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晉文字编·緒論 緒論 一、解題 本論文题目爲《三晉文字编》。這裡所說的“三晉”,不僅僅包括趙、魏、韓三國,還 包括中山、東周、西周、鄭、衛等國。何琳儀先生最早提出“晉系文字”說:“晉系文字内 涵相當廣泛,不但韓、趙、魏屬於這一系,而且中山國、東周、西周、鄭、衛等小國文字也 都屬於這一系。”這樣歸納的原因,“一則因爲這些國家文字的結構和風格都比較接近,二 則是因爲某些品類文字,諸如傳世古璽、石器等文字,也不便於確切地歸屬於某國。”'表 面上看,我們的题目“三晉文字”與“晉系文字”存在差别,但實質上,本文所選文字材料 均在何先生所論國別範图之内。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爲:第一,學術界一般把戰國時代的 韓、趙、魏三國統稱爲“三晉”:第二,有些學者將西周春秋時期的“晉國文字”亦稱爲“晉 系文字”,爲示區别,我們將题目定爲“三晉文字”。也有學者把以“趙魏韓”爲主的文字 稱爲“三晉系文字”。按理說,“三晉系”更能反映本文取材的國別範圆,但本着言簡意賅 的初衷,我們徑稱爲“三晉文字编”。這跟《戰國文字编》雖稱“戰國”,但亦收有秦代文 字2,《齊文字编》亦包括魯、邾、鄒等國3,道理是一樣的。 這裡需要特別説明的是,對於戰國晚期衛國铜器銘文,我們一般歸入魏國。還有一些器 物,如晉公盆,已確知爲晉定公之物,是不能歸入上述各國或任何一族中去的。但其時代卻 在本文收集範圍内,故一併收錄,希望籍此能使學者繼續關注此類器物及其文字。 戰國文字有兩個系統:一是見於戰國時代各類實物上的文字,即“文物”上的戰國文 字:一是秦漢以後世代相傳下來的文字,即“文獻”上的戰國文字。4本文所收的三晋文字 资料主要是“文物”上的文字資料,而不涉及“文獻”上的文字資料。 本文的文字材料包括石器、銅器、兵器、璽印、货幣以及雜器,雜器又包括衡量器、車 馬器、母扣、金銀器、玉器、木器等等。其中盟書中亦有少量玉器,但這些“玉器”從質料 上講更接近於石,跟一般說的“玉器”有別,故盟書整體歸入石器類。三晉璽印均是戰國之 物,故不再注明時代。此外,僞器及真僞待定者均不在本論文收集和討論之列。 本文的選材時間上起春秋晚期,下迄秦統一。在這個時間段,我們又大致劃分出“春秋 晚期”、“戰國早期”、“戰國中期”、“戰國晚期”四個階段。 “春秋晚期”,是以溫縣盟書和侯馬盟書爲起點,到公元前477年。 至於戰國的時間範图的界定,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董珊先生作過簡明的歸納,可参看。 5我們把戰國開始的時間定在公元前476年,這年到公元前400年爲“戰國早期”:公元前 399年到公元前320年爲“戰國中期”;公元前319年到公元前221年爲“戰國晚期”。 1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中華書局,1989年,104页。 2湯餘惠土编:《戰國文字编》“凡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3孫刚:《齊文字编》,吉林大學硕士學位論文(尊師:馮勝君),2008年。 4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134真。 5董珊:《戰國题銘與工官制度》“緒論”,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尊師:李零),2002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