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读 徐丛 2004年
周易正读 徐丛 2004 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潜心研究《周易〉十五年后·开始创作的《易说什么》系列作品:《周易正 读》《连山易真象》《归藏与中国神秘文化》中的第一部φ作者在书中对传统易学的硏究方法 提出了质疑·认为义理学派以《传》解《经》,并不重视对《周易》正文的硏究’而是借传 播《周易》之名·行宣扬自己的儒家思想之实。而象数学派根本就不提《周易》正文’所据 的卦序也与《周易》的卦序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与《周易》无关。作者因此彻底 拋弃传统易学的观点和硏究方法·而提岀了以平常心读《周易》·以语言丶文字丶考古丶天 文丶历史学成果和方法为基础读《周易》·以周族的历史为背景读《周易》·严格遵守以《周 易》正文为标准读《周易》的四个基本原则。 作者在硏究中发现·传统易学除了其硏究的方法不正确外·还存在两个大的冋题∶是 由于忽视了对序数词的分析·而捋“九”“六”的属性及生成原理理解错·从而捋卦象看反 二是错误地理解了“卦名”的作用。这两个错误形成了传统易学硏究中的巨大障碍。经作者 纠正其错误认识后的《周易》正文实际上非常好懂·它就是周公为其子孙或为周王室编辑的 本教材。其中上篇三十卦谈治国方略·下篇三十卦说个人的处事原则·最后四卦为周公自 己的自我鉴定。 本书的论证充分·叙逋平实,为我们扫清了蒙在《周易》这部先秦典籍上的三千年沉积 从而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辉煌得于重新显现。因此该书是每一个对《周易》有兴趣的读者不 可不读的书·是每一个好的管理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的书,也是大家都可以读懂的书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1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潜心研究《周易》十五年后,开始创作的《易说什么》系列作品:《周易正 读》《连山易真象》《归藏与中国神秘文化》中的第一部。作者在书中对传统易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了质疑,认为义理学派以《传》解《经》,并不重视对《周易》正文的研究,而是借传 播《周易》之名,行宣扬自己的儒家思想之实。而象数学派根本就不提《周易》正文,所据 的卦序也与《周易》的卦序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与《周易》无关。作者因此彻底 抛弃传统易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而提出了以平常心读《周易》,以语言、文字、考古、天 文、历史学成果和方法为基础读《周易》,以周族的历史为背景读《周易》,严格遵守以《周 易》正文为标准读《周易》的四个基本原则。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传统易学除了其研究的方法不正确外,还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是 由于忽视了对序数词的分析,而将“九”“六”的属性及生成原理理解错,从而将卦象看反; 二是错误地理解了“卦名”的作用。这两个错误形成了传统易学研究中的巨大障碍。经作者 纠正其错误认识后的《周易》正文实际上非常好懂,它就是周公为其子孙或为周王室编辑的 一本教材。其中上篇三十卦谈治国方略,下篇三十卦说个人的处事原则,最后四卦为周公自 己的自我鉴定。 本书的论证充分,叙述平实,为我们扫清了蒙在《周易》这部先秦典籍上的三千年沉积, 从而使其本身所具有的辉煌得于重新显现。因此,该书是每一个对《周易》有兴趣的读者不 可不读的书,是每一个好的管理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的书,也是大家都可以读懂的书
目录 序 上篇《周易》概遞 第一章读不懂的后蒙书 9 《易》不是《易经》 《易经》《易传》易学要分开 三丶《周易》戴错了迷信的帽子 四、《易传》如何传 1、《彖传》 2、《象传》 3、《文言传》… 19 4、《系辞传》 5《说卦传》…… 6《序卦传》… 7《杂卦传》 五、易学学什么… 1、象数学派 2丶义理学派 第二章正确的读《易》方法…,,…,… 以平常心读易 以正确的历史观读易 第三章周族开国史 39 周族起源.. 、古公创业 三、文王兴周 四、吕尚请命 五武王伐商 六丶周公摄政 1丶周公摄政的实质是篡权 2·不平坦的篡权路 3丶捋功补过得于善终. 第四章《周易》作者及创作时间 、《周易》作者……… 《周易》创作时间 第五章《周易》结构及写作特点 《周易》篇章结构及特点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2 目录 序 ................................................................................................................................................4 上篇《周易》概述 第一章 读不懂的启蒙书................................................................................. 9 一、《易》不是《易经》...........................................................................................................9 二、《易经》、《易传》、易学要分开.......................................................................................12 三、《周易》戴错了迷信的帽子.............................................................................................13 四、《易传》如何传.................................................................................................................17 1、《彖传》.......................................................................................................................17 2、《象传》.......................................................................................................................18 3、《文言传》...................................................................................................................19 4、《系辞传》...................................................................................................................19 5、《说卦传》...................................................................................................................20 6、《序卦传》...................................................................................................................20 7、《杂卦传》...................................................................................................................20 五、易学学什么.......................................................................................................................24 1、象数学派.....................................................................................................................25 2、义理学派.....................................................................................................................28 第二章 正确的读《易》方法....................................................................... 34 一、以平常心读易...................................................................................................................34 二、以正确的历史观读易.......................................................................................................36 第三章 周族开国史 ...................................................................................... 