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许焕宾等:横向不均匀润滑轧制理论 .253 辊与带钢边部相接触区域的接触状态,轧制压力、 曲线(B)和凸(B)分布时对应的辊件间接触状 弯辊力和工作辊窜辊位置等轧制工艺参数的设置是 态,其中“为摩擦因数分布函数,B为距带钢中心 以板形良好为基本依据的,因此通过改变对板形影 距离 响较大的轧制工艺参数来改善辊件间接触状态是不 可行的,辊件间摩擦因数的选取是以能否实现带钢 50 0 顺利咬入为基本条件的,在满足咬入条件的前提下, 30 摩擦因数越小越好,由此带来的轧制负荷也会相应 B★(周 减小),轧制工艺润滑可以使摩擦因数由0.35降 10 低到最小0.12使轧制负荷减小10%~25%.由此 -400 0 400 800 距带钢宽度方向中心距离mm 看来,通过改变辊件间横向摩擦因数分布来达到改 善辊件间横向接触状态不失为一个美好的设想,本 图7轧制压力横向分布 Fig7 Tmansverse distribution of molling force 节利用图1所示有限元模型,对此设想进行理论 验证. 15 图5所示为4=0.32带钢宽度为1600mm,入 12 口厚度为38mm时,辊件间轧制压力及摩擦力横向 9 分布情况.由图可知,摩擦力边部凸起所占区间约 +H,(B剧+4(B 为[一800一400]及[400,800]同时鉴于润滑剂对 轧制摩擦因数的效果控制在0.12~0.35范围内,因 800 -400 0 400 800 宽度方向距带钢中心距离mm 此取横向摩擦因数按图6分布 图8摩擦力横向分布 45 12 Fig8 Tmansverse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 force 30 图9所示为不同横向摩擦因数分布时的轧件凸 。轧制力 6 一摩擦力 度,由图可知,轧件凸度与辊件间边部接触摩擦因 2 数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但轧件凸度最大波动量仅 0 0 800 -400 0 400800 为8.8%,因此可以认为横向摩擦因数的变化对轧 宽度方向距带钢中,心距离mm 件凸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润滑油膜的厚度决定 图5=0.32时辊件间轧制压力及摩擦力横向分布 了辊件间摩擦因数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横向不均 Fig 5 Transverse distributions of molling fore and friction force be ween the molls and the strip at =0.32 匀润滑能够在保证带钢板形的前提下改善辊件间接 触状态 0.36 180 0.324000000ey4ss-0444 170 0.28 +H(B) 0.24 +4,(B ★4(B 毫0.204 -4() 15 0.16 0.200.240.280.320.36 800 -400 0 400 800 .16 距带钢中,心距离/mm 轧辊与轧件间摩擦因数 图6摩擦因数横向分布 图9不同横向摩擦因数时凸度 Fig 6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Fig9 Strip cmown when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s of friction coeffi cient are different 图7图8所示分别为按图6所示摩擦因数分 布时辊件间轧制压力、摩擦力横向分布情况,由图 3 可行性分析 可知,与摩擦因数横向分布对应,横向轧制压力、摩 擦力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边部,且随摩擦因数的增大, 3.1轧制工艺润滑机理) 边部凸起值相应增大,而中部[一400400]范围内 热轧润滑剂一般以油水混合液的形式被送到 变化甚小.图7和图8中,摩擦因数按曲线凸(B) 轧辊表面,混合液到达辊面后,以水包油的形式迅速 和凸(B分布时对应辊件间接触状态明显优于其按 地在辊面展开,当进入变形区与高温的轧件接触时,第 2期 许焕宾等: 横向不均匀润滑轧制理论 辊与带钢边部相接触区域的接触状态.轧制压力、 弯辊力和工作辊窜辊位置等轧制工艺参数的设置是 以板形良好为基本依据的‚因此通过改变对板形影 响较大的轧制工艺参数来改善辊件间接触状态是不 可行的.辊件间摩擦因数的选取是以能否实现带钢 顺利咬入为基本条件的‚在满足咬入条件的前提下‚ 摩擦因数越小越好‚由此带来的轧制负荷也会相应 减小 [15].轧制工艺润滑可以使摩擦因数由 0∙35降 低到最小 0∙12‚使轧制负荷减小 10% ~25%.由此 看来‚通过改变辊件间横向摩擦因数分布来达到改 善辊件间横向接触状态不失为一个美好的设想.本 节利用图 1所示有限元模型‚对此设想进行理论 验证. 图 5所示为 μ=0∙32‚带钢宽度为 1600mm‚入 口厚度为 38mm时‚辊件间轧制压力及摩擦力横向 分布情况.由图可知‚摩擦力边部凸起所占区间约 为 [ —800‚—400]及 [400‚800]‚同时鉴于润滑剂对 轧制摩擦因数的效果控制在 0∙12~0∙35范围内‚因 此取横向摩擦因数按图 6分布. 图 5 μ=0∙32时辊件间轧制压力及摩擦力横向分布 Fig.5 Transversedistributionsofrollingforceandfrictionforcebe- tweentherollsandthestripatμ=0∙32 图 6 摩擦因数横向分布 Fig.6 Transversedistributionoffrictioncoefficient 图 7、图 8所示分别为按图 6所示摩擦因数分 布时辊件间轧制压力、摩擦力横向分布情况.由图 可知‚与摩擦因数横向分布对应‚横向轧制压力、摩 擦力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边部‚且随摩擦因数的增大‚ 边部凸起值相应增大‚而中部 [ —400‚400]范围内 变化甚小.图 7和图 8中‚摩擦因数按曲线 μ1 (B) 和 μ2(B)分布时对应辊件间接触状态明显优于其按 曲线 μ3 (B)和 μ4 (B)分布时对应的辊件间接触状 态‚其中 μ为摩擦因数分布函数‚B为距带钢中心 距离. 图 7 轧制压力横向分布 Fig.7 Transversedistributionofrollingforce 图 8 摩擦力横向分布 Fig.8 Transversedistributionoffrictionforce 图 9所示为不同横向摩擦因数分布时的轧件凸 度.由图可知‚轧件凸度与辊件间边部接触摩擦因 数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但轧件凸度最大波动量仅 为 8∙8%‚因此可以认为横向摩擦因数的变化对轧 件凸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润滑油膜的厚度决定 了辊件间摩擦因数的大小‚因此可以认为横向不均 匀润滑能够在保证带钢板形的前提下改善辊件间接 触状态. 图 9 不同横向摩擦因数时凸度 Fig.9 Stripcrownwhenthetransversedistributionsoffrictioncoeffi- cientaredifferent 3 可行性分析 3∙1 轧制工艺润滑机理 [8] 热轧润滑剂一般以油--水混合液的形式被送到 轧辊表面‚混合液到达辊面后‚以水包油的形式迅速 地在辊面展开‚当进入变形区与高温的轧件接触时‚ ·25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