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6卷第5期 别业山,刘沐宇,张强:港珠澳大桥长短组合桩菇础有限元分析及受力研究 105 模型计算的桩顶反力增量由一0.6%变为一1.2%,两种方法计算差别较大,主要是m法未考虑桩侧土对桩 身轴力的影响,与实际受力不符。从有限元法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当1号桩桩长增加5一15m时,6根桩桩 项反力变化较小,对群桩基础受力影响不大。 由表5可知,当1号桩桩长域短515m时.m法计算的桩顶反力增量由4.9%变为16.3%,有限元模 型计算的柱顶反力增量由0.9%变为4.1%,两种方法计算差别原因同上。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当 1号桩桩长减短5一15m时,6根桩的桩顶反力变化在5%以内,工程上可以接受,无需对桩基及承台进行特 殊设计,能满足受力要求 表4桩长增加时桩顶轴力增量比较表(与桩长均为50m时进行比较) 1% 桩号 工况】 工况2 工况3 法 有限元法 刚法 有限元法 法 有限元法 1.0 12,3 3 0. 5 0. 8. 0.1 -91 -04 -40 =06 5 8 -07 表5桩长减短时桩顶轴力增量比较表(与桩长均为50m时进行比较) /% 工况4 工况5 桩号 工况6 别法 有限元法 用法 有限元法 法 有限元法 1 4.9 0.9 10.3 2.2 16.3 4.1 3. -1.8 -11.3 -3.4 0. 0. 6 0.5 13 75 5结论 a.当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桩基中某一根桩增长10%~30%时,6根桩基桩顶反力差别在2%以内,对群桩 基础受力影响较小 b.当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桩基中某一根桩减短10%一30%时,6根桩基桩顶反力差别在5%以内,工程」 可以接受,无需对柱基及承台进行特殊设计,能满足受力要求。当桩长差别更大时,应考虑其对群柱受力的 影响。 C,采用m法计算桩基内力时,未考虑桩土之间摩阻力,对桩长不同的群桩轴力计算不准确,建议结合实 际设计条件采用文中所述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桥梁设计规范只是笼统规定同一桩基中桩长相差不宜过大,而文中所述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可定量分 析桩长不同时群柱内力,用于指导桩基设计及现场桩基终孔,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赖天文,杨有海.超长桩荷我传递机理及有效桩长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1619 [2)】黄明聪,龚晓南,赵善锐.钻孔灌注长桩试验曲线型式及破坏机理探讨[].铁道学报,1998,20(4):9397 [3]吴鹏,聋维明,梁书亭.桩燕承找性状分析的有限元背我传递联合法[U].桥梁建设,2006(2)111-13 「自高.计基的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们.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51):-13 [5]司海宝,察正银.基于ABAQUS建立土体本构模型库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2):12-15. [6]】席世玲,叶见曙.姚晓励.桥梁桩基础有限元模型构建思路与应用[门.特种结枸,2010(4):77-80. [7刀张莉,李夕兵.基于m法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桩菇计算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8(4),1920 [8施权君,韦达洁.用有限元法计算不等长桩燕的内力].山西建筑,2007(6):130-131, C)1994-2020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 模型计算的桩顶反力增量由-0.6%变为-1.2%,两种方法计算差别较大,主要是 m 法未考虑桩侧土对桩 身轴力的影响,与实际受力不符。从有限元法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当1号桩桩长增加5~15m 时,6根桩桩 顶反力变化较小,对群桩基础受力影响不大。 由表5可知,当1号桩桩长减短5~15m 时,m 法计算的桩顶反力增量由4.9%变为16.3%,有限元模 型计算的桩顶反力增量由0.9%变为4.1%,两种方法计算差别原因同上。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当 1号桩桩长减短5~15m 时,6根桩的桩顶反力变化在5%以内,工程上可以接受,无需对桩基及承台进行特 殊设计,能满足受力要求。 表4 桩长增加时桩顶轴力增量比较表(与桩长均为50m 时进行比较) /% 桩号 工况1 m 法 有限元法 工况2 m 法 有限元法 工况3 m 法 有限元法 1 -4.5 -0.6 -8.6 -1.0 -12.3 -1.2 2 3.1 0.5 5.9 0.7 8.5 0.9 3 0.8 0.1 1.5 0.2 2.2 0.2 4 2.5 0.3 4.7 0.5 6.9 0.7 5 0.1 0 0.3 0 0.5 0 6 -2.1 -0.4 -4.0 -0.6 -5.8 -0.7 表5 桩长减短时桩顶轴力增量比较表(与桩长均为50m 时进行比较) /% 桩号 工况4 m 法 有限元法 工况5 m 法 有限元法 工况6 m 法 有限元法 1 4.9 0.9 10.3 2.2 16.3 4.1 2 -3.5 -0.7 -7.2 -1.8 -11.3 -3.4 3 -0.9 0.1 -1.9 -0.5 -3.0 -0.8 4 -2.8 -0.6 -5.8 -1.4 -9.1 -2.5 5 -0.2 0 -0.4 0 -0.7 0 6 2.3 0.5 4.9 1.3 7.7 2.5 5 结 论 a.当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桩基中某一根桩增长10%~30%时,6根桩基桩顶反力差别在2%以内,对群桩 基础受力影响较小。 b.当浅水区非通航孔桥桩基中某一根桩减短10%~30%时,6根桩基桩顶反力差别在5%以内,工程上 可以接受,无需对桩基及承台进行特殊设计,能满足受力要求。当桩长差别更大时,应考虑其对群桩受力的 影响。 c.采用 m 法计算桩基内力时,未考虑桩土之间摩阻力,对桩长不同的群桩轴力计算不准确,建议结合实 际设计条件采用文中所述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d.桥梁设计规范只是笼统规定同一桩基中桩长相差不宜过大,而文中所述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可定量分 析桩长不同时群桩内力,用于指导桩基设计及现场桩基终孔,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天文,杨有海.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有效桩长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16-19. [2] 黄明聪,龚晓南,赵善锐.钻孔灌注长桩试验曲线型式及破坏机理探讨[J].铁道学报,1998,20(4):93-97. [3] 吴 鹏,龚维明,梁书亭.桩基承载性状分析的有限元-荷载传递联合法[J].桥梁建设,2006(2):11-13. [4] 张启富.计算桩基的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S1):9-13. [5] 司海宝,蔡正银.基于 ABAQUS建立土体本构模型库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2):12-15. [6] 邢世玲,叶见曙,姚晓励.桥梁桩基础有限元模型构建思路与应用[J].特种结构,2010(4):77-80. [7] 张 莉,李夕兵.基于 m 法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桩基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4):19-20. [8] 施权君,韦达洁.用有限元法计算不等长桩基的内力[J].山西建筑,2007(6):130-131. 第36卷 第5期 别业山,刘沐宇,张 强:港珠澳大桥长短组合桩基础有限元分析及受力研究 50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