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阅读资料):易学的思维方式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49.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至乏 李砚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 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 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周易:象数:道形器: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5-0004-04 《周易》是先秦古籍之一,包括“经”和“传 占筮是用蓍草之茎杆作为工具按一定之数之 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历来有诸多说法,《汉书·法行占筮,并得其卦。而以“阴”“阳”符号组成 艺文志》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人更的卦形符号是为“图形”,与占筮之行动有一定关 →己一美术与设计版 三圣”,指传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谓之系,即八卦图形反映和表现了占筮中的某些关系 三圣。三圣之时又谓之三古,即三个不同的时代。如数理关系,但八卦图形所谓“卦象”的产生,并 现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易经》部分非源自占筮,而是“圣人之作”。《周易·系辞》谓 产生于殷周之际,而《易传》部分产生于春秋战“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国之际,其作者远非一人,其时代远非一时一代。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 《周易》被认为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也是最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难理解的一部书。[1之所以难以理解,除时间久远、情。”《系辞》的这一表述,实际上是指认八卦图形 文字简古外,还因为是书原为一部占筮之书,又是的起源,它不是在占筮中形成的,而是包牺氏观 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包罗宏富。全书共十」 察自然、人文后使用抽象的方式创设出来的图形 篇,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经”部分,分这一组图形,其基本元素是被称为“阴”( 为“上经”和“下经”两篇,主要由卦辞和爻辞组“阳”(——)的两条不同的线段,以三叠(三划) 成,是蓍占的记录和解释、判定。《易传》部分,又的不同组合而成,并规定了一定的卦名及对应的 称为“十翼”,为七种十篇,包括《文言》、《彖传》上、象征物。宋人将这种“阴”“阳”二线段设计成了 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 个所谓的“太极图”,以对应《系辞》:“《易》有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传”是解释“经”文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谓。 大义的,其成书在“经”之后,其间约七八百年。 从图形的角度看,八种三划卦象符号(本文称 有学者认为,“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过程为“初形”或原形)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重叠(两两 实际上是一幅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我们可以相生),可得六十四组不同的六划卦形。进而如八 从中看到人类的抽象思维是怎样逐渐提高的过程,卦初形的象征性一样,喻示六十四种(类)事物 可以看到这种在宗教巫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出来在形式构成上,这六十四种卦形符号有一定的组 的哲学思想体系是怎样扬弃了宗教巫术的内容,合规则和秩序,而在其象征意义和内在性上亦有 同时又利用了宗教巫术的形式,从而使自己带上着特定的逻辑结构和排序,即始于《乾》、《坤》,终 了不同于其他一些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21 于《既济》、《未济》,每每相承(反)相受,整体上 《周易》的源起是占筮。中国上古时期的占筮,具有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化的秩序性和必然性。 主要有卜占和蓍占两种。《尚书·洪范篇》有“卜 图形立、卦象生,由此立爻辞,建文言,添系 筮人”的记载,这些卜筮之人为职业者。“卜”为辞,形成整一的《周易》大系。这里,图形是其原 “龟卜”,先灼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灼后的裂纹点或谓之基础。从设计的角度看,这是中国上古 而得兆,并以兆判断问事的吉凶。“筮”又称作“占时代最为伟大的设计之一。其设计者,《系辞》谓 筮”,即以一定数量的蓍草茎杆进行布局和推演,“包牺氏”,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如前所述,八卦图 从而得卦,并分析卦象和卦爻之辞以问吉凶。《周形的创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乃数代人的经验和 理论研究 易·系辞》中有完整的占筮之法的记录。 设计智慧的结晶。值得注意的是,八卦图形的创 生和设计,它与中国汉字的创生和设计,有着共 攸稿日期:2008-06-25 同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式,其时代应相距不远 作者简介:李砚祖(1954-),男,江苏泰兴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与科学》主编,研究方向:设①基金项目:清华大学985项目“设计的智慧一一中国 计艺术历史及理论 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004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理 论 研 究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① 李砚祖(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 [ 摘 要]《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 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 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 关键词] 周易;象数;道形器;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5-0004-04 收稿日期:2008-06-25 作者简介:李砚祖(1954- ), 男,江苏泰兴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与科学》主编,研究方向:设 计艺术历史及理论。 ①基金项目:清华大学 985 项目“设计的智慧——中国 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周易》是先秦古籍之一,包括“经”和“传” 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历来有诸多说法,《汉书· 艺文志》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人更 三圣”,指传作者先后为伏羲、文王和孔子,谓之 三圣。三圣之时又谓之三古,即三个不同的时代。 现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易经》部分 产生于殷周之际,而《易传》部分产生于春秋战 国之际,其作者远非一人,其时代远非一时一代。 《周易》被认为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 也是最 难理解的一部书。[1] 之所以难以理解, 除时间久远、 文字简古外, 还因为是书原为一部占筮之书,又是 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包罗宏富。全书共十二 篇, 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经”部分,分 为“上经”和“下经”两篇, 主要由卦辞和爻辞组 成, 是蓍占的记录和解释、判定。《易传》部分,又 称为“十翼”,为七种十篇,包括《文言》、《彖传》上、 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 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传”是解释“经”文 大义的,其成书在“经”之后,其间约七八百年。 有学者认为,“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一幅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缩影。我们可以 从中看到人类的抽象思维是怎样逐渐提高的过程, 可以看到这种在宗教巫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出来 的哲学思想体系是怎样扬弃了宗教巫术的内容, 同时又利用了宗教巫术的形式,从而使自己带上 了不同于其他一些哲学思想体系的特点。”[2] 《周易》的源起是占筮。中国上古时期的占筮, 主要有卜占和蓍占两种。《尚书·洪范篇》有“卜 筮人”的记载,这些卜筮之人为职业者。