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 12 08 04 .00 .1 04 45678 2 345678910 图3农村居民储蓄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图4农村金融信贷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首先:当在本期对农村居民储蓄比率一个正冲击之后,会使 农民收入恶化,并在第3期达到极值,但是在第6期之后,这种负面效应会被抵消,农村居 民储蓄会产生对农民收入稳定的拉升作用。协整方程的结果表明了山东省农村资金外流现象 的存在,滞后5期之内负面效应的存在同样证实了此点。 其次:当在本期对农村金融信贷比率一个正冲击之后,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比较稳定的 正面效应,并最终稳定在0.05左右。这揭示了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可以显著的 刺激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更加肯定了农村金融信贷对于农民收入的显著正向作用,也 为山东省通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一一2006年间山东省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 著的相互作用关系,然而我们无法得出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一定可以促进或一定会阻碍农 民收入增长的结论。农村金融从不同的方面对农民收入产生着影响,农业贷款的增加可以促 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储蓄的增加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负面 效应:而财政支出的支农部分并没有起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 如何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无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增收更是重中之重。根据实证分析 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增加农业贷款的支农力度。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 长,因此在对现有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改革的基础上, 增加面向农业、农村的贷款规模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措施。农业贷款等金融信贷的支持, 能够有效的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需求,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改善 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金融工具创新,根据 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农业贷款方式,在必要的风险控制前提下,从贷 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方向等角度满足农民的信贷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 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避免农村资金的“倒流”。农村居民储蓄增长无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 是农村资金被金融机构转移到城镇地区。这一结果使得农村居民储蓄在很长的时间内反而会 阻碍农民增加收入,成为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民增收无法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资金的 不合理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紧张,削弱了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 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各农村金融8 -.04 .00 .04 .08 .12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 3 农村居民储蓄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图 4 农村金融信贷冲击引起的响应函数 由图 3 和图 4 可以看出,首先:当在本期对农村居民储蓄比率一个正冲击之后,会使 农民收入恶化,并在第 3 期达到极值,但是在第 6 期之后,这种负面效应会被抵消,农村居 民储蓄会产生对农民收入稳定的拉升作用。协整方程的结果表明了山东省农村资金外流现象 的存在,滞后 5 期之内负面效应的存在同样证实了此点。 其次:当在本期对农村金融信贷比率一个正冲击之后,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比较稳定的 正面效应,并最终稳定在 0.05 左右。这揭示了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可以显著的 刺激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更加肯定了农村金融信贷对于农民收入的显著正向作用,也 为山东省通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实证结果表明:1978 年——2006 年间山东省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 著的相互作用关系,然而我们无法得出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一定可以促进或一定会阻碍农 民收入增长的结论。农村金融从不同的方面对农民收入产生着影响,农业贷款的增加可以促 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储蓄的增加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负面 效应;而财政支出的支农部分并没有起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 如何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无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山东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增收更是重中之重。根据实证分析 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增加农业贷款的支农力度。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 长,因此在对现有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改革的基础上, 增加面向农业、农村的贷款规模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措施。农业贷款等金融信贷的支持, 能够有效的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需求,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改善 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金融工具创新,根据 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农业贷款方式,在必要的风险控制前提下,从贷 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方向等角度满足农民的信贷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 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避免农村资金的“倒流”。农村居民储蓄增长无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 是农村资金被金融机构转移到城镇地区。这一结果使得农村居民储蓄在很长的时间内反而会 阻碍农民增加收入,成为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民增收无法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资金的 不合理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紧张,削弱了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 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各农村金融 -.1 .0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