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3月 河北学刊 Mar.2004 第24卷第2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 24 No. 2 钱穆孔子与《周易》关系说考辨 廖名春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i00084) [摘要]中国学者中最早亲统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的当为流穆。在茈之前,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已有此说。因此,不能说这一 著名的疑古论点没有日本汉学的影响。只马推帛书和郭店楚鬲約记菽釆看,否定孔子与《周易》经、传有关,显然是不能成立 的 [关键词]钙称;鳯易);孔子:本目成之 作者简介]名春(1)56—),男,湖南省武冈市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怒史与出土文献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3-7071(2004)02-008-06[收稿日期]2003-10-16 作为20世纪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钱穆(1895帝,而不述及(系辞)之伏羲、神农,可见太史公并不以 990并非以易学而知名,但他关于孔子与《周易)关系(系辞为孔子作品 的论述,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上却影响深远。本文 这六条前人多已说过,只是说非孔子作(十翼》。 在此就钱穆的这一学术观点加以评述,不当和莽撞之以下则更进一层,认为孔子对于(易经》也并未有“韦编 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三绝”的精深研究,更遑论作(易传 一、贯穿一生的“《易传》非孔子所作"说 第七,《论语》无孔子学〈易)事,只有“加我数年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条。据鲁《论》,“易”字当作 1928年钱穆34岁,任教于江苏省立苏州中学。“亦”。古《论》妄错“易”一字,便附会出“五十以学《易》” 这年夏天,他应“苏州青年会学术讲演会”之邀讲(易经的故事。 研究》〉,“分讲两次,凡四小时。此讲演稿经茅、童两生 第八,孟子、荀子皆不讲(易》。 笔记稍加删润,刊载于《苏州中学校刊》之十七、十八 第九,秦人焚书不焚《易》,一辈儒生因而把一切思 期1;后又发表于1929年6月5日出版的《中山大学想学问牵涉到〈易经里面去讲,以致造成汉初易学的 语言历史研究所第7集83~84期周刊上;其中论孔子骤盛。如果孔子作(十翼》,《易》为儒家经典,岂有不烧 与(易传的部分,以〈论十翼非孔子所作》之名,收入之理? 31年11月出版的(古史辨)第3册。在此文中,钱穆 第十,《论语)和《易〉思想不同。《论语里的“道” 力辨(十翼)非孔子所作,举出十个证据加以证明: 只是人类的行为,而(系辞)里的“道”是抽象的独立之 第一,汲冢所出有〈易经》两篇,但无什十翼)。魏文物明与(庄)、《老)说法相合;《系辞里的“道”及于凡 侯好儒以子夏为师如果孔子作(十翼),汲冢不应只天地间的各种现象,这也与《论语》不同。《论语》里的 有《易经两篇。 “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而《系辞里的“天”与“地”并 第二,(左传)鲁襄公九年鲁穆姜论元享利贞四德举,是形下的。《论语)是以人事证天心而《系辞》却以 与今《文言〉篇首略同。以文势论,是《周易〉抄《左传),天象推人事。《论语》里的“鬼神”,也是有意志、有人格 而非《左传)抄周易 的;而《系辞)里的“鬼神”是唯气、唯物的。概括说,(易 第三,《论语》“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今〈周系)的思想,大体上是远于《论语》,而近于(庄)、《老 易》艮卦〈彖传)也有此语。果孔子作(十翼),记《论语)《易·系的哲学是道家的自然哲学,它的宇宙论,可以 的人不应误作“曾子曰 说是唯气之一元论。因而建议,讲(易系》的思想,应 第四,〈系辞》中屡称“子曰”,明非孔子手笔。 该让讲道家哲学和阴阳家哲学的时候去讲21第册。 第五,(史记·自序》引(系辞)称“易大传》”,并不称 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钱氏(国学概论 “经”,可见亦不以为孔子语。 说 第六,(史记》推尊孔子,所以〈五帝本纪》托始黄 五十以学〈易》,古《论》作“易”,鲁《论》作
只 年 月 河 北 学 刊 卜免块 阴词 肠 第 卷 第 期 丫 , 钱穆孔子与《周易 》关系说考辨 廖名春 清华大学 思想文化研究所 , 北京 摘 要 中国学者中最早 系统论证孔子 与 周 易 无 涉的 当为钱穆 。 在此之前 , 日本 学者本 田 成之 已 有此说 。 因此 , 不 能说这 一 著名 的疑 古 论点没 有 日本汉 学的影响 。 从 马王 堆帛书 和 郭店楚简的记 载来看 , 否定孔子 与 周 易》经 、 传有 关 , 显 然是 不 能成立 的 。 〔关键词 〕钱穆 周 易 孔子 本 田 成之 〔作者简介 〕牟名春 一 , 男 , 湖南省 武冈市人 , 清华大 学教授 、 博士生 导师 , 主要从事中国思 怒史 与 出土文 献的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加 一 《又 一 田朋 一 肠 〔收稿日期 一 一 作为 世纪 国学研 究的领军人物 , 钱 穆 一 并非以易学而知名 , 但他关于孔子与 周 易 》关系 的论述 , 在 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上却影响深远 。 本文 在此就钱穆的这一学术观点加 以评述 , 不当和莽撞之 处 ,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 一 、 贯穿一生的 “《易传 》非孔子所作 ”说 年 , 钱穆 岁 , 任教于江苏省立 苏州 中学 。 这年夏天 , 他应 “ 苏州青年会学术讲演会 ” 之邀讲 易经 研究 》 , “ 分讲两次 , 凡 四小时 。 此讲演稿经茅 、 童两 生 笔记 , 稍加删润 , 刊载于 苏州中学校刊 之十七 、 十八 期 ” 后又发表于 年 月 日出版的 中山大学 语言历史研究所 》第 集 一 期周刊上 其中论孔子 与 易幼 的部分 , 以 论十翼非孔子 所作 之名 , 收入 年 月出版的 古史辨 第 册 。 在此文中 , 钱穆 力辨 十翼 》非孔子所作 , 举 出十个证据加以证明 第一 , 汲家所出有 易经 两篇 , 但无 十翼 》 。 魏文 侯好儒 , 以子夏为师 , 如果孔子作《十翼 》 , 汲家不应 只 有 易经 》两篇 。 第二 , 左传 鲁襄公九年 , 鲁穆姜论元亨利贞四德 与今 文言 》篇首略同 。 以文势论 , 是 周 易 》抄 左传 》 , 而非 左传 抄 周易 》 。 第三 , 论语 “ 曾子曰 ‘ 君子思不 出其位 ”, , 今 周 易 良卦 象传 也有此语 。 果孔子作《十翼 》 , 记 论语 》 的人不应误作 “ 曾子日 ” 。 第四 , 系辞 中屡称 “ 子曰 ” , 明非孔子手笔 。 第五 , 史记 · 自序 》引 系辞 称 “ 易大传 ” , 并不称 “ 经 ” , 可见亦不以为孔子语 。 第六 ,《史记 》推尊孔子 , 所 以《五帝本纪 》托始黄 帝 , 而不述及 系辞 》之伏羲 、 神农 , 可 见太史公并不 以 《系辞 》为孔子作品 。 这六条前人多 已 说过 , 只是说非 孔子作《十翼 》 。 以下则更进一层 , 认为孔子对于 易经 》也并未有 “ 韦编 三绝 ”的精深研究 , 更逗论作 易传 。 第七 , 论语 》无孔子学《易 》事 , 只有 “ 加我数年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一条 。 据鲁《论 》 , “ 易 ”字当作 “ 亦 ” 。 古《论 》妄错 “ 易 ”一字 , 便附会出 “ 五十以学 易 》 ” 的故事 。 第八 , 孟子 、 荀子 皆不讲《易 。 第九 , 秦人焚书不焚 易 》 , 一辈儒生因而把一切思 想学问牵涉到 易经 》里面去讲 , 以致造成汉初易学 的 骤盛 。 如果孔子作《十翼 》 , 易 为儒家经典 , 岂有不烧 之理 第十 , 论语 和 易 》思想不 同 。 