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20· 智能系统学报 第15卷 律,而是一个普适性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定律”, 弃”),如果有关(无论是正面相关还是负面相 而且是与物质科学领域的“质量转换与物质不灭 关)就予以关注并生成“感知信息”,后者具有3个 定律”和能量科学领域的“能量转换与能量守恒定 分量:反映客体形态的“语法信息”,反映客体对 律”相辅相成的三大定律。“物质不灭”和“能量守 于主体目的而言的利害关系的“语用信息”以及定 恒”是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领域的根本 义在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之上的“语义信息”。根 规律,必须严格遵守,不可逾越;与此相应,“智能 据语义信息的这个定义,不难理解,语义信息可 创生”则是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资源领域的根本规 以代表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因此也就可以代表 律,人们可以遵循和运用这个定律来生成智能, 整个感知信息四。 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这3个基 3)语义信息到知识的转换(认知)。 本定律恰好覆盖了物质领域、能量领域和信息领 通过归纳运算,主体就可以把输入的语义信 域,前两者告诉人们“不许如何如何”,后者告诉 息抽象、提炼成为相应的知识。与语义信息的情 人们“应该如何如何”。综合起来,3个基本定律 形相应,知识也具有形态性知识、价值性知识、由 告诉人们:在遵守“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前 形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共同定义的内容性知 提下,可以通过“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来为人类 识。这就是“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知识”的认知过 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程。认知所生成的各种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 现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追问:有了“信息” 起来就构成了包括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 这个源头,怎样才能通过“信息转换”来生成智能 识和规范知识的综合的知识库。 系统所需要的“智能”(包括智能策略和智能行 4)语义信息到智能策略的转换(谋略与决策)。 为)呢? 根据语义信息,主体就可以利用从综合知识 图2实际上是图1“智能系统最简模型”的详 库检索到的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生成相应的基础 细版:智能系统的标准模型,也是通用人工智能 意识反应,利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 理论模型21-2刘 生成情感反应,利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 识和规范知识生成理智反应,并将它们综合成为 情感生成 基础意识 应对这个客体的“智能策略”(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理智生成 除合决策智能 可以参见文献[23)。 策略 知识目的 5)智能策略到智能行为的转换(执行)。 知识 认知 综合 效果好闲 知识库 主体通过执行机构把智能策略转换成为“智 N 能行为”,反作用于外部客体。 感知注意 客体 智能 策略执行引 感知 6)偏差信息到优化策略的转换(检验与优化)。 信息 信息 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信息转换的每个步骤都 问题/环境 存在不理想性和不确定性,把智能行为反作用于 图2智能(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标准模型 客体之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目标之间会存在误 Fig.2 Standard model of intelligent (human intelligence 差。这种误差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信息,表示策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ystems 略的智能程度还不够。因此,需要把这种误差信 图2和图1一样,都刻画了人类主体与客体 息反馈到智能系统的输入端,产生新的感知信息/ 相互作用的过程。图2中的椭圆表示的是环境及 语义信息,学习和提取新的知识,根据目的、新 其中的客体(也可称为问题),其余部分则表示主 的信息和新的知识来改进策略,优化效果。这种 体为了生成智能行为所必需经历的基本过程,也 反馈、学习、优化的过程通常要进行多次,直到 就是“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即普适性智能生 误差足够小为止。这时所得到的策略才是真正 成机制)”的实施过程: 可用的智能策略,把它存储在综合知识库(策略 1)客体(或问题)的信息作用于主体。 库)中备用。 2)客体信息到感知信息/语义信息的转换(感 7)重设目标(更新)。 知与注意)。 如果经过多次误差反馈、学习、优化过程都 由于主体具有目的和知识,所以,主体就通过 不能以满意的程度达到目标,主体就要考虑原来 “感知与注意”功能来判断这个客体信息是否与自 预设的目标可能不够合理,需要重新预设目标, 己的目的有关,如果无关就不予理会(也就是“舍 重新进行上述信息转换过程,直到信息转换过程律,而是一个普适性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定律”, 而且是与物质科学领域的“质量转换与物质不灭 定律”和能量科学领域的“能量转换与能量守恒定 律”相辅相成的三大定律。