“卜”为 “龟卜”,先灼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灼后的裂纹 而得兆,并以兆判断问事的吉凶。“筮”又称作“占 筮”,即以一定数量的蓍草茎杆进行布局和推演, 从而得卦,并分析卦象和卦爻之辞以问吉凶。《周 易·系辞》中有完整的占筮之法的记录。 占筮是用蓍草之茎杆作为工具按一定之数之 法行占筮,并得其卦。而以“阴”“阳”符号组成 的卦形符号是为“图形”, 与占筮之行动有一定关 系,即八卦图形反映和表现了占筮中的某些关系, 如数理关系,但八卦图形所谓“卦象”的产生, 并 非源自占筮,而是“圣人之作”。《周易·系辞》谓: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 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 情。”《系辞》的这一表述,实际上是指认八卦图形 的起源,它不是在占筮中形成的,而是包牺氏观 察自然、人文后使用抽象的方式创设出来的图形。 这一组图形,其基本元素是被称为“阴”(——) “阳”(——)的两条不同的线段,以三叠(三划) 的不同组合而成,并规定了一定的卦名及对应的 象征物。宋人将这种“阴”“阳”二线段设计成了 一个所谓的“太极图”,以对应《系辞》:“《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谓。 从图形的角度看, 八种三划卦象符号( 本文称 为“初形”或原形) 通过不同的方式, 如重叠(两两 相生), 可得六十四组不同的六划卦形。进而如八 卦初形的象征性一样,喻示六十四种(类)事物。 在形式构成上,这六十四种卦形符号有一定的组 合规则和秩序,而在其象征意义和内在性上亦有 着特定的逻辑结构和排序,即始于《乾》、《坤》,终 于《既济》、《未济》, 每每相承(反)相受, 整体上 具有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化的秩序性和必然性。 图形立、卦象生,由此立爻辞,建文言,添系 辞,形成整一的《周易》大系。这里,图形是其原 点或谓之基础。从设计的角度看,这是中国上古 时代最为伟大的设计之一。其设计者,《系辞》谓 “包牺氏”,即传说中的伏羲氏。如前所述,八卦图 形的创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乃数代人的经验和 设计智慧的结晶。值得注意的是,八卦图形的创 生和设计,它与中国汉字的创生和设计,有着共 同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式,其时代应相距不远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汉字为仓颉所创:“古“卦象”符号设计的重要特质 先圣王受命应录,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 《易》象所具备的这四个层次或谓之特质,从 巢、燧以来,皆有此瑞,亦映乎瑶牒,事传乎金设计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古代设计者设计智慧的 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集中体现,亦可视作古代设计者设计思想、观念、 得于温、洛中,史皇、仓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方法的集成 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 《周易》的造物设计思想是丰富的,也是宏观 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的、本质性的,它以《易》和“象”为核心,总体 遁其形,故鬼夜哭。π3]仓颉创生设计汉字未可视为上涉及谁造物、为什么要造物、造物的生成与存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二 史实,但张彦远所谓仓颉在创生汉字时亦“仰观在、造物的原则、造物与自然、造物与用物等方 垂象、因俪鸟龟之迹”,这种“观物取象”的造字面,从设计与造物思想的角度去研读《周易》,无 方式与包牺氏创生设计八卦的方式是一致的。这疑使我们探摸到中国设计思想的源头所在,亦为 实际上揭示出远古中国先民们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周易》的研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下择其大 和设计方式创作设计汉字和八卦符号。 要,将《周易》中内蕴的或者说与设计与造物相 汉字和八卦符号都是符号,一个是“字符 关的思想观念作一综述与分析 个是“卦”符,同样有其能指和所指。从起源上 看,这两者亦相象或相同。在存在的意义看,八 、“观物取象”与“象其物宜” 卦符号的特性为“象”和“数”(理),汉字符号的 远古的设计者(广大劳作者、知识者以及所 特性为“象”和“义”。在“象”上是共同的。 谓圣人)具有朴素的唯物观,认为一切“象”包 ∽二己一美术与设计版 象”在《周易》中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亦可括高度抽象的“卦象”符号,都来自于现实的可 以看作《易》之源之本。《系辞》谓:“《易》者,象 见之象:“见乃谓之象”,所谓“仰则观象于天,俯 也”。“象”,用今日之概念,即“形象”、“样子”,或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谓“象征”,这亦是《周易》之“象”的本义。《系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辞》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万物之情。”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象”是观物而取 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种“在天成象,在地成(创设)的结果,“观物取象”既说明了“象”的来 形”的“形象”实际上具有几个基本的层次:首源,又指明了“象”产生的方法和路径。设计者 先,是指自然物象,无论是“天象”还是“地形”不是靠想象而是通过看(观)而抽取最具典型和 或为“人貌物容”,这些是具体的、可见的,并不 代表性的东西,并将其表现出来(成象),“观物取 依人的认知与否而变化,它是“易象”“卦象”的象”内蕴着一个图像设计和创造的过程 在“形象”的创设中,须“拟诸其形容,象其物 8 基础和来源。《周易》从一开始就肯定自然物象的 存在,并尊崇它,所谓“天地定位”(《说卦传》)、宜”,这是“象”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即抽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序卦传》):第二,是指人 象的图形符号其“形象”不是随意为之的,它既与 由自然物象而创设出的符号,如《周易》之八卦 其来源(所观照之物、写生便化之对象)又与其象征 符号、汉字以及其它区别于自然物象的图形符号 和意指之物“两相宜”,即图形符号必须相合于所 图形符号又必然与其所指和能指相应,即图形符 观之物,又要合于意象之物(所指)。“象其物宜”实 号不仅来源于一定的自然物象,其符号形象又引质上是对“形象”创设本身的要求,但更高要求或 申、扩展以及象征代表着更多的东西,由此产生根本目的不是“象其物宜”,而是“立象以尽意,设 第三方面,即这些图形符号如“卦象”又有其特 卦以尽情伪。”立象的动机和目的在于“尽意”,即 定的不断引申的所指,《易》之“象”是包含极为 要求完全地表达要表达的东西“意”。古人也许早 丰富、象征、指代性极强其本身又高度抽象的符就认识到,有许多东西仅靠语言和文字是不可能完 号,理解和认知这些高度抽象的符号,仅靠图形全或完整表达其义的,如子曰:“书不尽言,言不 符号本身还不能传述其所有寓义,还要靠文字的尽意”唯有图形符号才具备这一功能。《尚氏学》 解说,所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形象要与 谓:“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象 其物象内在的本质相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周能显之,所以“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情 易》的“卦象”和所有卦爻辞和传文(所谓十翼) 伪”;,应理解为“情”、“伪”两方面,“情”指人天生 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符号”,也即《周 的本性、感性、质等方面,“伪”指人为、人工的方 易》本身。第四,《周易》之“卦象”符号是一系 面,泛指规矩 工具等方面,“立象以尽意,设 列抽象符号的组合,内存着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秩卦以尽情伪”,“立象”和“设卦”其所指基本一样, 序,即“数”的形式和结构,所谓“极其数,遂定具有相同所指的递进关系,“尽意”和“尽情伪”也 天下之象”“象”和“数”的完美整合和表现,是类似,具有进一步阐述和分析的语义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005 理 论 研 究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汉字为仓颉所创:“古 先圣王受命应录,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 巢、燧以来,皆有此瑞,亦映乎瑶牒,事传乎金 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 得于温、洛中,史皇、仓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 辞章;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 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 灵怪不能 遁其形,故鬼夜哭。”[3] 仓颉创生设计汉字未可视为 史实,但张彦远所谓仓颉在创生汉字时亦“仰观 垂象、因俪鸟龟之迹”,这种“观物取象”的造字 方式与包牺氏创生设计八卦的方式是一致的。