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文簡歷及其主要學術成果 張善文,福建長樂人,1949年生。文學碩士。曾受業於原 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著名易學專家黄壽祺教授(黄師早年遊學 北平中國大學,前後十餘載承教於曾國藩再傳弟子尚秉和先生、章太炎 高足吳承仕先生門下)。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 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帶頭人。兼任國 家《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東 方國際易學硏究院學術委員。曾多次應邀赴美國、馬來西亞、 韓國、臺灣等地講學及岀席國際會議。已在海內外出版《周易 譯注》、《周易辭典》、《象數與義理》、《周易與文學》、《周易入 門》、《易經初階》、《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潔淨精微之玄思》等著作。並點校整理尚秉 和先生遺稿《尚氏易學存稿》及馬振彪先生遺稿《周易學說》,主編《周易硏究論文集》(四 册)、《十三經漫談叢書》(十三册)等專書多種。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已刊行的著述多 次榮獲各類學術獎項。目前主持國家古籍整理岀版規劃領導小組的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 目提要·周易卷》及全國髙校古籍整理硏究工作委員會的重點項目《周易注疏點校》等科 研工作。 茲舉張善文之易學著述十二種簡介如次: 、《周易譯注》(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書與作者之先師黃壽祺教授合撰。全書52萬字,對《周易》經傳本文進行了全面注 釋,並將之譯成通俗規範的現代漢語,另附有θ9篇總論、400餘則說明,是一部譯、注、 論三結合的硏《易》專著。曾獲福建省晢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科硏項目優秀成果獎 (1987.4),及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優秀圖書獎(1991.4)。 、《周易辭典》(1992.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修訂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 社。) 此書121萬字,爲國內首部個人單獨編撰的《易》學辭書。包括《周易》經傳要語、 易學常識、易派易例、易辭衍用、治易名家、易學要籍等各類詞目凡4608條。書首列易學 重要圖表29幅,書末附《分類詞目表》及《詞目中文拼音索引》。曾獲福建省第二屆社會 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9)。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於2005年6月重版,封面用學術界前 輩顧廷龍先生題簽,內容頗有校正修訂
1 張善文簡歷及其主要學術成果 張善文,福建長樂人,1949 年生。文學碩士。曾受業於原 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著名易學專家黃壽祺教授(黃師早年遊學 北平中國大學,前後十餘載承教於曾國藩再傳弟子尚秉和先生、章太炎 高足吳承仕先生門下)。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 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帶頭人。兼任國 家《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東 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曾多次應邀赴美國、馬來西亞、 韓國、臺灣等地講學及出席國際會議。已在海內外出版《周易 譯注》、《周易辭典》、《象數與義理》、《周易與文學》、《周易入 門》、《易經初階》、《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潔淨精微之玄思》等著作。並點校整理尚秉 和先生遺稿《尚氏易學存稿》及馬振彪先生遺稿《周易學說》,主編《周易研究論文集》(四 册)、《十三經漫談叢書》(十三册)等專書多種。發表學術論文 60 餘篇。已刊行的著述多 次榮獲各類學術獎項。目前主持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的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 目提要·周易卷》及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的重點項目《周易注疏點校》等科 研工作。 茲舉張善文之易學著述十二種簡介如次: 一、《周易譯注》(1989.5,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書與作者之先師黃壽祺教授合撰。全書 52 萬字,對《周易》經傳本文進行了全面注 釋,並將之譯成通俗規範的現代漢語,另附有 69 篇總論、400 餘則說明,是一部譯、注、 論三結合的研《易》專著。曾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科研項目優秀成果獎 (1987.4),及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優秀圖書獎(1991.4)。 二、《周易辭典》(1992.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修訂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 社。) 此書 121 萬字,爲國內首部個人單獨編撰的《易》學辭書。包括《周易》經傳要語、 易學常識、易派易例、易辭衍用、治易名家、易學要籍等各類詞目凡 4608 條。書首列易學 重要圖表 29 幅,書末附《分類詞目表》及《詞目中文拼音索引》。曾獲福建省第二屆社會 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9)。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於 2005 年 6 月重版,封面用學術界前 輩顧廷龍先生題簽,內容頗有校正修訂