论语 》里 的 “ 道 ” 只是人类的行为 , 而 系辞 》里的 “ 道 ”是抽象的独立之 一物 , 明与 庄 、 老 说法相合 系辞 》里的 “ 道 ”及于凡 天地间的各种现象 , 这也与 论语 》不 同 。 《论语 》里的 “ 天 ” , 是有意志 、有人格的 而 系辞 》里的 “ 天 ”与 “ 地 ”并 举 , 是形下的 。 论语 》是 以人事证天心 , 而 系辞 却以 天象推人事 。 论语 》里的 “ 鬼神 ” , 也是有意志 、 有人格 的 而 系辞 》里的 “ 鬼神 ”是唯气 、 唯物的 。 概括说 , 易 · 系 》的思想 , 大体上是远于 论语 , 而近于 庄 》 、《老 》 。 易 · 系 的哲学 , 是道家的 自然哲学 , 它的宇宙论 , 可以 说是唯气之一元论 。 因而建议 , 讲 易 · 系 》的思想 , 应 该让讲道家哲学和阴阳家哲学的时候去讲 第 册 · 卿 。 年 , 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 的钱 氏 国学概论 》 说 五十 以 学 易 》 , 古 论 》作 “ 易 ” , 鲁 论 》作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热点聚篇◆ 亦”,连下读。比观文义,鲁《论》为胜。顾氏(指 乎?”则前人已疑之。)〈史记)云:“孔子传《易)于瞿, 顾炎武)谓孔子平日不言《易》是矣,而日其言 翟传楚人轩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 〈诗》、《书)、执礼皆言《易),则不得其意而强说之 周子家坚,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 庄何。”而〈汉书·儒林传》则云:“瞿传鲁桥庇子庸, 因人之无恒而叹其不占,与南人之言同类并 子庸授江东轩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 举,亦博弈犹贤之意,非韦编三绝之说也。至于 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不但姓名里 〈十翼》不出孔子,前人辩者已多,则《易)与孔子无 居不同,传授先后亦互异,可疑三也。即谓马、班 涉也。 二氏当有一误,然孔子六经,何以无子游传《礼》至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 二戴,子夏传{套秋》至严、顏云云,而願于《易》之 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 传统,独班班是?可疑四也。苟谓:“秦人禁学, 独《易》为卜筮书,得不禁,故传授者不绝。”(《史 马端临(文献通考〉:“欧阳公意于问》上下 记·儒林传》)然其他五经传统虽绝,其秦前大师递 卷,专言《系辞)、《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 受必有可考,不应均无稽。可疑五也。且孔子九 世孙鲋为陈涉博士,而田何当汉兴,距孔子仅七 陈振孙《书录解题》:“赵汝谈《南塘易说》三 世。时寿又不符。崔适(史记探源)云:“瞿少孔子 卷,专辨(十翼》非夫子作,今此书无传。”《晋书·東 二十九岁,是生于鲁昭公十九年。至汉高九年,徙 晳传》:“汲郡人不准,发魏襄王冢,得《易经》二篇 齐田氏关中,计三百二十六年。而商瞿至田何止 与《周易》上下经同。”姚际恒曰:“魏文侯最好古, 六传。是师弟子之年,皆相去五十四五。师必年 魏冢无《十翼),明(十翼)非仲尼作。”姚有《易传通 逾七十而传经,弟子皆十余岁而受业,乃能几及 论》,今亦无传。 其可信耶?”此可疑者六也。(《韩非·显学》,儒分 崔述《洙泗考信录》:“《易传》必非孔子所作, 为八:有公孙氏之僑,陶潜《群辅录》公孙氏传 汲县冢中《周易)上下篇无〈彖)(象)《文言)(系 易》,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魏王冢,得竹书 辞)》。魏文侯师子夏,子夏不传,魏人不知,则《易 〈易》五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二篇,朱彝尊《孔 传》不出于孔子无疑。又按:《春秋)裹九年《传》移 子门人考》谓公孙段即八儒传《易)者。今按据上 姜答史之言,与今《文言》篇首略同,而词小异。以 诸书,又见商瞿传《易》之无征,公孙段亦未必孔子 文势论,则彼处为宜。是作者釆鲁史而失其义耳 弟子,盖七十子之后学也。)4(m-) 《论语》:曾子日:‘君子思不出其位。今《兼传》亦 94年5月1日,钱穆又在《思想与时代)第34期 载此文。果传文在前,与记者固当见之。曾子虽发表了《易》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一文认为《易 书述之,不得谓曾子所自言。既釆曾子语,必曾子传虽非孔子所作但仍然是“战国晚世以迄秦皇汉武 以后人所为。(P? 间之新儒”之作品,其特色是儒道互补,“采老庄道家之 在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代表作《先秦诸宇宙论而重加弥缝补缀以曲折会合于橘家人生观之旧 子系年》中,钱穆对孔门传《易》又详加考辨,说: 传统其熔铸庄老激烈破坏之宇宙论以与孔孟中和建 言孔门传经系统,莫详于《易》。史迁云:“自设之人生论凝合无间,而成为一体5第 倾 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向于儒本道末 齐人田何。”此有可疑者:《易纬·乾凿度》日:“仲尼 1959年,钱穆在哈佛大学东方学研究所讲演盛赞 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墅欧阳修(易传非孔子作为“经学上一绝大贡献” 氏。”则谓商瞿乃孔子前辈,孔子向之请益,决非少 1973年9月,钱穆应孔孟学会之邀撰写《孔子传 孔子二十九岁之弟子。二说乖像,同为无根,可疑 14年2月书成。台湾孔孟学会审议会却不同意他 也。孔子晚年治(易〉,既所重视(其实此说亦不〈易传》)非孔子作的观点嘱其改写。钱穆认为: 足信)。传之商瞿,则瞿亦孔门高足。其年事长于 余之抱此疑,已详数十年前旧稿《先秦诸子系 回、赐,于游、夏为前辈,何以姓名独不一见于《论 年》中。余持此论数十年未变,又撰有《易学三书 语》?孔子殁后,诸弟子论学,亦绝不及商瞿,可疑 著作,其中之一即辨此事……学会命余改写,余 二也。(石林叶氏云:“自司马迁以来,学者皆言孔 拒不能从,而此稿虽搁置不付印。因乞还,另自付 子传《易》商瞿,瞿本非门人高弟,略无一言见于 印 《论语》。性与天道,子贡且不得闻,而谓商瞿得之十三年后钱穆为《孔子传再版作序仍坚持自己的观
学术热点报焦 , “ 亦 ” , 连 下读 。 比观 文义 , 鲁《论 为胜 。 顾 氏 指 顾炎 武 谓 孔 子 平 日 不 言《易 是 矣 , 而 日 其 言 《诗 、 书》 、 执礼 皆言 易 , 则不 得其意而 强说 之 也 。 因人之无 恒 而叹其不 占 , 与南人 之 言 同类并 举 , 亦博弈犹 贤之 意 , 非 韦编 三 绝 之 说 也 。 至 于 十翼 不 出孔子 , 前人辩者 已多 , 则 易 与孔子无 涉也 。 《史记 · 孔 子 世 家 》 “ 孔 子 晚而 喜 易 》 。 序 录 、 系 、 象 、 说 卦 、 文言 , 读 易 韦编 三 绝 。 ” 马端临 文献 通考 》 “ 欧 阳公 童子 问 上 下 卷 , 专言《系辞 、《文言 、 说卦 而 下 , 皆非圣人 之 作 。 ” 陈振孙 书录解题 》 “ 赵 汝谈 南塘 易说 》三 卷 , 专辨 十翼》非夫子作 , 今此书无传 。 ” 晋书 · 束 哲传 》 “ 汲郡人不 准 , 发魏襄王 家 , 得 易经 》二 篇 , 与《周 易 》上 下经 同 。 ” 姚 际恒 日 “ 魏 文侯 最好 古 , 魏家无 十翼 , 明 十翼 》非仲尼 作 。 ” 姚有 易传通 论 , 今亦无传 。 崔述 诛洒 考信 录 》 “ 易传 必 非孔子所作 , 汲县家 中 , 周 易 上下篇无 象 、 象 、 文言 》 、 系 辞 》 。 魏文侯 师子 夏 , 子 夏不传 , 魏人 不 知 , 则 易 传 》不 出于孔子无 疑 。 又按 春秋 》襄九年 传 》穆 姜答史之言 , 与今 文言 篇首略同 , 而词小 异 。 以 文势论 , 则彼处为宜 。 是作者采鲁史而 失其义 耳 。 论语 》曾子 日 ‘ 君 子 思不 出其位 。 ’ 今 象传 亦 载此文 。 果传 文在前 , 与记者 固 当见之 。 曾子 虽 书述之 , 不得谓 曾子所 自言 。 既采 曾子语 , 必 曾子 以后人所为 。 ” 十 在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代表作 先秦诸 子系年 中 , 钱穆对孔门传 易 又详加考辨 , 说 言孔 门传 经 系统 , 莫详 于 易 。 史迁 云 “ 自 鲁商瞿受 易 孔 子 , 孔子 卒 , 商瞿传 易 六世 , 至 齐人 田何 。 ” 此有 可疑者 易纬 · 乾凿度 日 “ 仲尼 生不 知 易 本 , 偶 笙 其命 , 得《旅 》 , 请 益于 商瞿 氏 。 ”则谓商瞿乃 孔子前辈 , 孔子 向之请益 , 决非少 孔子二 十九岁之弟子 。 二说乖瞬 , 同为无 根 , 可疑 一也 。 孔子晚年治《易 》 , 既所重视 其实此说亦不 足信 。 传之商瞿 , 则瞿亦孔 门高足 。 其年事长于 回 、 赐 , 于游 、 夏为前辈 , 何 以姓名独 不 一 见 于《论 语 》 孔子投后 , 诸弟子论 学 , 亦绝不及 商瞿 , 可疑 二 也 。 石林叶 氏云 “ 自司马迁 以来 , 学者 皆言孔 子传 易 商瞿 , 瞿 本 非 门人 高弟 , 略无 一 言见 于 论语 。 性与天道 , 子贡且 不得闻 , 而谓 商霍得之 乎 ’则前人 已疑之 。 史记 》云 “ 孔子传 易 于瞿 , 瞿传楚人肝臂子 弘 , 弘传 江东人娇子庸疵 , 疵传燕 人周子家竖 , 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 , 羽传齐人 田 子 庄何 。 ” 而《汉 书 · 儒林传 则云 “ 瞿传鲁桥庇子庸 , 子庸授江东肝臂子 弓 , 子 弓授燕周丑子家 , 子家授 东武孙虞子乘 , 子乘授 齐 田 何 子装 。 ” 不但 姓名 里 居不 同 , 传授先后 亦互 异 , 可疑 三 也 。 即谓 马 、 班 二 氏当有一误 , 然孔子六经 , 何 以无 子游传 礼 》至 二戴 , 子夏传 春秋 》至 严 、 颜 云 云 , 而顾 于《易 之 传统 , 独班班若是 可疑 四 也 。 苟谓 “ 秦人禁学 , 独 易 》为 卜笙书 , 得 不 禁 , 故传 授 者 不 绝 。 ” 《史 记 · 儒林传 》然其他五 经传 统虽绝 , 其秦前大师递 受必有可考 , 不应均无 稽 。 可疑五 也 。 且 孔 子九 世 孙纷 为 陈涉博 士 , 而 田 何 当汉 兴 , 距 孔 子仅 七 世 。 时寿又不符 。 崔适 史记 探源 》云 “ 瞿少孔子 二 十九岁 , 是生于鲁昭公 十九年 。 至 汉 高九年 , 徙 齐田 氏关 中 , 计 三 百 二 十 六年 。 而 商瞿至 田 何止 六传 。 是师弟子 之年 , 皆相 去五 十 四 五 。 师必 年 逾七十而 传经 , 弟子 皆十余 岁而 受业 , 乃 能几及 。 其可信 耶 ’此 可 疑者 六也 。 韩 非 · 显学 》 , 懦 分 为八 有 公 孙 氏之 儒 , 陶潜 群 辅 录 》公 孙 氏传 易 》 , 晋太康 二 年 , 汲郡 人 不 准发魏王 家 , 得竹 书 《易 》五 篇 , 公孙段 与邵 阶论《易 二 篇 , 朱 彝算 孔 子门人考 》谓公 孙段 即八儒传《易 者 。 今按据上 诸书 , 又见商瞿传 易 》之 无 征 , 公 孙段亦未必 孔子 弟子 , 盖七十子之后 学也 。 , 阶一 “ 年 月 日 , 钱穆又在 思想与时代 第 期 发表了 易 与小戴 礼记 中之宇宙论 》一文 , 认为 易 份虽非孔子所作 , 但仍然是 “ 战国晚世 以迄秦皇汉武 间之新儒 ”之作品 , 其特色是儒道互补 , “ 采老庄道家之 宇宙论而重加弥缝补缀以曲折会合于儒家人生观之 旧 传统 , 其熔铸庄老激烈破坏之宇宙论 以与孔孟中和建 设之人生论凝合无间 , 而成 为一体 ”阎 秘 , 心卜纷 , 倾 向于儒本道末 。 年 , 钱穆在哈佛大学东方学研究所讲演 , 盛赞 欧阳修 易传 》非孔子作为 “ 经学上一绝大贡献 ” 。 年 月 , 钱穆应孔孟学会之邀撰写 孔子传 》 , 年 月书成 。 台湾孔孟学 会审议会却不 同意他 易传 非孔子作的观点 , 嘱其改写 。 钱穆认为 余之抱此疑 , 已详数十年前旧稿 先秦诸子系 年 中 。 余持此论数十年未变 , 又撰有 易学三 书 一著作 , 其中之 一 即辨此辜 … …学会命余 改写 , 余 拒不能从 , 而此稿虽搁置不付 印 。 因乞还 , 另 自付 印 凡 。 十三年后 , 钱穆为 孔子褂再版作序 , 仍坚持 自己的观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河北学刊2004·2 点。可以说,一直到逝世,钱穆《易传非孔子作的观点史系统已伸展的很长了,儒家的一套道统故事已建设 冬就未曾改变过。 得很完成了,《周易)一部新书加入这个‘儒经的组合 二、学术史溯源 里,于是他们便把自己学派里的一副衣冠罩上去 了。12(第3册,P2) 钱穆的孔子对于《易经》并未有“韦编三绝”的精深 51930年10月10日出版的(燕大月刊》第6卷第 研究,更遑论作《易传的观点及其论证,在中国学术史3期《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一文中,顾颉 上的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刚详引上述冯友兰等说,并进一步论证《系辞传的“观 上引钱穆说已经指出,从宋人欧阳修、赵汝谈、石象制器章“是京房或是京房的后学们所作的,它的时 林叶氏(即叶梦得)到清人崔述姚际恒以至崔适,都有代不能早于汉元帝12%菜3删6 易传)非孔子作之说 5李锐池在1930年1月《燕京大学史学年报》第 而古史辨)诸君中,以孔子与《周易)无涉,易传2期上发表长文(易传)探源),推定“《彖)《象)二传底 非孔子所作的论述也颇多,以时间排列,有如此一些值莙作年代,最早不出战国末,最迟不到汉宣帝”;而《系 得注意 辞》“《易》与天地准”“夫《易广矣大矣”等“产生于汉武 1顾颉刚在193年2月25日《论诗经)经历及之后2第3册,Hm)。在给顾颉刚的《论易传)著作时 老子)与道家书中说:“我以为孔子只与《诗经)有关系代书》中李镜池更说“(系辞》(包括(文言》)实是西汉时 至于(易)、〈书》、(礼》、(春秋》,可以说是与他没有代一班易学家说(易》的遗著的汇录21第3册P3)。 关系;即使说有关系,也在用’上不在作上例如看报 在(古史辨》上述诸说中,1至3说皆早于钱穆,但 不即为主笔,听戏不即为伶人21第,P 顾顿刚说简单,只有观点没有论证;钱玄同举证(论 2钱玄同在1923年5月25日《答顾颉刚先生书语)的三则记载说孔子与《周易》无涉,又说《易传》诸篇 中说:“《论语)…关于《易的虽有三则但这三则不特为孔子后学所作,也缺乏证明;冯友兰说虽然影响颇 不足以证明孔丘曾经赞《易),而且反足以证明孔丘与大,后来顾颉刚和李镜池皆称引之,但仅分析了“天”这 〈易)无关。”“孔丘以后的儒者借它来发挥他们底哲理一个范畴论证较为淡薄。4至6说则晚于钱穆。其 (这也是托古’),有做《象传》的,有做(象传)的,有做中顾颉刚前说仍然是蜻蜓点水,后说除了印证欧阳修 《系辞传》的,有做(文言传》的汉朝又有焦赣、京房流和冯友兰说之外,主要是论证《系辞传》“观象制器”一 人做的《说卦传》,不知什么浅人做的《序卦传》,不知那段晚出;只有李镜池说“最为详审精密21(,3),可 位学究做的《杂卦传》,配成了所谓‘十谓集孔子与《周易》无涉、《易传)非孔子所作说之大成 翼’。”2第1,Fm 者以致后来易学史家言及于此往往以李镜池为代表 3冯友兰在1927年12月出版的《燕京学报》第2 其实,20世纪的头三十年里(史辨)诸君中系统 期上发表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说:“《易)而全面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易传)非孔子所作说 之《彖)〈象》、《文言)《系辞)等是否果系孔子所作此的只有钱穆和李镜池而钱穆说又早于李镜池两年,应 问题我们但将(象)、《象)等里面的哲学思想与《论语)该视为此说的代表。 里面的比较便可解决…《论语)中孔子所说之天,完 钱穆《论十翼非孔子所作》一文所举的十个证据的 全系一有意志的上帝,一个‘主宰之天’。但‘主宰之前六个,前人多说过,可以不论。其第七证,时人说得 天’在(易·彖)、《象》等中没有地位…这些话中有一更多。其第八至第十证,可能属于新说,对后来影响至 种自然主义的哲学。在这些话中没有一个能受‘祷’,深,其来源值得迫寻。 能受‘欺’,能'厌’人,能‘丧斯文’之‘主宰之天'。这些 先说孟子、荀子皆不讲(易》。《古史辨》中早于 话里面的天或乾不过是一种字宙力量,至多也不过是穆此文的顾颉刚、钱玄同冯友兰诸文都没有作过这 一个义理之天’。一个人的思想本来可以变动但一论证但影响极大。稍后的李镜池就说:“孟子…说 个人决不能同时对于宇宙及人生真持两种极端相反的这个,说那个却始终没有说过孔子对于(易有什么研 见解。如果我们承认《论语》上的话是孔子所说,又承究更没有说他作《易》经'或‘传'。孟子是最崇拜最懂 认《易·彖)《象)等是孔子所作则我们将孔子陷于一个得孔子而自愿私淑孔子的人,为什么他不出来替孔子 矛盾的地位。212册,P920 争这项财产呢?12第3P)近读到何泽恒新作(孔子与 4顾颉刚在1929年12月出版的《燕京学报)第6〈易传)相关问题覆议)一文10,也还在重复钱穆的这一 期上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说:“《易传》的著论证 作时代至早不得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那时的上古 秦人焚书不焚《易),一辈儒生因而把一切思想学