这 实际上揭示出远古中国先民们用同一种思维方式 和设计方式创作设计汉字和八卦符号。 汉字和八卦符号都是符号,一个是“字符”,一 个是“卦”符,同样有其能指和所指。从起源上 看,这两者亦相象或相同。在存在的意义看,八 卦符号的特性为“象”和“数”(理),汉字符号的 特性为“象”和“义”。在“象”上是共同的。 “象”在《周易》中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亦可 以看作《易》之源之本。《系辞》谓:“《易》者,象 也”。“象”,用今日之概念,即“形象”、“样子”,或 谓“象征”,这亦是《周易》之“象”的本义。《系 辞》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 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种“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的“形象”,实际上具有几个基本的层次: 首 先,是指自然物象,无论是“天象”还是“地形” 或为“人貌物容”,这些是具体的、可见的,并不 依人的认知与否而变化,它是“易象”、“卦象”的 基础和来源。《周易》从一开始就肯定自然物象的 存在,并尊崇它,所谓“天地定位”(《说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序卦传》);第二,是指人 由自然物象而创设出的符号,如《周易》之八卦 符号、汉字以及其它区别于自然物象的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又必然与其所指和能指相应,即图形符 号不仅来源于一定的自然物象,其符号形象又引 申、扩展以及象征代表着更多的东西,由此产生 第三方面,即这些图形符号如“卦象”又有其特 定的不断引申的所指,《易》之“象”是包含极为 丰富、象征、指代性极强其本身又高度抽象的符 号,理解和认知这些高度抽象的符号,仅靠图形 符号本身还不能传述其所有寓义,还要靠文字的 解说,所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形象要与 其物象内在的本质相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周 易》的“卦象”和所有卦爻辞和传文(所谓十翼) 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符号”,也即《周 易》本身。第四,《周易》之“卦象”符号是一系 列抽象符号的组合,内存着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秩 序,即“数”的形式和结构,所谓“极其数,遂定 天下之象”。“象”和“数”的完美整合和表现,是 “卦象”符号设计的重要特质。 《易》象所具备的这四个层次或谓之特质,从 设计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古代设计者设计智慧的 集中体现,亦可视作古代设计者设计思想、观念、 方法的集成。 《周易》的造物设计思想是丰富的,也是宏观 的、本质性的,它以《易》和“象”为核心,总体 上涉及谁造物、为什么要造物、造物的生成与存 在、造物的原则、造物与自然、造物与用物等方 面,从设计与造物思想的角度去研读《周易》,无 疑使我们探摸到中国设计思想的源头所在,亦为 《周易》的研读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下择其大 要,将《周易》中内蕴的或者说与设计与造物相 关的思想观念作一综述与分析。 一、“观物取象”与“象其物宜” 远古的设计者(广大劳作者、知识者以及所 谓圣人)具有朴素的唯物观,认为一切“象”包 括高度抽象的“卦象”符号,都来自于现实的可 见之象:“见乃谓之象”,所谓“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象”是观物而取 (创设)的结果,“观物取象”既说明了“象”的来 源,又指明了“象”产生的方法和路径。设计者 不是靠想象而是通过看(观)而抽取最具典型和 代表性的东西,并将其表现出来(成象),“观物取 象”内蕴着一个图像设计和创造的过程。 在“形象”的创设中, 须“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 宜”, 这是“象”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即抽 象的图形符号其“形象”不是随意为之的, 它既与 其来源( 所观照之物、写生便化之对象) 又与其象征 和意指之物“两相宜”,即图形符号必须相合于所 观之物, 又要合于意象之物( 所指) 。“象其物宜”实 质上是对“形象”创设本身的要求, 但更高要求或 根本目的不是“象其物宜”, 而是“立象以尽意, 设 卦以尽情伪。”立象的动机和目的在于“尽意”, 即 要求完全地表达要表达的东西“意”。古人也许早 就认识到, 有许多东西仅靠语言和文字是不可能完 全或完整表达其义的,如子曰:“书不尽言,言不 尽意”, 唯有图形符号才具备这一功能。《尚氏学》 谓:“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 象 能显之”, 所以“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情 伪”, 应理解为“情”、“伪”两方面,“情”指人天生 的本性、感性、质等方面,“伪”指人为、人工的方 面, 泛指规矩、法、工具等方面,“立象以尽意, 设 卦以尽情伪”,“立象”和“设卦”其所指基本一样, 具有相同所指的递进关系,“尽意”和“尽情伪”也 类似, 具有进一步阐述和分析的语义

“开物成务,以冒天下之道” 份,把握规律,运筹而开物 《周易》将所有人造物和设计指称为“开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种将无数劳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导z 开物”可理解为开创事物,设计物事;“成务”是 者、先民的创造归为某些“圣人”是不符合历史实 事物开创后能为人所用,为人所成事成业,而且际的,但若将“包牺氏”“黄帝”、“尧”、“舜”之类 符合规律(冒天下之道)。“开物”者或者说设计者 的圣人,还原为历史上的学有专长,聪明睿智之人 是谁呢?《易经》谓为“圣人之作”,第一位“圣以及创造者、劳动者的代表和象征,这应符合历史 人”是开创八卦的“包牺氏”,包牺氏不仅观天察 发展的实际,因为在历史的积淀和记录中,诸多因 地设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且素形成事物创生的神话效应,包括历史人物的被神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之后,“神化和“圣”化。《周易》中对事物创设者的记录和 描述也不例外,其作为中国三代重要的设计思想和 乙贡二己一美术与设计版 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 尧、舜氏作,”其作主要是“垂衣裳”、“刳木为舟 观念,是我们理解远古设计的认知基础之 剡木为楫”,“服牛乘马”(车辆)、“断木为杵、掘 三、“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地为臼”(粮食加工之具)、“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这是《周易》关于造物目的性的解答。人造物 弓箭,从衣服到交通工具的舟、车、加工粮食的或设计,无论是物质的各种器用,还是非物质的 工具杵臼以及狩猎的弓箭等造物,这些工具和器 图形符号(如八卦),都出于一定需要,为一定目 物主要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易经》将居室设 的服务。六十四卦中有《需》卦,“需者饮者之道 计归为黄帝、尧帝之后的“圣人”“后世圣人易 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总之圣人“开 也。”《系辞》谓:“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神”,陆 绩注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 物”。《周礼·冬官考工记》亦有相同的表述:“知者 与设计版≈品2-9只 之工。百工之事,皆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 神’也。”李道平疏云:“‘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制 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田,作车以 器以周民用’,即‘立成器’也。用之不遗,故‘利 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种类 似的表述,首先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意志,作为一 用出入’,即‘以为天下利’也”。就是说“利用出 入”与“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两语是 种历史意识,它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的 同样的,说明人们设计和造物的目的是为民所用 认识和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历史意志,有可能是统 这成为《周易》的基本思想之一。《周易·系辞》谓 治阶级的某种意志。第三,所谓“圣人”与我们包牺氏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今天所理解的“神圣之人”不同,当时所谓“圣 物之情”,“作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作耒 人”非“神人”,而是“智慧之人”。《尚书·洪范 耜,是为了农耕之作;黄帝、尧、舜垂衣裳、造舟 篇》有“聪作谋,睿作圣”之说,《易经》谓“于楫、车辆、弓矢,皆“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 事无不通谓之圣”,即能把握诸事规律而通晓诸事之,使民宜之”,使“百姓日用”不知匮乏,为生 者。