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通透屏障,抗生素大多通过膜上的一类水 溶性通道蛋白进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这类蛋白叫做膜孔蛋白或多膜蛋白,重要有 OMPF、OMPC、OMPE3种。疏水性强的药物如甲氧西林易对G-菌产生耐药,带负电 多的抗生素分子不易通过外膜通道蛋白,这些机制都使某些细菌对相应药物产生耐 药。由于某些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可以使其通道蛋白关闭或消失,于是对相应抗生素 产生明显耐药,如铜绿假单胞菌失去特异性外膜蛋白D2后对原来敏感的亚胺培南 发生耐药。 2.2.4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 细菌的外膜上存在特殊的药物泵出系统,这一机能是细菌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如铜 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外排系统,如MexAB-oprm、MexCD-opr」、MexEF-oprN、 Mexxy-oprM、MexJk-oprM、Mex-Hl-opmD和Mexwr-oprM,是其固有耐药性或获得性 多重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两性药物日 外膜通道 铺助蛋白 外膜 周质 外排转运器 质膜 细菌的外排机制 2.2.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生物被膜的理论首先由Coste-rton等在1978年提出,它是细菌为适应生存环境,生长 过程中黏附于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细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 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其形成后可减少抗生素的渗透,吸附抗生素钝化酶促进药物分解。 生物膜的形成使细菌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机体对其的免疫杀伤作用,致使细菌对该类药 物产生高度耐药。 附录: 细菌耐药机制拟研究思路:可从B-内酰胺酶、外膜蛋白、外排泵等不同方面着手2.2.3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通透屏障,抗生素大多通过膜上的一类水 溶性通道蛋白进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这类蛋白叫做膜孔蛋白或多膜蛋白,重要有 OMPF、OMPC、OMPE 3 种。疏水性强的药物如甲氧西林易对 G-菌产生耐药,带负电 多的抗生素分子不易通过外膜通道蛋白,这些机制都使某些细菌对相应药物产生耐 药。由于某些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可以使其通道蛋白关闭或消失,于是对相应抗生素 产生明显耐药,如铜绿假单胞菌失去特异性外膜蛋白 D2 后对原来敏感的亚胺培南 发生耐药。 2.2.4 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 细菌的外膜上存在特殊的药物泵出系统,这一机能是细菌对四环素、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如铜 绿 假单 胞菌 存在 多种 外 排系 统,如 MexAB-oprm 、 MexCD-oprJ、 MexEF-oprN 、 Mexxy-oprM、MexJk-oprM、Mex-HI-opmD 和 Mexwr-oprM,是其固有耐药性或获得性 多重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细菌的外排机制 2.2.5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生物被膜的理论首先由 Coste-rton 等在 1978 年提出,它是细菌为适应生存环境,生长 过程中黏附于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细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 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其形成后可减少抗生素的渗透,吸附抗生素钝化酶促进药物分解。 生物膜的形成使细菌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机体对其的免疫杀伤作用,致使细菌对该类药 物产生高度耐药。 附录: 细菌耐药机制拟研究思路: 可从β-内酰胺酶、外膜蛋白、外排泵等不同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