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5卷第6期 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977- 要的满足和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即使当基本需要被 物质主义是无害的:另一种是终极性的物质主义 控制时,收入仍然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表明金钱 (terminal materialism),指使用物质财富去获得社 对幸福感的影响超越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目 会地位并赢得他人的赞美和羡慕,这种物质主义是 标8。 有害的4。 以上我们是把金钱作为实现目标所需的一种社 Carver和Baird认为每个目标背后有4种类型的 会资源来看。换一个角度,当把金钱本身作为追求 动机,分别是:内部的(被内在的快乐所激发)、认 的目标时,它对幸福感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同的(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投射的(来自于内部 Sirgy提出了物质主义(materialism)这一概念,他 的压力如内疚或社会赞许)、外部的(由外部奖励或 把它定义为相对其它生活领域,物质生活领域被认 惩罚的力量所引起)。前两种动机又可被归为内部动 为高度重要的一种状况2o。Sigy认为,物质主义目 机,后两种动机可被归为外部动机。虽然他们发现 标本身对幸福感有直接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物质主 总体上经济成功的重要性与幸福感呈负相关,但同 义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即使控制收入也是如此20-2” 时也发现经济成功目标的内部动机与幸福感呈正相 那些认为金钱比其它目标更重要的人对他们的生活 关,外部动机与幸福感呈负相关2。Carver和Baird 标准和生活质量更不满意。Sigy对此的解释是,物 的研究局限就在于他们考虑的追求经济成功的原因 质主义者把物质追求的目标设置得太高,不切实际, 有限。按照他们的假设,如果研究中包含的动机的 以致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目标,所以他们对自 范围更广,钱的重要性对幸福感可能就没有主效应 己的生活不满意P0。 了。 自我决定理论的代表人物Kasser和Ryan也认为 于是,Srivastava等在后来的研究中考虑到了I0 把追求经济的成功作为生活的中心目标会降低幸福 种挣钱的动机:安全、维持家庭、市场价值、自豪、 感21,四。他们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决定是人类天生 休闲、自由、冲动、慈善、社会比较、克服自我怀 的需求,过分追求经济目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 疑。经进一步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了3类动机:积极 样就减少了实现其它内在目标的机会,而最终阻碍 的动机(前4种)、行动的自由(中间4种)和消极 幸福感的提升。他们区分了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 的动机(后2种)。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当控制挣钱 其中前者是指定向于自我接纳、情感联系、团体卷 的动机尤其是消极的动机如社会比较、寻求权利、 入的目标。定向于内在目标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幸 炫耀、克服自我怀疑后,钱的重要性与幸福感之间 福,因为这些目标与自我决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的负相关关系就消失了。研究还发现积极动机和行 而定向于外在目标如金钱则会体验到更多心理上的 动的自由对幸福感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物质主 不适应。所以,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物质目标之所 义与幸福感的负相关正是由于这些消极动机的影响 以与低的幸福感相联系,其根本就在于它缺乏自主 24 定向。Csikszentmihalyi!则认为如果更多的心理能量 金钱本身是没有害的,事实上,当金钱被用来 被投资到物质目标上,追求其它目标如美满的家庭、 帮助满足大量的基本需求时是很有益处的,毕竞, 亲密的友谊、兴趣爱好可用的能量就减少了,而这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些日标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样也是必要的)。 当用金钱来做不能做的事情时,对它的追求就成了 3.3动机 问题。比如,金钱不能直接减轻自我怀疑,因为缺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负面 少钱不是它的根源24。所以,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 影响。但是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Diener等 不在于挣钱的目标本身,而在于挣钱的动机。 在回顾30年来幸福感的研究中提到,目标对幸福感 3.4社会比较 的影响似乎比简单地达到个人的目标更复杂,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句话: 目标背后潜在的动机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理学中称之为社会比较。 早期的研究者Csikszentmihalyi和Rochberg- 1985年,Michalos提出了满意的多重差异理论。根 Halton曾提出过两种类型的物质主义:一种是工具 据这一理论,个体把自己与多种标准进行比较,这 性的物质主义(instrumental materialism),指使用物 些标准包括他人、过去的条件、抱负、满意的理想 质财富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的手段,这种 水平、需要或目标等。