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周易》与签诗的关系初探 谢金良 求签是一种简便的占卜活动,在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求签的迷信,影响民情风 俗,其流行面很广,但却极少有人能真正识辨其本来的面目,原因就在于历代学者对此少 有问津。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这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呢?本文主要从《易》学的角 度,结合文学、史学、术数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对此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文章认为所谓 签诗是一种以古代韵律诗为形式并仅供求签占卜之用的卜辞,归根结底是《周易》卦爻辞 和《易》卦占卜术发展和变异的产物。 作者谢金良,1971年生,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哲学名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卜篮专著。它以极为特 殊的体系和表达方式,为我国术数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术数学中的占卜术 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诗经》、《尚书》、《左传》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占卜的记 载。至于《周易》,则凝聚了远古人民有关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认识与经验,但因其创 成之后,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故被奉为古代占卜术的经典。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点,更确切地说,《周易》是中国神秘文化的源点。那么,作 为一种既神秘又普遍的文化现象—签诗,与《易》卦占卜术之源《周易》之间肯定有着千 丝万缕的关系。对签诗的研究无疑有补于对《周易》的研究,有益于人们对《周易》价值的正 确认识。事实上,签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占卜文化现象,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是应该占 有一席之地的;而从古至今的许多学者都把它忽略了,甚至始终把它当作简单的迷信现象 来看待没有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分析研究,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大憾事。有鉴于 此,本文拟在简介签诗所特有的集古代中国占卜、诗歌各种思想于一身的体系的基础上 从《易》学的角度对签诗现象溯本求源、辨别真伪,尽可能揭示出《周易》与签诗之间几种固 有的关系,以下分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说明。 、签诗概况 (一)对签诗的定义。签诗亦称作“签书”、“签辞”、“签词”,它是求签占卜所特有的 种卜辞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形式上看,签诗是介于诗语与常语之间的一种特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民间信仰 · 《周易 》与签诗的关 系初探 谢金 良 求签是一种简便的占 卜活动 , 在神州大地儿 乎家喻户晓 。 求签 的迷信 , 影 响 民情风 俗 , 其流行面很广 , 但却极少有人 能真正 识 辨其本 来的面 目 , 原 因就在于 历代 学者 对此少 有问津 。 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这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 民俗文化呢 本文主要从《易 》学的角 度 , 结合 文学 、 史学 、 术数学 、 民俗学等学科知识 , 对此 问题作尝试 性的探讨 。 文章认为所谓 签诗 , 是一种以古代韵律诗为形式并仅供求签 占 卜之用的 卜辞 , 归根结底是《周 易 》卦艾辞 和《易 》卦占卜术发展和 变异 的产物 。 作者谢金 良 , 年生 , 现为福建师范大 学易学研 究所研 究人 员 。 《周易 》是我国古代一部特殊的哲学名著 , 也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 卜笠专著 。 它以极 为特 殊的体系和表达方式 , 为我国术数学 的建立与发展莫定 了牢固 的基础 。 术数学 中的 占 卜术 是 一种古老而 又神秘 的文化现象 ,《诗经 》 、《尚书 》 、《左传 》等先秦典籍都 有关 于 占 卜的记 载 。 至于《周易 》 , 则凝聚了远古人 民有关天文 、 地理 、 人事等方面 的认识与经 验 , 但因其创 成之后 , 最突出的效用是古盆 , 故被奉 为古代 占 卜术 的经典 。 《周易 》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点 , 更确切地 说 ,《周易 》是 中国神秘文化的源点 。 那 么 , 作 为一种既神秘又普遍 的文化现象 —签诗 , 与《易 》卦 占 卜术之源《周易 》之间肯定有着千 丝万缕的关系 。 对签诗的研究无疑有补于对《周易 》的研究 , 有益于人们对《周易 》价值的正 确认识 。 事实上 , 签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 的占 卜文化现象 ,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是应该 占 有一席之地 的 而从古至今的许多学者都把它忽略了 , 甚至始终把它当作简单的迷信现象 来看待 , 没有进行必要的合理 的分析研究 , 这实在是 中国文化史研究 的一大憾事 。 有鉴于 此 , 本文拟在简介签诗所特有的集古代中国 占 卜 、 诗歌 、 各种思想于一身的体系 的基础上 , 从《易 》学的角度对签诗现象溯本求源 、 辨别真伪 , 尽可能揭示 出《周易 》与签诗之间几种 固 有的关系 , 以下分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说明 。 一 、 签诗概况 一 对 签诗的定 义 。 签诗 , 亦称作 “ 签书 ”、 “ 签辞 ” 、 “ 签词 ” , 它是求签 占 卜所特有 的一 种 卜辞形式 , 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从形式上看 , 签诗是介于诗语与常语之 间的一种特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4期 殊语言格式。此处的诗语特指中国古代韵律诗的语言,常语则指自古迄今人类日常使用的 语言。签诗属于诗语,因为它既具备了韵律诗的形式,又具备了诗的审美功能。如:“雨雪 两纷纷,梨花深闭门。且须回旧迹,未可向前村。”(《清水祖师灵签》)但是,签诗又属于常 语,因为它是以诗语为媒介专供占筮之用,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签诗正是以这种特殊的 语言格式得以在民间世代流传。从功能上看,签诗仅供占卜之用是很显然的,但是签诗用 于占卜又不同于占卦和推命。占卦的方法较为复杂,既有“人谋”,也有“鬼谋”,运用起来不 容易得心应手;而推命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从宏观上预测一生运程的,对人们的日常琐事 顾及不多。可是,签诗却能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求官、谋事、婚姻、疾病、科考、六 甲、诉讼、家宅(包括全家吉凶兴衰及修建购买房舍等事)田蚕六畜收成好坏以及勘舆等 大小问题通过抽取签诗子以迅速的解答。可以说,利用签诗来占卜比其它的预测方法更 简便且所测之事更繁多。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所谓签诗就是一种以古代韵律诗为形 式并仅供求签占卜之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和术数形式是一种兼有哲学和文学色彩的卜辞 (二)签诗生成、演变小史漫谈。真正意义上的签诗产生的年代相对较晚,大概是魏晋 期。因为签诗的生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有区别性的本质特征 第一,卜辞必须是韵律诗的格式,一般是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诗如“清风与明月,便 是无价珍。团圆三五夜,何处不光明。”(《清水祖师灵签》)具备五言诗的格式,明显有别于 《周易》卦爻辞等非诗语的卜辞形式。另外,签诗都由几十首乃至几百首的诗构成一个有机 的体系,而不是单一或零乱的 第二,签诗必须是供占测人事吉凶之用的。即唯一的实用功能是占卜,而不象文学意 义上的诗歌均以审美功能为主。这样签诗就有别于文学意义上的写景诗或叙事诗。如著 名的唐诗三百首,因为它不是供占卜之用的,就不能也不会)被称作签诗 第三,占卜的方式必须是抽签的卜筮法。即这种卜辞的名称是因其卜具(竹签)和语言 格式(诗语)而得来的。