》等书中材料,勾勒出叶氏 生平大概,认为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评点者不是李贽而是叶昼。(22)“复旦本《中 国文学批评史》(中册)也认为容与堂刊百回本《水浒传》的评点者是叶昼,因为它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比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评点高明”,且它“联系社会现实,借以 诉说胸中不平,更为尖锐泼辣、淋漓痛快地抨击统治集团,揭露社会黑暗,痛斥假道 学,而对忠义的宣扬则大大削弱的“显著特点”,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及百二十回本 评点的忠义观有着很大的不同。成复旺等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三)也认为不仅容与 堂刊百回本《水浒》的评点是叶昼所作,就是书前所附的三篇文章(即《梁山泊一百单 八人优劣》、《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和《又论水浒传文字》)亦是叶昼的文字。当 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朱恩彬就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评点的作者是李贽而非叶 昼,依据是:评点中所体现的艺术观点与李贽思想一脉相承。(23)陈洪、沈福身也认 为容与堂刊百回本是李贽评点真本,并称它是明季小说理论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他们 还对容本评点中李卓吾提出的小说创作理论加以评述,认为李贽的小说理论涉及到艺术 真实(“假中有真")、人物的典型化(“同而不同”)、小说的艺术标准(“化工")等方 面。(24)关于现存的明朝万历年间的容与堂刊本(百回本)与袁无涯刊本(百二十回 本)孰真孰伪的问题,学界大约有袁真容伪、容真袁伪、二者皆真与二者皆伪四种看 法,目前尚无定论 关于李批《三国》,也有学者关注。六十年代,陆联星曾撰有《李贽批评〈三国演义〉 辨伪》一文,而七十年代李万钧的《一反千年骂曹逆流-李贽是怎样评点〈三国演义〉 的》—文则主要是政治斗争的产物。(25)到九十年代,仍有学者发表看法,如李富生 在《〈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伪及评点的进步思想》一文中认为,李贽评点《三国 演义》乃叶昼之伪托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评点全书的基本思想、对人物的评价及语 言特色等,均与李贽的一贯思想、见解、文风相一致,而那些具体的评点则深刻反映了 李贽的平等思想、民本思想以及对封建假道学的严厉批判。(26) 2、关于张竹坡的评点。对张竹坡及其评点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只 有一丁在《评〈金瓶梅〉之张竹坡》一文中作过简单介绍。此外,在70年代,美国学者 旨以及张氏评点对曹雪芹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过剖析。(27)八十年代,随着徐朔方、朱 星、刘辉、黄霖、吴敢、王汝梅等人对《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问题所进行的深入的 考察,张竹坡也开始与“金学”一起为学界所注意。其中,吴敢的《张竹坡家世概述》和 《新发现的〈金瓶梅〉评者张竹坡〈族谱〉述考》等专文,(28)以及《金瓶梅评点家 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对学界搞清张竹坡其人很有帮助。除了这 些属于考证上的工作外,对张竹坡小说评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内 容上对其“世情¨说、泄愤说等作分析或评价。例如吴敢在《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概 论》一文中不仅对张竹坡小说评点的承上(金圣叹)启下(脂砚斋)的历史地位作了分 析,还高度赞扬了“张评中的“第一奇书非淫书论、泄愤之作"、‘市井文字”等思想性内 容。(29)二是从美学的角度对张竹坡小说评点中的言意论、欣赏观、典型论、理论贡 献等进行开掘,如陈昌恒的《论张竹坡关于文学典型的摹神说》、陈金泉的《金圣叹与 张竹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之日月合璧-兼与叶朗杜贵晨马成生先生商榷》等专文, (30)或择其一点深入剖析,或进行比较研究,都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张评”美学价 值的认识。 3、关于《三国》毛批。建国后《三国演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 《三国演义》的人民性 关于曹操的辩论 嘉靖本与毛宗岗本的区别及其对曹 操看法的区别;四、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五、人物形象是“类型"还是“典型 六、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三国》毛批 的研究则主要是从新时期后才开始起步的,此前,秦亢宗曾在60年代所写的一篇札记中 作过简单的评介。(31)新时期以来的《三国》毛批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毛批的作者以及毛批本中的金圣叹序的真伪问题。二是关于毛批的出发点或思 想倾向问题,主要涉及“拥刘反曹”与“反清复明的关系、对刘备的态度以及毛氏是否维护 清王朝的正统地位等具体问题。三是关于毛批的理论成就的分析,这在毛批研究中最有其人其说、《水浒》李批、张竹坡其人其说、《三国》毛批、《红楼梦》评论等则构成 了这道风景中的几个主要亮点。 1、关于《水浒》李批问题,争论较多的是容与堂刻本《水浒传》评点的作者问题。部分 学者认为是叶昼而非李贽。如叶朗在《叶昼评点<水浒传>考证>》一文中依明人钱希言 《戏暇》、清人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及盛于斯《休庵影语》等书中材料,勾勒出叶氏 生平大概,认为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评点者不是李贽而是叶昼。