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翻耕的方式由于犁的结构和犁壁形式不同分为三种:即半翻垡、全翻垡和分层翻垡。半翻是将垡 片翻转135度,翻后垡片彼此相联,垡片和地面呈45度角。此种方式牵引阻力小,有较好的翻土和碎 土作用,适宜一般熟地用。但垡片覆盖不不严,灭草性能不如全翻垡。目前,我国机耕多用此法。 全翻垡采用螺旋形犁壁的犁,将土垡翻转180度。此种方式翻土完全,覆土严密,消灭杂草和野生植 物作用强,适用于耕翻牧草地、荒地、绿肥地或杂草感染严重地段。此法消耗动力大,碎土作用 小,一般不适宜熟地应用。分层翻垡采用带小前犁的复式犁,将耕层土壤的上下层分层翻转。复式 犁主犁前的小犁耕翻深度是主犁的一半,耕幅是主犁的三分之二。作业时小犁先入土将上层士土层约 10厘米左右先翻入犁沟,主犁把原土层10一20厘米的下层土壤连同剩余的上层土壤翻到犁沟。这样 分层翻耕、覆盖比较严密,能保证良好的翻地质量。此种方式技术要求较高,耕翻粘重土消耗动力 大,容易发生堵塞。 翻耕的深度是犁地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伸长而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的一个 重要因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因为深厚的耕作层,贮存水分和养分较多, 可以不断地满足作物生育对水、肥的需要,而且扩大了根系垂直分布的范围,吸收和利用更多的水 分和养料。翻耕的深度应根据作物种类、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而定。一般具有主根的直根系和植株 高大的作物宜深:粘质土、土层深厚的宜深:多雨地区深,以利贮水,同时还可改善耕层土壤的通 气性。此外翻耕深度还应考虑经济效益,耕地越深,工作效率越低,成本越高。 根据大量试验资料和生产实践的调查,深耕结果总的趋是:深度增加,耕层则厚,有利贮保墒和 通气,能加速有机质矿化,改善养分状况。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多风、高温、干旱地区,会增加土 壤水分的蒸发,土壤疏松提墙性差,作物吸水困难而出现旱情,且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不 易积累。深耕因肥料翻埋过深,使作物苗期缺肥,且容易翻出底层的还原物质和出土。因此,翻耕 深度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翻耕的深度,畜力犁一般在15一18厘米,机耕在20一22厘米。 一般不超过25厘米。由畜耕转向机耕时,原则上不能一次加深,应逐年加深。 翻耕一般只有在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阶段内进行。北方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地区,主 要在夏、秋季即夏收作物收后或休闲地上进行伏耕,秋作物收后进行秋耕,以及部分地区进行的春 耕。伏耕、秋耕比春耕增产效果大。因为伏、秋耕正是雨季能接纳蓄积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对贮墒 早有显著作用,有充分时间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能有效地消灭田间杂草。盐碱地可利 用夏秋高温而加速洗盐效果。 春耕效果不如伏耕,秋耕是由于北方地区春天气温上升迅速加之风大,翻耕易造成土壤水分大量 蒸发。为了减少春耕跑墒,一般春耕应注意尽早进行,深度要浅,不超过16一18厘米,与耙、耱等 表土耕作紧密结合。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春耕应与春灌结合。 翻地创造的疏松耕层能保持多长时间,这是翻耕的后效问题。一般讲,后效越长越好,可改连年 翻耕为隔2一3年或更长年限的轮翻。决定翻耕后长短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壤的质地、结构、 有机质含量、降雨量的多少和灌溉次数等。有机质含量高、质地适中,结构良好,后效长:降雨多 或灌水量多,土壤变紧的过程加快,后效则短。二是冬季冻土深度和冻土时间的长短。冻土深、冻 土时间长后效长。三是翻耕的深度,翻耕深,后效长,浅耕则后效短。 2,深松土 用无壁犁、凿形犁、深松铲等对土壤进行全面或局部松士为深松土,与翻耕相比较,深松土的特 点是只松土不翻土,上下层不乱,松土深厚,松土深度可达30一50厘米,能打破犁底层和不透水松 质层,对接纳雨水、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改良盐碱土有良好效果。深松耕后能留茬保 护地面,防止风蚀。用松土铲和凿形犁松士,能提高功效、节约能耗。但深松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不能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 般深松的田间,杂草较多 翻耕的方式由于犁的结构和犁壁形式不同分为三种:即半翻垡、全翻垡和分层翻垡。