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本设计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适合于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又埋藏较深,用天然浅基础或仅作 简单的人工地基加固仍不能满足要求,该上部建筑物对沉降要求严格。因此选用桩基础,又 由于上部结构是框支结构,承受荷载的既有框架柱又有剪力墙,故优先考虑桩筏基础。本设 计采用平板式桩筏基础。 4.2桩筏基础设计 此桩筏基础采用不考虑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即上部结构视为柱底(墙底)固端约束的 独立结构,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和柱底及墙底反力,然后将求出的柱 底(墙底)固端力作用于基础,假设外荷载全部由桩承担,由外荷载和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 再按材料力学要求或构造要求确定承台的尺寸和配筋 4.2.1桩型选择、施工工艺和承台埋深 桩型选择端承摩擦桩,施工工艺选择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承台底面埋深6.3m。 4.2.2初步选择桩断面及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并进行平面布置 (1)选择桩端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桩基持力层宜选择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中,且需综合考虑桩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及布桩 条件。分别选择第⑥层(粉质粘土)、第⑦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 力层,桩长分别为20m、26m、3m。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的经验公式 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R=(Qpk+Qk)ys甲 Qk=u·∑qsik·h 然后分别计算个桩长下所需桩数n 7=(11~!.2)(F+GR (2)桩数的初步确定及其平面布置 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桩的平面布置(1)尽可能使群桩横截面的形心与长期荷载的合力作 用点重合:(2)尽量将桩布置在靠近承台(筏板)的边缘部分,以增加桩基的惯性矩;(3) 保持桩矩S=(3~4)d左右为宜,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多采用行列式。初步选定桩长20m,桩 径700mm的桩,极限承载力为2029.9kN.桩数220根 (3)筏板尺寸 板厚取1.4m(待冲剪验算后最终确定),纵向外伸350mm(到外柱外边缘),横向外伸 取800m(到外柱外边缘)。其下设100mm后的素混凝土垫层。 4.2.3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1)上部荷载及基础自重完全由桩来承担(即不考虑底板下土的分担作用),桩顶反力 按直线型分布计算 F+G My,M,x, N 桩顶作用效应满足 y0N≤R (2)群桩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验算 在荷载作用下,存在群桩效应问题,群桩承载力并不等于单桩承载力之和。根据《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规定 Rn, 4 k/rs+n,Q,/y +nVr. 经计算20m的桩不能满足要求,改选26m长的桩满足要求。单桩承载力为2126.4kN。 4.2.4桩筏基础沉降验算本设计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适合于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又埋藏较深,用天然浅基础或仅作 简单的人工地基加固仍不能满足要求,该上部建筑物对沉降要求严格。因此选用桩基础,又 由于上部结构是框支结构,承受荷载的既有框架柱又有剪力墙,故优先考虑桩筏基础。本设 计采用平板式桩筏基础。 4.2 桩筏基础设计 此桩筏基础采用不考虑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即上部结构视为柱底(墙底)固端约束的 独立结构,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外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和柱底及墙底反力,然后将求出的柱 底(墙底)固端力作用于基础,假设外荷载全部由桩承担,由外荷载和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 再按材料力学要求或构造要求确定承台的尺寸和配筋。 4.2.1 桩型选择、施工工艺和承台埋深 桩型选择端承摩擦桩,施工工艺选择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承台底面埋深 6.3m。 4.2.2 初步选择桩断面及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并进行平面布置 (1)选择桩端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桩基持力层宜选择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中,且需综合考虑桩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及布桩 条件。分别选择第○6 层(粉质粘土)、第○7 层(粉质粘土)、第○8 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 力层,桩长分别为 20m、26m、33m。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的经验公式 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R=(Qpk +Qsk )/ γsp Qpk=qpk ·Ap; Qsk=u·∑qsik·li; 然后分别计算个桩长下所需桩数n n=(1.1~!.2)(F+G)/R (2)桩数的初步确定及其平面布置 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桩的平面布置(1)尽可能使群桩横截面的形心与长期荷载的合力作 用点重合;(2)尽量将桩布置在靠近承台(筏板)的边缘部分,以增加桩基的惯性矩;(3) 保持桩矩 Sa=(3~4)d 左右为宜,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多采用行列式。初步选定桩长 20m,桩 径 700mm 的桩,极限承载力为 2029.9kN.桩数 220 根。 (3)筏板尺寸 板厚取 1.4m(待冲剪验算后最终确定),纵向外伸 350mm(到外柱外边缘),横向外伸 取 800mm(到外柱外边缘)。其下设 100mm 后的素混凝土垫层。 4.2.3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1)上部荷载及基础自重完全由桩来承担(即不考虑底板下土的分担作用),桩顶反力 按直线型分布计算     + = 2 2 i i x M x y M y n F G N y i x i i 桩顶作用效应满足 γ0 N ≤R γ0Nmax≤1.2R (2)群桩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验算 在荷载作用下,存在群桩效应问题,群桩承载力并不等于单桩承载力之和。根据《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的规定 R=ηsQsk/γs+ηpQpk/γp+ηcQck/γc 经计算 20m 的桩不能满足要求,改选 26m 长的桩满足要求。单桩承载力为 2126.4kN。 4.2.4 桩筏基础沉降验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