39 一、周族起源...........................................................................................................................39 二、古公创业...........................................................................................................................42 三、文王兴周...........................................................................................................................42 四、吕尚请命...........................................................................................................................43 五、武王伐商...........................................................................................................................46 六、周公摄政...........................................................................................................................48 1、周公摄政的实质是篡权.............................................................................................49 2、不平坦的篡权路.........................................................................................................52 3、将功补过得于善终.....................................................................................................56 第四章 《周易》作者及创作时间............................................................................. 59 一、《周易》作者.....................................................................................................................60 二、《周易》创作时间.............................................................................................................68 第五章 《周易》结构及写作特点............................................................................. 69 一、《周易》篇章结构及特点.................................................................................................69
1丶卦画的组合特点 2《周易》的分篇 3《周易》卦序的特点…… 72 卦的结构及特点 1丶如何看卦象 2卦名的意义 3·卦的结构及特点 三丶卦爻辞的结构及写作特点 1、一卦一个主题 90 2丶遵循三段式的论迹方式 3、善用比喻 4生字量大… 下篇《周易)注释 第六章《周易》书名注释 第七章《周易》上经注释 103 2、:坤 127 3、重:屯 4、 5、:需…… 150 讼师比 9、:小畜 172 履 11、E 否 同人 14、噩:大有 15、 谦 16、菲:豫. 17、:随… 18、:蛊 212 19、道:临… 217 观噬贲 嗑 223 23、重:剥 231 24、道:复 25、:无妄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3 1、卦画的组合特点.........................................................................................................69 2、《周易》的分篇...........................................................................................................70 3、《周易》卦序的特点...................................................................................................72 二、卦的结构及特点...............................................................................................................76 1、如何看卦象.................................................................................................................76 2、卦名的意义.................................................................................................................86 3、卦的结构及特点.........................................................................................................88 三、卦爻辞的结构及写作特点...............................................................................................89 1、一卦一个主题.............................................................................................................90 2、遵循三段式的论述方式.............................................................................................91 3、善用比喻.....................................................................................................................94 4、生字量大.....................................................................................................................97 下篇《周易》注释 第六章 《周易》书名注释........................................................................... 99 第七章 《周易》上经注释.........................................................................................103 1、:乾.......................................................................................................................103 2、:坤.......................................................................................................................127 