这一特点又使签诗有别于其他占卜(具有诗语形式但卜具不同)的 卜辞,如《焦氏易林》中的大量四言诗因其用于占卜的方法不是“抽签”的方式,而不能称 为签诗,只能称为卦诗和繇辞。当然,要是这些卦诗也用于抽签,自然也是可称为签诗的。 纵观历史,我国是到了汉代才具备了五言或七言等诗体形式,之后诗歌也才逐渐被用 于占卜;可是,抽签这种占卜方法的出现却是在魏晋时期。卫绍生先生在《中国古代占卜 术》一书中认为,《易》卦占卜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术士们把《易》卦的 内容浓缩成数句易记易背诵的韵文或诗歌,刻在竹签上,然后根据卜者抽得的签来占卜吉 凶祸福。其法最早见于晋代术者郭璞。当时已改变了用金钱占卦的传统做法而是将卦象 和释卦的诗句都刻在竹签上。这虽然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但却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占卦 难免的随意性的问题。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仅知《易》卦皮毛,甚至根本不懂 《易》卦的人,也凭借竹签和简单明了的诗句到处招摇撞骗民众不免上当饱受其害 《易》卦占卜术经过了魏晋时期的转变之后,形式基本上固定下来,这就是今天见到的那种 形式:算卦先生手持一竹筒筒内装有卦签数量多少不等,视人而定),卦签上刻有卦象和 释诗。有求签者,算卦先生持竹筒用力摇,使各卦签的位置自然排列,求签者任意抽出一根 118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年 第 期 殊语言格 式 。 此处 的诗语特指 中国古代韵律诗的语言 , 常语则指 自古迄今人类 日常使用 的 语言 。 签诗属 于诗语 , 因为它既具备 了韵律诗的形 式 , 又具备 了诗的审美 功能 。 如 “ 雨 雪 两纷纷 , 梨花深 闭 门 。 且须 回 旧 迹 , 未可 向前村 。 ” 清水祖师灵 签 》但是 , 签 诗 又 属于 常 语 , 因为它是 以诗语为媒介专供 占盆之用 , 具有直 接 的实 用 价值 。 签诗正是 以 这种特殊 的 语言格式 , 得 以在 民 间世代 流传 。 从功能上看 , 签诗仅供 占 卜之用 是很显然 的 , 但是签诗用 于 占 卜又不 同于 占卦和 推命 。 占卦的方法 较为复杂 , 既有 “ 人谋 ” , 也有 “ 鬼谋 ” , 运用起来不 容 易得 心应手 而推命是根 据人的生 辰八字从宏观上预测 一生运程 的 , 对人们 的 日常琐事 顾及不 多 。 可 是 , 签诗却能对人们 普遍关 心 的 问题 , 诸如求官 、 谋事 、 婚姻 、 疾病 、 科考 、 六 甲 、 诉讼 、 家宅 包括全家吉 凶兴衰及修建 、 购 买房舍等事 、 田蚕六畜收成好坏 以及勘舆等 大小 问题 , 通过抽取签诗予 以迅速的解答 。 可 以说 , 利用签诗来 占 卜比其它 的预测方法 , 更 简便且所测之事更繁多 。 从 以上 的分析不难得出 所谓签诗 , 就是一种 以古代韵律诗为形 式并仅供求签 占 卜之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和术数形式 , 是一种兼有哲学和文学色彩的 卜辞 。 二 签诗生成 、 演 变小 史漫谈 。 真正意义上 的签诗产生 的年代相对较晚 , 大概是魏晋 时期 。 因为签诗的生成必须 同时具备三个有区别性 的本质特征 第一 , 卜辞必须 是韵律诗的格式 , 一般是 五言或七 言 , 也有四言诗 。 如 “ 清风与明月 便 是无价珍 。 团圆三五夜 , 何处不光 明 。 ” 清水祖师灵签 具备五 言诗的格式 , 明显有别于 《周易 》卦交辞等非诗语的 卜辞形式 。 另外 , 签诗都 由几十首乃至 几百首的诗构成一个有机 的体系 , 而不是单一 或零乱的 。 第二 , 签诗必须是 供 占测人事吉凶之用 的 。 即唯一 的实用功能是 占 卜 , 而不象文学意 义上 的诗歌均 以 审美功能为主 。 这样 , 签诗就有别于文学意义上 的写景诗或叙事诗 。 如著 名的唐诗三百首 , 因为它不是供 占 卜之用 的 , 就不 能 也不会 被称作签诗 。 第三 , 占 卜的方式必须是抽签 的 卜笠法 。 即这种 卜辞的名称是 因其 卜具 竹签 和语言 格 式 诗语 而得来的 。 这一特点又使签诗有别于其他占 卜 具有诗语形式但 卜具不 同 的 卜辞 , 如《焦 氏易林 》中的大量 四 言诗 , 因其用于 占 卜的方法不是 “ 抽签 ” 的方式 , 而不能称 为签诗 , 只 能称为卦诗和拜辞 。 当然 , 要是这些卦诗也用于抽签 , 自然也是可称为签诗的 。 纵观历史 , 我 国是到了汉代才具备了五 言或七 言等诗体形式 , 之后诗歌也才逐渐被用 于 占 卜 可是 , 抽签这种 占 卜方法 的 出现却是在魏晋 时期 。 卫绍生先生在《中国古代 占 卜 术 》一 书 中认为 ,《易 》卦 占 卜的方法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有了新 的发展 , 术士们把《易 》卦的 内容浓缩成数句易记易背诵 的韵文 或诗歌 , 刻在竹签上 , 然后根据 卜者抽得 的签来 占 卜吉 凶祸福 。 其法最早见于 晋代术者郭璞 。 当时 已改变 了用金钱 占卦的传统做法 , 而 是将卦象 和释卦的诗句都刻在竹签上 。 这虽然只是 简单的技术 问题 , 但却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 占卦 难免的随意性 的 问题 。 不 过 , 新 的 问题 又 出现 了 , 一 些 仅知《易 》卦皮毛 , 甚 至 根本 不 懂 《易 》卦 的人 , 也 凭借竹签 和 简单 明 了 的诗句 , 到处 招 摇 撞 骗 , 民众不 免上 当饱 受其 害 。 《易 》卦 占 卜术经过 了魏晋时期 的转变之后 , 形式基本上 固定下来 , 这就是今天 见到的那种 形式 算卦先生手持一 竹筒 , 筒 内装有卦签 数量多少不等 , 视人而定 , 卦签上刻有卦象和 释诗 。 有求签者 , 算卦先生持竹筒用力摇 , 使各卦签 的位置 自然排列 , 求签者任意抽出一根 ,
《周易》与签诗的关系初探 卦签,或由算卦先生摇出一根卦签,然后算卦先生就根据签上释诗来推测求签者的吉凶祸 福。 签诗发展到宋代体例还很不完整,其内容最简单如《洪恩灵济真君灵签》和《灵济真君 注生堂灵签》只有四句签诗,并无解说。如《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第一签上吉 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 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 第五十一签下 人情依旧不如新,五十年来又一旬 是事总由心上渐,道傍筑舍不须论。 这种签诗费人揣摩,对一般祈神求签问吉凶去向的人并不解决问题,难于满足他们的要 求。所以一般神签都不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而于签诗之外再加解说,明确写出神的旨意。 例如《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第四签下下 去年百事颇相宜,若较今年时较衰。 好把瓣香告神佛,莫教福谢悔无追。 解曰:先凶后吉,时运将泰。谋事无成,顿非前比,秉诚祷神,以求福祉。否则不觉 悔无及已。 但是,这样的体例还不能很明了地解答求卜的问题。我们再看一例:《玄天上帝感应灵签》 共49签,每签都有四字标题概括全签大意如“飞龙变化”、“否极泰来”“枯木逢春”、“明 月当空”等;每签之中均有八首七言体诗分别对“圣意”“谋望”、“家宅”、“婚姻”、“失物”、 官事”、“行人”、“占病”作释,且都有“解曰”对本签所测之事作出更为具体的说明。这就是 把求神问卜所关心疑虑的问题加以分类并以诗的形式一一做出指示或暗示性的解答,所 以后世的签诗解说大多采取这种方式以满足祈求者的需要,而那种笼统的几句诗又无附 加解说形式的则逐渐被淘汰。后来,当签诗进入宫观寺庙和大量流入民间之后,尤其是随 着人们思维的精密和演算经验的丰宫签诗也逐渐跟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天干地支、爻辰 纳甲、历史典故、名人注解以及点验之事等相联系,逐渐形成一个庞杂的占卜系统这个系 统也逐渐复杂化,以致于只有那些职业算命家才能很好地掌握。比如上面所举的《护国嘉 济江东王灵签》发展到清末民国初时,已面目全非了。在该签诗体例中增加了不少新的内 容 1.章头典故。即每一首签诗所引用的典故名称,如“秦王三跳涧”“薛仁贵征西”等,并 简介所引典故的情节梗概。这些典故大多取自神话传说、仙话传说传奇小说等体裁中的 典型人物故事。 2纳甲。每一首签诗都有相应的天干符号与之相配,如“甲丁”、“甲戊”;有的还标明属 于哪一宫,如“乾宫”、“丑官”等。 3.圣意。即原始的释义,大概是古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谕示,或是所谓圣人的释解,故得
