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至乏 李砚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 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 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周易:象数:道形器: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5-0004-04 《周易》是先秦古籍之一,包括“经”和“传 占筮是用蓍草之茎杆作为工具按一定之数之 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历来有诸多说法,《汉书·法行占筮,并得其卦。而以“阴”“阳”符号组成 艺文志》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人更的卦形符号是为“图形”,与占筮之行动有一定关 →己一美术与设计版 三圣”,指传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谓之系,即八卦图形反映和表现了占筮中的某些关系 三圣。三圣之时又谓之三古,即三个不同的时代。如数理关系,但八卦图形所谓“卦象”的产生,并 现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易经》部分非源自占筮,而是“圣人之作”。《周易·系辞》谓 产生于殷周之际,而《易传》部分产生于春秋战“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国之际,其作者远非一人,其时代远非一时一代。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 《周易》被认为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也是最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难理解的一部书。[1之所以难以理解,除时间久远、情。”《系辞》的这一表述,实际上是指认八卦图形 文字简古外,还因为是书原为一部占筮之书,又是的起源,它不是在占筮中形成的,而是包牺氏观 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包罗宏富。全书共十」 察自然、人文后使用抽象的方式创设出来的图形 篇,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经”部分,分这一组图形,其基本元素是被称为“阴”( 为“上经”和“下经”两篇,主要由卦辞和爻辞组“阳”(——)的两条不同的线段,以三叠(三划) 成,是蓍占的记录和解释、判定。《易传》部分,又的不同组合而成,并规定了一定的卦名及对应的 称为“十翼”,为七种十篇,包括《文言》、《彖传》上、象征物。宋人将这种“阴”“阳”二线段设计成了 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 个所谓的“太极图”,以对应《系辞》:“《易》有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传”是解释“经”文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谓。 大义的,其成书在“经”之后,其间约七八百年。 从图形的角度看,八种三划卦象符号(本文称 有学者认为,“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过程为“初形”或原形)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重叠(两两 实际上是一幅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我们可以相生),可得六十四组不同的六划卦形。进而如八 从中看到人类的抽象思维是怎样逐渐提高的过程,卦初形的象征性一样,喻示六十四种(类)事物 可以看到这种在宗教巫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出来在形式构成上,这六十四种卦形符号有一定的组 的哲学思想体系是怎样扬弃了宗教巫术的内容,合规则和秩序,而在其象征意义和内在性上亦有 同时又利用了宗教巫术的形式,从而使自己带上着特定的逻辑结构和排序,即始于《乾》、《坤》,终 了不同于其他一些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21 于《既济》、《未济》,每每相承(反)相受,整体上 《周易》的源起是占筮。中国上古时期的占筮,具有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化的秩序性和必然性。 主要有卜占和蓍占两种。《尚书·洪范篇》有“卜 图形立、卦象生,由此立爻辞,建文言,添系 筮人”的记载,这些卜筮之人为职业者。“卜”为辞,形成整一的《周易》大系。这里,图形是其原 “龟卜”,先灼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灼后的裂纹点或谓之基础。从设计的角度看,这是中国上古 而得兆,并以兆判断问事的吉凶。“筮”又称作“占时代最为伟大的设计之一。其设计者,《系辞》谓 筮”,即以一定数量的蓍草茎杆进行布局和推演,“包牺氏”,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如前所述,八卦图 从而得卦,并分析卦象和卦爻之辞以问吉凶。《周形的创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乃数代人的经验和 理论研究 易·系辞》中有完整的占筮之法的记录。 设计智慧的结晶。