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阅读资料):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林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370.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周易研究 2004年第3期(总第六十五期)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 林忠军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管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克250100) 摘要:作者通过比较今本和疱简《雨易》,认力战習简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 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都沘有大的差剥,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与战国本完 全相同或愈义相同的文宇,这种分本与战国本相关联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各种 版本中最雷要的版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本和其他本,其权威性并没有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文本 的出上而割弱和动摇。当然,今本并非十全十美,个别地方仍有错误,不必盲目崇拜。还有个别字的意 义,今本不如战国本更清楚 关键调:楚简《易》;今本《易》价值 中图分类号:B21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4)03-0016-05 viewing the value of the current version of Zhouyi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version of the bamboo slips of Chu Lin Zhong-jur Center for Zhouyi Ancient Chiese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stract. By comparing the Zhouyi of the current version and that of the bamboo slips of Chu, the author hexagrams, remarks affiliated to the hexagrams and lines, or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characters. Thoug current version resulted from the sorting out in the later dynasties, it preserved a great number of characters identical to thos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r synonym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indisputably demonstrated the current version in general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nd supe- ior to the version of the bamboo slips of Chu and other versions, and its authority was not weakened or undermined by the excavation of other versions. Surely, the current version is not a sheer perfect one and should not be blindly admired for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takes in it, with some characters not clearer than those in the version of bamboo slips of Chu. Key word the Yi on the bamboo slips the yi of current version: value 近期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战国楚竹书》(三),首次公布了楚简《周易》,使几千年的 战国《周易》重见天日,虽然楚竹书《周易》不完整,“总五十八简,涉及三十四卦内容”(第 33页)口,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周易》最早的版本,它的发现在易学史上 收稿日期:2004- 作者简介:林忠军(1960—),男,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 易研 究 年 第 期 总 第六 十 五期 从战 