河北学刊 点 。 可以说 , 一直到逝世 , 钱穆 易传 非孔子作的观点 始终就未曾改变过 。 二 、 学术史溯源 钱穆的孔子对于 易经 》并未有 “ 韦编三绝 ” 的精深 研究 , 更逗论作 易传 》的观点及其论证 , 在中国学术史 上的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 上引钱穆说 已经指 出 , 从宋人欧 阳修 、 赵汝谈 、 石 林叶氏 即叶梦得 到清人崔述 、 姚际恒 以至崔适 , 都有 易传 》非孔子作之说 。 而 古史姗诸君中 , 以孔子与 周易 无涉 , 易传 非孔子所作的论述也颇多 , 以时间排列 , 有如此一些值 得注意 顾领刚在 蛇 年 月 日《论 诗经 经历及 老子 与道家书 中说 “ 我以为孔子只与待经 》有关系 … …至于 易 》 、《书 》 、《礼 》 、《春秋 》 , 可 以说是与他没有 关系 即使说有关系 , 也在 ‘ 用 ’上不在 ‘ 作 ’上 , 例如看报 不即为主笔 , 听戏不即为伶人 。 , , 第 册 , 既 钱玄同在 年 月 日《答顾领刚先生书 》 中说 “ 论语 》… …关于 易 》的虽有三则 , 但这三则不特 不足以证 明孔丘 曾经赞《易 , 而且反足以证 明孔丘与 易 无关 。 ”“ 孔丘 以后 的儒者借它来发挥他们底哲理 这也是 ‘ 托古 ’ , 有做《象传 的 , 有做《象传 》的 , 有做 系辞传 的 , 有做 文言传 》的 , 汉朝又有焦赣 、京房一流 人做的 说卦传 , 不知什么浅人做的 序卦传 , 不知那 位 学 究 做 的 《杂 卦 传 》 , 配 成 了 所 谓 ‘ 十 翼 ’。 ” 第‘册 · 、二 冯友兰在 年 月出版的 燕京学报 第 期上发表了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一文 , 说 “ 易 之《象 》 、 象 》 、 文言 》 、 系辞 》等是否果系孔子所作 , 此 问题 , 我们但将《象 》 、《象 》等里面的哲学思想与 论语 》 里面的比较 , 便可解决 … … 论语 中孔子所说之天 , 完 全系一有意 志 的上帝 , 一个 ‘ 主宰之天 ’。 但 ‘ 主宰之 天 ’在 易 · 象 》 、 象 》等中没有地位 … …这些话中 , 有一 种 自然主义的哲学 。 在这些话 中 , 没有一个能受 ‘ 祷 ’ , 能受 ‘ 欺 ’ , 能 ‘ 厌 ’人 , 能 ‘ 丧斯文 ’之 ‘ 主宰之天 ’ 。 这些 话里面的天或乾 , 不过是一种宇宙力量 , 至多也不过是 一个 ‘ 义理之天 ’ 。 一个人 的思想本来可以变动 , 但一 个人决不能同时对于宇宙及人生真持两种极端相反的 见解 。 如果我们承认 论语 》上的话是孔子所说 , 又承 认 易 · 象 》 、 象 》等是孔子所作 , 则我们将孔子陷于一个 矛盾的地位 。 ” 第珊 , 代卜 , 顾领刚在 年 月出版的 燕京学报 第 期上发表了 周易 卦交辞中的故事 》 , 说 “ 易传 的著 作时代至早不得过战国 , 迟则在西汉 中叶 , 那时的上古 史系统 已伸展的很长 了 , 儒家的一套道统故事 已建设 得很完成 了 , 《周 易 》一部新书加入这个 ‘ 儒经 ’ 的组 合 里 , 于 是 他 们便 把 自己 学 派 里 的 一 副 衣 冠 罩 上 去 了 。 ” 〕第 册 , 心 年 月 日出版的 燕大月刊 》第 卷第 期 论 易 · 系辞传 中观象制器的故事 》一文中 , 顾领 刚详引上述冯友兰等说 , 并进一步论证 系辞传 》的 “ 观 象制器 ” 章 “ 是京房或是京房的后学 们所作的 , 它 的时 代不能早于汉元帝 第缆刚 。 李镜池在 年 月 燕京大学史学年报 》第 期上发表长文 易传 探源 , 推定 “ 象 、 象 二传底 著作年代 , 最早不 出战国末 , 最迟不到汉宣帝 ” 而 系 辞 》 “ 易 与天地准 ” 、“ 夫 易 广矣大矣 ”等 “ 产生于汉武 之后 ” 第姗 , ’ 、 创 。 在给顾领刚的《论 易传 著作时 代书 》中 , 李镜池更说 ,’系辞 》包括《文言 》实是西汉时 代一班易学家说惕 》的遗著的汇录 ” 第姗 , 。 。 在估史斜上述诸说中 , 至 说 皆早于钱 穆 , 但 顾领刚说简单 , 只有观点 , 没 有论证 钱 玄 同举证 论 谢的三则记载说孔子与 周易 无涉 , 又说 易传 诸篇 为孔子后 学 所作 , 也缺乏证 明 冯友兰说 虽然影 响颇 大 , 后来顾领刚和李镜池皆称引之 , 但仅分析 了 “ 天 ”这 一个范畴 , 论证较 为淡薄 。 至 说则 晚于钱穆 。 其 中 , 顾领刚前说仍然是蜻蜓点水 , 后说除了印证欧 阳修 和冯友兰说之外 , 主要是论证 系辞传 》 “ 观象制器 ” 一 段晚出 只有李镜池说 “ 最为详审精密 ” 勒册 · 哪 , 可 谓集孔子与《周 易 》无涉 、 易传 非孔子所作说之大成 者 , 以致后来易学史家言及于此往往以李镜池为代表 。 其实 , 世纪的头三十年里 , 古史辨 诸君 中系统 而全面论证孔子与 周易 无涉 、《易传 》非孔子所作说 的只有钱穆和李镜池 , 而钱穆说又早于李镜池两年 , 应 该视为此说的代表 。 钱穆《论十翼非孔子所作 》一文所举的十个证据的 前六个 , 前人多说过 , 可以不论 。 其第七证 , 时人说得 更多 。 其第八至第十证 , 可能属于新说 , 对后来影响至 深 , 其来源值得追寻 。 先说孟子 、 荀子 皆不讲 易 》 。 《古史辨 中早于钱 穆此文的顾领刚 、钱玄同 、 冯友兰诸文都没有作过这一 论证 , 但影响极大 。 稍后 的李镜池就说 “ 孟子 … …说 这个 , 说那个 , 却始终没有说过孔子对于 易 》有什么研 究 , 更没有说他作 易 ‘ 经 ’或 ‘ 传 ’ 。 孟子是最崇拜最懂 得孔子而 自愿私淑孔子的人 , 为什么他不 出来替孔子 争这项财产呢 ’ 姗 , 哪 近读到何泽恒新作《孔子与 易传 相关问题覆仍一文〔 , 也还在重复钱穆的这一 论证 。 秦人焚书不焚 易 》 , 一辈儒生 因而把一切思想学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热点聚焦◆ 问牵涉到《易经)里面去讲,以致造成汉初易学的骤盛 若以为子贡诸贤,已知有今之易)及(系辞传》,则 之说早于钱穆此文的顾颉刚钱玄同冯友兰诸文也 〈论语)中之大半问答,皆为辞费矣。子贡叹息性 都没有讲。但后来坚持先秦儒家与《周易》无涉者都 与天道,不可得闻,而《系辞)《文言》之论说,其言 以此来解释何以《周易)会列入儒门“六经”。比如李镜 性与天道,非充满篇幅乎?子路提出鬼神及死之 池说:“秦皇不是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吗?只有《周 问题,孔子不答,然如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阴阳不 易》以卜筮之书没有殃及,儒家既把它尊为经’典所 测,妙万物为言等等,非论鬼神之情状乎?子张问 以就在这独存而不禁的书上做功夫,把儒家思想附存 十世,是欲预知未来,而孔子告以既往,然全部《周 上去。”2(第3册P1)郭沫若说:“秦始皇的三十四年听从 易),非教人以知来者乎?是皆与“子所雅言,诗书 了他的弟子李斯的建议,焚毁《诗》、《书)、百家的著作, 执礼”,及“子不语怪力乱神”之学风,大相径庭者 并且以严刑禁止挟书。第二年又有了阬儒的惨祸。在 况棺传孔子作(十算〕之说,全然出于《易》学 那样的统治学术思想的高压政策之下,春秋战国以来 一流之附会,着孔子果作《十翼》,则传孔子之道 的盛极一时的学者特别是受着荀子彤响的善为学 岩,首推曾子子夏,其次自子思以至孟子,何以无 的兰陵人,究竟往哪儿走呢?秦人捷书,对亍几种书籍 说及《易》乎?不能不谓埋没先圣之道矣 是视为例外的,便是医药、卜、种树的那些书。这 要之《易》为孔子、子思、孟子所完全不 儿不正好是那些学者们的安全瓣吗?《易经)本是关于 卜筮的书,学者们要趋向到这儿来,正是理所当然的 …阴阳二字,不见于《易》之上下经;而在 事。