《抱朴子·辨问篇》中记载当时社会所谓圣人: 活和生产服务,即“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备物 “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为圣,”就是说在某一方致用”以利天下的设计观、造物观,从有意识地 面有过人之处即为圣人,如“善刻削之尤巧者谓 开始设计和造物起,就成为设计者和造物者所秉 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刘勰《文持的基本信念和准则,这一信念和准则亦成为 心雕龙·征圣篇》有更为明确的指认:“夫作者曰《周易》在人世间万事万物中确定自身的基本原则 圣,述者曰明”“作”者即创造者、发明者、设计之一。而为使民不倦,设计和造物不能守旧僵化 者,是于无处创生事物者;“述”者是传承者,孔子而要“通其变”,不断创设新的东西;而所有的创 谓自己“述而不作”,即他的学问或事业仅是传述 设又必须方便生产和生活,所谓“使民宜之”,在 而非创作。《抱朴子·极言篇》谓:“良匠能与人规方法上则主张“神而化之”即掌握设计和造物的 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规律,“无碍”地去创设和满足人的需求 弼《老子指略》中有“竭圣智以治巧伪”之说,意 四、造物生存的秩序 指聪明才智施于工艺和设计之中;《颜氏家训》则 《周易》中对“物”(包括人造物)之存在的论 理论研究 指出远古以来的卜筮者为“圣人之业也”。其后的述,揭示了三代乃至远古中国先民们对事物从发 时代,圣人为“作者”与非圣人的“述者”有明显生、发展、消亡全过程的辩证认识和精准的把握 的区别和分工,以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 这亦是六十四卦象有序结构的根本依据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贤者类似于“述 《序卦传》是阐述卦象内在结构秩序的主要篇 者”,可以寄情于山水,修身养性,而圣人则道高章。《序卦传》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物之始生 一尺,仍然是“作者”“设计者”、“创造者”的身生必蒙,蒙必养。由物的生发开始,一步步涉及

006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理 论 研 究 二、“开物成务,以冒天下之道” 《周易》将所有人造物和设计指称为“开物”, “开物”可理解为开创事物,设计物事;“成务”是 事物开创后能为人所用,为人所成事成业,而且 符合规律(冒天下之道)。“开物”者或者说设计者 是谁呢?《易经》谓为“圣人之作”,第一位“圣 人”是开创八卦的“包牺氏”,包牺氏不仅观天察 地设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且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之后,“神 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 尧、舜氏作,”其作主要是“垂衣裳”、“刳木为舟、 剡木为楫”,“服牛乘马”(车辆)、“断木为杵、掘 地为臼”(粮食加工之具)、“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弓箭),从衣服到交通工具的舟、车、加工粮食的 工具杵臼以及狩猎的弓箭等造物,这些工具和器 物主要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易经》将居室设 计归为黄帝、尧帝之后的“圣人”:“后世圣人易 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总之圣人“开 物”。《周礼·冬官考工记》亦有相同的表述:“知者 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 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田,作车以 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种类 似的表述,首先是一种历史意识和意志,作为一 种历史意识,它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的 认识和历史记忆; 作为一种历史意志,有可能是统 治阶级的某种意志。第二,所谓“圣人”,与我们 今天所理解的“神圣之人”不同,当时所谓“圣 人”非“神人”,而是“智慧之人”。《尚书·洪范 篇》有“聪作谋,睿作圣”之说,《易经》谓“于 事无不通谓之圣”,即能把握诸事规律而通晓诸事 者。《抱朴子·辨问篇》中记载当时社会所谓圣人: “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为圣,”就是说在某一方 面有过人之处即为圣人,如“善刻削之尤巧者谓 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4]刘勰《文 心雕龙·征圣篇》有更为明确的指认:“夫作者曰 圣,述者曰明”,“作”者即创造者、发明者、设计 者,是于无处创生事物者;“述”者是传承者,孔子 谓自己“述而不作”,即他的学问或事业仅是传述 而非创作。《抱朴子·极言篇》谓:“良匠能与人规 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 人必为也。”这里的明师实际上即“述者”。魏晋王 弼《老子指略》中有“竭圣智以治巧伪”之说,意 指聪明才智施于工艺和设计之中;《颜氏家训》则 指出远古以来的卜筮者为“圣人之业也”。其后的 时代,圣人为“作者”与非圣人的“述者”有明显 的区别和分工,以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贤者类似于“述 者”,可以寄情于山水,修身养性,而圣人则道高 一尺,仍然是“作者”、“设计者”、“创造者”的身 份, 把握规律,运筹而开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这种将无数劳作 者、先民的创造归为某些“圣人”是不符合历史实 际的, 但若将“包牺氏”、“黄帝”、“尧”、“舜”之类 的圣人, 还原为历史上的学有专长, 聪明睿智之人 以及创造者、劳动者的代表和象征, 这应符合历史 发展的实际, 因为在历史的积淀和记录中, 诸多因 素形成事物创生的神话效应, 包括历史人物的被神 化和“圣”化。《周易》中对事物创设者的记录和 描述也不例外, 其作为中国三代重要的设计思想和 观念, 是我们理解远古设计的认知基础之一。 三、“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这是《周易》关于造物目的性的解答。人造物 或设计,无论是物质的各种器用,还是非物质的 图形符号(如八卦),都出于一定需要,为一定目 的服务。六十四卦中有《需》卦,“需者饮者之道 也。”《系辞》谓:“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神”,陆 绩注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 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 神’也。”李道平疏云:“‘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制 器以周民用’,即‘立成器’也。用之不遗,故‘利 用出入’,即‘以为天下利’也”。就是说“利用出 入”与“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两语是 同样的,说明人们设计和造物的目的是为民所用。 这成为《周易》的基本思想之一。《周易·系辞》谓 包牺氏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物之情”,“作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神农作耒 耜,是为了农耕之作; 黄帝、尧、舜垂衣裳、造舟 楫、车辆、弓矢,皆“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 之,使民宜之”,使“百姓日用”不知匮乏,为生 活和生产服务,即“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备物 致用”以利天下的设计观、造物观,从有意识地 开始设计和造物起,就成为设计者和造物者所秉 持的基本信念和准则,这一信念和准则亦成为 《周易》在人世间万事万物中确定自身的基本原则 之一。而为使民不倦,设计和造物不能守旧僵化, 而要“通其变”,不断创设新的东西; 而所有的创 设又必须方便生产和生活,所谓“使民宜之”,在 方法上则主张“神而化之”,即掌握设计和造物的 规律,“无碍”地去创设和满足人的需求。 四、造物生存的秩序 《周易》中对“物”(包括人造物)之存在的论 述,揭示了三代乃至远古中国先民们对事物从发 生、发展、消亡全过程的辩证认识和精准的把握, 这亦是六十四卦象有序结构的根本依据。 《序卦传》是阐述卦象内在结构秩序的主要篇 章。《序卦传》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物之始生, 生必蒙,蒙必养。由物的生发开始,一步步涉及