国楚简看通行《周易 》版本 的价值 林 忠 军 山东大学 易学 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摘 要 作者通过 比较今本和楚简《周易 》 , 认为战国楚简与今本《周 易 》无 论是卦符 、 卦名 , 还 是卦又 辞 , 整体内容和 文辞意义都没 有很大的差别 今本虽然经过后 世整理 , 但是文宇上 仍保 留了许多与 战国本完 全 相 同或意义相 同的文 字 , 这种今本 与战 国本相关联 的事 实 , 无 可 争辩地 证 明了 今 本仍然 是《周 易 》各种 版 本 中最 重 要 的版本 , 今本整体上优胜 于 战国本和 其他 本 , 其 权 威性并 没 有 因为近 几年许 多《周 易 》文本 的 出土 而 削弱 和 动摇 当然 , 今本并非 十全 十 美 , 个 别地 方仍 有错 误 , 不 必 盲 目祟拜 还 有 个 别 字 的 愈 义 今本不 如战国本更清楚 。 关扭询 楚简《易 》,今 本《易 》, 价值 中圈分类号 印 文做标识码 文 编号 一 一 一 衣 , , , “ , , , , , , , 卯 , , , , 叨 , 近期上海古籍 出版社 出版 了《战 国楚竹书 》三 , 首次公布了楚 简《周易 》 , 使几千年 的 战国《周易 》重 见天 日 , 虽然楚 竹 书《周 易 》不 完整 , “ 总 五 十八 简 , 涉及 三 十 四 卦 内容 ,’第 页 ‘〕, 但它却是迄今为止我们所 能见 到 的《周 易 》最早 的版本 , 它 的发 现在 易 学史上 收藕 日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林忠军 。一 , 男 , 山东莱 阳人 ,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研究先秦《周易》版本和《周易》版本演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周易》通行本出自汉代费氏古文本。在汉代,《周易》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立于官 学的今本《易》,即由汉初田何传授,施、孟、梁丘等人使用的《周易》版本;一个是民间流传 的古本《易》,是由费直传授,东汉马融、郑玄、荀爽等人使用的本子。根据《汉书》记载,由 于《周易》为卜筮之书,免于秦代焚书之灾,这两种版本除了书写不同,其重要差别只在于 其一脱去“无咎”和“悔亡”。《汉书·艺文志》云: 及秦爝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亍宝、元,有施、孟、梁 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刈向以中古文《妈经γ校施、孟、梁丘经, 或脱去“无咎”“海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 东汉后,古文经流行,《后汉书·儒林列传》云:“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 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受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 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在古文易流行之时,官方经过了几次大的校书,章帝亲自在白虎 观召开包括易学在内的经学讨论会,“考详异同”。并下诏令高才教授古文经传,“虽不立 学官,然省础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后汉书·儒林传》)2安 帝博选诸儒及五经博士刘珍、马融等于东观,校订包括《易经》在内的五经及其它文献,“整 齐脱误,是正文字”。据今人金德建考证,此次校书是把今文本校定成古文本。(第261 页)3而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 使天下咸取则焉”。但此次校刊的熹平石经是今文。经过汉儒整理和校勘,《周易》今古文 版本不会有差别,唐代取王弼易为官学而为之疏,古文《周易》定为学界一尊。在疑古惑经 影响下,宋儒有改经之习惯,但经清阮元等人校勘,《周易》古本成为今之标准本或通行本。 很少人对于《周易》版本提出质疑,直到民国疑古之风兴起,学者对于个别文辞无法解释时 怀疑《周易》经文有缺漏文字存在,遗憾的是未见到出土的文献。前几年马王堆帛书《周 易》出土,成为学界能见到最早《周易》版本,《周易》版本问题又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帛书 《周易》的不同卦序和不同文字引发学界热烈争论。但是对于版本中许多问题很难说清 楚,近期公布战国楚简《周易》,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周易》版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战国楚简《周易》与今本《周易》无论是卦符、卦名,还是卦爻辞,整体内容和文辞意义 没有很大的差别。就符号构成而言,战国楚简与今本、帛书、阜阳简在写法上存在差别,战 国楚简本符号是由八一构成,今本符号是由--构成,而帛本符号是由一构成,阜阳 简符号是由∧一构成。虽然写法不尽相同,但其意义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同意王明钦、 廖名春先生等人的看法。王明钦在研究了数字卦和王家台《归藏》符号后指出:“如果说 商周到战国时期,仍属于数字卦,其中‘一’、‘六’、‘八”仍表示着数字的意义,那么到了秦 汉时期,它们就已经从表示数字的意义上脱离出来,变成了单纯表阴阳的符号。马王堆帛 书《周易》以一表示阳爻,以北表示阴爻,若这两种符号仍代表一’和‘八的意义,其占断 之辞就不可能出现‘初九’、‘六二’等语,而相应的应该是‘初一’、‘八二’等等。因此,这里 的八,当与王家台秦简和阜阳汉简中的∧、八一样,都是代表阴爻的符号。可以说,秦汉时 期八卦符号中的一与∧、八\(或八)就是今本《周易》通行的阳爻一和阴爻-的前身。∧和 八的区别本身很小,∧的两笔略分开就成了八,而将八的两笔拉平便成了-”廖名春先 生也有同论:“这和书写形式是有关的。竹简或帛书上的行栏很窄,像今本那样,写作--, 中间断开的部分容易模糊而连成直线,易与阳爻一混淆,而作∧或,与阳爻易于区别