个体对满意度的评价就基于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15 卷第 6 期 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977- 要的满足和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即使当基本需要被 控制时,收入仍然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表明金钱 对幸福感的影响超越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目 标[8]。 以上我们是把金钱作为实现目标所需的一种社 会资源来看。换一个角度,当把金钱本身作为追求 的目标时,它对幸福感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Sirgy提出了物质主义(materialism)这一概念,他 把它定义为相对其它生活领域,物质生活领域被认 为高度重要的一种状况[20]。Sirgy认为,物质主义目 标本身对幸福感有直接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物质主 义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即使控制收入也是如此[20~22]。 那些认为金钱比其它目标更重要的人对他们的生活 标准和生活质量更不满意。Sirgy对此的解释是,物 质主义者把物质追求的目标设置得太高,不切实际, 以致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些目标,所以他们对自 己的生活不满意[20]。 自我决定理论的代表人物Kasser和Ryan也认为 把追求经济的成功作为生活的中心目标会降低幸福 感[21,22]。他们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决定是人类天生 的需求,过分追求经济目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 样就减少了实现其它内在目标的机会,而最终阻碍 幸福感的提升。他们区分了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 其中前者是指定向于自我接纳、情感联系、团体卷 入的目标。定向于内在目标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幸 福,因为这些目标与自我决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而定向于外在目标如金钱则会体验到更多心理上的 不适应。所以,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物质目标之所 以与低的幸福感相联系,其根本就在于它缺乏自主 定向。Csikszentmihalyi则认为如果更多的心理能量 被投资到物质目标上,追求其它目标如美满的家庭、 亲密的友谊、兴趣爱好可用的能量就减少了,而这 些目标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样也是必要的[23]。 3.3 动机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负面 影响。但是也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Diener等 在回顾 30 年来幸福感的研究中提到,目标对幸福感 的影响似乎比简单地达到个人的目标更复杂,暗示 目标背后潜在的动机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3]。 早期的研究者 Csikszentmihalyi 和 Rochberg￾Halton曾提出过两种类型的物质主义:一种是工具 性的物质主义(instrumental materialism),指使用物 质财富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的手段,这种 物质主义是无害的;另一种是终极性的物质主义 (terminal materialism),指使用物质财富去获得社 会地位并赢得他人的赞美和羡慕,这种物质主义是 有害的[24]。 Carver和Baird认为每个目标背后有 4 种类型的 动机,分别是:内部的(被内在的快乐所激发)、认 同的(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投射的(来自于内部 的压力如内疚或社会赞许)、外部的(由外部奖励或 惩罚的力量所引起)。前两种动机又可被归为内部动 机,后两种动机可被归为外部动机。虽然他们发现 总体上经济成功的重要性与幸福感呈负相关,但同 时也发现经济成功目标的内部动机与幸福感呈正相 关,外部动机与幸福感呈负相关[25]。Carver和Baird 的研究局限就在于他们考虑的追求经济成功的原因 有限。按照他们的假设,如果研究中包含的动机的 范围更广,钱的重要性对幸福感可能就没有主效应 了。 于是,Srivastava等在后来的研究中考虑到了 10 种挣钱的动机:安全、维持家庭、市场价值、自豪、 休闲、自由、冲动、慈善、社会比较、克服自我怀 疑。经进一步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了 3 类动机:积极 的动机(前 4 种)、行动的自由(中间 4 种)和消极 的动机(后 2 种)。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当控制挣钱 的动机尤其是消极的动机如社会比较、寻求权利、 炫耀、克服自我怀疑后,钱的重要性与幸福感之间 的负相关关系就消失了。研究还发现积极动机和行 动的自由对幸福感的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物质主 义与幸福感的负相关正是由于这些消极动机的影响 [24]。 金钱本身是没有害的,事实上,当金钱被用来 帮助满足大量的基本需求时是很有益处的,毕竟,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当用金钱来做不能做的事情时,对它的追求就成了 问题。比如,金钱不能直接减轻自我怀疑,因为缺 少钱不是它的根源[24]。所以,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 不在于挣钱的目标本身,而在于挣钱的动机。 3.4 社会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这句话: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理学中称之为社会比较。 1985 年,Michalos提出了满意的多重差异理论。根 据这一理论,个体把自己与多种标准进行比较,这 些标准包括他人、过去的条件、抱负、满意的理想 水平、需要或目标等。个体对满意度的评价就基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