大部分的《易传)之所以产生,而且多产生于受了 系辞传》,反频频使用阴阳等文字。而屡见于 荀子的感化的楚人之手,我相信是由于有这样的机 〈易)中者,大有明哲保身之思想,则谓其从《老子) 缘。"8他们虽然没有点明说本于钱穆,但都利用了钱 来者亦无妨 穆的论证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秦始皇时禁书,有藏《诗》《书)、百家语 论思想的比较而言,从上引顾颉刚和李镜池的引 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证看,似乎冯友兰比钱穆更出名。但应该注意的是,较 〈易)本为卜筮而设,故得不焚。此亦可见从来不 之冯友兰仅分析了一个范畴而言,钱穆从“道”,到“天” 是经书之证据。 再到“鬼神”,分析更为系统、具体。到1944年发表的 第一所云刚柔阴阳等,为二元论之世界观,在 《〈易)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一文时,分析就更为深 〈易》之卦辞爻辞,实未明其为如何之意味;得(十 入精密了。但是这种以思想的对比分析来论定孔子 翼》乃可说明,而〈彖》(彖》二者,犹为重要。而 非(易传》作者的著名方法,似乎也有日本汉学的影响 《彖》《象》实以阴阳刚柔,说明宇宙人生者也。 日本汉学家本田成之(1882-1945)有《作易年代 如此思想。是从何处来之思想乎?孔子 考》,江侠庵1929年编的《先秦经籍考)曾收入。此文末 及孟子,当居穷处约时.只漫然日天日命而已。而 尾称“前半,为在大阪泊园书院演讲之大要9。据 此所谓阴阳二气,是比五行为更抽象之一种力。 查,其文最早分两次刊载于(支那学)第1卷第2号 孔子若有如此想象,则当时对于性与天道,当能洞 (19020年10月)和第3号(1920年11月)。其发表时间 识矣。孟子只有四端之说明,而不及阴阳五行之 显然早于冯友兰和钱穆说。本田成之此文的内容,也 奥妙。原来五行之抽象说,所谓木、所谓火,及土、 基本见于其《中国经学史》第二章第三节《周易)的兴 水、金,仍从其物之性质,而为之抽象。至于阴阳, 起》。本田(中国经学史》一书原名《支那经学史论),“是 是全无其物质,只广含于物之想象,而概括之为刚 作者根据自己在《艺文)(支那学)等日本学术刊物上 健与柔顺,积极与消极一种之性质。此等想象之 发表的研究中国哲学经学的学术论文加以修改扩充 发生,不能不谓比五行更进一步。虽考物极其精 而成的0。此书1927年11月由日本东京弘文堂书 密之荀子,就此亦未尝一言。 店出版,不久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比如“周予同 要之孔孟未尝由奇怪手段而知天道,亦 在1928年为自己注释的皮锡瑞《经学历史)所写的序言 不能承认其知有今之(易)。而知有宇宙之二元的 中就提到了它"0。 原因及其力者,可谓自《老子)始。《老子》常以有 本田的论证,最有特色的是提出(易)与儒家思想 为与无为,动与静,牝与牡,进与退,刚强与柔弱等 根本不合,而多取于老子。他说: 比对;舍积极而取消极,从有为、动、进、刚强中,而 若以为孔子喜(易),而且学《易》,其高弟颜 尊无为、静、退、柔弱。而阴阳二字,由此始见使 回、子贡、子夏、子路、子张等,何故无学《易)者乎? 用。(用于《易传》之意味。只《老子)异于《易》之
学术热点架焦 , 问牵涉到 易经 里面去讲 , 以致造成汉初 易学的骤盛 之说 , 早于钱穆此文的顾领刚 、 钱玄 同 、 冯友兰诸文也 都没有讲 。 但后来坚持先秦儒家与 周 易 》无涉者 , 都 以此来解释何以调易 》会列入儒 门 “ 六经 ” 。 比如李镜 池说 “ 秦皇不是行愚 民政策 , 焚 书坑 儒吗 只有 周 易 》以 卜盆之书没有殃及 , 儒家既把它尊为 ‘ 经 ’典 , 所 以就在这独存而不禁的书上做功夫 , 把儒家思想附存 上去 。 ” 蜘册 , 即 郭沫若说 “ 秦始皇的三十四年听从 了他的弟子李斯的建议 , 焚毁 诗 》 、《书 》 、 百家的著作 , 并且以严刑禁止挟书 。 第二年又有了吭儒的惨祸 。 在 那样的统治学术思想的高压政策之下 , 春秋 、 战国以来 的盛极一时的学者 , 特别是受着荀子影响 的 ‘ 善为学 ’ 的兰陵人 , 究竟往哪儿走呢 秦人焚书 , 对于几种书籍 是视为例外的 , 便是 ‘ 医药 、 卜盆 、 种树 ’ 的那些书 。 这 儿不正好是那些学者们的安全瓣吗 易经 本是关于 卜盆的书 , 学者 们要 趋 向到这 儿 来 , 正是理所 当然 的 事 。 大部分 的 易传 》之所以产生 , 而且多产生于受 了 荀子的感 化 的楚人 之 手 , 我相 信是 由于 有这 样 的机 缘 。 ’, 他们虽然没有点 明说本于钱穆 , 但都利用 了钱 穆的论证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 论思想的比较而言 , 从上 引顾领刚和李镜池 的引 证看 , 似乎冯友兰 比钱穆更出名 。 但应该注意的是 , 较 之冯友兰仅分析了一个范畴而言 , 钱穆从 “ 道 ” , 到 “ 天 ” , 再到 “ 鬼神 ” , 分析更为系统 、 具体 。 到 年发 表 的 易 与小戴 礼记 中之宇宙论 》一文时 , 分析就更为深 入 、 精密了 。 但是 , 这种以思想 的对 比分析来论定孔子 非 易传 》作者的著名方法 , 似乎也有 日本汉学的影响 。 日本汉学家本 田成 之 一 有 作易年代 考 , 江侠庵 年编的 先秦经籍考 曾收入 。 此文末 尾称 “ 前半 , 为在大阪泊园书院演讲之大要 ” 筋 。 据 查 , 其文最 早 分两 次 刊载 于 支那学 第 卷 第 号 年 月 和第 号 年 月 。 其发表时间 显然早于冯友兰和钱穆说 。 本 田成之此文 的 内容 , 也 基本见于其 中国经学史 第二章第三节《周 易 的兴 起 。 本田 中国经学史 一书原名 支那经学史论 , “ 是 作者根据 自己在 艺文 、 支那学 等 日本学术刊物上 发表的研究中国哲学 、 经学的学术论文加 以修改 、 扩充 而成的 ” 〕 。 此书 年 月由日本东京弘文堂书 店出版 , 不久就 引起 了中国学者的注意 , 比如 “ 周予 同 在 年为 自己注释的皮锡瑞 经学历史 所写的序言 中就提到了它 ” , 。 本田的论证 , 最有特色 的是提 出 易 》与儒家思想 根本不合 , 而多取于老子 。 他说 若 以为孔子 喜 易 》 , 而且 学 易 》 , 其高弟颜 回 、 子贡 、 子夏 、 子路 、 子 张等 , 何 故无 学 易 者乎 若 以为子贡诸 贤 , 已知有今之《易 》及 系辞传 》 , 则 论语 》中之 大半问答 , 皆为辞费炙 。 子 贡叹 息性 与天道 , 不 可得 闻 , 而 系辞 》 、 文言 》之论说 , 其言 性与天道 , 非充 满篇 幅 乎 子路提 出鬼 神及 死 之 问题 , 孔子不答 , 然如精气为物 , 游魂为变 , 阴阳不 测 , 妙万物为言等等 , 非论鬼神之情状乎 子张问 十世 , 是欲预知未来 , 而 孔子告以既往 , 然全部 周 易 , 非教人 以知来者乎 是 皆与 “ 子所雅 言 , 诗 书 执礼 ” , 及 “ 子 不 语 怪力乱神 ” 之 学风 , 大相径庭者 也 。 况相传 孔子作 十翼 之说 , 全 然 出于 易 学 者一流之 附会 , 若孔子果作 十翼 , 则传孔子 之道 者 , 首推 曾子 子 夏 , 其次 自子 思 以至 孟子 , 何 以无 一说及 易 》乎 不 能不谓埋没先圣之道炙 … …要 之 易 为 孔 子 、 子 思 、 孟 子 所 完全 不 知 。 … …阴阳 二 字 , 不 见于 易 》之 上 下经 而 在 系辞传 , 反 频 频使 用 阴阳 等文 字 。 而 屡见 于 易 》中者 , 大有明哲保身之 思想 , 则谓其从 老子 来者亦无妨 。 … …秦始皇 时禁书 , 有 藏 诗 、 书 、 百 家语 者 , 悉 烧 之 。 所 不 去者 , 医 药 、 卜笙 、 种 树 之 书 。 易》本 为 卜笙而 设 , 故得不 焚 。 此亦可 见从 来 不 是经 书之 证 据 。 第一所云 刚柔 阴阳等 , 为二 元论之 世界观 , 在 易 之 卦辞 艾辞 , 实未 明其为如何 之 意味 得 十 勤 乃 可 说 明 , 而《象 录 》二 者 , 犹 为 重 要 。 而 象 》象 实 以阴阳刚柔 , 说明宇宙人生者也 。 · 一如此思想 。 是从何处来之思想 乎 孔子 及孟子 , 当居穷处约时 只 漫然 日 天 日 命 而 已 。 而 此所谓 阴 阳 二 气 , 是 比五 行 为更 抽象 之 一 种力 。 孔子若有如此想象 , 则 当时对于性与天道 , 当能洞 识 炙 。 孟子 只有 四 端之 说 明 , 而不及 阴 阳 五 行 之 奥妙 。 