《周易 》与签诗的关系初探 卦签 , 或 由算卦先生摇 出一根卦签 , 然后算卦 先生就根据签上释诗来推测 求签者 的吉 凶祸 福 。 签诗 发展到宋代体例还很不完整 , 其 内容最 简单如《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和《灵济真君 注生堂灵签 》只有四句签诗 , 并无解说 。 如《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 第一 签 上 吉 龙韬豹略祖奇谋 , 若遇明 时 即献筹 。 世道风 波 多勇猛 , 好从静处 细 沉浮 。 第五 十 一签 下 人情依 旧 不如 新 , 五十 年 来又一 旬 。 是事总 由心上渐 , 道傍 筑舍不 须论 。 这种 签 诗费人揣摩 , 对一般祈神求签 问吉 凶 去 向的人并不解决 问题 , 难 于 满足 他们 的要 求 。 所 以一般神签都不采取这种简单 的方式而于 签诗之外再加解说 , 明确写 出神的 旨意 。 例如《护 国嘉济江东王 灵签 》 第四 签 下 下 去年百 事颇相 宜 , 若较今年时较衰 。 好把瓣香告神佛 , 莫教福谢悔无 追 。 解曰 先 凶后 吉 , 时运将泰 。 谋事无成 , 顿 非前 比 , 秉诚祷神 , 以 求福社 。 否 则不 觉 , 悔无及 已 。 但是 , 这样 的体例还不能很 明 了地解答求 卜的问题 。 我们再看一例 《玄天上帝感应灵签 》 共 签 , 每签都有四字标题概括全签大意 , 如 “ 飞龙变 化 ” 、 “ 否 极泰来 ” 、 “ 枯 木逢 春 ” 、 “ 明 月 当空 ”等 每签之 中均有八首七 言体诗分别 对 “ 圣意 ” 、 “ 谋望 ” 、 “ 家宅 ” 、 “ 婚姻 ” 、 “ 失物 ” 、 “ 官事 ” 、 “ 行人 ” 、 “ 占病 ”作释 , 且都有 “ 解 日 ”对本签所测 之事作出更为具体的说明 。 这就是 把求神问 卜所关心疑虑的问题加以分类并 以诗的形 式 一一做 出指示 或 暗示 性 的解答 , 所 以后世 的签诗解说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以满足 祈求者 的需要 , 而那种笼 统的几句诗又 无附 加解说形式的则逐渐被淘汰 。 后来 , 当签诗进人 宫观寺庙和大量流人 民间之后 尤其是 随 着人们思维的精密和演算经验的丰富 , 签诗也逐渐跟 阴 阳五行 、 九宫八卦 、 天 干地支 、 艾 辰 纳 甲 、 历史典故 、 名人注解 以及 点验之事等相联系 , 逐渐形成一个庞杂 的 占 卜系统 , 这个系 统也逐渐复杂化 , 以致于只有那些职业算命家才能很好地 掌握 。 比如上 面所举 的《护 国嘉 济江东王灵签 》发展到清末 民国初时 , 已面 目全非 了 。 在该签诗体例 中增 加 了不少新 的 内 容 章头典 故 。 即每一首签诗所 引用 的典故名 称 , 如 “ 秦王三跳涧 ” 、 ‘ 薛仁贵征西 ”等 , 并 简介所 引典故的情节梗概 。 这些典故大多 取 自神话传说 、 仙话传说 、 传 奇小说等体裁 中的 典型人物故事 。 纳 甲 。 每一首签诗都有相应 的天干符号与 之相配 , 如 “ 甲丁 ” 、 “ 甲戊 ” 有 的还标 明属 于 哪一宫 , 如 “ 乾宫 ”、 “ 丑宫 ”等 。 圣意 。 即原始 的释义 , 大概是古人认为这是神灵 的谕示 , 或是所谓圣人的释解 , 故得 。 ·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4期 此名。“圣意”都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 4.名人注解。如“东坡解”、“碧仙注”,这些解注可能比“圣意”较迟出现但却往往从另 外的角度来对签诗加以解释以补“圣意”解注之不足 5.“解曰”和“释义”。即后人重新加以详细明了的注解,一般不采用诗文形式,较浅易; 并同时对签诗内涵加以解释,如《关帝签第四首·释义》:“此言名利之机,祸福之由也。尤 当预图,免致噬脐,悔之晚矣!今年时运衰.言谋事不利;眷属不宁,但当侧身祈祷,则变灾 为福。凡事先凶后吉,运’字或作渐’字。”不但对该签内涵加以解释,还提出了“变灾为 福”的做法。 6.点验。即录写应验之事把该签应验的典型例子摘录下来以供参考。这些都是签诗 发展变异的主要表现 签诗大概是产生于魏晋时期,但签诗体系的完备当是在宋代以后,到了明清时期因大 量焚毁大的宫观寺庙导致不少僧人道士流落民间靠抽签算命维持生计时,签诗便在民间 广泛流行,并因此而得到发展和变异。求签在唐末五代才有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释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云: 卢多逊相生曹南,方幼,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签 一筒,竞为抽取为戏。时多逊尚未识宇,得一签,归示其父,词曰:“身出中书堂,须应天 水白,登仙五十二终为蓬海客。”父见颇喜,以为吉签,留签于家。迨后作相,及其败 也,始因遣堂吏赵白,阴与秦王廷美连谋,事暴,遂南窜,年五十二卒于朱崖,签中之 语,一字不差 卢多逊在宋太宗时任中书侍郎平章事,是后周显德初进士,他的幼年当在后晋,那时废坛 上已有古签筒,则签诗体系的完备当在宋代建立以后。到了宋朝,求签在各地庙宇道观已 很盛行。仅就《正统道藏》著录的,有《四圣真君灵签》、《玄灵应宝签》《大慈好生九天卫 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洪恩灵济真君灵签》、《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扶天广圣如意灵 签》、《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玄帝感应灵签》八种。若按术数流派分类,近世则有《土地 签》、《灶神签》、《城隍签》、《关帝签》、《东岳大帝签》、《观音签》《祖师签》、《圣公签》、《孔明 签》、《仙公签》等;还有专门为治病求医的,如《华陀签》、《吕祖药签》。签诗在内容上分类, 般按吉凶等级分为上、中、下三等,也有细分为九等的。上等为吉签,指不费心力、遇事顺 利,或逢凶化吉,自然达到目的;中等签,一般要经过努力,费一些周折才能达到目的,但达 到的也并非最高目标,般是达到中等水平;下等签则是劳心费力,所得甚微,甚至几经挫 折,劳而无功,遇事不遂或得而复失。这种签诗内容的详细分类使得签诗所蕴含的意象更 具有“模糊的准确性”,有助于解签者随时任意分析,从而提高签占的命中率 二、签诗是《周易》卦爻辞的发展和变异 (一)真正意义上的签诗相对较迟才出现,但其出现之前却有着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 从签诗本身语言形式(诗语)、占卜方式(签占)、思想内涵(杂糅各家思想)三者同时具备的 120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年第 期 此名 。 “ 圣意 ”都是 以诗 的形式 出现 的 。 名 人注解 。 如 “ 东坡解 ” 、 “ 碧仙注 ” , 这些解注 可 能 比 “ 圣意 ”较迟 出现 , 但却往往从另 外 的角 度来对签诗加 以解释 以补 “ 圣意 ”解注 之不足 。 二 ‘ 解 曰 ”和 “ 释义 ” 。 即后人重新 加 以详细明 了 的注解 , 一般不采用诗文 形 式 , 较 浅 易 并 同时对签诗 内涵加 以解释 , 如《关帝签第 四 首 · 释义 》 “ 此言 名利之机 , 祸 福之 由也 。 尤 当预 图 , 免致 噬 脐 , 悔之晚矣 今年 时运衰 , 言谋事不利 眷属不 宁 , 但 当侧身祈祷 , 则变灾 为 福 。 凡事 先 凶 后吉 , ‘运 ’ 字或作 ‘渐 , 字 。 ”不 但对该签 内涵 加 以解释 , 还提 出 了 “ 变灾为 福 ”的做法 。 点验 。 即录写 应验之事 , 把该签应验 的典型 例子摘录下来 以供参考 。 这些都是签诗 发展变 异 的 主要 表现 。 签诗大概是产生于魏晋时期 , 但签诗体系的完备当是在宋代 以后 到 了明清时期因大 量 焚毁大 的宫观 寺庙导致不 少僧 人道 士流落 民 间靠抽签算命维持生计时 , 签 诗便在民间 广泛流行 , 并因此而得到发展和 变异 。 求签在唐末五代才有 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 , 释文莹 《玉壶 清话 》卷三 云 卢多逊相 生 曹南 , 方 幼 , 其父携 就 云 阳 道观小 学 , 时与群儿 诵 书 , 废坛 上有古签 一 筒 , 竞为抽取为戏 。 时 多逊 尚未识 字 , 得一 签 , 归示 其父 , 词 曰 “ 身出中书堂 , 须应 天 水 白 , 登仙五 十 二 , 终 为蓬 海客 。 ” 父 见颇喜 , 以 为 吉签 , 留签 于家 。 追后 作相 , 及其败 也 , 始 因遣 堂吏赵 白 , 阴 与 秦王 廷 美连谋 , 事暴 , 遂 南 窜 , 年五 十 二 卒于 朱崖 , 签 中之 语 , 一 字不 差 。 卢多逊在宋太宗时任 中书侍郎平章事 , 是后 周显 德初进士 , 他的幼年当在后 晋 , 那 时废坛 上 已有 古签筒 , 则签诗体系 的完备 当在宋代建立 以后 。 到 了宋朝 求 一 签在各地庙宇道观 已 很盛行 。 仅就《正统道藏 》著录 的 , 有《四圣真君灵签 》 、《玄户 灵应宝签 》 、《大慈好生九天卫 房 圣母 元君灵应宝签 》 、 《 ·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 、《扶天广圣如意 灵 签 》 、《护 国嘉济江东王 灵签 》 、《玄帝感应灵签 又种 。 若按术数流派分类 , 近世则有《土 地 签 》 、《灶神签 》 、《城煌签 》 、《关帝签 分 、《东岳大帝签 》 、《观音签 》 、《祖师签 》 、《圣公签 》 、《孔 明 签 》 、《仙公签 分等 还有专门为治病求医 的 , 如《华陀签 》 、《吕祖药签 》 。 签诗在 内容上分类 , 一般按 吉凶等级分为上 、 中 、 下三等 , 也有细分为九等的 。 上等为吉签 , 指不费心 力 、 遇事顺 利 , 或逢 凶 化吉 , 自然达到 目的 中等签 , 一般要经过努力 , 费一些周折才能达到 目的 , 但达 到 的也并非最 高目标 , 一般是达到中等水平 下等签则是劳心费力 , 所得甚微 , 甚至几经挫 折 , 劳而无功 , 遇事不 遂或得 而复失 。 这种签诗内容 的详细分类使得签诗所蕴含 的意象更 具有 “ 模糊的准确性 ” , 有助 于解签者 随时任意分析 , 从而提高签 占的命中率 。 二 、 签诗是《周易 》卦艾辞的发展和变异 一 真正意 义上 的签诗相 对较迟才出现 , 但其出现之前却有着一个漫长 的衍变过程 。 从签诗本身语言形式 诗语 、 占 卜方式 签 占 、 思想 内涵 杂揉各家思想 三者 同时具备的 · ·