具有重要意义 , 为我们研究先秦《周 易 》版本 和《周易 》版本 演变提供 了有力 的证据 。 《周 易 》通行本 出 自汉代 费 氏古文本 。 在汉代 ,《周易 》主要有 两个版本 , 一个是 立于官 学 的今 本《易 》 , 即 由汉初 田何传授 , 施 、 孟 、 梁丘 等人 使用 的《周 易 》版 本 一个 是 民 间 流传 的古本《易 》 , 是 由费直传授 , 东汉 马融 、 郑玄 、 荀 爽 等人 使用 的本 子 。 根 据《汉 书 》记 载 , 由 于《周易 》为 卜盆之 书 , 免于秦代焚 书之灾 , 这 两种 版本 除 了 书写不 同 , 其重 要 差 别 只 在 于 其一脱 去 “ 无咎 ”和 “ 悔亡 ” 。 《汉 书 · 艺文志 》云 及秦烙 书 , 而 易为 卜丝 之 事 , 传 者不 绝 。 汉 兴 , 田 何 传之 , 讫 于 宣 、 元 , 有施 、 孟 、 梁 丘 、 京 氏 列 于 学官 , 而 民 间 有 费 、 高二 家之说 。 刘 向 以 中古 文《易经 》校施 、 孟 、 梁丘 经 , 或 脱去 “ 无 咎 ”“ 悔亡 ” 。 惟 费氏 经 与 古 文 同 。 东汉后 , 古 文经流行 ,《后汉 书 · 儒林列传 》云 “ 建 武 中 , 范 升传孟 氏 易 , 以 授 杨 政 , 而 陈元 、 郑众 皆传费 氏易 , 其后 马融亦 为其传 。 融 受 郑玄 , 玄 作《易 注 》 , 荀 爽 又作《易传 》 , 自 是费 氏兴 , 而京 氏遂 衰 。 ”在古文 易流行之时 , 官方 经 过 了几次 大 的校 书 , 章帝 亲 自在 白虎 观召 开包括易学在 内的经学讨论会 , “ 考详异 同 ” 。 并 下 诏 令 高才教 授古 文 经传 , “ 虽 不 立 学官 , 然 皆摧高第 为讲郎 , 给事近署 , 所 以 网罗 遗逸 , 博存众家 。 ,’《后 汉 书 · 儒林传 》 〕安 帝博选诸儒及 五经博士刘 珍 、 马 融等于东观 , 校 订包括《易 经 》在 内的五经及其它文献 , “ 整 齐脱误 , 是正 文 字 ” 。 据 今 人 金 德 建 考 证 , 此 次校 书是 把 今 文 本 校 定成 古 文 本 。 第 页 而灵帝 “ 诏 诸儒正定 五 经 , 刊 于 石碑 , 用 古 文 、 篆 、 隶 三 体 书法 以 相 参 检 , 树 之学 门 , 使天 下咸取则 焉 ” 。 但此 次校 刊 的熹平石经是 今文 。 经过汉儒整 理 和校 勘 ,《周易 》今古文 版本不会有差别 , 唐代取王 弼 易为官学而为之疏 , 古 文《周 易 》定 为学界一 尊 。 在 疑古 惑经 影 响下 , 宋儒 有改经之习惯 , 但 经清 阮元等人 校勘 ,《周 易 》古本成 为今之标 准本或通 行本 。 很少人对 于《周易 》版本提 出质疑 , 直 到 民 国疑古之风兴起 , 学者对 于个别 文辞无 法解 释 时 怀疑《周易 》经文有 缺 漏 文字 存 在 , 遗 憾 的是 未 见 到 出 土 的文 献 。 前 几 年 马 王 堆 帛书《周 易 》出土 , 成 为学界能见 到最早《周 易 》版本 ,《周易 》版本 问题 又成为学界关注 的焦点 , 帛书 《周 易 》的不 同卦序 和不 同文 字 引发 学 界 热 烈争 论 。 但是 对 于 版本 中许 多 问 题很 难 说 清 楚 , 近期公 布战 国楚 简《周易 》 , 对 于我们进一 步研究《周易 》版本 问题提供 了新 的证据 。 战 国楚简《周易 》与今本《周易 》无论是 卦 符 、 卦名 , 还 是 卦艾 辞 , 整 体 内容 和 文辞 意义 没有很 大 的差 别 。 就符号构成而 言 , 战 国楚 简 与今本 、 帛书 、 阜 阳简在写法上存在差别 , 战 国楚 简本符号是 由八一构成 , 今本 符号是 由 一 构成 , 而 帛本符号是 由 “ ‘ 一构成 , 阜 阳 简符号是 由 八一 构成 。 虽 然 写法不尽相 同 , 但 其 意义 完全 一致 。 因此我 们 同意 王 明钦 、 廖名春先生等人 的看法 。 王 明钦 在研究 了数 字 卦 和 王家 台《归 藏 》符号 后 指 出 “ 如果 说 , 商周 到战 国时期 , 仍属 于数字 卦 , 其 中 ‘ 一 ’ 、 ‘ 六 ’ 、 ‘ 八 ’仍 表 示 着数字 的意义 , 那 么 到 了秦 汉 时期 , 它们就 已 经从表示数字 的意义 上脱离 出来 , 变成 了单纯表 阴 阳 的符号 。 马王 堆 帛 书《周 易 》以一表示 阳艾 , 以 “ 表示 阴交 , 若这 两种 符 号仍代 表 ‘ 一 ’和 ‘ 八 ’ 的意 义 , 其 占断 之辞就不可 能 出现 ‘ 初九 ’ 、 ‘ 六二 ’等语 , 而相应 的应该是 ‘ 初一 ’ 、 ‘ 八二 ’等等 。 因此 , 这里 的八 , 当与王 家 台秦简和阜 阳汉 简 中的 八 、 八一样 , 都是代表 阴交 的符号 。 可 以说 , 秦汉 时 期八卦符号 中的一与 八 、 八 或八 就是 今 本《周 易 》通行 的 阳艾一和 阴交一的前 身 。 八和 八 的区 别本身很小 , 八的两笔 略分开就成 了八 , 而将八 的两 笔拉平便成 了一 。 ”川 廖名 春先 生 也有 同论 “ 这 和书写形式是有关 的 。 竹简或 帛书上 的行栏 很 窄 , 像今本 那样 , 写作一 , 中间断开 的部分容易模糊 而连成直线 , 易与 阳交一混 淆 , 而作 八 或 ‘ , 与 阳艾 易 于 区 别