三、《玄妙的天書》(1996.7中華杳局香港有限公司,19976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筒體 字本。) 全書18萬字,選編《周易》經傳中最典型內容彙成一帙,分“易喻陰陽”、“易明人 事”、“易長於變”,“作易淵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徑”等六章進行闡釋論述, 對於青少年讀者研讀《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 四、《周易入門》(1991.11香港學林書店,1998.8華東師能大學出版社重版。) 此書10萬字,分13個專題介紹易學的基本問題,爲指導《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門讀 物 五、《周易研究論文集》四輯(第一輯1987.9,第二輯1989.8,第三輯1990.5,第四 輯1990.5,均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以上四輯與作者之先師黃壽祺教授合編,共165萬字,收入本世紀初至80年代的重要 易學論文159篇。第一輯側重考据學,第二輯側重象數學,第三輯側重義理學,第四輯側 重以新的觀點研究《周易》。是海內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紀《周易》研究成果的較大型的 分類易學論文集。 六、《象數與義理》(1993.5遼寧教育出版社。) 此書唑4萬字,爲張岱年主編《國學叢書》中的一種。著重就歷代《易》說中的“象數 派”與“義理派”詳加論述,以揭明中國《易》學史上這兩大學派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及其 內在規律。 七、《易經初階》(1996.1臺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此書20萬字,凡18章,分爲內篇、外篇兩部分。其中內篇11章,展示讀《易》的 系列基本常識;外篇7章,分別從文學、美學、史料學等方面闡明《周易》經傳的價值 總其內外兩篇,皆屬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階梯,故以“初階”爲名 八、《周易與文學》(19979福建教育出版社。) 此書22萬字,圍繞《周易》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展開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評 析了《周易》經傳自身的文學、美學價值內涵,又對《周易》經傳之于古代文學乃至文藝 理論、美學思想的影響或啓迪作用進行廣泛深入的硏探 九、《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19988福建人民出版社。) 此書36.6萬字,著者在博覽精讀架多易學著作及其他經史子集群書的基礎上,以時代 爲序,略考歷代易學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並著重評析其易學成就;又列述歷代易 學著作,論定書名、卷數、作者、版本,並著重分析其內容的是非得失。本書對全面瞭解
2 三、《玄妙的天書》(1996.7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7.6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簡體 字本。) 全書 18 萬字,選編《周易》經傳中最典型內容彙成一帙,分“易喻陰陽”、“易明人 事”、“易長於變”,“作易淵源”、“明易本旨”、“治易途徑”等六章進行闡釋論述, 對於青少年讀者研讀《周易》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 四、《周易入門》(1991.11 香港學林書店,1998.8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重版。) 此書 10 萬字,分 13 個專題介紹易學的基本問題,爲指導《周易》研究的初步入門讀 物。 五、《周易研究論文集》四輯(第一輯 1987.9,第二輯 1989.8,第三輯 1990.5,第四 輯 1990.5,均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以上四輯與作者之先師黃壽祺教授合編,共 165 萬字,收入本世紀初至 80 年代的重要 易學論文 159 篇。第一輯側重考据學,第二輯側重象數學,第三輯側重義理學,第四輯側 重以新的觀點研究《周易》。是海內外第一套集中反映本世紀《周易》研究成果的較大型的 分類易學論文集。 六、《象數與義理》(1993.5 遼寧教育出版社。) 此書 24 萬字,爲張岱年主編《國學叢書》中的一種。著重就歷代《易》說中的“象數 派”與“義理派”詳加論述,以揭明中國《易》學史上這兩大學派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及其 內在規律。 七、《易經初階》(1996.1 臺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此書 20 萬字,凡 18 章,分爲內篇、外篇兩部分。其中內篇 11 章,展示讀《易》的一 系列基本常識;外篇 7 章,分別從文學、美學、史料學等方面闡明《周易》經傳的價值。 總其內外兩篇,皆屬步入《周易》研究殿堂之最初階梯,故以“初階”爲名。 八、《周易與文學》(1997.9 福建教育出版社。) 此書 22 萬字,圍繞《周易》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展開多方面、多角度的探析,既評 析了《周易》經傳自身的文學、美學價值內涵,又對《周易》經傳之于古代文學乃至文藝 理論、美學思想的影響或啓迪作用進行廣泛深入的研探。 九、《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1998.8 福建人民出版社。) 此書 36.6 萬字,著者在博覽精讀衆多易學著作及其他經史子集群書的基礎上,以時代 爲序,略考歷代易學名家的姓氏里籍、生平事略,並著重評析其易學成就;又列述歷代易 學著作,論定書名、卷數、作者、版本,並著重分析其內容的是非得失。本書對全面瞭解
