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教师讲授; (2)学生经验交流 (3)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 (二)学习进程与组织方式 第一节: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 内容——“课程系统”的相关知识 进程 1.启发学生思考“课程系统”包含哪些要素?问答为主(5分钟) 2.学生独立阅读网上教材和补充材料(10分钟) 3.利用PPT进行讲解何谓“课程系统”(约25分钟) 第二节:阅读与瓣论 内容一一科目、学生、内容在课程系统中的关系 议题一一课程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还是科目为中心? 目的一一利用两种极端的观点对抗,让学生明白两种倾向的利弊 进程 1.全班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5分钟) 2.组织分组(3分钟) 3.小组进一步阅读和讨论,准备辩论(12分钟) 4.辩论(20分钟) 第三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内容——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进程 1.教师对辩论的小结,点明辩论的意义,简要概括师、生、内容三者关系 (5分钟) 2.利用PPT解释课程的两种结构,其间利用提问、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 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课程结构;(25分钟) 3.师生自由问答环节(5分钟) 4.预习指导、作业布置和机动时间(5分钟) (三)可能的情况一一替换或调节的准备、引导的策略: 1、学生准备不充分,辩论不起来 2、辩论偏离主题 3、学生对现实课程缺乏思考,难以自觉结合实际。 课后反思: 时间安排上不太理想,留给“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内容的时间相对不足,学生希望对这两 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展开,分别给出当前课程的实例以便理解和领会。(1)教师讲授; (2)学生经验交流; (3)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 (二)学习进程与组织方式 第一节: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 内容——“课程系统”的相关知识。 进程—— 1. 启发学生思考“课程系统”包含哪些要素?问答为主(5 分钟) 2. 学生独立阅读网上教材和补充材料(10 分钟) 3. 利用 PPT 进行讲解何谓“课程系统”(约 25 分钟) 第二节:阅读与辩论 内容——科目、学生、内容在课程系统中的关系 议题——课程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还是科目为中心? 目的——利用两种极端的观点对抗,让学生明白两种倾向的利弊。 进程—— 1. 全班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5 分钟) 2. 组织分组(3 分钟) 3. 小组进一步阅读和讨论,准备辩论(12 分钟) 4. 辩论(20 分钟) 第三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内容——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进程—— 1. 教师对辩论的小结,点明辩论的意义,简要概括师、生、内容三者关系; (5 分钟) 2. 利用 PPT 解释课程的两种结构,其间利用提问、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 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课程结构;(25 分钟) 3. 师生自由问答环节(5 分钟) 4. 预习指导、作业布置和机动时间(5 分钟) (三)可能的情况——替换或调节的准备、引导的策略: 1、学生准备不充分,辩论不起来; 2、辩论偏离主题; 3、学生对现实课程缺乏思考,难以自觉结合实际。 课后反思: 时间安排上不太理想,留给“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内容的时间相对不足,学生希望对这两 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展开,分别给出当前课程的实例以便理解和领会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