因此,阜阳简阴爻作∧,帛书阴爻作八,并不一定与数字有关,而是为了突出它与阳爻的 区别,对今本的“形加以变通的结果由此,我们也有理由把战国楚简阴爻视为与今 本阴爻同等意义 从文字上看,今本与战国本大致相同,尤其值得说明的是,有许多文字战国本同于今 本,而不同于帛本,如:战国本和今本《周易》中所有的“孚”、“遇”、“上”字皆相同,而帛书 “孚”作“复”字,“遇”作“愚”(或“禺”)。“上”作“尚”。又,战国本和今本選卦九三皆作“係 逐”,“畜臣妾”。“係”帛本作“为”,“臣”帛本作“仆”。战国本和今本睽上九皆作“见豕”,而 帛书作“见稀”。战国本和今本蹇初六作“来誉”,而帛本作“来輿”。战国本和今不蹇上六 作“来硕”,帛书作“来石”。战国本和今本央九三作“君予央”,帛书謇作“君子缺缺”。战 国本和今本妡初六作“繫于金柷”,而帛书作“擊干金梯”。战国本和今本萃卦辞作“用大 牲”,帛本作“用大生”。战国本和今本困卦九五作“利用祭祀”帛本作“利用芳祀”。战国 本和今本遜六二、革初九作“黄午之革”,帛本作“黄牛之勒”。战国本和今本革六二作“乃 革之”,而帛本作“乃勒”。战国本和今本井作“改邑”,帛本作“苣邑”。战国本和今本既 济九五皆作“东邻杀午”,而帛本作“东邻杀牛以祭”。 从文字意义看,虽然有许多地方用字不同,但字义相同。战国楚简《周易》使用了不同 于今本的字,如卦名尨(蒙)、币(师)、參(豫)、蛊(蠱)、亡忘(无妄)、大她(大畜)歙(咸)、 朦(遜)、楑(睽)、訐(蹇)、獬(解)、敏(妡)、汬(井)等及卦爻辞中的卿(亨)、冬(终)、晶(三) 罗〔离)、又(有)、僮(童)、是蜀(籣躅)、攸攸(逐逐)等,这些字或是古字,或音同或音近或字 形相近与今本可以假借。如“尨”音读“蒙”,《经典释文》云:“尨,莫江反,又音蒙。”尨、蒙 音同义通而假借。《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左传》僖公五年引做“弧裘尨茸。”《史 记·晋世家》引作“弧裘尨茸。”币,阜阳汉简同,今本作“师”。“币”,其字型同于“师”左偏 旁,与“师”通偎。《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从币从自。”卿,今本、帛本、阜阳简皆作 亨”。濮茅左云:“卿,古‘饗字,甲骨文、金文、简文的字形都象两人相对而饮,《说文·食 部》:‘饗,鄉人饮酒也,从食,从鄉鄉亦声,许两切,通亨。”(第139页)口卦辞也有不同的 字。如小过“飞鸟罗之”帛本同,今本作“飞鸟离之”。罗离相通,《方言》云:“罗谓之离,离 谓之罗。”是罗、离声转义同。其它通假字和古今字学界已有人作过研究,兹不赘述。 有个别地方用字与今本不同,但字义相同或相近。如币(师)卦上六“启邦”,帛本也作 “启邦”,同于今本“开国”。壓(谦)上六“征邦”同于今本“征邑”。比卦六四“亡不利”,今 本和帛本作“贞吉”。 由此可以看出,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但是文字上仍保留了许多战国本完全相同或 意义相同文字,这种今本与战国本关联的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各种 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其权威性并没有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文本的出土而削弱和动摇 但是战国本与今本除了在用字和字义上一致外,也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一些差异。这 些差异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国本有少字者,如,今本讼卦九二“归而逋,”帛本也有“而”字,战国本作“归 肤”,无“而”字。今本和帛本比卦六二作“贞吉”战国本无“贞”字,今本、帛本和阜阳汉简 比九五爻“王用三驱”楚简作“王三驱”,无“用”字。今本和帛本咸上六“咸其辅颊舌”,战 国本无“其”字。今本和帛本恒卦卦辞皆有“利有攸往”战国本无“利有攸往”。今本和帛 本蹇卦辞皆有“贞吉”,战国本无“贞吉”。今本和帛本解卦六三皆有“贞吝(閩)”,而战国本

因此 , 阜 阳简 阴艾作 八 , 帛书 阴艾作八 , 并不 一定 与数字 有关 , 而 是 为 了突 出它 与 阳丈 的 区别 , 对今本 的 ‘ 一 ’形加 以变通 的结果 。 , 〕由此 , 我们也有理 由把 战 国楚简 阴交视为与今 本 阴艾 同等意义 。 从文字上看 , 今本与战 国本大致相 同 , 尤其值 得说 明的是 , 有许多 文字 战 国本 同于今 本 , 而不 同于 帛本 , 如 战 国本 和 今 本《周 易 》中所 有 的 “ 孚 ” 、 “ 遇 ” 、 “ 上 ” 字 皆相 同 , 而 帛书 “ 孚 ”作 “ 复 ”字 , “ 遇 ”作 “ 愚 ” 或 “ 禺 ” 。 “ 上 ”作 “ 尚 ” 。 又 , 战 国本 和今本 逐 卦九三 皆作 “ 像 逐 ” , “ 畜 臣 妾 ” 。 “ 保 ” 帛本作 “ 为 ” , “ 臣 ” 帛本作 “ 仆 ” 。 战 国本和今本 睽上九 皆作 “ 见东 ” , 而 帛书作 “ 见稀 ” 。 战 国本和今本赛初 六作 “ 来誉 ” , 而 帛本 作 “ 来舆 ” 。 战 国本 和 今 本赛上六 作 “ 来硕 ” , 帛书作 “ 来石 ” 。 战 国本和 今本央九三作 “ 君子央央 ” , 帛书本作 “ 君子缺缺 ” 。 战 国本和今本妮初六作 “ 繁于金棍 ” , 而 帛书作 “ 攀 于金 梯 ” 。 战 国本 和今本 萃卦 辞作 “ 用 大 牲 ” , 帛本作 “ 用 大生 ” 。 