《周易》与签诗昀关系初探 行点,可以断定签诗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成熟。而签诗在这三方面成熟的过程中都 与《周易》卦爻辞和《易》卦占卜术有着重要联系 1.语言形式。签诗把韵律诗的格式作为语言形式确定下来,是语言思维发展的产物 而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又是跟远古的占卜史联系在一起的。卜筮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方法 其产生当在文字出现之前。那时,人们结绳记事,求神问卜无法采取文字形式,只能采用龟 甲和蓍草,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卜筮都是利用一些无生命的自然物呈现出来的形状 来预卜吉凶。卜官在占卜后把所问的事情及卜得的结果都刻在龟甲或动物骨上这就是后 人所说的甲骨文,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文字形式的卜辞。古人认为,经过神圣的 求卜过程,那些自然物也就获得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们呈现出来的形状不是人为的结 果而是神灵和上苍的赋予,是神灵的启示或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神灵的启示或告诫趋吉 避凶,造福远祸那么,运用文字符号刻在甲骨上的卜辞也同样具有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同 样可以作为占卜预测的符号。从甲骨卜辞的内容来看,在商朝及商朝以前,人们从事的每 项重大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占卜以决定是否可行。无所不用的卜筮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跟文字符号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当时社会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年出土的西周甲 骨也证明了:到了周朝,卜仍然是术数的一种主要方法。 我们知道《周易》卦爻辞作为一种卜辞,是古代圣人“观物取象”和“观象系辞”的: 果,是对抽象的卦爻符号详加解释的形象的自然语言。但是,因为这种对卦爻符号作出某 种解释的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推理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典型事例每一条卦辞或 爻辞,都只涉及到相应的某类具体事物情况,在《易经》中只起着“举他物而以明之”(《墨经 小取》)的作用,即卦爻辞只是对卦象的一种具体、形象的例举性说明。它们所涉及的内 容是人们在长期、大量的占事活动中精选出来的事例。这些事例,既有关于国家前途命运 的得失成败也有平民百姓经商、婚娶等悲欢离合的琐事。况且,卦爻辞所记之事,大多是 当时众所皆知之事,且又为占卜需要,故只记每件事的关键、转折之处,而不是像史书那样 务尽务详交待清楚。其实,古今语言心理和语言思维以及语言习惯的差距,足以使后人无 法真正读懂卦爻辞本来的故事原貌,只能靠考证和推测去领会经中辞义,以致历代《易》注 甚多却依然无法真正反其本义。但是,《易经》还是被广泛应用于占卜活动,因为无论卦画 也好,卦爻辞所记之事也好,在占卜中都只是某种启示,与所测之事没有必然的联系都不 能直接回答求笈者千奇百怪各不相同的问题,其实也没必要。就是在于求筮者只要从其隐 喻、象征、引伸的意义上去理解,进行类比推理就可以了。这样,卦爻辞的原义就渐次晦去 随着语言思维的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周易》创书时代的语言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 已经慢慢模糊了,以致在今人看来几乎是片言只语了。 既然,用语言文字符号组合成的卦爻辞具有占卜的功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 形式的变更,必然会产生由新的语言形式重构的卜辞。签诗就是一种新的卜辞,跟《周易》 卦爻辞在语言形式上明显不同,但制作的思维模式是大致一样的都是“观象系辞”。而且 所系之辞(诗)都是对某一卦爻(签)涵意的例举性说明。可以说签诗作为卜辞是模拟《周 易》体例和卦爻辞制作思维的产物。当然,这种模拟不是直接的,而是有一个间接的衍变过 20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易 》 一 与签诗 的关系 勿探 特点 , 可 以断定签诗的形成至 少需要 三个方 面 的成熟 。 而 签诗在这三方面成熟 的过程 中都 与《周易 》卦艾辞和《易 》卦 占 卜术有着重要联 系 、 语 言形 式 。 签诗把韵律诗的格式作 为语言形式确定 下来 ,是语言思维发展 的产物 而 文字 的产生和发展又是跟远古的 占 卜史联系在 一起的 。 卜盈是 中国最 古老 的 占 卜方法 , 其产生 当在文字出现之前 。 那 时 , 人们结绳记事 , 求神问 卜无法采取文字形式 , 只 能采用龟 甲和曹草 , 用龟 甲称 卜 , 用著草称盆 。 卜盆都是利 用 一些 无生命的 自然物 呈现 出来的形 状 来预 卜吉凶 。 卜官在 占 卜后把所 问的事情 及 卜得 的结果都刻在龟 甲或动物骨上 , 这就是后 人所说 的 甲骨文 , 也是迄今 为 止考古 发现 的最早 文字形 式 的 卜辞 。 古人认为 , 经过神 圣 的 求 卜过程 , 那些 自然物也就获得 了神圣 的象征意 义 , 它们 呈 现 出来 的 形 状不 是 人 为 的结 果 , 而是神灵和上苍的赋予 , 是神灵 的启示 或告诫 亡 人们应该根 据神灵 的启示 或告诫趋 吉 避 凶 , 造福远祸 。 那么 , 运用文字符号刻在 甲骨上 的 卜辞也 同样具有 了神 圣的象征意 义 , 同 样可 以作为 占 卜预测 的符号 。 从 甲骨 卜辞的 内容来看 , 在商朝及商朝 以前 , 人们从事的每 一项重大活动 , 事先都要经过 占 卜以决定是否 可 行 。 无所 不 用 的 卜筑作为一种 文化形态 , 跟 文字符号联系在一起 , 已 经成为 当时社会 生活 中不可 缺少 的一部分 。 历年 出土 的西周 甲 骨也证明了 到 了周朝 , 卜仍然是术数的一种 主要方 法 。 我 们知道 ,《周易 》卦交辞作为一种 卜辞 , 是 古代圣人 “ 观物取象 ”和 “ 观 象系辞 ” 汀, 洲 果 , 是对抽象的卦艾符号详加解释 的形象的 自然语言 。 但是 , 因 为这种对卦交符号作 出某 种解释 的 自然语言 , 是人们在长期的推理 活 动中积累下来 的一些典型事例 , 每一条卦辞或 艾辞 , 都只涉及到相应的某类具体事物情况 , 在《易经 》中只起着 “ 举他物而 以 明之 ,’《墨经 · 小取 》的作用 , 即卦交辞只是对卦象的一种具体 、 形象的例举性说明 。 它们所涉及 的内 容 , 是人们在长期 、 大量 的占事活动中精选 出来的事例 。 这些事例 , 既有 关于 国家前途命运 的得失成败 , 也有平民百姓经商 、 婚娶等悲欢离合的琐事 。 况且 , 卦艾辞所记 之事 , 大多是 当时众所 皆知之事 , 且 又为 占 卜需要 , 故只记每件事的关键 、 转折之处 , 而不是像史书那样 务尽务详交待清楚 。 其实 , 古今语言心理 和语言思 维 以 及语言习惯 的差距 , 足 以使后人无 法真正读懂卦艾辞本来的故事原貌 , 只能靠考证和 推测 去领会经 中辞义 , 以致 历代《易 》注 甚多却依然无法真正反其本义 。 但是 ,《易经 产还是被广泛 应用 于 占 卜活动 , 因为无论卦画 也好 , 卦艾辞所记之事也好 , 在 占 卜中都只是 某种启示 , 与所测 之事没 有必然 的联系 , 都不 能直接 回答求盆者千奇百怪各不相 同的问题 , 其实也没必要 。 就是在于 求盆者只要从其隐 喻 、 象征 、 引伸的意义上去理解 , 进行类 比推理就可 以了 。 这样 , 卦艾辞的原义就渐次晦去 。 随着语言思维 的发展 以及生 活习惯的不 同 ,《周易 》创书时代 的语言 文字在春秋战 国时期 已经慢慢模糊 了 , 以致在今人看来几乎是 片言只语 了 。 既然 , 用语言文字符号组合成的卦艾辞具有 占 卜的功能 , 那 么 随着时 间的推移和语言 形式的变更 , 必 然会产生 由新 的语言形式重构的 卜辞 。 签诗就是一种新 的 卜辞 , 跟《周易 》 卦艾辞在语言形式上 明显不 同 , 但制作的思 维模式是大致一样 的 , 都是 “ 观象系辞 ” 。 而且 所系之辞 诗 都是对某一卦艾 签 涵意的例举性说明 。 可 以说 , 签诗作为 卜辞是模拟《周 易 》体例和卦艾辞制作思维的产物 。 当然 , 这种模拟不是直接的 , 而是有一个 间接 的衍变过 。 ·