半翻是将垡 片翻转135度,翻后垡片彼此相联,垡片和地面呈45度角。此种方式牵引阻力小,有较好的翻土和碎 土作用,适宜一般熟地用。但垡片覆盖不不严,灭草性能不如全翻垡。目前,我国机耕多用此法。 全翻垡采用螺旋形犁壁的犁,将土垡翻转180度。此种方式翻土完全,覆土严密,消灭杂草和野生植 物作用强,适用于耕翻牧草地、荒地、绿肥地或杂草感染严重地段。此法消耗动力大,碎土作用 小,一般不适宜熟地应用。分层翻垡采用带小前犁的复式犁,将耕层土壤的上下层分层翻转。复式 犁主犁前的小犁耕翻深度是主犁的一半,耕幅是主犁的三分之二。作业时小犁先入土将上层土层约 10厘米左右先翻入犁沟,主犁把原土层10—20厘米的下层土壤连同剩余的上层土壤翻到犁沟。这样 分层翻耕、覆盖比较严密,能保证良好的翻地质量。此种方式技术要求较高,耕翻粘重土消耗动力 大,容易发生堵塞。 翻耕的深度是犁地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伸长而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的一个 重要因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基础。因为深厚的耕作层,贮存水分和养分较多, 可以不断地满足作物生育对水、肥的需要,而且扩大了根系垂直分布的范围,吸收和利用更多的水 分和养料。翻耕的深度应根据作物种类、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而定。一般具有主根的直根系和植株 高大的作物宜深;粘质土、土层深厚的宜深;多雨地区深,以利贮水,同时还可改善耕层土壤的通 气性。此外翻耕深度还应考虑经济效益,耕地越深,工作效率越低,成本越高。 根据大量试验资料和生产实践的调查,深耕结果总的趋是:深度增加,耕层则厚,有利贮保墒和 通气,能加速有机质矿化,改善养分状况。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多风、高温、干旱地区,会增加土 壤水分的蒸发,土壤疏松提墒性差,作物吸水困难而出现旱情,且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不 易积累。深耕因肥料翻埋过深,使作物苗期缺肥,且容易翻出底层的还原物质和出土。因此,翻耕 深度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翻耕的深度,畜力犁一般在15—18厘米,机耕在20—22厘米, 一般不超过25厘米。由畜耕转向机耕时,原则上不能一次加深,应逐年加深。 翻耕一般只有在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阶段内进行。北方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地区,主 要在夏、秋季即夏收作物收后或休闲地上进行伏耕,秋作物收后进行秋耕,以及部分地区进行的春 耕。伏耕、秋耕比春耕增产效果大。因为伏、秋耕正是雨季能接纳蓄积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对贮墒 旱有显著作用,有充分时间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能有效地消灭田间杂草。盐碱地可利 用夏秋高温而加速洗盐效果。 春耕效果不如伏耕,秋耕是由于北方地区春天气温上升迅速加之风大,翻耕易造成土壤水分大量 蒸发。为了减少春耕跑墒,一般春耕应注意尽早进行,深度要浅,不超过16—18厘米,与耙、耱等 表土耕作紧密结合。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春耕应与春灌结合。 翻地创造的疏松耕层能保持多长时间,这是翻耕的后效问题。一般讲,后效越长越好,可改连年 翻耕为隔2—3年或更长年限的轮翻。决定翻耕后长短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壤的质地、结构、 有机质含量、降雨量的多少和灌溉次数等。有机质含量高、质地适中,结构良好,后效长;降雨多 或灌水量多,土壤变紧的过程加快,后效则短。二是冬季冻土深度和冻土时间的长短。冻土深、冻 土时间长后效长。三是翻耕的深度,翻耕深,后效长,浅耕则后效短。 2.深松土 用无壁犁、凿形犁、深松铲等对土壤进行全面或局部松土为深松土,与翻耕相比较,深松土的特 点是只松土不翻土,上下层不乱,松土深厚,松土深度可达30—50厘米,能打破犁底层和不透水粘 质层,对接纳雨水、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改良盐碱土有良好效果。深松耕后能留茬保 护地面,防止风蚀。用松土铲和凿形犁松土,能提高功效、节约能耗。但深松耕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不能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一般深松的田间,杂草较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