原来五行之抽象说 , 所谓 木 、 所谓 火 , 及土 、 水 、 金 , 仍从其物之性质 , 而为之抽象 。 至 于 阴阳 , 是全无 其物质 , 只广含于物之想象 , 而概括 之 为刚 健与柔顺 , 积极 与消极一 种之 性质 。 此等想 象之 发 生 , 不能不谓 比五 行 更进一 步 。 虽考 物极其精 密之 荀子 , 就此亦未尝一言 。 , · · …要之 孔孟未 尝 由奇怪手段 而 知天道 , 亦 不能承认其知有今之 易 。 而知有 宇宙之 二 元 的 原 因及其力者 , 可谓 自 老子 始 。 老 子 》常 以有 为与无 为 , 动与静 , 牛匕与牡 , 进与退 , 刚强与柔 弱等 比对 舍积极而取 消极 , 从有为 、 动 、 进 、 刚强 中 , 而 尊无 为 、 静 、 退 、 柔 弱 。 而 阴阳 二 字 , 由此始 见使 用 。 用于 易传 之 意味 。 只《老子 异于 易》之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河北学刊20042 点《易)阴阳并用,《老子》仅取阴之一点。因此可以无大过矣。”陆德明《经典释文):“易,如字。鲁读易 易)比《老子》为发达,且尤为安全而狡猾,远出于为亦。今从古。”这是说古文是读“易”,今文读“亦”。汉 老子)之上。……然而所谓阴阳之二元的思想,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出土 虽谓为本来儒家之所无者亦无妨5第1,四31-24 的《论语·述而)篇,“易”字也作“亦”。池田知久以为这 这里的“若孔子果作(十翼》,则传孔子之道者,首推曾是孔子与《易》无关的重要证据2∞0)。其实这只能证 子子夏其次自子思以至孟子何以无一说及〈易》乎”明陆德明说“鲁读“易为亦,并不能证明古文也读 说接近于钱穆“孟子、荀子皆不讲《易)”的第八证;“易”为“亦”,更不能说原本就作“亦”。因为汉宜帝时 “(易)本为卜筮而设,故得不焚。此亦可见从来不是经代,包括鲁《论)古《论》在内的各种版本已经流行了,不 书之证据”接近于钱穆“《易》为儒家经典岂有不烧之能因为鲁《论》作“亦“就以古论》作“易”为非。从抄写 理”的第九证;“子贡叹息性与天道,不可得闻,而《系的时代采看,鲁《论)开《论)都系汉代抄本,而古《论 辞)、文言)之论说,其言性与天道,非充满篇幅乎?子“出孔子壁中”,当战国古文抄本。其时代明显早于 路提出鬼神及死之问题,孔子不答,然如料气为物游以文,也就是隶书抄写的鲁《论)和齐《论》。陆德明 魂为变阴阳不测妙万物为言等等,非论鬼神之情状“易,如字。……今从古”,不能说没有道理。 乎?“(彖)(象》实以阿阳刚柔,说明宇宙人生者也”,“孔 退一步说,即使《论语·述而》篇祖本作“亦”,也不 孟未尝由奇怪手段而知天道亦不能承认其知有今之能证明孔子与《周易)无关。传统文献即便不论,出土 易)。而知有字宙之二元的原因及其力者,可谓自《老材料也足以说明。在马王堆帛书易传诸篇中,明确记 子)始”等说与冯友兰、钱穆从“天”、“道”、“鬼神”等范畴载孔子论《易)的除《要》篇外,还有《二三子篇、《缪和 展开的思想的比较也是很接近的。可以说,《古史辨)篇;以“子曰”论(易》的,有〈系辞)篇、《衷》篇。 诸君孔子与《周易)无涉、《易传)非孔子所作说的论证 如果说帛书易传诸篇的记载都不可信郭店楚简 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很新颖,但在六七年前的日本本田论《易)的儒家文献,更有(六德和《语丛一》。郭店楚简 成之基本上已经做过了。早在1940年2月,靳德峻就(六德)篇说:“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 指出:“《周易)的产生年代在日本竟有人怀疑它了,其者各行其职而俭逆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 《作易年代考》。因为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于是我们中矣。31mo-n)不但将(诗〉、(书〉、《礼》、《乐)、《易)(春 国也开始有人注意它了。顾颉刚的(古史辨)第三册,秋并称而且说它们都是记载“夫夫妇妇、父父、子子、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第十五章等是。第四)这君君臣臣”之理的。所谓“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 就是说古史辨》)诸君孔子与《周易)无涉、《易传)非孔君臣臣”即“六德”亦称之为“智信圣仁义忠”,(诗)、 子所作说,也有日本汉学的影响 书)、《礼》《乐)《易)、《春秋)都是记载“夫夫、妇妇、父 四、孔子与《周易》关系新证 父、子子、君君臣臣”“智信圣仁义忠”“六德”的,明“夫 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智信圣仁义忠∵ 钱穆坚持的“《十翼)非孔子所作”说,在我们今天德”须观《诗)《书、《礼》、《乐)、《易)、《春秋),说明在作 看来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因为钱穆所谓“作”,有其一者的头脑里《周易早已不是卜筮之书了,而是与《诗) 定的含义就是亲笔书写。《易传)的八种十篇①,为孔(书)(礼》、《乐)、《春秋)并称的之书,已成为儒家的经 子亲笔书写者,可能性很小。按照欧阳修的考证,《系典著作。 辞)、文言)有“子曰”,不可能为孔子亲笔书写。〈杂卦 六德)篇的上述记载在郭店楚简中并非孤证,依 汉代才出土,本非属于《易传》。《序卦)《小象)不可能《六德)所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序将 早到春秋晚期。《说卦》头几章近于(系辞》。而(大象(语丛→)第38、39、44.35、37、40,41简拼合则得释文 传)早于(传》它们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1至于它“《诗),所以会古今之志也者;[《书,所以会]口口口 们是否为孔子亲笔书写,仍有待证明 者也;(礼》,交之行述也;《乐),或生或教也;《易),所以 但是孔子是否与《易经》《易传)有关,又是一个会天道人道也;《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这里,易》 值得探讨的问题。 不但与《春秋》等并称,而且认为《易》是会合天道人道 《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之书。 ①传统的说法是七种十篇。如熹平石经本和朱熹《周易本义》本皆如此。但大、小(象传》实际当为(大象传》和《小象传》两种因此(易传》七种十 篇当为八种十篇
河北学刊 · 点 ,《易 》阴 阳 并用 , 老 子 仅取 阴 之 一 点 。 因此 易 比《老子 为发达 , 且 尤为安全 而 狡猾 , 远 出于 老子 》之上 。 … …然而所谓 阴阳 之 二 元 的思想 , 虽谓为本来儒家之所无者亦无妨 第嗽叻 一 。 这里的 “ 若孔子果作 十翼 》 , 则传孔子之道者 , 首推曾 子子夏 , 其次 自子思以至孟子 , 何以无 一说及 易 》乎 ” 说 ,接近 于钱 穆 “ 孟 子 、 荀 子 皆不 讲 易 》 ” 的 第八证 ,’易 本为 卜盆而设 , 故得不焚 。 此亦可见从来不是经 书之证据 ” , 接近于钱穆 ,’易 》为儒家经典 , 岂有不烧之 理 ” 的第九证 “ 子贡 叹 息性与天道 , 不 可得 闻 , 而 系 琳 、 文言 之论说 , 其言性与天道 , 非充满篇幅乎 子 路提出鬼神及死之 问题 , 孔子不答 , 然如精气为物 , 游 魂为变 , 阴阳不测 , 妙万物为言等等 , 非论鬼神之情状 乎 ’ “ 象 》象 实以阴阳刚柔 , 说明宇宙人生者也 ” , “ 孔 孟未尝 由奇怪手段而知天道 , 亦不能承认其知有今之 易 。 而知有字宙之二元的原因及其力者 , 可谓 自 老 子 》始 ”等说与冯友兰 、钱穆从 “ 天 ” 、“ 道 ” 、“ 鬼神 ”等范畴 展开的思想的比较也是很接近的 。 可以说 , 《古史辨 》 诸君孔子与 周易 无涉 、 易传 》非孔子所作说的论证 , 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很新颖 , 但在六七年前的 日本 , 本 田 成之基本上 已经做过 了 。 早在 年 月 , 靳德峻就 指出 “ 周易 的产生年代 , 在 日本竟有 人怀疑它 了 , 其 移译为中文者有内藤虎次郎的 易疑 及本 田成之君的 《作易年代考 》 。 因为这两篇文章的发表 , 于是我们中 国也开始有人注意它 了 。 