战 国本 和今本 困卦九 五作 “ 利用 祭祀 ” , 帛本作 “ 利用 芳 祀 ” 。 战 国 本 和今本避六二 、 革初九作 “ 黄牛之革 ” , 帛本 作 “ 黄牛 之勒 ” 。 战 国本 和今本 革六 二作 “ 乃 革之 ” , 而 帛本作 “ 乃 勒之 ” 。 战 国本 和今本井 作 “ 改 邑 ” , 帛本作 “ 艺 邑 ” 。 战国本 和今 本既 济九五 皆作 “ 东邻杀牛 ” , 而 帛本作 “ 东邻杀 牛 以 祭 ” 。 从文字 意义看 , 虽然有许多地方用字不 同 , 但字义相 同 。 战 国楚简《周易 》使用 了不 同 于今本 的字 , 如卦名龙 蒙 、 币 师 、 步 豫 、 蛊 盛 、 亡忘 无 妄 、 大坦 大畜 、 敛 咸 、 胧 逐 、 橙 睽 、 舒 赛 、 娜 解 、 敏 垢 、 菜 井 等及 卦交辞 中的卿 亨 、 冬 终 、 晶 三 、 罗 离 、 又 有 、 憧 童 、 是蜀 嘀踢 、 枚枚 逐逐 等 , 这些字或是古字 , 或音 同或音近或字 形 相近 与今本 可 以假借 。 如 “ 龙 ”音 读 “ 蒙 ” ,《经典 释 文 》云 “ 龙 , 莫江 反 , 又音 蒙 。 ” 龙 、 蒙 音 同义通而假借 。 《诗 · 邺风 · 旎丘 》“ 狐裘蒙戎 ” ,《左传 》嘻公五年引做 “ 弧裘龙茸 。 ,’史 记 · 晋世家 》引作 “ 弧裘龙茸 。 ” 币 , 阜 阳汉 简 同 , 今本作 “ 师 ” 。 “ 币 ” , 其字 型 同于 “ 师 ”左偏 旁 , 与 “ 师 ”通假 。 《说文 》 “ 师 , 二千五百人 为师 , 从 币从 自 。 ” 卿 , 今本 、 帛本 、 阜 阳简 皆作 “ 亨 ” 。 泼茅左 云 “ 卿 , 古 ‘ 餐 ’字 , 甲骨文 、 金文 、 简文 的字形都象两人相对 而饮 ,《说文 · 食 部 》 ‘ 餐 , 榔人饮酒也 , 从食 , 从榔 , 榔亦声 , 许两切 , ’通亨 。 ,’第 页 ‘ 〕卦辞也有不 同的 字 。 如小过 “ 飞 鸟罗之 ” , 帛本 同 , 今本作 “ 飞鸟离之 ” 。 罗 离相通 ,《方言 》云 “ 罗谓之离 , 离 谓 之罗 。 ”是罗 、 离声转义 同 。 其它通假字 和古今字 学界 已 有人作过研究 , 兹不赘述 。 有个别地方用字 与今本不 同 , 但字义相 同或相 近 。 如 币 师 卦上六 “ 启邦 ” , 帛本也作 “ 启邦 ” , 同于今本 “ 开 国 ” 。 壁 谦 上 六 “ 征邦 ” 同于今本 “ 征 邑 ” 。 比卦 六 四 “ 亡 不 利 ” , 今 本和 帛本作 “ 贞吉 ” 。 由此 可 以 看 出 , 今本虽然经过后世整理 , 但是 文字上仍保 留 了许多 战 国本完全相 同或 意义相 同文字 , 这种今本与战 国本关联 的事实 , 无可争辩地证 明了今本仍然是《周易 》各种 版本 中最重要 的版本 , 其权威性并 没有 因为近几年许多《周易 》文本 的出土而 削弱和动摇 。 但是 , 战 国本 与今本 除了在用字和字义 上一致外 , 也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一些差异 。 这 些差异 大致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战 国本有 少 字 者 , 如 , 今 本 讼 卦 九 二 “ 归 而 道 , ” 帛本 也 有 “ 而 ” 字 , 战 国本 作 “ 归 肤 ” , 无 “ 而 ”字 。 今本和 帛本 比卦六 二作 “ 贞 吉 ” , 战 国本无 “ 贞 ”字 , 今本 、 帛本 和阜阳汉 简 比九五艾 “ 王用三驱 ” , 楚简作 “ 王三 驱 ” , 无 “ 用 ”字 。 今本和 帛本咸上六 “ 咸其辅颊舌 ” , 战 国本无 “ 其 ”字 。 今本 和 帛本恒 卦卦辞 皆有 “ 利有枚往 ” , 战 国本无 “ 利有枚往 ” 。 今本 和 帛 本赛卦辞 皆有 “ 贞吉 ” , 战国本无 “ 贞 吉 ” 。 今本 和 帛本解 卦六 三 皆有 “ 贞吝 蔺 ” , 而战国本

无“贞吝(閩)”。今本艮卦六四有“无咎”,战国本和帛本皆无“无咎”。今本和帛本涣卦卦 辞最后有“利贞”,而战国本无“利贞” 2)战国简本有多字者,如亡忘六二“不耕而获”,今本和帛本作“不耕获”,多“而”字 大(大畜)卦“不家而飢”,今本和帛本作“不家食”,多“而”字。陵(随)卦上六“係而敏 之”,今本作“拘係之”,帛本句型同。多“而”字,且句型稍有变化。战国简本颐六二“日瞋 颐”,帛本也有“曰”,今本作“颠颐”,少“曰”字。逐初六战国本作“朦亓尾碉”,今本和帛本 无“亓”字。弊(涣)卦辞“王假于庙”下有“利见大人”,今本和帛本歹此句。 (3)战国楚简使用了意思完全不同的字,如比卦楚简作“备筮”,今本和本作“原筮” 亡忘九五:“亡忘又疾,勿药有菜。”又,今本和帛本作“之”,菜,今本和帛本作“喜”。讼九二 “三百户”楚简作“三四户”。参(豫)六晶(三)“可”之“可”,今本作“盱”。战国本艮六二 “艮其足”之“足”,今本作“腊”。“丌心不悸”之“悸”,今本和帛本作“快” 战国本与个本不同,有西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战国本转抄之误,今本对比它本做以校 正,如上述第(1)种情况,战国本语句虽简练但不太顺畅;还有第(3)种情况,战国本用字不 同,其义难解,故这两种情况恐属于此类。一种可能是《周易》原本有误或不规范,战国本 沿袭之,今本对原本和战国本进行了处理,使之更规范。如上述第(2)种情况,今本语句更 精练,且通达,恐属于此类。不管是哪种情况,皆说明了《周易》在流传过程中,有因文字转 换或抄写而出现的问题,后经历多次校正和整理而成为今本,这些整理是在不改变作者原 意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虽然个别地方字句未能保持原貌,但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 本和其他本 试以颐卦为例。