“物质不灭”和“能量守 恒”是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领域的根本 规律,必须严格遵守,不可逾越;与此相应,“智能 创生”则是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资源领域的根本规 律,人们可以遵循和运用这个定律来生成智能, 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这 3 个基 本定律恰好覆盖了物质领域、能量领域和信息领 域,前两者告诉人们“不许如何如何”,后者告诉 人们“应该如何如何”。综合起来,3 个基本定律 告诉人们:在遵守“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前 提下,可以通过“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来为人类 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前景。 现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追问:有了“信息” 这个源头,怎样才能通过“信息转换”来生成智能 系统所需要的“智能” (包括智能策略和智能行 为) 呢? 图 2 实际上是图 1“智能系统最简模型”的详 细版:智能系统的标准模型,也是通用人工智能 理论模型[21-24]。 基础意识 情感生成 理智生成 综合决策 智能 策略 知识目的 知识 认知 综合 知识库 效果好坏 策略执行 智能 行为 问题/环境 客体 信息 感知 信息 感知注意 Y N 图 2 智能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 系统的标准模型 Fig. 2 Standard model of intelligent (human intellig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图 2 和图 1 一样,都刻画了人类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的过程。图 2 中的椭圆表示的是环境及 其中的客体 (也可称为问题),其余部分则表示主 体为了生成智能行为所必需经历的基本过程,也 就是“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 (即普适性智能生 成机制)”的实施过程: 1) 客体 (或问题) 的信息作用于主体。 2) 客体信息到感知信息/语义信息的转换 (感 知与注意)。 由于主体具有目的和知识,所以,主体就通过 “感知与注意”功能来判断这个客体信息是否与自 己的目的有关,如果无关就不予理会 (也就是“舍 弃” ) ,如果有关 (无论是正面相关还是负面相 关) 就予以关注并生成“感知信息”,后者具有 3 个 分量:反映客体形态的“语法信息”,反映客体对 于主体目的而言的利害关系的“语用信息”以及定 义在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之上的“语义信息”。根 据语义信息的这个定义,不难理解,语义信息可 以代表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因此也就可以代表 整个感知信息[21]。 3) 语义信息到知识的转换 (认知)。 通过归纳运算,主体就可以把输入的语义信 息抽象、提炼成为相应的知识。与语义信息的情 形相应,知识也具有形态性知识、价值性知识、由 形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共同定义的内容性知 识。这就是“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知识”的认知过 程。认知所生成的各种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 起来就构成了包括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 识和规范知识的综合的知识库。 4) 语义信息到智能策略的转换 (谋略与决策)。 根据语义信息,主体就可以利用从综合知识 库检索到的本能知识和常识知识生成相应的基础 意识反应,利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和经验知识 生成情感反应,利用本能知识、常识知识、经验知 识和规范知识生成理智反应,并将它们综合成为 应对这个客体的“智能策略”(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可以参见文献 [23])。 5) 智能策略到智能行为的转换 (执行)。 主体通过执行机构把智能策略转换成为“智 能行为”,反作用于外部客体。 6) 偏差信息到优化策略的转换 (检验与优化)。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信息转换的每个步骤都 存在不理想性和不确定性,把智能行为反作用于 客体之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目标之间会存在误 差。这种误差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信息,表示策 略的智能程度还不够。因此,需要把这种误差信 息反馈到智能系统的输入端,产生新的感知信息/ 语义信息,学习和提取新的知识,根据目的、新 的信息和新的知识来改进策略,优化效果。这种 反馈、学习、优化的过程通常要进行多次,直到 误差足够小为止。这时所得到的策略才是真正 可用的智能策略,把它存储在综合知识库 (策略 库) 中备用。 7) 重设目标 (更新)。 如果经过多次误差反馈、学习、优化过程都 不能以满意的程度达到目标,主体就要考虑原来 预设的目标可能不够合理,需要重新预设目标, 重新进行上述信息转换过程,直到信息转换过程 ·620·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5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