物的生长、发展、掌控,当其到达发展高峰时,引形象,但不仅仅是“形象”。 导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至于“满而覆”。如“物 道器之分,不是《易》之目的,而是手段,是认 进入《大有》的存在阶段,要防止其“盈”,故受识问题的方法、工具。因此,接着要“化”、要“变”, 之以《谦》。当物仅仅是一种“质”的存在时,要不能固守道器之分,“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 受之以《贲》,即要注重其文饰,不可以苟合。“物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化”指道 相遇而后聚,……聚而上者谓之升”,但只升不停与器的互为作用,能导致事物的转化和目的的实 不行,因之要受之以《困》,防止其过度。再如,物现;实践谓之“通”;举而错之,谓文质相杂、万事 不可以一直变动不居,“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相交,众生相应,并皆宜适于天下之民,这就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至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从物“事业”。陆绩云:“变通尽利,观象制器,举而措 的创生(屯卦)开始,至“物不可穷”,故受之以之于天下,民威用之,以为事业”51所谓“事业” 《未济》为终卦,整个六十四卦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指设计制象造物利天下百姓之日用而无不宜。 次序,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变过 “道器”之分,并非高下尊卑之分;所谓“道器” 程的认识和把握,揭示了事物“相因”、“相反”的观,并非尊道轻器之观,而是以形(符号、图像、 存在规律,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设计和造物概念)为基点对事物(器物、工具)及其运行规 的认识水准和思想观念。 律(道)的理论总结、归纳与阐释。是古人图像 五、“形”之于“道”、“器” 思维模式理论化的产物。作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系∽己员一美术与 其中不乏对设计和造物的深刻认识,它对其后历 《周易·系辞》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尊卑”的说教时,其影响则是消极的,但应指出, 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易传·系辞》其消极的影响是出于历史和部分后人的“误读” 在阐释“乾坤成列,《易》立其中”时的论述。这而不是《易传》中此说的个中原义。 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道 综上所述,《周易》中蕴含的设计观念和思想 与器因“形”而成为一对关系。实际上,我们分丰富而深厚的,以上仅择其大要加以解析,其内在的 析道器之关系时可以发见这里亦包涵了形、形上 思想和方法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尤其需要从设计 设计版∽ 形下三个概念和层次,“形”是基准和分界,“形”和设计方法的角度对其卦象和数理结构等进行系统 即“形象”,亦可理解为符号、图形、概念,由“形”研究。《周易》是部大书,它以《易》和“象”为核 出发,“道”是无形的存在,那是一种无形的、笼 心,以释“易”、传“易”为目的,但作为历史文献, 一切的规律之道,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东它包含、记录和表征了来自其特定时代的关于造物 西,如《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曾用和设计的认识、思想、观念,可理解为是当时人们 8 “夷”“希”“微”三字来表述道之特性:“视之不对造物和设计的一种普遍认识,是造物设计达到 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定水准,即在造物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另 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方面,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易》和《传》的创设者 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巧妙地运用了当时社会积累的造物和设计的经验成 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果为《易》和《传》作注解,亦可把《易》和《传》 首,随之不见其后。”这段文字可看作是对“道”的 作为造物设计的伟大成果之一,或可说是采用造物 最深刻的描述,“道”是超越“物”(器)“象”(符和设计的方法产生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之 号、形)的无物之象,无状之状。它借助了“形”、 无疑,仅在设计思想领域,这些论述已经为 “器”作为解说道的基础,同时亦揭示出了道、形 其后历代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奠定了基调和方向。 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之说也包涵了这三者关系,形是基 参考文献: 础。与道作为无形无物之存在相对的“器”是有[]李镜池周易探源·序[].北京:中华书局,1978:1 形有物的存在。道、形、器三者是互为的,形是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M].北京:人民出版社 基础,也是出发点,从这一论述出发,不仅可见1983:58 古人对“形”的重视,而且可见古人看事论物的[3]于安澜.画史从书·卷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思维方式,实际上可称之为“图式思维”。 社,1962 《周易》从卦象开始包括其理论的阐释和设[4]抱朴子·辨问[M 计,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伟大的创设之一,其51清)李道平周易集解慕疏LM 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图式思维方式,它 (责任编辑:李立新) 不能简单地类同于今天的“形象思维”,“图式”是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007 理 论 研 究 物的生长、发展、掌控,当其到达发展高峰时,引 导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至于“满而覆”。如“物” 进入《大有》的存在阶段,要防止其“盈”,故受 之以《谦》。当物仅仅是一种“质”的存在时,要 受之以《贲》,即要注重其文饰,不可以苟合。“物 相遇而后聚,……聚而上者谓之升”,但只升不停 不行,因之要受之以《困》,防止其过度。再如,物 不可以一直变动不居,“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从物 的创生(屯卦)开始,至“物不可穷”,故受之以 《未济》为终卦,整个六十四卦的内在结构和形式 次序,反映了人们对事物从发生、发展到转变过 程的认识和把握,揭示了事物“相因”、“相反”的 存在规律,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设计和造物 的认识水准和思想观念。 五、“形”之于“道”、“器” 《周易·系辞》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 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易传·系辞》 在阐释“乾坤成列,《易》立其中”时的论述。这 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道 与器因“形”而成为一对关系。实际上,我们分 析道器之关系时可以发见这里亦包涵了形、形上、 形下三个概念和层次,“形”是基准和分界,“形” 即“形象”,亦可理解为符号、图形、概念,由“形” 出发,“道”是无形的存在,那是一种无形的、笼 罩一切的规律之道,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东 西,如《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曾用 “夷”、“希”、“微”三字来表述道之特性:“视之不 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 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 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 首,随之不见其后。”这段文字可看作是对“道”的 最深刻的描述,“道”是超越“物”(器)“象”(符 号、形)的无物之象,无状之状。它借助了“形”、 “器”作为解说道的基础,同时亦揭示出了道、形、 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之说也包涵了这三者关系,形是基 础。与道作为无形无物之存在相对的“器”是有 形有物的存在。道、形、器三者是互为的,形是 基础,也是出发点,从这一论述出发,不仅可见 古人对“形”的重视,而且可见古人看事论物的 思维方式,实际上可称之为“图式思维”。 《周易》从卦象开始包括其理论的阐释和设 计,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伟大的创设之一,其 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图式思维方式,它 不能简单地类同于今天的“形象思维”,“图式”是 形象,但不仅仅是“形象”。 道器之分, 不是《易》之目的, 而是手段, 是认 识问题的方法、工具。因此,接着要“化”、要“变”, 不能固守道器之分,“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 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化”指道 与器的互为作用,能导致事物的转化和目的的实 现;实践谓之“通”; 举而错之,谓文质相杂、万事 相交,众生相应,并皆宜适于天下之民,这就是 “事业”。陆绩云:“变通尽利,观象制器,举而措 之于天下,民咸用之,以为事业”。[5] 所谓“事业” 指设计制象造物利天下百姓之日用而无不宜。 “道器”之分,并非高下尊卑之分; 所谓“道器” 观,并非尊道轻器之观,而是以形(符号、图像、 概念)为基点对事物(器物、工具)及其运行规 律(道)的理论总结、归纳与阐释。是古人图像 思维模式理论化的产物。作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其中不乏对设计和造物的深刻认识,它对其后历 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流是积极的,而当作“分 尊卑”的说教时,其影响则是消极的,但应指出, 其消极的影响是出于历史和部分后人的“误读”, 而不是《易传》中此说的个中原义。 