世界宗教研究 1997年第4期 程 从整个易学史来看,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间的《易传》十篇,自出现之后,便成为自古以 来众所公认、无与伦比的解《易》专著。那么,《易传》对《周易》体例和卦爻辞制作思维的阐 释以及所挖掘出来的哲学内涵,必定深深地影响后人,也就日益成为后人制作新卜辞的思 维模式和借鉴工具。及至秦代,始皇燔灭文章以愚黔首,而《易》为筮卜之书免遭焚毁,所以 传者不绝。至此,占卜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周易》的思维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也就更加 根深蒂固。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派把《周易》的研究拉向 了纯义理的方向,以占卜为宗旨的术数家们则走上了改变易卦筮法的道路。汉代先后面世 的《焦氏易林》、《京房易》、《太玄经》《灵棋经》就是改革易卦筮法的杰作。其中《焦氏易 林》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把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以卦直日,创立了新的篮法。同时它又 把每一卦都跟六十四卦重新组合成4096卦,并给所有的卦系上一首四言体诗的繇辞。如 不风不雨,白日皎皎。宜出驱驰,通利大道”(《坤之坤》),从形式上看,也是用文字表述的 卜辞,但其卦形、卦名、繇辞已经与《周易》不同了《易林》中的繇辞不再象《周易》卦爻 辞那样片言只语、艰深古奥,而是把卦爻辞所涉及的内容融进一首四言体诗,读起来琅琅 上口,耐人寻味;在《周易》卦爻辞中随处可见的“元、亨、利、贞吉、凶侮、吝、无不利”等断 占之辞被省略了完全融进诗的意象之中。有的学者认为“《易林》是后世签诗的始祖”,这 种说法固然不妥,但至少可以说它是签诗在语言形式和制作思维上的发轫。 签诗在语言形式上与《周易》卦爻辞发生变异的原因在于语言的发展(主要是诗体的 流变)和卜辞的社会化。从诗体的流变来看,《周易》中的卦爻辞多数不是诗语的形式,但有 些词句似乎是押韵的,可能是采用了西周或更早的歌谣。如《屯,六二》“屯如,遮如,乘马 班如;匪寇、婚媾。”又如《归妹·上六》“女承匡,无实;士羊,无血。”这些和《诗经》里以四 言为主的诗体更为接近随着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四言诗体逐渐走向成 熟。卜辞的制作也开始采用新的四言体诗,《易林》不愧为四言体卜辞诗的代表。到了汉魏 时代,五言和七言诗体已经逐步成熟,并取得诗歌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新卜辞的制作也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成熟的新诗体,并因韵律诗具有表达精炼、形式优美的优点而 长期为卜辞制作者所青眯。到了晋代的郭璞为扬州别驾顾球的大姐占卜时,《周易》的卦爻 辞已被提炼俗化为诗的形式郭璞为顾球姊占得“大过之升”签,签上云:“大过卦者义 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振动游魂见龙车,身破重累婴妖邪。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已之咎先 人瑕。案卦论之可奈何!”显然,该签是对《周易·大过》九五爻辞“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 夫;无咎无誉”诗化的体现。从卜辞日益社会化的角度看,随着《易》卦占卜术的广泛流传 卜辞的更新也逐渐成为求卜者的共同愿望。于是,经过术土们的加工、整理、润色、增删的 《周易》卦爻辞不断趋于诗歌化、神秘化、社会化,使《周易》卦爻辞在语言形式不断更新发 展的同时走向变异。 2.占卜方式。签诗是求签所用的卜辞,当诗体的卜辞出现并服务于签占卜法时,才产 生真正意义上的签诗。签占卜法是中国古代占卜术的一种,是《易》占卜术发展和变异的 结果,其法简捷方便有利于广泛流行。签占卜法的形成大致如下图 122 o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年第 期 程 。 从整个易学史来看 , 产生于春秋 、 战国之间的《易传 》十篇 , 自出现之后 , 便成为 自古 以 来众所公认 、 无与伦 比的解《易 》专著 。 那 么 ,《易传 》对《周 易 》体例和卦艾辞制作思 维 的 阐 释 以及所挖掘 出来的哲学 内涵 , 必定深深地影响后人 , 也就 日益成 为后人制作新 卜辞的思 维模式和借鉴工具 。 及至秦代 , 始皇播灭文章 以愚黔首 , 而《易 》为盆 卜之书免遭焚毁 , 所 以 传者不绝 。 至此 , 占 卜术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 ,《周易 》的思维观念在人们 的头脑 中也就更加 根 深蒂固 。 至西汉董仲舒提 出 “ 罢黝百家 、 独 尊儒术 ”之后 , 儒家学派把《周易 》的研究拉 向 了纯义理 的方 向 , 以 占 卜为宗 旨的术数家们则走上 了改变易卦盆法 的道路 。 汉代先后 面世 的《焦 氏易林 》 、《京房 易 》 、《太玄经 》 、 《灵 棋经 》就是 改革易卦笠 法 的杰 作 。 其 中《焦 氏易 林 》根据一年二 十 四 节气 , 把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 , 以卦直 日 , 创立 了新 的笠法 。 同时它 又 把每一卦都跟六十四卦重新组合成 卦 , 并给所有的卦系上一首四言体诗的露辞 。 如 “ 不风不雨 , 白 日皎皎 。 宜 出驱驰 , 通利大道 ” 坤之坤 》 , 从形式上看 , 也是用文 字表述 的 卜辞 , 但其卦形 、 卦名 、 霭辞 已经 与《周易 》不 同了 一《易林 》中的殊辞不 再象《周易 》卦艾 辞那样片言只 语 、 艰深古奥 , 而是 把卦艾辞所 涉及 的 内容融进一首 四 言体诗 , 读起来琅 琅 上 口 , 耐人寻味 在《周易 , 卜交辞中随处可 见的 “ 元 、 亨 、 利 、 贞 、 吉 、 凶 、 悔 、 吝 、 无不利 ”等断 占之辞被省略了 , 完全融进诗的意象之中 。 有的学者认为 “《易林 》是后 世签诗 的始祖 ” , 这 种说法 固然不妥 , 但至 少可 以说它是签诗在语言形式和制作思 维上 的发韧 。 签诗在语言形式上与《周易 》卦交辞发生 变异的原 因在于语言的发展 主 要是诗体 的 流变 和 卜辞的社会化 。 从诗体的流变来看 ,《周易 》中的卦戈辞多数不是诗语的形式 , 但有 些词句似乎是 押韵 的 , 可能是采用 了西周或更早 的歌谣 。 如《屯 · 六二 》 “ 屯如 , 遭如 , 乘马 班如 匪 寇 、 婚靖 。 ”又 如戏归妹 · 上六 》 “ 女承匡 , 无实 士封羊 , 无血 。 ”这些和《诗经 》里 以四 言为主的诗体更为接近 。 随着我国最古老 的诗歌总集《诗经 》的出现 , 四言诗体逐渐走 向成 熟 。 卜辞的制作也开始采用新 的四 言体诗 ,《易林 》不愧为四言体 卜辞诗的代表 。 到了汉魏 时代 , 五言和七 言诗体已经逐步成熟 , 并取得诗歌 的主体地位 。 不容置疑 , 新 卜辞的制作也 会 自觉或不 自觉地运用这些成熟的新诗体 , 并因韵律诗具有表达精炼 、 形 式优 美 的优点而 长期为 卜辞制作者所青睐 。 到 了晋代的郭璞为扬州别驾顾球的大姐 占 卜时 ,《周易 》的卦艾 辞 已被提炼俗化为诗的形式 郭璞为顾球姊 占得 “ 大过之升 ”签 , 签 上 云 “ 大过卦者 义 不嘉 , 家墓枯杨无英华 。 振动游魂见龙车 , 身破重累婴妖邪 。 法 由斩祀杀 灵蛇 , 非 己之咎先 人 瑕 。 案卦论之可奈何 ”显然 , 该签是对《周 易 · 大过 》九五艾辞 “ 枯杨生华 , 老妇得其士 夫 无咎无誉 ”诗化的体现 。 从 卜辞 日益社会化的角度看 , 随着《易 》卦 占 卜术 的广泛流传 , 卜辞的更新也逐渐成为求 卜者 的共 同愿望 。 于是 , 经过术士们的加工 、 整理 、 润 色 、 增删 的 《周易 》卦交 辞不 断趋于诗歌 化 、 神秘 化 、 社会化 , 使《周易 》卦艾辞在语言形式不 断更新 发 展 的同时走 向变异 。 占 卜方式 。 签诗是求签所用 的 卜辞 , 当诗体的 卜辞出现并服务于签 占 卜法时 , 才产 生真正意义上 的签诗 。 签 占 卜法是 中国古代 占 卜术的一种 , 是《易 》卦 占 卜术发展和变异 的 结果 , 其法简捷方便 , 有利于广泛流行 。 签 占 卜法 的形成大致如下 图 ·
《周易》与签诗的关系初探 上古卜筮法→《易经》揲蓍成卦法 (用甲骨作卜具)(用有灵的植物作卜具) 以竹签代蓍草成卦法—→十二棋卜、杯签(琰)占、钱卜→抽签占卜 (用易得之物作卜具)(易得之物作卜具流行化)(选用竹签作卜具) 签占卜法从产生后基本上保持不变,但签诗的体例却不断得到完备。由于汉代术数家 们大胆地改变《易》卦筮法并创制出大量新的筮法,为后世签占卜法的产生开辟了路径,签 诗文化也才得以应运而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占卜术的发展时期,当时“《易》卦 这种占卜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把《周易》卦辞概括为简单明了的诗句,占卦 时据诗句言人吉凶休咎,而很少在诗句之外再加附会。”(引见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术》) 看来,《易》卦占卜术此时已经开始变异。然而签占的仪式仍与《易》筮的仪式大同小异。签 占要求求签者虔诚礼神,斋戒洁身,诚心实意,进香叩首,不得有邪念之妄想。有诗为证 无意求神出此签,三心两念何相兼。衣冠被染魔边秽,我神先知案法岩。”(《杏春真仙灵签 第37首》签占的礼仪源于古代卜筮的仪式和对神力的崇拜,主要是模拟《易》占仪式而 来的。现在抽签的仪式跟朱熹《筮仪》中记载的《易》筮仪式大致相同,相对来得简略些。可 见《易》卦占卜术对签占卜法的生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3.思想内涵。签诗包含的思想极其复杂,可谓糅杂儒、道、释、神学等思想于一身。宗 教神学总是劝人为善去恶,所以签诗往往也有宗教伦理道德的说教。如《四圣真君灵签》 开篇就是《降临劝世格言》:“矫妄求荣,名誉不扬。克剥致富,子孙受殃。行恩布德,福禄来 翔。寡欲薄私,专命尔长。毋欺暗室,毋昧三光。止直无私,赤心忠良。天地介祉,神明卫 旁。延生度厄,必济时康我言能依,百病消祥。”明显是把儒家、佛家的说教贯穿在签诗中。 