(22)“复旦”本《中 国文学批评史》(中册)也认为容与堂刊百回本《水浒传》的评点者是叶昼,因为它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比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评点高明”,且它“联系社会现实,借以 诉说胸中不平,更为尖锐泼辣、淋漓痛快地抨击统治集团,揭露社会黑暗,痛斥假道 学,而对忠义的宣扬则大大削弱”的“显著特点”,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及百二十回本 评点的忠义观有着很大的不同。成复旺等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三)也认为不仅容与 堂刊百回本《水浒》的评点是叶昼所作,就是书前所附的三篇文章(即《梁山泊一百单 八人优劣》、《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和《又论水浒传文字》)亦是叶昼的文字。当 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朱恩彬就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评点的作者是李贽而非叶 昼,依据是:评点中所体现的艺术观点与李贽思想一脉相承。(23)陈洪、沈福身也认 为容与堂刊百回本是李贽评点真本,并称它是明季小说理论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他们 还对容本评点中李卓吾提出的小说创作理论加以评述,认为李贽的小说理论涉及到艺术 真实(“假中有真”)、人物的典型化(“同而不同”)、小说的艺术标准(“化工”)等方 面。(24)关于现存的明朝万历年间的容与堂刊本(百回本)与袁无涯刊本(百二十回 本)孰真孰伪的问题,学界大约有袁真容伪、容真袁伪、二者皆真与二者皆伪四种看 法,目前尚无定论。 关于李批《三国》,也有学者关注。六十年代,陆联星曾撰有《李贽批评〈三国演义〉 辨伪》一文,而七十年代李万钧的《一反千年骂曹逆流----李贽是怎样评点〈三国演义〉 的》一文则主要是政治斗争的产物。(25)到九十年代,仍有学者发表看法,如李富生 在《〈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伪及评点的进步思想》一文中认为,李贽评点《三国 演义》乃叶昼之伪托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评点全书的基本思想、对人物的评价及语 言特色等,均与李贽的一贯思想、见解、文风相一致,而那些具体的评点则深刻反映了 李贽的平等思想、民本思想以及对封建假道学的严厉批判。(26) 2、关于张竹坡的评点。对张竹坡及其评点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只 有一丁在《评〈金瓶梅〉之张竹坡》一文中作过简单介绍。此外,在70年代,美国学者 戴维特·罗依曾撰《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论》一文,对张竹坡的生平、批评观点、批评主 旨以及张氏评点对曹雪芹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过剖析。(27)八十年代,随着徐朔方、朱 星、刘辉、黄霖、吴敢、王汝梅等人对《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问题所进行的深入的 考察,张竹坡也开始与“金学”一起为学界所注意。其中,吴敢的《张竹坡家世概述》和 《新发现的〈金瓶梅〉评者张竹坡〈族谱〉述考》等专文,(28)以及《金瓶梅评点家 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对学界搞清张竹坡其人很有帮助。除了这 些属于考证上的工作外,对张竹坡小说评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内 容上对其“世情”说、“泄愤”说等作分析或评价。例如吴敢在《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概 论》一文中不仅对张竹坡小说评点的承上(金圣叹)启下(脂砚斋)的历史地位作了分 析,还高度赞扬了“张评”中的 “第一奇书非淫书论”、“泄愤之作”、“市井文字”等思想性内 容。(29)二是从美学的角度对张竹坡小说评点中的言意论、欣赏观、典型论、理论贡 献等进行开掘,如陈昌恒的《论张竹坡关于文学典型的摹神说》、陈金泉的《金圣叹与 张竹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之日月合璧---兼与叶朗杜贵晨马成生先生商榷》等专文, (30)或择其一点深入剖析,或进行比较研究,都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张评”美学价 值的认识。 3、关于《三国》毛批。建国后《三国演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 《三国演义》的人民性;二、关于曹操的辩论;三、嘉靖本与毛宗岗本的区别及其对曹 操看法的区别;四、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五、人物形象是“类型”还是“典型”; 六、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七、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三国》毛批 的研究则主要是从新时期后才开始起步的,此前,秦亢宗曾在60年代所写的一篇札记中 作过简单的评介。(31)新时期以来的《三国》毛批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毛批的作者以及毛批本中的金圣叹序的真伪问题。二是关于毛批的出发点或思 想倾向问题,主要涉及“拥刘反曹”与“反清复明”的关系、对刘备的态度以及毛氏是否维护 清王朝的正统地位等具体问题。三是关于毛批的理论成就的分析,这在毛批研究中最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