3、:屯.......................................................................................................................137 4、:蒙.......................................................................................................................145 5、:需.......................................................................................................................150 6、:讼.......................................................................................................................157 7、:师.......................................................................................................................163 8、:比.......................................................................................................................168 9、:小畜...................................................................................................................172 10、:履.....................................................................................................................178 11、:泰.....................................................................................................................182 12、:否.....................................................................................................................188 13、:同人.................................................................................................................191 14、:大有.................................................................................................................195 15、:谦.....................................................................................................................200 16、:豫.....................................................................................................................203 17、:随.....................................................................................................................207 18、:蛊.....................................................................................................................212 19、:临.....................................................................................................................217 20、:观.....................................................................................................................219 21、:噬嗑.................................................................................................................223 22、:贲.....................................................................................................................227 23、:剥.....................................................................................................................231 24、:复.....................................................................................................................235 25、:无妄.................................................................................................................239
26丶:大畜 246 28、真:大过…… 261 第八章《周易》下经注释……… 31、:咸 33丶:遁 34丶垂:大壮 22222 36、:明夷 37、:家人… 290 38、:睽… 、:蹇 298 40丶:解…… 41丶重:损 308 :央. 313 垢萃升困 333 井革鼎震 342 347 52、:艮 53、:渐.…… 353 :归妹 55、:丰 56丶:旅 373 58、:兑…… 379 ∴383 第九章狐狸的尾巴… 中孚 62、:小过 393 63、:既济 64、:未济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4 26、:大畜.................................................................................................................242 27、:颐.....................................................................................................................246 28、:大过.................................................................................................................252 29、:坎.....................................................................................................................256 30、:离.....................................................................................................................261 第八章 《周易》下经注释..........................................................................266 31、:咸.....................................................................................................................266 32、:恒.....................................................................................................................268 33、:遁.....................................................................................................................273 