值得注意的是,八卦图形的创 生和设计,它与中国汉字的创生和设计,有着共 攸稿日期:2008-06-25 同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式,其时代应相距不远 作者简介:李砚祖(1954-),男,江苏泰兴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与科学》主编,研究方向:设①基金项目:清华大学985项目“设计的智慧一一中国 计艺术历史及理论 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研究成果之一004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理 论 研 究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① 李砚祖(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 [ 摘 要]《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 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 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 关键词] 周易;象数;道形器;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5-0004-04 收稿日期:2008-06-25 作者简介:李砚祖(1954- ), 男,江苏泰兴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与科学》主编,研究方向:设 计艺术历史及理论。 ①基金项目:清华大学 985 项目“设计的智慧——中国 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周易》是先秦古籍之一,包括“经”和“传” 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历来有诸多说法,《汉书· 艺文志》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人更 三圣”,指传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谓之 三圣。三圣之时又谓之三古,即三个不同的时代。 现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易经》部分 产生于殷周之际,而《易传》部分产生于春秋战 国之际,其作者远非一人,其时代远非一时一代。 《周易》被认为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 也是最 难理解的一部书。[1] 之所以难以理解, 除时间久远、 文字简古外, 还因为是书原为一部占筮之书,又是 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包罗宏富。全书共十二 篇, 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经”部分,分 为“上经”和“下经”两篇, 主要由卦辞和爻辞组 成, 是蓍占的记录和解释、判定。《易传》部分,又 称为“十翼”,为七种十篇,包括《文言》、《彖传》上、 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传”是解释“经”文 大义的,其成书在“经”之后,其间约七八百年。 有学者认为,“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一幅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我们可以 从中看到人类的抽象思维是怎样逐渐提高的过程, 可以看到这种在宗教巫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出来 的哲学思想体系是怎样扬弃了宗教巫术的内容, 同时又利用了宗教巫术的形式,从而使自己带上 了不同于其他一些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2] 《周易》的源起是占筮。中国上古时期的占筮, 主要有卜占和蓍占两种。《尚书·洪范篇》有“卜 筮人”的记载,这些卜筮之人为职业者。“卜”为 “龟卜”,先灼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灼后的裂纹 而得兆,并以兆判断问事的吉凶。“筮”又称作“占 筮”,即以一定数量的蓍草茎杆进行布局和推演, 从而得卦,并分析卦象和卦爻之辞以问吉凶。《周 易·系辞》中有完整的占筮之法的记录。 占筮是用蓍草之茎杆作为工具按一定之数之 法行占筮,并得其卦。而以“阴”“阳”符号组成 的卦形符号是为“图形”, 与占筮之行动有一定关 系,即八卦图形反映和表现了占筮中的某些关系, 如数理关系,但八卦图形所谓“卦象”的产生, 并 非源自占筮,而是“圣人之作”。《周易·系辞》谓: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 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 情。”《系辞》的这一表述,实际上是指认八卦图形 的起源,它不是在占筮中形成的,而是包牺氏观 察自然、人文后使用抽象的方式创设出来的图形。 这一组图形,其基本元素是被称为“阴”(——) “阳”(——)的两条不同的线段,以三叠(三划) 的不同组合而成,并规定了一定的卦名及对应的 象征物。宋人将这种“阴”“阳”二线段设计成了 一个所谓的“太极图”,以对应《系辞》:“《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谓。 从图形的角度看, 八种三划卦象符号( 本文称 为“初形”或原形) 通过不同的方式, 如重叠(两两 相生), 可得六十四组不同的六划卦形。进而如八 卦初形的象征性一样,喻示六十四种(类)事物。 在形式构成上,这六十四种卦形符号有一定的组 合规则和秩序,而在其象征意义和内在性上亦有 着特定的逻辑结构和排序,即始于《乾》、《坤》,终 于《既济》、《未济》, 每每相承(反)相受, 整体上 具有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化的秩序性和必然性。 图形立、卦象生,由此立爻辞,建文言,添系 辞,形成整一的《周易》大系。这里,图形是其原 点或谓之基础。从设计的角度看,这是中国上古 时代最为伟大的设计之一。其设计者,《系辞》谓 “包牺氏”,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如前所述,八卦图 形的创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乃数代人的经验和 设计智慧的结晶。值得注意的是,八卦图形的创 生和设计,它与中国汉字的创生和设计,有着共 同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式,其时代应相距不远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