综上所述,《周易》中蕴含的设计观念和思想是 丰富而深厚的, 以上仅择其大要加以解析, 其内在的 思想和方法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尤其需要从设计 和设计方法的角度对其卦象和数理结构等进行系统 研究。《周易》是部大书, 它以《易》和“象”为核 心, 以释“易”、传“易”为目的, 但作为历史文献, 它包含、记录和表征了来自其特定时代的关于造物 和设计的认识、思想、观念, 可理解为是当时人们 对造物和设计的一种普遍认识, 是造物设计达到一 定水准, 即在造物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 方面, 我们也可以认为, 是《易》和《传》的创设者 巧妙地运用了当时社会积累的造物和设计的经验成 果为《易》和《传》作注解, 亦可把《易》和《传》 作为造物设计的伟大成果之一, 或可说是采用造物 和设计的方法产生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无疑,仅在设计思想领域,这些论述已经为 其后历代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奠定了基调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镜池.周易探源·序[M].北京:中华书局,1978:1.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583. [3]于安澜.画史丛书·卷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62. [4]抱朴子·辨问[M]. [5](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篡疏[M]. (责任编辑:李立新)

ketability management. Art management is differ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They have laid the good foun dation to art enterprises stipulation, decision-making Abstracts: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llection, finishing, propag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Key words Art; management; history From Exercise to Theory: The Develop- To Lean and to Apply: Preliminary Study fo ment of Art Management in West rI Ching Design Thoughts Cao Rongrong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Li Yanzu ABstract Art Management in West originates from Abstract)l Ching contains the profound the ancient Greece. In the middle ages, art manage ept and idea as it was a book from pre ment and new art organization appeared under the iagrams and the chinese chara church despotism, from the 17th century to the 19th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plane design in C entury, Art Management in West developed slowly civilization. Image-num ber theory ret and carried out self-management under the national evelated in I Ching te al des 0, has alsthe revela- modern art m art management science's and the evelated in I Ching reflects the early design thinking surveillance. When goes to the 20th century, es 云己一美 tion to the design concept in I Ching, has also given the maturity new explanation to those concepts as Zuo(narration) Key words Western Ar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the Shu( writing ), Dao(law) and Qi(item) and so Preliminary Study on Art Management Key wordsI Ching: Image-num ber, Dao(law); Xing School System Practice (scheme); Qi(item); design concept eng Fangfang The 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s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IAbstractI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 ment in China from thethe establishment of 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Zheng Qi Wang zongying so on, and obtains the opinion which the development Abstract Contemporary attack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ntality may use for reference Painting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inevitable recession IKey words ]ar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s. However the practice model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ill not only d transform. The Westernization, Aquarene theory, the The origin of Vernacular Novel lllustration doomsday theory, and other reference in the proce f transition and"The new literati painting","ontology Yu Xiangdong ainting","scholars painting"concepts are all ABstract!The format of ancient Vernacular Novel reasonable. Arts college will become the backbone of illustration, figure above words following, is closely Chinas art history in this transfomation, instead of connected with Buddhist literature illustr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s and Royal painting. The Dunhuang Documents. It originated from the story pic uture Chinese painting works will be more difficult ture illustration View World Sound Bodhisattva Pu Gate ,… Chinese painting, the emergence of rather than originated from the image of Buddha or the more commendable Traditional literati painting Bodhisattva India that were pressed dot the first half level of Manuscripts Buddha Name aft academicism; scholars painting and so on. Viewing from the illustration composition orm(picture-and-story book type), the illustrated edi- Preliminary Study on China Art Manage- tion autograph(such as entire etc. )and so on,the ment histon Vernacular Novel Illustration also mantain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Bian Xiang which is combined with g Qing Bian Wen. The Vernacular Novel Illustration's arnes S? ance is possibly a result comes from the various Ict Art Management is