也可看出,签诗包含的思想并不是单独地摆出来,而是跟一些格言警句、历史典故、诗歌意 象结合在一起,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签诗蕴含思想的杂糅性,使其与《周易》相比之下,显 得更主观、更消极、更具有唯心主义色彩。这可能跟签诗从一诞生就被道士、术士、僧人用 于占卜和被儒者用于说教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使签诗的思想内涵远不如《周易》的纯正 和辩证 但是,签诗的思想也有很多是对《周易》理论思想的发展。我们知道,《周易》多被认为 是一部关于占卜的书。这种观点的产生,源于求卜者共同的文化心理相信神灵、相信 命运。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许许多多神灵的崇拜者和迷信者,也造就了一些声名遐尔的卜 筮名家。这些迷信者和卜名家的大量出现,除了建立在占卜和问卜双方文化心理认同的 基础上以外如天人感应文化观念的认同、宿命文化观念的认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 对人自身力量的怀疑等,主要还是由于占卜的卜辞中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如《周易》的 经”部分,虽以占筮为表实以哲理为里,卦爻辞反映的是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哲 学思想,而且这些哲学思想又都以当时典型的篮例表述出来,具有卜辞的形式,又有哲理 的内核。再如《易林》,形式上为占卜之辞,内容实质却是反映了西汉后期的社会实况和思 想面貌,包含着很多哲理和思维方法。同样,签诗也继承了《易》类卜辞的制作方法,每一首 签诗几乎全是对一些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的形象概括,也是对历代社会、文化、思想诸方
《周易 》与签诗 的关 系初探 上古 卜盆法 《易经 》搽奢成卦 法 一 用 甲骨作 卜具 用有灵 的植物作 卜具 以竹签代普草成卦法一 十二棋 卜 、 杯菱 于交 占 、 钱 卜 抽签 占 卜 用 易得之物作 卜具 易得之物作 卜具流行化 选用 竹签作 卜具 签 占 卜法从产生后基本上保持不变 , 但签诗的体例却不 断得到完备 。 由于汉代术 数家 们 大胆地改变《易 》卦盆法并创制 出大量新 的 盆法 , 为后世签 占 卜法 的产生 开辟 了路径 , 签 诗文化也才得 以应运而生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 中国古代 占 卜术 的发展 时期 , 当时 ,’易 》卦 这种 占 卜术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 最明显 的就是把《周易 》卦辞概括 为简单 明了 的诗句 , 占卦 时据诗句 言人 吉凶休咎 , 而很少在诗句之 外再加 附会 。 ” 引见卫绍生《中国古代 占 卜术 看来 ,《易 》卦 占 卜术此时已 经开始变异 。 然而签 占的仪式仍与《易 》盆 的仪式大 同小 异 。 签 占要求求签者虔诚礼神 , 斋戒 洁身 , 诚 心 实意 , 进 香叩首 , 不 得有邪 念 之妄 想 。 有 诗为证 “ 无意求神出此签 , 三 心两念何相兼 。 衣冠被染魔边秽 , 我神先知案法岩 。 ” 杏春真仙灵签 , 第 首 签 占的礼仪源于古代 卜笼的仪式和 对神力 的崇拜 , 主要是模拟《易 》占仪式而 来的 。 现在抽签 的仪式跟朱熹《笠仪 》中记载 的《易 》盆仪式大致相 同 , 相 对来得 简略些 。 可 见 ,《易 》卦 占 卜术对签 占 卜法 的生成有着重大的影 响 。 思 想内涵 。 签诗包含的思想极其复杂 , 可谓揉杂儒 、 道 、 释 、 神学等 思想于 一身 。 宗 教神学总是劝人为善去恶 , 所 以签诗往往也有宗教伦理道德的说教 。 如《四圣真君灵签 》一 开篇就是《降临劝世格言 》 “ 矫妄求荣 , 名誉不扬 。 克剥致 富 , 子孙受殃 。 行恩布德 , 福禄来 翔 。 寡欲薄私 , 专命尔长 。 毋欺暗室 , 毋昧三光 。 正直无私 , 赤心 忠 良 。 天地介扯 , 神明卫 旁 。 延生度厄 , 必济时康 。 我言能依 , 百病消祥 。 ”明显是把儒家 、 佛家的说教贯穿在签诗中 。 也可看 出 , 签诗包含的思想并不是单独地摆 出来 , 而是跟 一些格言警句 、 历史典故 、 诗歌意 象结合在一起 , 所 以有很强 的说服力 。 签诗蕴含思想 的杂揉性 , 使其与《周易 》相 比之下 , 显 得更主观 、 更消极 、 更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 这可 能跟签诗从一诞生就被道 士 、 术 士 、 僧人用 于 占 卜和被儒者用于说教的社会现象密切相 关 , 使签 诗 的思想 内涵 远不 如《周 易 》的纯 正 和辩证 。 但是 , 签诗的思想也有很多是 对《周易 》理论思想 的发展 。 我们知道 ,《周 易 》多被认为 是一部关于 占 卜的书 。 这种观点的产生 , 源于求 卜者共 同的文化 心理 一 相信神灵 、 相信 命运 。 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许许多多神灵 的崇拜 者和迷信者 , 也造就 了一些声名遐尔 的 卜 笠名家 。 这些迷信者和 卜旅名家的大量 出现 , 除了建立在 占 卜和 问 卜双方文化心理认 同的 基础上 以外 如天人感应文 化观 念的认 同 、 宿命文化观 念的认 同 、 对超 自然力量 的崇拜和 对人 自身力量 的怀疑等 , 主要还是 由于 占 卜的 卜辞 中具有一定 的合理 内核 。 如《周 易 》的 “ 经 ”部分 , 虽 以 占盆为表 , 实以哲理 为里 , 卦艾辞反 映的是事物 对立 、 运 动 、 变化规 律的哲 学思 想 , 而且这些哲学思想 又 都以当时典型 的娘例表 述 出来 , 具有 卜辞 的形 式 , 又 有哲理 的 内核 。 再如《易林 》 , 形式上 为 占 卜之辞 , 内容实质却是反映了西 汉后期 的社会 实况和 思 想面貌 , 包含着很多哲理和 思维方 一 法 。 同样 , 签诗也继承 了《易 》类 卜辞的制作方法 , 每一 首 签诗几乎全是对一些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的形象概括 , 也 是对 历代社会 、 文 化 、 思 想诸方 ·
世界宗教研 1997年第4期 面的反映而不是凭空臆造的,这就使签诗在无形中寓含很多合理的思想因素。可以说,签 诗跟《周易》一样虽为占卜之辞,但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核甚至比《易》理更为通俗易懂 更带有实践性和人情味。如《观音签·第41首》云:“无限好言君记取.却为认贼将作子莫 贪眼下有些甜,更思他年前样施”即是对历史典故“董卓收吕布”的形象概括。这种以典故 入诗的手法,无疑能给求签者起到借古讽今的效果,让人明消事理;而且,这种诗中寓理 以诗明理的方法比艰深古奥的《周易》卦爻辞更加为求签者所理解和接受.并依循签义而 付诸实际行动。 其实签诗还有不少思想是对《易》理的延伸和运用。如周易》中“否去泰来”的思想在 《观音签·第十二》中表现为“先凶后吉”: 否去泰来咫尺间,暂交君子出于山。 若逢虎兔佳音信,立志忙中事即询。 再如《周易》中“潜龙勿用”的思想在《观音签·第三十三》内藏无价宝和珍得玉何须外界 寻。不如等待高人识宽心独且更宽心。”中表现为“守旧待时”;还有,如《坤》卦中“履霜,艰 冰至”和《周易》中表现出来的“物极必反”、“乐祉生悲”等思想都被签诗所接受。签诗思想 与《周易》的源流关系,如果再对每一种签诗分别作剖析,将得到更好的说明。限于本文篇 幅,略去不谈 (二)签诗除了必须具备上文提到的三个区别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这 些特点的共存使签诗的奥妙无穷无尽,以致求签者会把它奉为“神的示语”。事实上,这些 特点无不源于《周易》是对周易》卦爻辞内容和形式特点的发展和变异。 1.诗语的模糊性。我们知道签诗和《周易》卦爻辞都是一种文学化的卜辞以韵律诗 为固定格式的签诗明显比片言只语的《周易》卦爻辞更富有文学色彩。但是,它们的表达方 式都是通过汉字的组合实现的,也就同样具有了汉语言文字的模糊性特点。如果说《周 易》卦爻辞具有模糊性和不准确的特点是由古今语言思维和习惯等历史原因引起的,那 么签诗则是通过独具特色的诗语形式即通过游离不定的诗歌意象或意境显示模糊性和 不准确性的特点。这种模糊性的语言特点,无形中提高了占卜的命中率。李亦园论卦签时 认为:“由于签诗内容较多模棱两可的含义并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 就形成对签诗内容把玩推敲的风气,有时变成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而不完全是占卜的举动 了。至于对非知识分子而言他们依赖认识文字的人代为解释签诗的内容因此,他们对签 得结果的信任,已不仅是对神的信心,而是同时把对文字及知识分子的尊敬加添进去 了。”(《信仰与文化·说占卜》可见签诗和卦爻辞所具有明显的模糊性特点使解签(卦) 者容易游离于卦签文字表述的内容之外,进行牵强附会,更快实现占卜者和求卜者心理上 的认同,使卦爻辞或签诗所记的人事经历与所卜之事通过类比推理而产生相应的联系。显 然,签诗和《周易》卦爻辞在这一点上是-脉相承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语的象征手法。《周易》是一部象征哲学。