战国简本颐六二“日瞋颐”,帛本也有“日”,今本作“颠颐”,似今本逸 “曰”字,然考其经文,今本颐六四日“颠颐”,帛本作“颠颐”,战国本也作“颠颐”。又,除了 卦名外,其他与颐相连的多是两字,如“观颐”、“由颐”、“拂颐”,知六二作“颠颐”更胜 笔者认为,今本无“曰”字,也未必是逸字。“日”字恐是《周易》成书过程中吸收其他文 辞的遗存。理由,其一《周易》文辞中凡“曰”字难解。古人解说多不能自圆其说。如今本 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对于“曰”的训释,古人有两种观点,一是训“曰”为 说”,一是训“曰”为“日”。《经典释文》“曰,音越。刘云:曰,犹言也。郑:人实反,云日习 车从。”(第354-355页)后世多沿袭这两种观点,而今人高亨把“曰”当作“四”。(第 234页)笔者认为,训“曰”为“说”,此字多余,训“曰”为“日”,战国竹书本、帛书本及今本 ”写法清晰可辩,不可混淆,若可以把“曰”读为“日”,为何未发现任何版本将二者 混写。高亨先生疑“日”为“四”,则更无根据。考帛书《易传·昭力》,两次引用大畜九三皆 为“阑舆之卫”,则知“曰”字多余。如廖名春所言:“今本曰字,用在此处,殊为不通”。“《昭 力》引无“曰字,多一‘之字,文从字顺,足证今本之日字有误。”(第188页)又如困上 六:“曰动悔有悔。”对于“曰”字解说与大畜卦大致相似。宋程颐说,“曰,自谓也。”(《程氏 易传》卷四)今人高亨引王引之说,认为曰为语助词。考《象传》“动悔有悔,吉行也”,知此 曰”字多余。其二,卜辞、《归藏》与《周易》关系,前人作了深入的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共 识,认为易辞与卜辞、《归藏》文辞皆为卜筮类,其中卜辞和《归藏》之辞是卦爻辞形成的重 要来源。今人台湾学者屈万里曾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易卦因袭龟卜,余永梁从句法和 成语两个角度说明易辞仿卜辞而成,10鄙人提出《归藏》对于《周易》的影响。而卜辞常 使用“占曰”等字眼,与《周易》密切相关的数字卦多用“曰”字。如河南安阳四盘磨卜骨刻 2 c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无 “ 贞吝 阴 ” 。 今本 良卦六 四 有 “ 无 咎 ” , 战 国本 和 帛本 皆无 “ 无 咎 ” 。 今本 和 帛本 涣 卦 卦 辞最后 有 “ 利 贞 ” , 而 战 国本无 “ 利贞 ” 。 战 国简本有多字 者 , 如 亡忘 六二 “ 不耕而获 ” , 今本和 帛本作 “ 不 耕获 ” , 多 “ 而 ”字 。 大 增 大畜 卦 “ 不家 而献 ” , 今本 和 帛本作 “ 不 家 食 ” , 多 “ 而 ” 字 。 陵 随 卦上 六 “ 保 而 敏 之 ” , 今本作 “ 拘 保之 ” , 帛本句 型 同 。 多 “ 而 ”字 , 且 句 型 稍 有 变化 。 战 国简本 颐六 二 “ 曰 镇 颐 ” , 帛本也有 “ 曰 ” , 今本作 “ 颠 颐 ” , 少 “ 曰 ” 字 。 返 初 六 战 国本 作 “ 胧 介 尾 硒 ” , 今 本 和 帛本 无 “ 元 ”字 。 彝 涣 卦辞 “ 王假 于庙 ”下有 “ 利见大人 ” , 今本 和 帛本无此句 。 战 国楚 简使用 了意思完全不 同的字 , 如 比卦楚简作 “ 备盆 ” , 今本和 帛本作 “ 原 盆 ” 。 亡忘九五 “ 亡忘又疾 , 勿 药有菜 。 ”又 , 今本 和 帛本作 “ 之 ” , 菜 , 今本 和 帛本作 “ 喜 ” 。 讼 九二 “ 三百 户 ” , 楚简作 “ 三 四 户 ” 。 步 豫 六 晶 三 “ 可 乡 ”之 “ 可 ” , 今本作 “ 吁 ” 。 战 国本 良六二 “ 良其足 ”之 “ 足 ” , 今本作 “ 用卜 ” 。 “ 开 心不悸 ” 之 “ 悸 ” , 今本和 帛本作 “ 快 ” 。 战国本 与今本不 同 , 有 两 种可能 一种 可 能 是 战 国本 转抄 之误 , 今 本对 比 它本 做 以校 正 , 如上述第 种情况 , 战 国本语句虽 简练但不太顺 畅 还 有第 种 情况 , 战 国本用字 不 同 , 其义难解 , 故这两种情 况恐属 于此类 。 一 种 可 能是《周 易 》原本 有误 或不规 范 , 战 国本 沿袭 之 , 今本对 原本 和 战 国本进行 了处理 , 使之更 规范 。 如上述第 种情况 , 今本语句更 精练 , 且通 达 , 恐属 于此类 。 不 管是 哪种情 况 , 皆说 明 了《周 易 》在 流传过程 中 , 有 因文字转 换或抄写 而 出现 的 问题 , 后 经历 多次校 正 和整理而成 为今本 , 这些整理是在不 改变作者原 意 的大前 提下进行 的 , 因此 , 虽然个别地方字句 未 能保持 原 貌 , 但 今 本 整体 上优 胜 于 战 国 本 和其他本 。 试 以颐 卦为例 。 战 国简本颐六 二 “ 曰 镇 颐 ” , 帛本 也有 “ 日 ” , 今 本 作 “ 颠 颐 ” , 似今 本 逸 “ 日 ”字 , 然 考其经文 , 今本颐六 四 日 “ 颠 颐 ” , 帛本 作 “ 颠 颐 ” , 战 国本 也作 “ 颠 颐 ” 。 又 , 除 了 卦名外 , 其他 与颐相连 的多是两 字 , 如 “ 观颐 ” 、 “ 由颐 ” 、 “ 拂 颐 ” , 知六 二作 “ 颠 颐 ”更胜 。 笔 者认 为 , 今本无 “ 曰 ”字 , 也未必是逸字 。 ‘旧 ”字恐是《周 易 》成 书过程 中吸收其他 文 辞 的遗存 。 理 由 , 其一《周易 》文辞 中凡 “ 曰 ” 字难 解 。 古人 解 说 多不 能 自圆其 说 。 如今 本 大畜九三 “ 良马逐 , 利艰 贞 , 曰 闲舆 卫 。 ”对 于 “ 日 ” 的训释 , 古人有两种 观点 , 一是训 “ 曰 ” 为 “ 说 ” , 一是训 “ 日 ” 为 “ 日 ” 。 《经典释文 》 ‘旧 , 音越 。 刘 云 日 , 犹 言也 。 郑 人 实反 , 云 日 习 车从 。 ” 第 一 页 “ 〕后 世 多 沿 袭 这 两 种 观 点 , 而 今 人 高 亨 把 “ 曰 ” 当作 “ 四 ” 。 第 页 〕笔者认 为 , 训 “ 曰 ” 为 “ 说 ” , 此字多余 , 训 “ 曰 ”为 “ 日 ” , 战 国竹 书本 、 帛书本及 今本 “ 日 ”“ 日 ”写 法清 晰可辩 , 不 可混 淆 , 若可 以 把 “ 日 ”读 为 “ 日 ” , 为何 未 发 现任何版本 将 二者 混写 。 高亨先生 疑 “ 曰 ”为 “ 四 ” , 则更无根据 。 考 帛书《易传 · 昭 力 》 , 两次引用 大畜九三 皆 为 “ 阑舆之卫 ” , 则知 “ 日 ”字 多余 。 如廖名春所 言 “ 今本 日 字 , 用 在此处 , 殊 为不通 ” 。 “《昭 力 》引无 ‘ 曰 ’字 , 多一 ‘ 之 ’字 , 文从字顺 , 足证今本 之 ‘ 曰 ’字有误 。 ” 第 页 〕又如 困上 六 “ 日 动悔有悔 。 ”对 于 “ 曰 ”字解说 与大畜卦大致 相 似 。 宋 程 颐说 , “ 日 , 自谓 也 。 ” 《程 氏 易传 》卷 四 今人高亨引王 引之说 , 认为 曰 为语助 词 。 考《象传 》 “ 动悔 有 悔 , 吉行 也 ” , 知此 “ 曰 ”字 多余 。 其二 , 卜辞 、《归 藏 》与《周 易 》关 系 , 前 人 作 了深 人 的探 讨 , 并 逐 渐形 成 了共 识 , 认为易辞与 卜辞 、《归藏 》文辞 皆为 卜盆类 , 其 中 卜辞 和《归 藏 》之辞 是 卦艾 辞形 成 的重 要来源 。 今人 台湾学者屈万 里 曾用 大量 的事实说 明 了易 卦 因袭龟 卜 , 余永 梁 从句 法 和 成语两个角度说 明易辞仿 卜辞而成 , 〕鄙人 提 出《归 藏 》对 于《周 易 》的影 响 。 〕而 卜辞常 使用 “ 占曰 ” 等字 眼 , 与《周 易 》密切相关 的数字 卦多用 “ 曰 ”字 。 如河南安 阳 四 盘磨 卜骨 刻

有:七五七六六六日魁,七八七六七六曰隗。陕西歧山凤雏村出土甲骨刻有:曰其无咎既 鱼(吉)。(第29-30页)2出土秦简《归藏》文辞皆用“曰”字,山因此,《周易》用“曰”字可 能是吸收卜辞、《归藏》文辞时的遗存。而这种遗存在版本流传过程中,由于不符合《周易》 卦爻辞体例而被整理者(如孔子儒家)有意删去,有个别未被删去则由于崇拜圣人而保留 到今天。删去“曰”字,文句更顺畅,更规范。故今本颐卦无“日”字当胜于它本 当然,今本并非十全十美,个别地方仍有错误,不必盲目崇拜。如今本《周易·涣九 五》作“涣汗其大号。”《汉书·刘向传》引同。历代多依此解之,高亨先生、刘大钧先生、吴 新楚等人以上下文为据提出此句存有倒文(第335页)〈第31--31页)(第13 页)5,即“汗”和“其”位置互倒,当为:“涣其汗大号。”帛书《周易》作“涣其肝大号”是力 证,而战国楚简也作:“弊亓大虐。”证明了今本有误。又,今本卒卦辞开始有“亨”字,战国 楚简本和帛本皆无“亨”字。《释文》:“马、郑、陆、虞并无此字”,知今本衍“亨”字。战国 本和帛本涣卦初六最后有“悔亡”,而今本无“悔亡”,知今本脱去“悔亡”。战国本和帛 本既济九五爻辞最后有“吉”,而今本无“吉”字,今本脱去“吉”字。由此看来,虽经刘向父 子和历代学士校勘今古文《周易》,对于脱去的“无咎”“悔亡”等辞进行过处理,但今本在流 传过程中仍有脱有衍 还有个别字的意义,今本不如战国本更清楚。如革卦卦辞今本作“巳日乃孚”,战国本 作“改日乃孚”;六二爻辞今本作“巳日乃革之”,战国本作“改日乃革之”。“改”与“巳”可以 通假,但战国本“改”字意思更明确,符合革卦意义,革,有变革改革之意,《象传》日:“‘巳日 乃孚’,革而信之。”显然,将“巳”释为“革”,战国本作“改”则胜于今本“巳”。另外,《周易》 通例是每一卦卦爻辞说的未必是一个事,但每一卦有一个主题,即必须与卦名意义相关 如屯卦用“屯”,临卦用“临”,咸卦用“咸”,艮卦用“艮”等,革卦当用“革”字或“改”字,战国 本用“改”字,符合革卦意义,革,有变革改革之意。今本作“巳”易起歧义。古者有读为 “祀”者,训为祭祀;有读为天于“己”者或地支“巳”者,傅会改革之意。即是其证 参考文献 [1]濮茅左.(楚竹书)《周易》释文考释)[M].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后汉书[M们]北京:中华书局,1991. [3]金德建,经今古文字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 [4]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A].古方,等.一剑集[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5]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周易研究,2000,(3) [6]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 [7]高亨,周易古经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8]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M].台北:台湾文史出版杜,1998. [9]屈万里,易卦源于龟卜考[A].