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值得思考的历史问题,如西学东渐、革命与改良、传统的再认识等。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 历史事件为案例,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以请专家走进课程、带学生走出课程等多 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如编排历史剧等,争取将“纲 要”课程建成示范课程。 2.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从医史的角度来反观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将近代医 学的发展脉络置于近代中国历史演进逻辑中进行分析,体察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历史人文素 养,并配合我校的通识教育开展,培养既具一定文史底蕴又有爱国情怀的中医药人才。 3.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将“纲要”教学团队建设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将“纲要”课程打造成 校级“精品课程”,并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主要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四门政治理论课程中较为成熟一门,已经过2008年校级主干课程,2011年 校级第十一期课程建设,与2011一2013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等多轮建设,在教学团队、教学内 容、教学方式方面都积累了较为深厚基础。 本次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成示范课程,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将“纲要” 教学团队建设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 名。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亓曙冬和王磊老师曾分别获得市级与校级“三育人”称号。 2.将“纲要”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力争通过3年时间,采取以问题为导 向,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以请专家走进课程、带学生走出课程等多种教学方 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如编排历史剧等,争取将“纲要”课程打 造成校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主要思路 1.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探究性为主导 针对“纲要”课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在兼顾近现代通史讲授的同时侧重进行专题式 教学,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穿插介绍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和观点,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深入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处于中西碰撞、传统与现代交汇转变的过程中,这其中有许多值 得思考的历史问题,如西医东渐、传统的再认识。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历史事件为案例, 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启发学生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思考。 2.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取分组讨论、展开辩论、上台讲演等 形式,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讨论、辩论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 改变过去42课时教学全在教室进行的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以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小 课题形式进行,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和撰写报告,任课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在线答 疑和办公室现场答疑等形式对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3.加强延伸性课程建设。 我校开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配套的选修课在同类院校中尚属创新。目前“纲要”选修课以 评述近现代历史人物为主,并坚持每年邀请知名专家来做讲座式教学。而对“纲要”选修课的建设要进 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不仅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经典著作等都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专家与 学生在互动交流也是探究性课程综合改革努力的方向。 4.完善课程实地教学实践活动。 上海是近代重要城市,留存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如中国一大会址、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 仓库抗战纪念馆、孙中山故居、周公馆等。利用此条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遗迹参观,增强历史 感,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切实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 -31-值得思考的历史问题,如西学东渐、革命与改良、传统的再认识等。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 历史事件为案例,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以请专家走进课程、带学生走出课程等多 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如编排历史剧等,争取将“纲 要”课程建成示范课程。 2. 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从医史的角度来反观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将近代医 学的发展脉络置于近代中国历史演进逻辑中进行分析,体察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历史人文素 养,并配合我校的通识教育开展,培养既具一定文史底蕴又有爱国情怀的中医药人才。 3. 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将“纲要”教学团队建设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将“纲要”课程打造成 校级“精品课程”,并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 课程建设主要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四门政治理论课程中较为成熟一门,已经过 2008 年校级主干课程,2011 年 校级第十一期课程建设,与 2011—2013 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等多轮建设,在教学团队、教学内 容、教学方式方面都积累了较为深厚基础。 本次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成示范课程,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 将“纲要” 教学团队建设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有教师 5 人,其中教授 1 名,副教授 2 名,讲师 2 名。具有博士学位有 3 人。亓曙冬和王磊老师曾分别获得市级与校级“三育人”称号。 2. 将“纲要”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力争通过 3 年时间,采取以问题为导 向,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以请专家走进课程、带学生走出课程等多种教学方 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如编排历史剧等,争取将“纲要”课程打 造成校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 课程建设主要思路 1.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探究性为主导。 针对“纲要”课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在兼顾近现代通史讲授的同时侧重进行专题式 教学,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穿插介绍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和观点,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深入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处于中西碰撞、传统与现代交汇转变的过程中,这其中有许多值 得思考的历史问题,如西医东渐、传统的再认识。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历史事件为案例, 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启发学生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思考。 2.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 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取分组讨论、展开辩论、上台讲演等 形式,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讨论、辩论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 改变过去 42 课时教学全在教室进行的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以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小 课题形式进行,让学生自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和撰写报告,任课教师通过网络课堂在线答 疑和办公室现场答疑等形式对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3. 加强延伸性课程建设。 我校开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配套的选修课在同类院校中尚属创新。目前“纲要”选修课以 评述近现代历史人物为主,并坚持每年邀请知名专家来做讲座式教学。而对“纲要”选修课的建设要进 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不仅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经典著作等都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专家与 学生在互动交流也是探究性课程综合改革努力的方向。 4. 完善课程实地教学实践活动。 上海是近代重要城市,留存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如中国一大会址、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 仓库抗战纪念馆、孙中山故居、周公馆等。利用此条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历史遗迹参观,增强历史 感,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切实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 - 3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