兩千多年來《易》學史上紛繁複雜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進一步拓展、深化當 代《易》學研究,有所助益。(按,此杳於2006年2月由臺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分爲兩種重新出版,一是《歷代易家考略》,一是《歴代易學要籍解題》,皆爲繁體字版, 內容略作修訂。) 十、《周易學說》(2002.1廣東花城出版社。) 此書59萬字。馬振彪遺著,張善文整理。原爲著者未刊手稿,以行書抄成,引錄歷代 易說近四百家,並參以作者見解,闡述《周易》經傳之旨,學術價值甚髙。全書之點校整 理,凡歷八年之久,體例嚴密,考校精審 十一、《潔靜精微之玄思》(2003.4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三聊杳店 此書23萬字。爲作者在海內外學術刊物(或出席有關學術會議)所發表的某階段學術 論文之精選。所論多集中於硏討《周易》經傳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對《易》義的衍 述,有對經傳文字的考論,有對歷代《易》家的評說,有對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對《周 易》影響於文學、美學、文藝理論諸領域的多角度闡述。本書對於晢學、文學、歷史各學 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學術裨益作用。(按,此書於2006年2月由查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重新刊出繁體字版,書名如瞢,內容略作修訂。) 十二、《尚氏易學存稿校理》(2005.6中國大百科全杳出版社。) 此書185萬字。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全書包括尚氏遺存的書稿五種:《周易古筮 考》十卷、《焦氏易詁》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學》二十卷、《易說評 議》十二卷,凡六十九卷(書後附錄吳承仕《檢齋讀易提要》一卷、黃壽褀《易學群書平 議》七卷,合此二種計之,則共有七十七卷)。全書校理,以作者所遺各書稿本爲主校本, 參取諸類初刻本、續補本、後卬本、抄寫本以及其他有關文獻資料,互爲勘訂,務使前後 體,條例明晰,卷次貫暢。按,尚秉和先生係晩清進士,曾受業於曾國藩之髙足吳汝綸 入民國後吏隱於內務部,兼任京師大學堂國文教習,又講學奉天萃升書院及北平中國大學 國學系。著述甚豐,爲現代易學泰斗。全書校理者張善文,係作者尚秉和先生之再傳弟子, 現仼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硏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此書將尚氏最具創獲的易 學著述集中整理岀版,且校訂精密嚴謹,實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後學。 除以上所列易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外,張善文還在海內外出版了一些其他著作。茲亦擇 要舉例如次:①《十三經漫談叢》(與馬重奇合作主編,十三冊,1997-2000,臺灣頂淵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②《檢齋讚謇提要》點校(1986.6,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③《易 學群書平議》點校(1988.6,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④《周易》(2001.4,花城出版社)。 ⑤《周易選評》(2004.4,上海古籍出版社)。⑥《中國古硯譜》(與王念祥合作,2005.6,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⑦《周易》(2006.1,山西古籍出版社)
3 兩千多年來《易》學史上紛繁複雜的成果,明其是非,知其得失,以進一步拓展、深化當 代《易》學研究,有所助益。(按,此書於 2006 年 2 月由臺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分爲兩種重新出版,一是《歷代易家考略》,一是《歷代易學要籍解題》,皆爲繁體字版, 內容略作修訂。) 十、《周易學說》(2002.1 廣東花城出版社。) 此書 59 萬字。馬振彪遺著,張善文整理。原爲著者未刊手稿,以行書抄成,引錄歷代 易說近四百家,並參以作者見解,闡述《周易》經傳之旨,學術價值甚高。全書之點校整 理,凡歷八年之久,體例嚴密,考校精審。 十一、《潔靜精微之玄思》(2003.4 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此書 23 萬字。爲作者在海內外學術刊物(或出席有關學術會議)所發表的某階段學術 論文之精選。所論多集中於研討《周易》經傳大旨及各方面理趣,其中有對《易》義的衍 述,有對經傳文字的考論,有對歷代《易》家的評說,有對出土文物的分析,更有對《周 易》影響於文學、美學、文藝理論諸領域的多角度闡述。本書對於哲學、文學、歷史各學 科的研究宜有良好的學術裨益作用。(按,此書於 2006 年 2 月由臺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重新刊出繁體字版,書名如舊,內容略作修訂。) 十二、《尚氏易學存稿校理》(2005.6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此書 185 萬字。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全書包括尚氏遺存的書稿五種:《周易古筮 考》十卷、《焦氏易詁》十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周易尚氏學》二十卷、《易說評 議》十二卷,凡六十九卷(書後附錄吳承仕《檢齋讀易提要》一卷、黃壽祺《易學群書平 議》七卷,合此二種計之,則共有七十七卷)。全書校理,以作者所遺各書稿本爲主校本, 參取諸類初刻本、續補本、後印本、抄寫本以及其他有關文獻資料,互爲勘訂,務使前後 一體,條例明晰,卷次貫暢。按,尚秉和先生係晚清進士,曾受業於曾國藩之高足吳汝綸, 入民國後吏隱於內務部,兼任京師大學堂國文教習,又講學奉天萃升書院及北平中國大學 國學系。著述甚豐,爲現代易學泰斗。全書校理者張善文,係作者尚秉和先生之再傳弟子, 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此書將尚氏最具創獲的易 學著述集中整理出版,且校訂精密嚴謹,實足以嘉惠社科研究界,津逮後學。 除以上所列易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外,張善文還在海內外出版了一些其他著作。茲亦擇 要舉例如次:①《十三經漫談叢書》(與馬重奇合作主編,十三冊,1997-2000,臺灣頂淵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②《檢齋讀書提要》點校(1986.6,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③《易 學群書平議》點校(1988.6,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④《周易》(2001.4,花城出版社)。 ⑤《周易選評》(2004.4,上海古籍出版社)。⑥《中國古硯譜》(與王念祥合作,2005.6,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⑦《周易》(2006.1,山西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