黄寿祺张善文周易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 [10]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A]周易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1]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J.周易研究,2001,(2) [12]帏仲民.帛易说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3]王明钛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A].武汉大学海峡两岸青年论文发表会论文,2001. [14]刘大钓周易概论[M].山东:齐鲁书社,1988 [15]吴新楚周易异文校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贵任编辑:李尚信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有 七 五七 六六六 曰 魁 , 七 八七六七 六 曰 魄 。 陕西歧 山 凤雏村 出土 甲骨 刻 有 曰 其无 咎既 鱼 吉 。 第 一 页 〕出土秦简《归藏 》文辞 皆用 “ 曰 ” 字 , 山 〕因此 ,《周易 》用 ‘旧 ” 字可 能是 吸 收 卜辞 、《归藏 》文辞时 的遗存 。 而这种遗存在 版本 流传过程 中 , 由于不符合《周易 》 卦交辞体例而被整理者 如孔子儒 家 有意删 去 , 有个 别未 被删 去则 由于崇 拜 圣人 而保 留 到今天 。 删去 “ 日 ”字 , 文句更顺 畅 , 更规 范 。 故今本颐卦无 ‘旧 ”字 当胜 于它本 。 当然 , 今本并非十全 十美 , 个 别地 方仍 有 错 误 , 不必 盲 目崇 拜 。 如今本《周 易 · 涣 九 五 》作 “ 涣汗其 大号 。 ”《汉 书 · 刘 向传 同 。 历代 多依 此 解 之 , 高 亨先 生 、 刘 大 钧先 生 、 吴 新楚 等 人 以 上 下 文 为 据 提 出 此 句 存 有 倒 文 第 页 伙 第 一 页 们 第 页 , 〕, 即 “ 汗 ” 和 “ 其 ”位 置 互 倒 , 当为 “ 涣其 汗 大 号 。 ” 帛书《周 易 》作 “ 涣 其 肝 大号 ” 是 力 证 , 而 战 国楚简也作 “ 鲜介 大虑 。 ”证 明了今本 有 误 。 又 , 今本 萃卦辞开 始有 “ 亨 ”字 , 战 国 楚简本 和 帛本 皆无 “ 亨 ”字 。 《释文 》曰 “ 马 、 郑 、 陆 、 虞并 无 此 字 ” , 知今本 衍 “ 亨 ”字 。 战 国 本 和 帛本 涣卦初六丈辞最后有 “ 悔亡 ” , 而今本无 “ 悔亡 ” , 知今本脱去 “ 悔亡 ” 。 战国本 和 帛 本既济九五交辞最后 有 “ 吉 ” , 而今本无 “ 吉 ” 字 , 今 本 脱 去 “ 吉 ” 字 。 由此 看来 , 虽 经刘 向父 子和历代学士 校勘今古文《周 易 》 , 对于脱去 的 “ 无咎 ”“ 悔亡 ”等辞进行过处理 , 但今本在 流 传过程 中仍有脱有衍 。 还有个别字的意义 , 今本不如 战 国本更 清楚 。 如革 卦卦辞今本 作 “ 巳 日乃孚 ” , 战 国本 作 “ 改 日乃 孚 ” 六 二艾辞今本作 “ 巳 日乃革 之 ” , 战 国本作 “ 改 日乃 革 之 ” 。 “ 改 ”与 “ 巳 ”可 以 通假 , 但战国本 “ 改 ”字 意思更 明确 , 符合革卦意义 , 革 , 有变革改革之意 ,《象传 》曰 “ ‘ 巳 日 乃 孚 ’ , 革而信之 。 ”显然 , 将 “ 巳 ” 释为 “ 革 ” , 战 国本 作 “ 改 ”则 胜 于今 本 “ 巳 ” 。 另外 ,《周 易 》 通例是每一 卦卦艾辞说的未 必是一个事 , 但每 一 卦有 一个 主题 , 即必 须与卦名 意义 相关 。 如 屯卦用 “ 屯 ” , 临卦用 “ 临 ” , 咸 卦用 “ 咸 ” , 良卦用 “ 良 ” 等 , 革 卦 当用 “ 革 ”字 或 “ 改 ”字 , 战 国 本用 “ 改 ”字 , 符合 革 卦 意 义 , 革 , 有 变革 改 革 之 意 。 今 本 作 “ 巳 ” 易 起 歧义 。 古 者有 读 为 “ 祀 ”者 , 训 为祭祀 有读为天干 “ 己 ” 者或地支 “ 巳 ” 者 , 傅会改革之意 。 即是其证 。 参考文 献 「三浪茅左 楚竹 书 《周 易 释 文考释 仁 〕马 承源 上 海博物馆藏 战国楚竹书 三 〔 〕上 海 上 海古籍 出版 社 , 仁 〕后 汉 书 〕北京 中华 书局 , 〔 〕金 德建 经今古文 字考 〔 〕济南 齐鲁 书社 , 〕王 明钦 试论《归藏 》的几 个 问题 〔 」古方 , 等一剑 集 」北京 中 国妇女 出版社 , 〔 〕廖名春 上 海博物馆藏楚简《周 易 》管窥 〔 〕周易研究 , , 仁 〕周易正 义 〕北 京 北 京 大学 出版社 , 「 高亨 周易古经今 注 〔 〕北京 中华 书局 , 「」廖名 春 帛书易传初探 〔 〕台北 台湾文史 出版社 , 」屈 万里 易 卦源于龟 卜考 〔 」黄寿棋 , 张善文 周易研究 论文 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 〔 」余永梁 易卦交 辞 的时代及其作者 」周易研究论文集 〕北京 北京 师范 大学 出版社 , 〔 」林 忠 军 王 家 台秦简《归藏 》出土 的易学价值〔〕周 易研究 , , 「 〕韩仲 民 帛易说略 〔 〕北京 北 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 〕王 明钦 王 家 台秦墓竹简概述 〔 〕武汉 大学海峡两岸 青年论 文发表会论文 , 〔 〕刘大钧 周易概论 〔 〕山东 齐鲁书社 , 〕吴新楚 周易异 文校 正 〔 〕广州 广东人 民 出版社 , 贵任编辑 李 尚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