34、:大壮.................................................................................................................277 35、:晋.....................................................................................................................281 36、:明夷.................................................................................................................285 37、:家人.................................................................................................................290 38、:睽.....................................................................................................................294 39、:蹇.....................................................................................................................298 40、:解.....................................................................................................................301 41、:损.....................................................................................................................304 42、:益.....................................................................................................................308 43、:夬.....................................................................................................................313 44、:姤.....................................................................................................................316 45、:萃.....................................................................................................................320 46、:升.....................................................................................................................325 47、:困.....................................................................................................................328 48、:井.....................................................................................................................333 49、:革.....................................................................................................................338 50、:鼎.....................................................................................................................342 51、:震.....................................................................................................................347 52、:艮.....................................................................................................................350 53、:渐.....................................................................................................................353 54、:归妹.................................................................................................................358 55、:丰.....................................................................................................................363 56、:旅.....................................................................................................................368 57、:巽.....................................................................................................................373 58、:兑.....................................................................................................................377 59、:涣.....................................................................................................................379 60、:节.....................................................................................................................383 第九章 狐狸的尾巴 .....................................................................................387 61、:中孚.................................................................................................................387 62、:小过.................................................................................................................393 63、:既济.................................................................................................................399 64、:未济.................................................................................................................405
序 我与《周易》结缘已有十多年时间对这部先秦典籍的认识与传统的易学观点完全不同 于是有了捋这些想法写出来求教于人的愿望·就构思了《易说什么》一书。书分三部:《周 易正读》《连山易真相》丶《归藏与中国神秘文化仕》。这三部书的书名都很大’且不说“中国 神秘文化”的范围有多广·也不说《连山易》与《归藏易》失传的时间有多久·复原的难度 有多大·单是已完成的《周易正读》的书名就显得太不谦虚。在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对中国 古代文化影响最大’却又争议最多丶最难读的书莫过于《周易〉。人们喜欢给它冠以“博大 精深”或“神秘莫测”之类的头衔·实际上“莫明其妙”四个字更适合作它的专用商标。观 古今学者·研究《周易》的人不少·但敢拍胸说真懂《周易》的人却没有几个,还大都谦虚 得很·声明其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也的确还没有一个人的观点能被易学各派普漏接受。我的 正读”是嚼前人嚼过的馍馍·还是标新立异凑热闹的新“一家之言”’或者纯属于“二愣 子”式的“牛皮烘烘”呢? 我学《周易》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易学各派全盘接受;全盘否定;另耙炬灶。初学《周 易》的几年’心特别虔诚·并给自己提了一个基本要求:少挑毛病多读书。想无论《周易》 多难学·只要我虚心学习·熟读各家注释之后能兼容并蓄’总应该捋其读憧。所以我学《周 易》之初是很认真丶很虚心的,各派的注释我都相信·而且力求威受注者的全部思想,一点 毛病都不挑’总想站在不同的魚度去深切威受《周易》·也真的相信“易》道广大·无所不 包。但渐渐地我觉得不挑毛病不行,因为各学派的理论单独看都可谓头头是道,并有一定 的合理性·只是不能放在一趄比较。一比较就有问题·南辕北辙·融合不到一起去。而且细 读各家注解’大都很牵强,于是我认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伪学存在·不去伪存真就不可能 通《周易》。我采用了先比较后淘汰的方法来挑毛病’并确定了一个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 凡与原文内容不符,或者说不出道理·或者无中生有的观点一律淘汰。这样一比较·问题就 出来了。 易学众多的派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解释卦丶爻辞的义理·即所谓义理学派;二是 以阴阳五行的理论解说卦象丶卦数·即所谓象数学派;三是以上两派之外的各学派·即所渭 `援《易》以为说”类φ第三类完全是借《周易》之名说自己的事’与《周易》原理和本 无尖。第二类象数学派可能与《周易》的赶源有·但因其对象数的解释是依据与《周易 不同的卦序,而且不解释卦爻辞故此派也不可能是说《周易》。只有第一类义理学派是注 释《周易》原文’所以传统易学捋义理学派视为正统的易学观可能是对的·我于是集中精力 分析义理学派的易学观。 义理学派也有很多分支,对这些分支进行研究后,我发现这些分支有三个基本特点 是源于《易传》的解说;二是随着作者所丛时代的政治需要而不断修正∶三是常与象数学派 妥协,吸收其部分易学观点。后两个特点显然与《周易》本义无关,所以我认准在义理学派 的众多分支中,只有《易传》的解说是其源头,应为最正确的解。 《易传》据说是孔子或其学生所作·后人捋其与《周易》合在一耙统称为《易经》,也 正是对其权威性的肯定°我依然釆用与原文比对的方法分析《易传》的注释·比较的结果发 现了几个问题:一是作者在《易传》中使用了大量的疑惑词·说明作者自己没有完全读懂《周 易》’对其解说缺乏自信·没有把握;二是《易传〉各篇的解释之间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见第一章第四节“《易传》如何传”)而这些矛盾无法调和·说明《易传》不可能全部正 确∶三是《易传》的写作特点常常是借题发挥有余·对《周易》原文的注释及来源的解说不 足,而且其发挥常常脱离经文本义。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目的不过是为了借《周易》的权 威性·来宣扬自己所倡导的仁义道德的儒家学说’而不是注释《周易》本义。至此·众多的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5 序 我与《周易》结缘已有十多年时间,对这部先秦典籍的认识与传统的易学观点完全不同, 于是有了将这些想法写出来求教于人的愿望,就构思了《易说什么》一书。书分三部:《周 易正读》、《连山易真相》、《归藏与中国神秘文化》。这三部书的书名都很大,且不说“中国 神秘文化”的范围有多广,也不说《连山易》与《归藏易》失传的时间有多久,复原的难度 有多大,单是已完成的《周易正读》的书名就显得太不谦虚。在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对中国 古代文化影响最大,却又争议最多、最难读的书莫过于《周易》。人们喜欢给它冠以“博大 精深”或“神秘莫测”之类的头衔,实际上“莫明其妙”四个字更适合作它的专用商标。观 古今学者,研究《周易》的人不少,但敢拍胸说真懂《周易》的人却没有几个,还大都谦虚 得很,声明其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也的确还没有一个人的观点能被易学各派普遍接受。我的 “正读”是嚼前人嚼过的馍馍,还是标新立异凑热闹的新“一家之言”,或者纯属于“二愣 子”式的“牛皮烘烘”呢? 我学《周易》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易学各派全盘接受﹔全盘否定﹔另起炉灶。初学《周 易》的几年,心特别虔诚,并给自己提了一个基本要求﹕少挑毛病多读书。心想无论《周易》 多难学,只要我虚心学习,熟读各家注释之后能兼容并蓄,总应该将其读懂。所以我学《周 易》之初是很认真、很虚心的,各派的注释我都相信,而且力求感受注者的全部思想,一点 毛病都不挑,总想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深切感受《周易》,也真的相信“《易》道广大,无所不 包。”但渐渐地我觉得不挑毛病不行,因为各学派的理论单独看都可谓头头是道,并有一定 的合理性,只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一比较就有问题,南辕北辙,融合不到一起去。而且细 读各家注解,大都很牵强,于是我认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伪学存在,不去伪存真就不可能学 通《周易》。我采用了先比较后淘汰的方法来挑毛病,并确定了一个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 凡与原文内容不符,或者说不出道理,或者无中生有的观点一律淘汰。这样一比较,问题就 出来了。 易学众多的派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解释卦、爻辞的义理,即所谓义理学派﹔二是 以阴阳五行的理论解说卦象、卦数,即所谓象数学派﹔三是以上两派之外的各学派,即所渭 “援《易》以为说”类。第三类完全是借《周易》之名说自己的事,与《周易》原理和本义 无关。第二类象数学派可能与《周易》的起源有关,但因其对象数的解释是依据与《周易》 不同的卦序,而且不解释卦爻辞,故此派也不可能是说《周易》。只有第一类义理学派是注 释《周易》原文,所以传统易学将义理学派视为正统的易学观可能是对的,我于是集中精力 分析义理学派的易学观。 义理学派也有很多分支,对这些分支进行研究后,我发现这些分支有三个基本特点:一 是源于《易传》的解说;二是随着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需要而不断修正;三是常与象数学派 妥协,吸收其部分易学观点。后两个特点显然与《周易》本义无关,所以我认准在义理学派 的众多分支中,只有《易传》的解说是其源头,应为最正确的解。 《易传》据说是孔子或其学生所作,后人将其与《周易》合在一起统称为《易经》,也 正是对其权威性的肯定。我依然采用与原文比对的方法分析《易传》的注释,比较的结果发 现了几个问题﹕一是作者在《易传》中使用了大量的疑惑词,说明作者自己没有完全读懂《周 易》,对其解说缺乏自信,没有把握;二是《易传》各篇的解释之间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见第一章第四节“《易传》如何传”),而这些矛盾无法调和,说明《易传》不可能全部正 确;三是《易传》的写作特点常常是借题发挥有余,对《周易》原文的注释及来源的解说不 足,而且其发挥常常脱离经文本义。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目的不过是为了借《周易》的权 威性,来宣扬自己所倡导的仁义道德的儒家学说,而不是注释《周易》本义。至此,众多的
易学派别均在我比较原文后被否定。或者说·我以为二千多年来的各派易学观点都没有能够 正确地解读《周易》本义。我的这个由全盘接受到全盘否定的认识过程用了十多年时间。失 落之余·我决定在不借助历代易学理论的前提下·自己尝试着解释《周易》本义 我的尝试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不盲从历代任何一个易学观点,而是捋《周易》视 为一部刚刚发掘出来,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文物一样对待;二是以语言丶文字学为考证的基 础;三是借助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方法;四是尽可能全面地参照其同一时期的历史资料,如 《尚书》丶《诗经》《周礼》《逸周书》·《左传》丶《国语》及诸子著和当代考古成果等。