a new discipline, but its factors history is actually glorious. From pre-Qin, the ( Key words] Vernacular Novel; Illustration; format; fig- superintendent obtained from the arti classification ure above words follow carried on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s to different art departments In China, the mainly art organizer is the alace, and then is the religious group, the Literati's Humble Opinion on Fu Bao-shi,s Art private management, folk market management. Chinese Works &Manuscripts experienced the different histor stage from initial the political instrument to the inde- an Junbo pendent development's art class, arrived at the ma [Abstract Mr. Fu Bao-shi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5 Abstracts A b s t r a c t s : T o L e a r n a n d t o A p p l y : P re l i m i n a ry S t u d y fo r I C h i n g D e s i g n T h o u g h ts Li Ya n z u [ A b s t r a c t ] I C h i n g c o n t a i n s t h e p r o fo u n d d e s i g n c o n - c e p t a n d i d e a a s i t w a s a b o o k fr o m p r e - Q i n . T h e E i g h t D i a g r a m s a n d t h e 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a r e t h e g r e a t e s t a n d t h e m o s t s u c c e s s fu l p l a n e d e s i g n i n C h i n a ’ s e a r l y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I m a g e - n u m b e r t h e o r y r e t e n t e d a n d r e v e l a t e d i n I C h i n g r e fl e c t s t h e e a r l y d e s i g n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a n d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 a l s o t h e v i e w p o i n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h a s n o t o n l y m a k e t h e r e v e l a - t i o n t o t h e d e s i g n c o n c e p t i n I C h i n g , h a s a l s o g i v e n t h e n e w 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 t h o s e c o n c e p t s a s Z u o ( n a r r a t i o n ) a n d t h e S h u ( w r i t i n g ) , D a o ( l a w ) a n d Q i ( i t e m ) a n d s o o n . [ K e y w o r d s ] I C h i n g ; I m a g e - n u m b e r ; D a o ( l a w ) ; X i n g ( s c h e m e ) ; Q i ( i t e m ) ; d e s i g n c o n c e p t T h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 a n d T h e M o d e r n T ra n s fo r m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Z h e n g Qi W a n g Z o n g yin g [ A b s t r a c t ]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t t a c k t o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a c t u a l l y c o m e s fr o m t h e i n e v i t a b l e r e c e s s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 . H o w e v e r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w i l l n o t o n l y d e c a y b u t a l s o t r a n s fo r m . T h e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 A q u a r e n e t h e o r y , t h e d o o m s d a y t h e o r y , a n d o t h e r r e fe r e n c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a n d “ T h e n e w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 , “ o n t o l o g y p a i n t i n g ” , “ s c h o l a r s p a i n t i n g ” c o n c e p t s a r e a l l r e a s o n a b l e . A r t s c o l l e g e w i l l b e c o m e t h e b a c k b o n e o f C h i n a ’ s a r t h i s t o r y i n t h i s t r a n s fo m r a t i o n , i n s t e a d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 a n d R o y a l p a i n t i n g . T h e fu t u r e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w o r k s w i l l b e m o r e d i ffi c u l t t h a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 t h e e m e r g e n c e o f M a s t e r w i l l a l s o m o r e c o m m e n d a b l e . [ K e y w o r d s ]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i t e r a t i p a i n t i n g s ; t r a n s fo r m a t i o n ; a c a d e m i c i s m ; s c h o l a r s p a i n t i n g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 C h i n a A rt M a n a g e - m e n t H i s t o ry K o n g Qin g m a o [ A b s t r a c t ]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i s a n e w d i s c i p l i n e , b u t i t s p r a c t i c e h i s t o r y i s a c t u a l l y g l o r i o u s . F r o m p r e - Q i n , t h e s u p e r i n t e n d e n t o b t a i n e d fr o m t h e a r t i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 c a r r i e d o n t h e d i ffe r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o d i ffe r e n t a r t d e p a r t m e n t s . I n C h i n a , t h e m a i n l y a r t o r g a n i z e r i s t h e p a l a c e , a n d t h e n i s t h e r e l i g i o u s g r o u p , t h e L i t e r a t i's p r i v a t e m a n a g e m e n t , fo l k m a r k e t m a n a g e m e n t .