以八卦跟阴阳二爻相比较,均是古人观 象所得然后又作为喻示种种事物事理的象征符号;就卦形看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 爻也同样都是作《易》者遵循“观物取象”思维模式的产物这些卦爻都是某种特定的象 20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纷 」 李年第 期 面 的反 映 , 而不是凭空臆造 的 , 这就使签 诗在无形 中寓含很多合理 的 一 思想 因素 。 可 以说 , 签 诗跟《周易 》一样虽 为 占 卜之辞 , 但都具有 一定 的哲理 内核 , 甚 至 比《易 》理更 为通俗易懂 , 更带有实 践性和人情味 。 如《观音签 · 第 首 》云 “ 无 限好言君记取 却为认贼将作子 。 莫 贪眼下 有些甜 , 更思 他年前样施 。 ” 即是对历 史典故 “ 董卓 收 吕布 ” 的形象概括 。 这种滋典故 人诗 的手法 , 无疑 能给求签 者起到借古讽今 的效果 , 让人 明清事理 而 且 , 这种诗 中寓理 、 以诗明理的方法 , 比艰深古奥 的《周易 》卦 艾辞更加 为求签者所理解和 接受 , 并依循签义而 付诸实 际行动 。 其实 , 签诗还有不 少思想是 对《易 》理 的延伸和运用 。 如《周易 》中 “ 否 去泰来 ”的思 想在 《观音签 · 第 十 二 》中表现为 “ 先凶 后吉 ” 否 去泰 来咫尺间 , 暂 交君 子 出于 山 。 若逢虎兔佳音信 , 立 志 忙 中事即询 。 再如《周易 》中 “ 潜龙勿用 ”的思 想在《观音签 · 第三 十三 》 “ 内藏无价宝 和珍 , 得 玉何须外界 寻 。 不如等待高人识 , 宽心独且更宽心 。 ” 中表现为 “ 守旧待时 ” 还有 , 如《坤 》卦 中 “ 履霜 , 艰 冰至 ”和《周易 》中表现 出来的 “ 物极必反 ” 、 “ 乐机生悲 ”等思 想都被签诗所接受 。 签诗思想 与《周 易 》的源 流关系 , 如果再对每一种签诗分别作剖析 , 将得到 更好的说明 。 限于本文篇 幅 , 略去不谈 。 二 签诗除了必须具备上 文提到 的三个区别性的特点外 , 还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 这 些特点的共存使签诗的奥妙无穷无尽 , 以致求签者会把它奉为 “ 神 的示语 ” 。 事实上 , 这些 特点无不 源于《周易 》 , 是对代周易 》卦艾辞 内容和形 式特点的发展和 变异 。 诗语的模糊性 。 我们知道 , 签诗和《周易 》卦艾辞都是一种文学化的 卜辞 , 以韵律诗 为固定格式的签诗明显 比片言只语 的《周易 》卦艾辞更富有文学色彩 。 但是 , 它们的表达方 式都是通过汉字 的组 合实现 的 , 也就 同样具有 了汉语言文字的模糊性特点 。 如果说《周 易 》卦艾辞具有模糊性和不准确的特点 , 是 由古今语言思维和 习惯等历史原因引起的 那 么签诗则是通过独具特色 的诗语形式 , 即通过游离不 定 的诗歌 意象或意境显示模糊性和 不准确性 的特点 。 这种模糊性 的语言特点 , 无形 中提高了 占 卜的命中率 。 李亦园论卦签时 认为 “ 由于签诗内容较多模棱两可 的含义并用诗的形式表现 出来 , 所 以对知识分子来说 , 就形成对签诗 内容把玩推敲的风气 , 有时变成是一种艺术 的活动 , 而不完全是 占 卜的举动 了 。 至于 对非知识分子而言 , 他们依赖认识文字的人代为解释签诗的内容 , 因此 , 他们对签 诗 占得结果的信任 , 已不仅是对神的信心 , 而是同时把对文字及知识分子的尊敬加添进去 了 。 ” 《信仰与文化 · 说 占 卜 可见 签诗和卦艾辞所具有明显 的模糊性特点 , 使解签 卦 者容易游离于卦签文字表述 的内容之外 , 进行牵强 附会 , 更快实现 占 卜者和求 卜者心理上 的认同 , 使卦艾辞或签诗所记 的人事经历 与所 卜之事通过类 比推理而产生相应的联系 。 显 然 , 签诗和《周易 》卦艾辞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 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 。 诗语的 象征手法 。 《周易 》是一部象征哲学 。 以八卦跟 阴阳二艾相 比较 , 均是古人观 象所得 , 然后 又 作为喻示 种种事物 、 事理 的象征符号 就卦形看 , 六 十 四卦及每卦 中的 六 交 , 也 同样都是作《易 》者遵循 “ 观物取象 ”思维模式 的产物 , 这些卦艾都是某种特定 的象
周易与签诗的关系胡探 征,暗示着各不相同的哲理意义:就卦爻辞看,六十四封的卦爻辞,是配合卦形阐明象旨 的。周山先生在《易经新论》中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六们在占事活动中,结台卦象选 择有效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对卦体及其各爻所作的一种具体解释、它的作用只是起着 给人占事时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参考。”即以为卦爻辞只是起者一种象征的作 用。此说颇有道理。 笔者认为,签诗的表现形式跟卦爻辞一样,都是“假象喻意”即拟取人们生活中习以 为常的有意义的事例,通过韵律诗的语言形式抽象又县体地表述出来,使其中的象征旨趣 更为鲜明、生动。这就是签诗中广泛运用的象征手法。这种象征手法表现在诗中,就是诗 的象征意象既可以代表一种瞬间呈现出来的与求签者有关的复杂经验,又可以代表各种 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甚至可以代表求签者所卜之事的末来历性;是一个无形的庞杂的 符号系统,又远远溢出它的对应符号。因此解签者可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去领会该符号系统中与所占之事有联系的意象从而获得超出符号形式(诗 语)的具体内容并对求签者作出解答 从目前搜集到的签诗来看每一首签诗都有象征意象,而且这种意象不仅是对制签时 所引典故大意的概括也对各种人事和物事的发展变化作出暗示。如《关帝签·第十四 见佳人便喜欢,谁知去后有多股;人情冷暖君休讶,历涉应知行路难。小仅是对历史典 故“郭华恋王月英”一事的概括同时又对六甲疾病求宫诉讼、谋事诸占卜问题子以暗 示,有助于解签者依象推断吉凶变化。再如《裴真人灵签》的一首 花发又花残,悲欢一半颜。 十分留晚景,新意到人间。 看似咏花诗却没有花的形象。而是从规律上加以揭示,由“花发”与“花残”分别推出悲欢 之兆,有景与兆的融合,构成“一半颜的意象,而且这个意象显示的青凶之兆又是由“是否 能留住晚景”这个条件决定的,具有因人而异的效果。另外,该诗前两句是说现在之事态 后两句是示未来之兆向使象征意象被限制在与占卜之事有关的范畴内,始终能为占卜所 利用淡化了诗语的文学色彩和审美情趣,充分显示其占卜的特殊功能。 3.大量用典早期的签诗都附有标题如“游蜂作蜜”“飞龙变化”,后期的签诗就直接 把引用典故的名称作标题如“苏武还乡”、“昭君和番”。这说明签诗的旨意是跟大量典故 的情节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大量的典故融入签诗,不仅丰宫了签诗的哲理内涵,扩展了签 诗的象征意义,而且使签诗更有的味和理趣而为平民大众所喜爱 把典故与诗语结合来制作签诗的思维也是源于《周易》的。众所周知,《周易》卦爻辞是 源于远古的卜篮活动卦爻辞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后人写一部古代人的政治、经济、军事 道德修养、民俗风情等社会发展史,而是为当时及后来的人提供一种思维的工具,是供人 们占筮得卦之后参象比类的范本模式是帮助人们“举一反三”、“由此推开去”(宋代朱熹 语)的最佳参考材料。作《易》者的制作思维就是“观象系辞”和类比推理,即战国时期的惠 施定义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的思维方式,早在殷周之际就开始被普遍运 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的思维特点签诗的制作也是依照这样的思 20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周易 》与签 一 诗的关系 初探 征 , 暗示 着各不相 同的哲理意义 就卦戈辞看 , 六 十四 封 的卦艾辞 , 均是 配台 一 卦 形 阐明象 旨 的 。 周 山先生在《易经新论 》中认 为 “ 代易经 》的卦丈 醉 , 是了 、们在 占事活动 中 , 结合卦象选 择有效验 、 有典型意义 的事例对卦体及其各丈 祈作 的 一种 具体解释 。 ’ 盆的作 用 只是起着 给人 占事时的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的参考 。 ’, 一 即以 为城勺 肠 卦艾 辞只 是起着 一种 象 征 的作 用 。 此说颇有道理 。 笔者认为 , 签诗的表现 形式跟卦艾辞一样 , 都是 “ 假 象喻意 ” 即拟取人们 生 活 中习 以 为常的有意义的事例 , 通过韵律诗的语 言形式抽象 又 具体地表述 出来 , 使其中的象征 旨趣 更为鲜明 、 生动 。 这就是签诗 中广泛运用 的象征手法 。 这种象征 手法表现 在诗 中 , 就 是 诗 的象征意象既可 以代表一种瞬间呈现 出来 的 与求签者有 关 的复 杂 经验 , 又 可 以代表各种 根本不 同的观念的联合 , 甚至可 以代表求签者所 卜之事的未来历程 是 一 个无形 的庞杂 的 符号系统 , 又远远溢 出它的对应符号 。 因此 , 解签者 可 以 ‘弓 而 伸之 , 触类而长之 ” , 即可 以 根据具体情况去领会该符号系统中与所 占之事有 一 联 系的意象 , 从而获得 超 出符号形 式 涛 语 的具体内容并对求签者作出解答 。 从 目前搜集到的签诗来看 , 每一首签 诗都有象征意象 , 而 且这种 意象不仅是对制签 时 所 引典故大意的概括 , 也对各种人事和物事的发展 变化作出暗示 。 如《关 帝签 · 第十 四 》 “ 一见佳人便喜欢 , 谁知去后有多般 人情冷 暖君休讶 , 历 涉应知行 路难 。 ’ 不汉是对 历史典 故 “ 郭华恋王月英 ”一事的概括 , 同时又 对六 甲 、 疾病 求官 、 诉讼 、 谋事诸 占 卜问题 子以 暗 示 , 有助于解签者依象推断吉凶变化 。 再如《裴真人灵签 》中的一首 花发又花残 , 悲欢一半颜 。 十分 留晚景 , 新意到人间 。 看似咏花诗 , 却没有花的形象 。 而是从规律上加以揭示 , 由 “ 花发 ”与 “ 花残 ”分别推出悲欢 之兆 , 有景与兆的融合 , 构成 “ 一半颜 ”的意象 , 而且 这个意象显示 的吉凶之兆 又是 由 “ 是否 能留住晚景 ”这个条件决定的 , 具有因人而异 的效果 。 另外 , 该诗前两句是 说现 在之事态 , 后 两句是示未来之兆 向 , 使象征意象被限制在 与占 卜之事有关 的范畴 内 , 始终能为 占 卜所 利用 , 淡化了诗语的文学色彩和审美情趣 , 充分显示其 占 卜的特殊功 能 。 大量用典 。 早期的签诗都附有标题 , 如 “ 游蜂作蜜 ” 、 “ 飞龙变化 ” 后期的签诗就直接 把引用典故的名称作标题 , 如 “ 苏武还 乡 ” 、 “ 昭君和番 ” 。 这说明签诗的 旨意是跟大量典故 的情节联系在一起的 。 这些大量的典故融人 签诗 , 不仅丰富了签诗的哲理 内涵 , 扩展 了签 诗的象征意义 , 而且使签诗更有韵 味和理趣而为平 民大众所喜爱 。 把典故与诗语结合来制作签诗的思维也是源 于《周易 》的 。 众所周知 ,《周 易 》卦艾辞是 源于远古的 卜盆活动 。 卦又辞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后人写一部古代人 的政治 、 经济 、 军事 、 道德修养 、 民俗风情等社会发展史 , 而是为 当时 及后来 的人提供一种 巴维的 工 具 , 是 供人 们 占笠得卦之后参象比类的范本 、 模式 , 是帮助人们 “ 举一反三 ” 、 “ 由此推开去 ” 宋代朱熹 语 的最佳参考材料 。 作《易 》者的制作思维就是 “ 观象系辞 ”和类 比推理 , 即战国时期的惠 施定义为 “ 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 的思 维方式 , 早在殷周之际就开 始被普遍 运 用于人们的思 维活动中 , 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的思 维特点 。 签诗的制作也是依照这样的 思
1997年第4期 维模式,因为签诗既然是作为一种卜辟,也只能是作为筮者参象比类的范本,即以圊定的 思维模式帮助求签者解决疑难时取得较好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主要是从历史典故 中生发出来,大多是前人实践经验和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这点来看,引 典故入签诗的制作思维模式也是延续《周易》的。 签诗大量用典主要是为了构成签诗的意象,使象中之理有史可依,更具有形象性和真 实性。这一点跟卦爻辞的作用大同小异。《周易》卦爻辞就是根据卦体精录当时典型故事 的先例。顾颉刚先生认为“《周易》的卦爻辞的性质既等于现在的签诀,其中也难免有这些 隐语很不幸,古史失传得太多了,这书里引用的一些人物故事,只有写出人名地名的我们 还可以寻求它的意义;至于隶事隐约的则无从猜测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并且 考证出《周易中引用的一些人物故事,如“王亥丧羊于易”、“帝乙归妹”、“高宗伐鬼方”等 这一事实,无论从《易传》对经文大义的解说,还是从《易林》中也借用大量时人故事作繇辞 内容的现象都可以得到证明。笔者认为签诗和《周易》都是因为引人大量前人的实际经 历之事,才使它们蕴含着包罗万象的哲理意蕴。其实,签诗引用的典故和卦爻辞中的故事 不仅代表一种传统的观念,还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乃是一个个具有哲理或美感内涵的故 事的凝聚形态,它被人们反复使用加工、转述,而在这种使用、加工、转述过程中,它又融 摄与积淀了新的意蕴甚至在不同的解签过程中也能生添出更新的意蕴来使卜辞的意象 更丰满而又显得含蓄。所以,即使是隐晦曲折的卦爻辞或签诗的典故也能因其本身固有 的符号形式,对求卜者作出象征性的暗示。 易传·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作为中华神秘文化的源点 其影响是十分广泛的;签诗成为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乃是《周易》卦爻辞的发展和变异, 是《易》卦占卜术变异和发展的产物。历史发展到今天,签诗用于占卜在民间依然十分流 行,不仅信神的人要去求签,就是半信半疑或不信神的人遇到疑难也往往去求签,使精神 有所寄托,内心达到平衡,求得一种慰藉。毋庸置疑,《易》占和签占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 觉地起着一种特殊的心埋咨询作用,也使无数的中国人因此而受到宗教迷信思想的束 缚签诗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占卜效用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卜辞,参与签诗制作的人 可谓善也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延续。签诗是那样的广泛存在,而历代 学者少有问津,以致“百姓H用而不知”要是我们能够抛开签诗神秘的外衣运用各种学 科知识来挖掘出其中的奥妙,一定能使签诗弃其糟粕而显露出合理的内核,为中华文化增 添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王子华) 126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enki.net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年第 期 维模式 , 因为签诗既然 是作 为一种 卜辞 , 也只 能是 作 为笠者参 象 比类 的 范本 , 即以 固定 的 思维模式帮助求签者解 决疑难 时取得较好 的思维模式 这 些 思 维模 式 主要 是 从 历 史典故 中生发出来 , 大多是 前人实践经验和匆 慧 的结晶 , 具有一定 的指导 作用 。 从这 点来看 引 典故人签诗的制作思 维模式也是延续《周易 》的 。 签诗大量用典主要是为 了构成签 诗的意象 , 使象中之理有史可依 , 更具有形象性 和真 实性 。 这 一点跟 卦 艾辞 的作 用大 同小 异 。 《周易 》卦艾辞就是根 据卦体精录 当时典型 故事 的先例 。 顾领 刚 先生认 为 ‘’ 《周 易 》的卦艾辞 的性质既等于现在 的签诀 , 其 中也难免有 这些 隐语 。 很 不幸 , 古 史失传得太多 了 这 书里 引 用的一 些人 物故事 , 只有写 出人名 地名 的我们 还 可以寻 求它 的意义 至 于隶事 隐约 的则 无从猜 测 了 。 ” 周 易 卦 艾 辞 中 的故事 》并且 考证 出炙周易 》中引用 的一些人物故事 , 如 “ 王亥丧羊于 易 ” 、 “ 帝乙 归妹 ” 、 “ 高宗 伐鬼方 ”等 。 这一事实 , 无论从《易传 》对经文大义 的解说 , 还是从《易林 》中也借用大量 时人故事作舞辞 内容的现象 , 都可 以得 到证 明 。 笔者认为 , 签诗和《周易 》都是 因为 引人大量前人的实际经 历之事 , 才使它们蕴含着包 罗万象的哲理意 蕴 。 其实 , 签诗引用 的典故和卦艾辞中的故事 不 仅代表一种传统的观 念 , 还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 , 乃是一个个具有哲理 或美感 内涵 的故 事的凝聚形 态 , 它被人们反 复使用 、 加工 、 转述 , 而在这种使用 、 加工 、 转述过 程 中 , 它 又 融 摄 与积淀 了新 的意蕴 , 甚至在不 同的解签过程 中也能生添 出更新 的意蕴来 , 使 卜辞的意象 更 丰满而 又显得 含蓄 。 所 以 , 即使是 隐晦 曲折的卦又辞或签诗的典故 , 也能 因其本身固有 的符号形 式 , 对求 卜者作出象征性 的暗示 。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关 《易传 · 系辞上传 》日 “ 一 阴一 阳之谓道 , 继之者善也 , 成之者性也 。 仁者见之谓之仁 , 知者见之谓 之知 , 百姓 日用而不知 , 故君 子 之道鲜矣 。 叹 周易 》作为 中华神秘文化的源点 , 其影 响是十分广泛 的 签诗成 为一种神秘 的文化现象 , 乃是《周易 》卦艾 辞的发展 和变异 , 是《易 》卦 占 卜术变异和 发展 的产物 。 历史发展到今 天 , 签诗用于 占 卜在民间依然十分流 行 , 不 仅信神 的人要 去求签 , 就是半信半疑或不信神的人遇到疑难也往往去求签 , 使精神 有所 寄托 , 内心达到平衡 , 求得 一种慰藉 。 毋庸置疑 ,《易 》占和签 占在漫长 的中国历史上不 自觉地起着一种特殊 的心理 咨询作用 , 也使无数 的 中国人 因此 而受到宗教迷信思 想的束 缚 。 签诗继 承和 发展《周易 》的 占 卜效用而成 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 卜辞 , 参 与签诗制作的人 可谓善也 , 但他们却不 知道这是错误 的还 是正确的延续 。 签诗是那样的广泛存在 , 而 历代 学者少有问津 , 以致 “ 百姓 日用而不知 ” 。 要是我们能够抛开签诗神秘 的外衣 , 运用各种学 科知识来挖掘 出其中的奥妙 , 一定 能使签 诗弃其糟粕而显露出合理 的内核 , 为中华文化增 添新的光彩 。 责任编 辑 王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