依 据此方法,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对《周易》的注释,就是这本《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这个书名有二层含义:一是正确地解读《周易》;二是正面解读《周易》 说它是正确的解读’依据有六个:一是我捋《周易》置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之中·以语言 文字丶历史丶考古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且尽可能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我以为 我的这种硏究方法是客观科学的;二是我对《周易》原文的每个字丶词的注释都能落到实处 证据是充分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初稿对《周易》每一个生字词均作了详细的考证,为了压 缩篇幅·使之更具可读性·而删除了近十万字的內容·其中绝大部分为一些分歧不大的文字 注释)∶三是解读后的《周易〉内容通顺丶平实·爻辞与爻辞·卦辞与卦辞·卦象与卦爻辞 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根本不用如传统易学的注释一样散漫无序,更不用注不通时就托 于巫术丶鬼神;四是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准确地判断出其作者和创作时间等长期争论不休的 问题;五是解读后的《周易》内容完全与先秦有典籍所反映的周族历史和政治思想相吻合 而且个别地方(如周公事迹)还可以纠正我们过去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六是解读后的《周易》 卦丶爻辞的写作特点与《诗经》《尚书》等先秦典籍的写作特点基本一致。这六个特点是古 今已知的仼何一种注释都没有能够做到的·只要捋《周易正读》与现存的其他注释本进行比 较,优劣自见·所以我取“周易正读”之名,自信地认为其书是二千多年来对《周易》的众 多注释中唯一正确丶唯一符合《周易》本义的解读 书名的正面解读之义·是针对卦象而言的。卦象是《周易》硏究中最让人费解的事·易 学各派发明了许多所谓的体例·企图解释卦象的问题’但均不得法,漏洞百出。我初学《周 易》的时候’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体例弄得整天头都是大的·总想从中找到一点规律,却总找 不到,为此我苦恼了很多年,后来才发现原来有“高手”给卦象上了一道密码,这个密码就 是反说卦象。而且这个密码上的时间很早,在其流传之前就已经上好了,《左传》《国语》 中的卦例就均是反的。这样一反说’卦象就变得扑朔迷离了·“神仙”也难得看懂难怪易 学各家总是迷惑不解。我在“洗脑”后’按我自己确定的方法解读《周易》经文时·发现了 这个秘密。当我捋反卦正看时,纠正过来的卦象非常好懂·它实际上是《周易》作者写爻辞 的主要依据之一(参第五章第二节“卦的结构及写作特点”)。我们因此不仅知道了卦爻辞的 含义,还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知道了《周易〉384爻相互区别的原因°如果说我 们过去看卦象有如在玻璃窗外看从窗内写在玻璃上的文字·那么·卦象的解密就有如走进屋 内从正面看文字一样·所以我说本书的注释是正面的解读·这是“周易正读”这个书名的第 层含义 周易正读》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周易》概遽”共五章其中第一章“读不懂的 后蒙书”·对《周易》读不通的原因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指出了易学各派的主要问题。周 易》读不通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不外乎两类: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我们以上说的密码问 题·文字的古奥丶语言的习惯问题等等;二是主观人为造成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认识和方 法问题·如迷信丶援《易》以为说等等。本章所娏,主要针对我们的认识和方法冋题 第二章“正确的读《易〉方法”·简略地介绍了我的硏究方法·即:以平常心读《易〉 以正确的历史观读《易》。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6 易学派别均在我比较原文后被否定。或者说,我以为二千多年来的各派易学观点都没有能够 正确地解读《周易》本义。我的这个由全盘接受到全盘否定的认识过程用了十多年时间。失 落之余,我决定在不借助历代易学理论的前提下,自己尝试着解释《周易》本义。 我的尝试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不盲从历代任何一个易学观点,而是将《周易》视 为一部刚刚发掘出来,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文物一样对待﹔二是以语言、文字学为考证的基 础﹔三是借助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方法﹔四是尽可能全面地参照其同一时期的历史资料,如 《尚书》、《诗经》、《周礼》、《逸周书》、《左传》、《国语》及诸子著述和当代考古成果等。依 据此方法,我很顺利地完成了对《周易》的注释,就是这本《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这个书名有二层含义:一是正确地解读《周易》﹔二是正面解读《周易》。 说它是正确的解读,依据有六个:一是我将《周易》置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之中,以语言、 文字、历史、考古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且尽可能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我以为 我的这种研究方法是客观科学的;二是我对《周易》原文的每个字、词的注释都能落到实处, 证据是充分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初稿对《周易》每一个生字词均作了详细的考证,为了压 缩篇幅,使之更具可读性,而删除了近十万字的内容,其中绝大部分为一些分歧不大的文字 注释);三是解读后的《周易》内容通顺、平实,爻辞与爻辞,卦辞与卦辞,卦象与卦爻辞 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根本不用如传统易学的注释一样散漫无序,更不用注不通时就托 于巫术、鬼神;四是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准确地判断出其作者和创作时间等长期争论不休的 问题﹔五是解读后的《周易》内容完全与先秦有关典籍所反映的周族历史和政治思想相吻合, 而且个别地方(如周公事迹)还可以纠正我们过去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六是解读后的《周易》 卦、爻辞的写作特点与《诗经》、《尚书》等先秦典籍的写作特点基本一致。这六个特点是古 今已知的任何一种注释都没有能够做到的,只要将《周易正读》与现存的其他注释本进行比 较,优劣自见,所以我取“周易正读”之名,自信地认为其书是二千多年来对《周易》的众 多注释中唯一正确、唯一符合《周易》本义的解读。 书名的正面解读之义,是针对卦象而言的。卦象是《周易》研究中最让人费解的事,易 学各派发明了许多所谓的体例,企图解释卦象的问题,但均不得法,漏洞百出。我初学《周 易》的时候,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体例弄得整天头都是大的,总想从中找到一点规律,却总找 不到,为此我苦恼了很多年,后来才发现原来有“高手”给卦象上了一道密码,这个密码就 是反说卦象。而且这个密码上的时间很早,在其流传之前就已经上好了,《左传》、《国语》 中的卦例就均是反的。这样一反说,卦象就变得扑朔迷离了,“神仙”也难得看懂,难怪易 学各家总是迷惑不解。我在“洗脑”后,按我自己确定的方法解读《周易》经文时,发现了 这个秘密。当我将反卦正看时,纠正过来的卦象非常好懂,它实际上是《周易》作者写爻辞 的主要依据之一(参第五章第二节“卦的结构及写作特点”)。我们因此不仅知道了卦爻辞的 含义,还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知道了《周易》384爻相互区别的原因。如果说我 们过去看卦象有如在玻璃窗外看从窗内写在玻璃上的文字,那么,卦象的解密就有如走进屋 内从正面看文字一样,所以我说本书的注释是正面的解读,这是“周易正读”这个书名的第 二层含义。 《周易正读》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周易》概述”共五章,其中第一章“读不懂的 启蒙书”,对《周易》读不通的原因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指出了易学各派的主要问题。《周 易》读不通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不外乎两类﹕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我们以上说的密码问 题,文字的古奥、语言的习惯问题等等﹔二是主观人为造成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认识和方 法问题,如迷信、援《易》以为说等等。本章所述,主要针对我们的认识和方法问题。 第二章“正确的读《易》方法”,简略地介绍了我的研究方法,即:以平常心读《易》; 以正确的历史观读《易》