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a r t h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t h e d i ff e r e n t h i s t o r i c a l s t a g e fr o m i n i t i a l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t o t h e i n d e - p e n d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s a r t c l a s s , a r r i v e d a t t h e m a r - k e t a b i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i s d i ffe r e n t d u r i n g d i ffe r e n t p e r i o d . T h e y h a v e l a i d t h e g o o d fo u n - d a t i o n t o a r t e n t e r p r i s e ’ s s t i p u l a t i o n , 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a s w e l l a s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 f i n i s h i n g , p r o p a g a t i o n ,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r t . [ K e y w o r d s ] A r t ; m a n a g e m e n t ; h i s t o r y F r o m E x e r c i s e t o T h e o r y : T h e D e v e l o p - m e n t o f A rt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W e s t C a o R o n g ro n g [ A b s t r a c t ]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W e s t o r i g i n a t e s fr o m t h e a n c i e n t G r e e c e . I n t h e m i d d l e a g e s , a r t m a n a g e - m e n t a n d n e w a r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p p e a r e d u n d e r t h e c h u r c h d e s p o t i s m , fr o m t h e 1 7 t h c e n t u r y t o t h e 1 9 t h c e n t u r y ,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W e s t d e v e l o p e d s l o w l y a n d c a r r i e d o u t s e l f- m a n a g e m e n t u n d e r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u r v e i l l a n c e . W h e n g o e s t o t h e 2 0 t h c e n t u r y , e s -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s a n d t h e m o d e r n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n t e n d e d t o t h e fu r t h e r m a t u r i t y . [ K e y w o r d s ] W e s t e r n A r t ; m a n a g e m e n t ;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S c h o o l S y s t e m P ra c t i c e D e n g F a n g fa n g [ A b s t r a c t ] D i s c u s s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a r t m a n a g e - m e n t i n C h i n a fr o m t h e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a r t m a n - a g e m e nt i n u n i v e r s i ty , i t s s c h o o l ru n n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 s tu d e n t - r e c r u i t i n g w a y s ,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 , e d u c a t e p r a c t i c e a n d s o o n , a n d o b t a i n s t h e o p i n i o n w h i c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n t a l i t y m a y u s e fo r r e fe r e n c e . [ K e y w o r d s ] a r t m a n a g e m e n t ; p r o fe s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 p r a c t i c e m o d e l T h e o r i g i n o f Ve r n a c u l a r N o v e l I l l u s t ra t i o n Y u Xia n g d o n g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fo r m a t o f a n c i e n t Ve r n a c u l a r N o v e l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 fi g u r e a b o v e w o r d s fo l l o w i n g , i s c l o s e l y c o n n e c t e d w i t h B u d d h i s t l i t e r a t u r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fr o m D u n h u a n g D o c u m e n t s . I t o r i g i n a t e d fr o m t h e s t o r y p i c - t u r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V i e w W o r l d S o u n d B o d h i s a t t v a P u G a t e r a t h e r t h a n o r i g i n a t e d fr o m t h e i m a g e o f B u d d h a o r t h e B o d h i s a t t v a I n d i a t h a t w e r e p r e s s e d d o w n fi r m l y i n t h e fi r s t h a l f l e v e l o f M a n u s c r i p t s B u d d h a N a m e a ft e r a n d s o o n . V i e w i n g fr o m t h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 fo r m ( p i c t u r e - a n d - s t o r y b o o k t y p e ) , t h e i l l u s t r a t e d e d i - t i o n a u t o g r a p h ( s u c h a s e n t i r e e t c . ) a n d s o o n , t h e Ve r n a c u l a r N o v e l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a l s o m a n t a i n s a c l o s e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B i a n X i a n g w h i c h i s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B i a n We n . T h e Ve r n a c u l a r N o v e l I l l u s t r a t i o n's a p p e a r - a n c e i s p o s s i b l y a r e s u l t c o m e s fr o m t h e v a r i o u s f a c t o r s . [ K e y w o r d s ] Ve r n a c u l a r N o v e l ;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 fo r m a t ; fi g - u r e a b o v e w o r d s fo l l o w i n g H u m b l e O p i n i o n o n F u B a o - s h i ’ s A r t W o r k s & M a n u s c r i p t s G u a n J u n b o [ A b s t r a c t ] M r . F u B a o - s h i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c r e a t i v e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