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暴露大脑皮层。将兔头固定于马蹄形固定器上,剪去头顶部的毛,沿头顶正中线纵行切开头 皮约4cm,用刀柄钝性分离骨膜,清楚暴露颅骨骨缝。在冠状缝后缘,矢状缝左旁lcm处,用兔颅骨 钻钻开颅骨,用骨钳仔细扩大创口,前至冠状缝前5mm处,后至人字缝前缘,右至矢状缝旁,暴露两 侧大脑皮层。注意勿伤及正中线血管及硬脑膜。骨缝出血可用骨蜡封闭。 3.连接实验装置,调节仪器参数。皮层引导电极的尾端接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前置放大器的 输出接示波器的Y轴输入。刺激器的输出接保护电极。前置放大器的时间常数(输入选择)选0.11 秒、高频滤波选ⅠkHz。示波器用外触发扫描,扫描速度调至10ms/cm。放大总灵敏度调至 0.lmV/cm。刺激器输出刺激的频率为1Hz,波宽为0.1~0.2ms,经隔离输出,强度以引起右后肢随刺 激微动为宜。 将皮层引导电极装在三向推进器上,参考电极夹在头皮切口边缘上,并将动物妥善接地 4实验观察 (1)观察体感区皮层的自发脑电 将示波器的扫描方式转变为连续扫描状态,移动三向推进尺,使引导电极的银球轻轻接触已暴 露的体感区皮层,在示波器上即可显示出自发脑电,观察其波形特点。 (2)引导并观察诱发电位 将示波器的扫描方式转变为外触发扫描状态,使扫描与刺激器的输出同步。开动刺激器,使受 刺激的右后肢随刺激而微动,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出现诱发电位。如诱发电位不明显,可移动引导电 极的位置,寻找出较大且稳定的诱发电位 观察诱发电位的波形特征,识别刺激伪迹,测量主反应的正波峰(向下)及负波峰(向上)的 潜伏期和幅度。 改变刺激强度,观察诱发电位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开颅时要特别注意勿损伤中线血管及脑组织。 2.引导电极的银球以轻轻接触皮层为宜,压得太重,可影响记录。在改变引导部位时,为避免 损伤脑组织,需先旋起电极,使之离开皮层,然后再移动电极位置。 3.仪器和动物应良好接地,以排除干扰。 4本实验的引导电极在皮层硬脑膜外,也可剪去硬脑膜,将银球直接放置在皮层表面。 六、要求 引导出体感诱发电位,观察其波形特征,并测量出主反应的正波峰(向下)及负波峰(向上) 的潜伏期和幅度。 七、思考题 临床上检测皮层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是什么?⑶暴露大脑皮层。将兔头固定于马蹄形固定器上,剪去头顶部的毛,沿头顶正中线纵行切开头 皮约4cm,用刀柄钝性分离骨膜,清楚暴露颅骨骨缝。在冠状缝后缘,矢状缝左旁1cm处,用兔颅骨 钻钻开颅骨,用骨钳仔细扩大创口,前至冠状缝前5mm处,后至人字缝前缘,右至矢状缝旁,暴露两 侧大脑皮层。注意勿伤及正中线血管及硬脑膜。骨缝出血可用骨蜡封闭。 3.连接实验装置,调节仪器参数。皮层引导电极的尾端接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前置放大器的 输出接示波器的Y轴输入。刺激器的输出接保护电极。前置放大器的时间常数(输入选择)选0.1~1 秒、高频滤波选1 kHz。示波器用外触发扫描,扫描速度调至10ms/cm。放大总灵敏度调至 0.1mV/cm。刺激器输出刺激的频率为1Hz,波宽为0.1~0.2ms,经隔离输出,强度以引起右后肢随刺 激微动为宜。 将皮层引导电极装在三向推进器上,参考电极夹在头皮切口边缘上,并将动物妥善接地。 4.实验观察 ⑴观察体感区皮层的自发脑电 将示波器的扫描方式转变为连续扫描状态,移动三向推进尺,使引导电极的银球轻轻接触已暴 露的体感区皮层,在示波器上即可显示出自发脑电,观察其波形特点。 ⑵引导并观察诱发电位 将示波器的扫描方式转变为外触发扫描状态,使扫描与刺激器的输出同步。开动刺激器,使受 刺激的右后肢随刺激而微动,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出现诱发电位。如诱发电位不明显,可移动引导电 极的位置,寻找出较大且稳定的诱发电位。 观察诱发电位的波形特征,识别刺激伪迹,测量主反应的正波峰(向下)及负波峰(向上)的 潜伏期和幅度。 改变刺激强度,观察诱发电位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开颅时要特别注意勿损伤中线血管及脑组织。 2.引导电极的银球以轻轻接触皮层为宜,压得太重,可影响记录。在改变引导部位时,为避免 损伤脑组织,需先旋起电极,使之离开皮层,然后再移动电极位置。 3.仪器和动物应良好接地,以排除干扰。 4.本实验的引导电极在皮层硬脑膜外,也可剪去硬脑膜,将银球直接放置在皮层表面。 六、要求 引导出体感诱发电位,观察其波形特征,并测量出主反应的正波峰(向下)及负波峰(向上) 的潜伏期和幅度。 七、思考题 临床上检测皮层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是什么?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