第三章“周族开国史”,是对《周易》形成的时代背景一一商末周初的周族历史所作的 介绍我的先秦史观与传统的先秦史观有些不同。传统的先秦史观是建立在儒家学说基础之 上的以仁义道徳来解释历史和历史人物住往在历史人物的脸上贴上好人怀人的标签后 送上天的上天,打下地狱的下地狱,而且为了政治的需要,还会作一些必要的修饰·因此使 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人物多了一些伪善·变得不真实了。我则尽可能地给他们洗了一把 脸,力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我的先秦史观更多地是从利益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审视可以使 被送上天堂的“圣人”·被挂在墙上的“榜样”·被打入地狱的“魔鬼”·通通请出来还原成 人·与我们大家谈笑风生·“排排坐,吃果果”后’给我们说三千年前的往事。对那段历史 的正确认识很重要·是我们正确理解《周易》的基础。当然,本书的重点是注释《周易 而不是论证那段历史的真伪·所以·此章只是以《史记》的记载为主线,用我的先秦史观简 略地叙迹了周族开国的那段历史,没有展开讨论 第四章“《周易》作者及创作时间”与第五章“《周易》结构及写作特点”,本来是注释 完《周易》之后的总结性论薤·所以初稿置于正文的注释之后,这样可以使其中的观点更容 易为读者所接受。但读过初稿的朋友们大多对此有意见,要求置于注释之前,认为这样更利 于读者对正文的理解。这种调整显然会因为读者缺乏对《周易》正文的理解过程·而使得结 论略显突兀·好的是在阅读正文的过程中·兀的感觉会很快释然·所以我也就乐于接受了 此意见’捋其调至注释之前 下篇“《周易》注释”共四章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分别注释《周易》书名丶上经三十 卦丶下经前三十卦和《周易》最后的四卦。其中正文的注释又依“原文”丶“译文”和“注释 的顺序排列。对古文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二种方式,由于《周易》原文中大量使用比 喻·而直译又难于表达其本义·所以·本书译文采用意译的方式。而注释则对原文逐字逐句 地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从中既可看出直译的含义,也可以看出意译的依据。 《周易》是一部很多人想读又怕读的书。想读是因为其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太大 而且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之中·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商人丶从天子皇帝到平民百姓·都想 从中学一点什么怕读是因为其书没有办法读通·而且各种注释读得越多越迷糊。为此·本 书在写作时力求做到两点:一是准确;二是通俗准确就要求言之有据·要求其注释只能是 唯一的解·要求人们在比较古今仼何一个易学派别的其他注释后·仍然认同我的易学观点 要求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要求得到易学各派的普认同嗵俗则要求其注释能够由浅入深 然后又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脱下长期披在它身上的神秘外套,并为大多数对《周易》有兴趣 的读者所接受。为达到这两个目标,本书在写作时注意了两个问题,一是注释尽可能详尽。 是叙迹尽可能使用白话,特别是引用文言文时,一般都会用白话复迹其大意 周易正读》并不能完全解释历代易学中的所有问题·还需要解读《连山易》和《归藏 易》因为《周易》是在《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 却又有一定的尖联。而且在其流传过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往往藏头露尾借《周 易》之名传播·故必须捋这些冋题澄清’才能讲清易学中的其它问题。所以在《周易正读 之后·我们还捋在《连山易真相》和《归藏易与中国神秘文化》二书中,接着讨论易学的其 它问题。这种讨论捋可以为我们澄清夏朝和商朝的许多历史问题·也可以为我们分清中国古 代神秘文化的源流赶很大的作用。 《周易》是一部争论了几千年的奇书,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我虽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及 注释比较自信·但误注误释之丛·特別是个别字词的误注误释一定难免·还可能不少·恳请 各位智者明鉴和指正’以使《周易》这部千古奇书能以更真实,更完美的面目呈现给世人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7 第三章“周族开国史”,是对《周易》形成的时代背景——商末周初的周族历史所作的 介绍。我的先秦史观与传统的先秦史观有些不同。传统的先秦史观是建立在儒家学说基础之 上的,以仁义道德来解释历史和历史人物,往往在历史人物的脸上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后, 送上天的上天,打下地狱的下地狱,而且为了政治的需要,还会作一些必要的修饰,因此使 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人物多了一些伪善,变得不真实了。我则尽可能地给他们洗了一把 脸,力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我的先秦史观更多地是从利益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审视可以使 被送上天堂的“圣人”,被挂在墙上的“榜样”,被打入地狱的“魔鬼”,通通请出来还原成 人,与我们大家谈笑风生,“排排坐,吃果果”后,给我们说三千年前的往事。对那段历史 的正确认识很重要,是我们正确理解《周易》的基础。当然,本书的重点是注释《周易》, 而不是论证那段历史的真伪,所以,此章只是以《史记》的记载为主线,用我的先秦史观简 略地叙述了周族开国的那段历史,没有展开讨论。 第四章“《周易》作者及创作时间”与第五章“《周易》结构及写作特点”,本来是注释 完《周易》之后的总结性论述,所以初稿置于正文的注释之后,这样可以使其中的观点更容 易为读者所接受。但读过初稿的朋友们大多对此有意见,要求置于注释之前,认为这样更利 于读者对正文的理解。这种调整显然会因为读者缺乏对《周易》正文的理解过程,而使得结 论略显突兀,好的是在阅读正文的过程中,突兀的感觉会很快释然,所以我也就乐于接受了 此意见,将其调至注释之前。 下篇“《周易》注释”共四章,为本书的主要部分,分别注释《周易》书名、上经三十 卦、下经前三十卦和《周易》最后的四卦。其中正文的注释又依“原文”、“译文”和“注释” 的顺序排列。对古文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二种方式,由于《周易》原文中大量使用比 喻,而直译又难于表达其本义,所以,本书译文采用意译的方式。而注释则对原文逐字逐句 地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从中既可看出直译的含义,也可以看出意译的依据。 《周易》是一部很多人想读又怕读的书。想读是因为其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太大, 而且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之中,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商人、从天子皇帝到平民百姓,都想 从中学一点什么。怕读是因为其书没有办法读通,而且各种注释读得越多越迷糊。为此,本 书在写作时力求做到两点﹕一是准确﹔二是通俗。准确就要求言之有据,要求其注释只能是 唯一的解,要求人们在比较古今任何一个易学派别的其他注释后,仍然认同我的易学观点, 要求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要求得到易学各派的普遍认同。通俗则要求其注释能够由浅入深, 然后又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脱下长期披在它身上的神秘外套,并为大多数对《周易》有兴趣 的读者所接受。为达到这两个目标,本书在写作时注意了两个问题,一是注释尽可能详尽。 二是叙述尽可能使用白话,特别是引用文言文时,一般都会用白话复述其大意。 《周易正读》并不能完全解释历代易学中的所有问题,还需要解读《连山易》和《归藏 易》。因为《周易》是在《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 却又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在其流传过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往往藏头露尾,借《周 易》之名传播,故必须将这些问题澄清,才能讲清易学中的其它问题。所以在《周易正读》 之后,我们还将在《连山易真相》和《归藏易与中国神秘文化》二书中,接着讨论易学的其 它问题。这种讨论将可以为我们澄清夏朝和商朝的许多历史问题,也可以为我们分清中国古 代神秘文化的源流起很大的作用。 《周易》是一部争论了几千年的奇书,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我虽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及 注释比较自信,但误注误释之处,特别是个别字词的误注误释一定难免,还可能不少,恳请 各位智者明鉴和指正,以使《周易》这部千古奇书能以更真实,更完美的面目呈现给世人