顾领刚的《古史辨 第三册 , 冯友兰的 中国哲学史 》第十五章等是 。 ” 第 气 , 这 就是说 , 古史辨 》诸君孔子与《周易 》无涉 、 易传 》非孔 子所作说 , 也有 日本汉学的影响 。 四 、 孔子与 周易 》关系新证 钱穆坚持 的 “ 十翼 非孔子所作 ”说 , 在我 们今天 看来 , 应该是可 以成立的 。 因为钱穆所谓 “ 作 ” , 有其一 定的含义 , 就是亲笔书写 。 易传 》的八种十篇 ① , 为孔 子亲笔书写者 , 可能性很小 。 按照欧 阳修的考证 , 系 辞 、 文言 有 “ 子曰 ” , 不可能为孔子亲笔书写 。 杂卦 汉代才出土 , 本非属于 易传 》 。 序卦 》 、 小象 》不可能 早到春秋晚期 。 说卦 头几章近于 系辞 》 。 而《大象 传 》早于 象徽 , 它们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 “ 〕。 至于它 们是否为孔子亲笔书写 , 仍有待证 明 。 但是 , 孔子是否与 易经 》 、《易传 》有关 , 又是一个 值得探讨的问题 。 《论语 · 述而 篇 “ 子 日 加我数年 , 五十以学 易 , 可以无大过矣 。 ”陆德明 经典释力 “ 易 , 如字 。 鲁读易 为亦 。 今从古 。 ”这是说古文是读 “ 易 ” , 今文读 “ 亦 ” 。 汉 宣帝五凤三年 公元前 年 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出土 的《论语 · 述而 》篇 , “ 易 ” 字也作 “ 亦 ” 。 池 田知久 以为这 是孔子与 易 无关的重要证据 即 。 其实这 只能证 明陆德明说 “ 鲁读 ‘ 易 ’ 为 ‘ 亦 ”, , 并不 能证 明古文也读 “ 易 ”为 “ 亦 ” , 更不能说原本就作 “ 亦 ” 。 因为汉 宣帝 时 代 , 包括鲁 论 》 、古批 在内的各种版本已经流行了 , 不 能因为鲁《论 》作 “ 亦 ” 就 以古《论 》作 “ 易 ” 为非 。 从抄写 的时代来看 , 鲁 论 》 、 齐 论 》都系汉代抄本 , 而古《论 》 “ 出孔子壁 中 ” , 当为战 国古文抄本 。 其时代明显早于 以今文 , 也就是隶书抄写的鲁《论 》和齐 论 》 。 陆德 明 “ 易 , 如字 。 … …今从古 ” , 不能说没有道理 。 退一步说 , 即使 论语 · 述而 篇祖本作 “ 亦 ” , 也不 能证明孔子与 周 易 无关 。 传统文献即便不论 , 出土 材料也足 以说明 。 在马王堆 帛书易传诸篇 中 , 明确记 载孔子论 易 的 , 除樱 篇外 , 还有《二三子 篇 、 缪和 篇 以 “ 子曰 ”论 易 》的 , 有 系辞 》篇 、 扔篇 。 如果说 帛书易传诸篇的记载都不可信 , 郭店楚简 论 易 》的儒家文献 , 更有 六德 》和《语丛一 》 。 郭店楚简 《六德 篇说 “ 故夫夫 、 妇妇 、 父父 、 子子 、 君君 、 臣 臣 , 六 者各行其职而 俭逆无 由作也 。 观诸 诗 》 、《书 》则 亦在 矣 , 观诸份 、《乐 》则亦载矣 , 观诸 易 》 、 春秋 则亦载 矣 。 ’, , , 不但将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 秋 》并称 , 而且说它们都是记载 “ 夫夫 、 妇妇 、父父 、 子子 、 君君 、 臣 臣 ” 之理 的 。 所谓 “ 夫夫 、 妇妇 、 父父 、 子子 、 君 君 、 臣臣 ” 即 “ 六德 ” , 亦称之 为 “ 智信圣仁义忠 ” , 《诗 》 、 书 、 字峥 、 乐 、 易 、 春秋 都是记载 “ 夫夫 、妇妇 、 父 父 、子子 、君君 、 臣臣 ” 、“ 智信圣仁义忠 ”“ 六德 ” 的 , 明 “ 夫 夫 、妇妇 、父父 、 子子 、 君君 、 臣 臣 ” 、 “ 智信圣仁义忠 ”“ 六 德 ”须观 诗 、 书 、 守峥 、 乐 》 、 易 、 春秋 , 说明在作 者的头脑里 , 周易 早 已不是 卜盆之书 了 , 而是与《诗 、 书 、《丰比 、 乐 、 春秋 并称的之书 , 已成为儒家的经 典著作 。 《六斟篇的上述记载在郭店楚简 中并非孤证 , 依 六德 所称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之序将 语丛一 第 、 、科 、 、 、 、 简拼合 , 则得释文 “ 诗 , 所以会古今之 志也者 【书 》 , 所以会 口口口口 者也 礼 , 交之行述也 乐 》 , 或生或教也 易 》 , 所以 会天道人道也 春秋 》 , 所以会古今之事也 。 ”这里 , 易 》 不但与 春秋 》等并称 , 而且认为 易 》是会合天道人道 之书 。 ①传统的说法是七种十篇 。 如熹平石经本和朱熹调易本义 》本皆如此 。 但大 、 小 象传 》实际当为《大象传 》和 小象传 》两种 , 因此《易传 七种十 篇当为八种十篇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学术热点聚焦 既然战国中期基葬出土的竹简说(周易)有“夫夫、各种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其中数传之后先生的东 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理是会合天道人道之西和弟子的东西往往难以分辨清楚所以就推本先师 书,我们还能否定先秦儒家与《周易)有关吗?如果能转相传述曰此某先生之书。先秦诸子之书,不必如后 承认这一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帛书易传孔子世作文必皆本人手著,云某某之作只是说其学出于 “老而好《易》”“的记载呢?如果承认郭店楚简和帛书易某人。如《系辞)、(文言》,它们虽非孔子手著但其学出 传的记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古《论和司马迁于孔子;它们虽经过了孔门后学的整理加工但其思想 的(史记》呢?因此说孔子与《周易)无涉,从新出的简仍出于孔子。后学将其归本于孔子,说是孔子之作,正 帛文献来看,肯定是不能成立的 是先秦诸子书的通例。因此不能因其有子曰”就否 我们承认今本《易传》的八种十篇为孔子亲笔书写认它们与孔子的关系。相反,从先秦古书的通例来看, 的可能性很小,这并不等于说孔子与《易传毫无关系。“子”是它们出干孔子的铁证。研究孔子思想,可 客观地说今本(易传》的八种十篇,今天能够肯定与其信史将首推语》,但《论语》也不是孔子手著。所以 有关系的人,首先应该是孔子。至于老子或庄子,死沦古人所谓孔子作《易传》之说,虽然也有疏漏、不够缜密 怎么找在今本《易传中也是找不出这几个字的。 之处,但也基本上符合先秦古书的习惯,对之完全否定 《系辞传)和《文言传有许多“子曰”,其“子曰”又是不妥当的。 称“颜氏之子”。在帛书《要)篇中,这些“子日”又称“夫 [参考文献 子曰”,其“夫子”的“弟子”则是“子赣(贡)”"。这说明, 《系辞传)和《文言传的“子日”当为“孔子曰”。说它们[1]《易经研究》)后记A]钱宾四先生全集:第18册[M]台北 是“讲师之言”,否定它们为孔子之说,都是理论分析,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4~1995 都是想当然。在推论和客观的事实面前,我们相信推[2]顾额刚,古史辨M,上海:上海古糖出版社,1982 论还是相信客观的事实,应该是常识问题。 [3]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据笔者的研究(系辞传》的“子日”部分与非“子4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 曰”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非“子曰”部分是“子曰”部分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0 的推阐和发挥,“子曰”部分则是非“子日”部分立论之(6]钱穆,孔子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 所从出。两者在思想上虽有源与流的区别但实质是[7 孔子与《易传》相关问题覆议[J.周易研究,2001 的。因此《系辞传)文言传)的思想出于孔子是(1) 难以否定的。以此推论《易传》的其他篇,说它们源于[8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孔子或与孔子有关,应是有道理的。 [9]江侠庵,先秦经籍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因此我们可以说(易传》虽非孔子亲笔所书写,[10]陈居渊.(中国经学史出版说明A].中国经学史M.上 但《易传》源于孔子的《易)教它对《周易》的解释,主要 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来源于孔子思想 [11]廖名春,《大象传)早于〈彖传》论[A].清华汉学研究第2 其实,所谓“作”也有狭义和宽义之分。狭义的 辑[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2]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基帛书《周易)与21世纪[A]21世纪 “作”,就是亲笔书写;宽义的“作”,并不一定是亲笔书 与周易—98国际周易学术会议[C].韩国周易学会编, 写,也可以指学说的来源。先秦诸子之书,往往是聚徒 讲学而成。先生讲学之言弟子各有所记录并加以加[1郭店楚基竹简(图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 工整理,形成各种传本在学派内部传习,有时还附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Confucius in the eye of Qian Mu LIAO Ming -ch (Institute of Thoughts and Culture, Tsinghua Uniu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opinion that Confucius had nothing with The book of Changes was firstly and systematically put forward by Qian Mu. Before that, one scholar in Japan had the same saying. Acoording to the recordings of silk books in Mawangdui and slips of bamboo for writings in the Chu Period, the opinion that Confucius had nothing with The Book of Changes was obviously wrong ey Words: Qian Mu; The book of Changes; Confucius [责任编辑、校对:田卫平何石彬]
学术热点获焦 既然战国中期墓葬出土 的竹简说 周易 》有 “ 夫夫 、 妇妇 , 父父 、 子子 , 君君 、 臣臣 ”之理 , 是会合天道人道之 书 , 我们还能否定先秦儒家与 周易 有关吗 如 果能 承认这一点 , 我们又有什么理 由不相信帛书易传孔子 “ 老而好《易 》 ”的记载呢 如果承认郭店楚简和 帛书易 传的记载 , 我们又有什么理 由不相信古 论 和司马迁 的 史记 呢 因此 , 说孔子与 周易 无涉 , 从新出的简 帛文献来看 , 肯定是不能成立的 。 我们承认今本《易传 的八种十篇为孔子亲笔书写 的可能性很小 , 这并不等于说孔子与 易传 》毫无关系 。 客观地说 , 今本 易传 的八种十篇 , 今天能够肯定与其 有关系的人 , 首先应该是孔子 。 至于老子或庄子 , 无论 怎么找 , 在今本 易传 》中也是找不出这几个字的 。 系辞街和 文言传 》有许多 “ 子 曰 ” , 其 “ 子 曰 ” 又 称 “ 颜氏之子 ” 。 在 帛书 要 篇 中 , 这些 “ 子 曰 ” 又称 “ 夫 子曰 ” , 其 “ 夫子 ” 的 “ 弟子 ” 则是 “ 子赣 贡 ” 。 这说 明 , 系辞传 》和《文言传 的 “ 子 曰 ” 当为 “ 孔子 曰 ” 。 说它 们 是 “ 讲师之 言 ” , 否定它们为孔子之说 , 都是理论分析 , 都是想当然 。 在推论和客观 的事实面前 , 我 们相 信推 论还是相信客观的事实 , 应该是常识问题 。 据笔者 的研究 , 系辞传 的 “ 子 曰 ” 部分 与 非 “ 子 曰 ”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 非 “ 子 曰 ”部分是 “ 子 曰 ”部分 的推阐和发挥 , “ 子 曰 ”部分则是非 “ 子 曰 ” 部分立论之 所从出 。 两者在思想上虽有源与流的区别 , 但 实质是 一致的 。 因此 , 系辞传 》 、《文言传 》的思想 出于孔子是 难以否定的 。 以此推论 易传 的其他篇 , 说它 们源于 孔子或与孔子有关 , 应是有道理的 。 因此 , 我们可 以说 , 易传 》虽非孔子亲笔 所书写 , 但 易传 源于孔子的《易 》教 , 它对《周 易 的解释 , 主要 来源于孔子思想 。 其实 , 所 谓 “ 作 ” 也 有狭 义和 宽义 之 分 。 狭 义 的 “ 作 ” , 就是亲笔书写 宽义 的 “ 作 ” , 并不一 定是亲笔 书 写 , 也可以指学说的来源 。 先秦诸子之书 , 往往是聚徒 讲学而成 。 先生讲学之言 , 弟子各有所记录 , 并加以加 工整理 , 形成各种传本 , 在学派 内部传 习 , 有 时还 附以 各种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 。 其 中数传之后 , 先生 的东 西和弟子的东西往往难以分辨清楚 , 所以就推本先师 , 转相传述曰 此某先生之书 。 先秦诸子之书 , 不必如后 世作文 , 必 皆本人手著 , 云某某之作 , 只是说其学 出于 某人 。 如《系辞 》 、 文言 》 , 它 们虽非孔子手著 , 但其学出 于孔子 它们虽经过了孔门后学 的整理加工 , 但其思想 仍出于孔子 。 后学将其归本于孔子 , 说是孔子之作 , 正 是先秦诸子书的通例 。 因此 , 不能因其有 “ 子 曰 ”就否 认它们与孔子的关系 。 相反 , 从先秦古书的通例来看 , “ 子日 ”倒是它们出于孔子 的铁证 。 研究孔子 思想 , 可 信史料首推 论语 》 , 但《论语 》也不是孔子手著 。 所以 , 古人月补胃孔子作 易传 之说 , 虽然也有疏漏 、 不够填密 之处 , 但也基本上符合先秦古书的 习惯 , 对之完全否定 是不妥当的 。 〔参 考 文 献 〕 【 《易经研究 》后记〔 〕钱宾四先生全集 第 册 〔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一 【 顾领刚 古史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钱穆 国学概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卯 〔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 黄寿棋 , 张善文 周易研究论文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 卿 【 钱穆 孔子传 北京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 叨 〔〕何泽恒 孔子与 易传 》相关 问题覆议 〔〕周易研究 , 〔 郭沫若全集 历史编第 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 江侠庵 先秦经籍考〔 〕上海 商务印书馆 , 男 〔 」陈居渊 中国经学封出版说明【 中国经学史【 」上 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川廖名春 大象传 》早于《象传 》论 〔 清华汉学研究 第 辑 〔司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池 田知久 马王堆汉墓 帛书 周易 与 世纪【 〕 世纪 与周易 — ’ 国际周易学术会议【 韩国周易学会编 , 奥兮 【 〕郭店楚墓竹简 图版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 ” 撇 ” 增 叱 鹅 详 陇 一 知豆 孙训动 菠 , 布妙‘ 之 , 压红 】 , 以 周加廿叱 犯 娜 扣儿 二面 诚 七 刀 凸 笋 邓 司 拓即限司 压钻祀 , 比 时 劝沂 叻成吃 怕 浦 乎 断 加昭吃 过 皿 详 山刃 罗 加 幼司 , 此 面 。丈场 卜 刀 划唱 《又幼。园 勿 叭勺油 厂 祀 刀 祖飞 ”加 〔贵任编辑 、 校对 田卫平 何石彬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