上篇《周易》概迹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8 上篇《周易》概述
第一章读不懂的后蒙书 《周易》是我国的一部经典·产生于《春秋》之前·按《周礼》的记载,当时一共有三 部《易》:《连山易》《归藏易〉丶《周易》·其经卦均是八卦,重卦均是六十四卦,由周朝史 官大卜和筮人掌管按说·三部《易》的内容应该是互相尖联·形成整体·但从其传承来看 却大相柽庭·使人不解·因为《连山易》丶《归藏易〉一直深藏不露·只有《周易》得以流传 并被尊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 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说《易》者纷纷,大多说的也就是这排序最后成书时间 最晚的《周易 为什么《周易》得以流传·并红红火火·而《连山易》《归藏易》却遮遮掩掩·终至失 传?三《易》都有些什么区别?各自的卦序如何?其原理有何不同?都产生于什么背景?由 谁而作?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产生过什么效果……等等这些问题 直都是易学之谜。也正因为这些谜底没有解开,造成了易学的混乱,终没有一个定论,即 使是孔子以来流传并无大的障碍’又被尊为群经之首’由历代大儒丶隐士丶专家丶学者们反 复注释的《周易》也同样是含糊不清·让人无所适从。 历代解释《周易〉的著作不计其数,仅《四库全书》收录的就有158部1757卷丶存目 307部2371卷之多。观点五花八门,有说它是天文书,有说它是地理书·有说它是占卜书 有说它是数学书,是算命书是气功书·是医书,是方技书…这些年来还有人说它是情报 书·是爱情书·是宇宙元素表·是二进位计算器……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总目》说的:“《易》 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丶地理丶乐律丶兵法丶韵学丶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 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人《易》·故《易》说愈繁。表面上看来,各种观点都有 些道理·只是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正确·又没有理由让对方信服’于是·使《周 易》落了一个“《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美名,你好我好,大家好。加之在民间传说 中·《周易》被描薤成是打开另一世界的钥匙·仿佛谁掌握了它’就可以驱使鬼神;可以呼 风唤兩;可以威知过去·预测未来;可以如姜太公一般作法·以改朝换代∶可以如诸葛亮 般借东风火烧曹船’布八卦阵挡兵十万……种种附会·《周易》被说得越来越神,诱惑力十 足,只是学不通。初学觉得有理,再学威到博大,最后是不着边际,不知天外还有几重天? 越学越糊涂’恐怕是大多数学《易》者的共同体会。 《周易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是说《易 所表现的是某种事物的变仁过程。“不易”是说这个变仁过程遵循某种规则,是有规律性的 ¨易”是说〈易》对这种变仁规律的演示方法简单明了σ换句话说·《易》是对某种变仁规 律的归纳和演示。按这种说法’《易》应该好学好用·这种看法从古文“学”字和“教”字 的结构上可以得到印证。古文“学”字写作“學”,是双手持爻以教膝下之子的意思。“教 字古文写作藝,单手执爻以示人之意。爻就是《周易》中卦的基本单位,学爻、教爻也就 是学卦丶教卦·学《易》丶教《易》。古代儿童能够接受的教材应该不会太难,可问题是古代 儿童可以听得懂的内容·为什么让今天的专家丶学者们感到头疼?是古人太聪明·还是我们 太笨?或者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出了偏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易》不是《易经 提到《易》,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易经》丶八卦、算命、占卜。学《易》一般也的确 是从《易经》丶八卦学起·然后是阴阳丶五行丶象丶数丶义丶理丶《系辞》丶《彖》、《象》 等等。其实,我们在学《易》时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未能捋《易》和《易经》分开·而《易》 周易正读
周易正读 9 第一章 读不懂的启蒙书 《周易》是我国的一部经典,产生于《春秋》之前,按《周礼》的记载,当时一共有三 部《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经卦均是八卦,重卦均是六十四卦,由周朝史 官大卜和筮人掌管。按说,三部《易》的内容应该是互相关联,形成整体,但从其传承来看, 却大相径庭,使人不解。因为《连山易》、《归藏易》一直深藏不露,只有《周易》得以流传, 并被尊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 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说《易》者纷纷,大多说的也就是这排序最后,成书时间 最晚的《周易》。 为什么《周易》得以流传,并红红火火,而《连山易》《归藏易》却遮遮掩掩,终至失 传?三《易》都有些什么区别?各自的卦序如何?其原理有何不同?都产生于什么背景?由 谁而作?作者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产生过什么效果……等等,这些问题 一直都是易学之谜。也正因为这些谜底没有解开,造成了易学的混乱,终没有一个定论,即 使是孔子以来流传并无大的障碍,又被尊为群经之首,由历代大儒、隐士、专家、学者们反 复注释的《周易》也同样是含糊不清,让人无所适从。 历代解释《周易》的著作不计其数,仅《四库全书》收录的就有 158 部 1757 卷、存目 307 部 2371 卷之多。观点五花八门,有说它是天文书,有说它是地理书,有说它是占卜书, 有说它是数学书,是算命书,是气功书,是医书,是方技书……这些年来还有人说它是情报 书,是爱情书,是宇宙元素表,是二进位计算器……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总目》说的:“《易》 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 《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表面上看来,各种观点都有一 些道理,只是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正确,又没有理由让对方信服,于是,使《周 易》落了一个“《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美名,你好,我好,大家好。加之在民间传说 中,《周易》被描述成是打开另一世界的钥匙,仿佛谁掌握了它,就可以驱使鬼神;可以呼 风唤雨;可以感知过去,预测未来;可以如姜太公一般作法,以改朝换代;可以如诸葛亮一 般借东风火烧曹船,布八卦阵挡兵十万……种种附会,《周易》被说得越来越神,诱惑力十 足,只是学不通。初学觉得有理,再学感到博大,最后是不着边际,不知天外还有几重天? 越学越糊涂,恐怕是大多数学《易》者的共同体会。 《周易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是说《易》 所表现的是某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不易”是说这个变化过程遵循某种规则,是有规律性的。 “易”是说《易》对这种变化规律的演示方法简单明了。换句话说,《易》是对某种变化规 律的归纳和演示。按这种说法,《易》应该好学好用,这种看法从古文“学”字和“教”字 的结构上可以得到印证。古文“学”字写作“學”,是双手持爻以教膝下之子的意思。“教” 字古文写作 ,单手执爻以示人之意。爻就是《周易》中卦的基本单位,学爻、教爻也就 是学卦、教卦,学《易》、教《易》。古代儿童能够接受的教材应该不会太难,可问题是古代 儿童可以听得懂的内容,为什么让今天的专家、学者们感到头疼?是古人太聪明,还是我们 太笨?或者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出了偏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易》不是《易经》 提到《易》,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易经》、八卦、算命、占卜。学《易》一般也的确 是从《易经》、八卦学起,然后是阴阳、五行、象、数、义、理、《系辞》、《彖》、《象》…… 等等。其实,我们在学《易》时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未能将《易》和《易经》分开,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