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如流的。 ⑤不知道是否巧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 誉的。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狂风暴雨般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 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 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其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 此时,马寅初已经是97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 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⑦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让我读懂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据说齐白石 也特别喜欢这个成语,平素有人来求墨宝,他写得最多的也是这几个字。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取自 《菜根谭》的一副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⑧由是观之古今中外,大师泰斗,文化名流都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功夫有点“人誉之一笑 人骂之一笑”的本事才行。否则胸无沟壑,浮躁浅薄,一捧就飘一骂就跳,是永远难成大器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 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而且是大名气遭大非议,小名气遭小非议谁也不能幸免。鲁迅, 那名气和成就大吧?可攻击、非议鲁迅的言论什么时候消停过?余秋雨,也曾红极一时,凡有井水 处皆有其文但余秋雨也是当代作家里遭受攻讦、非议最多的一个。其中是非正误、真假虚实, 谁能说清道明?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吧。 18.(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19.(2分)阅读全文,分析齐白石“两笑”的含义 20.(3分)第⑧段写鲁迅和余秋雨,有什么作用? 21.(3分)读了上文,你有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课内外知识来谈。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 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 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 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 又不会游水,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千恩万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要给他下跪磕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 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 上掉下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 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给冲走了。 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如流的。 ⑤不知道是否巧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 誉的。1960 年 3 月 31 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狂风暴雨般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 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 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其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 此时,马寅初已经是 97 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 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⑦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让我读懂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据说齐白石 也特别喜欢这个成语,平素有人来求墨宝,他写得最多的也是这几个字。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取自 《菜根谭》的一副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⑧由是观之,古今中外,大师泰斗,文化名流,都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功夫,有点“人誉之一笑, 人骂之一笑”的本事才行。否则,胸无沟壑,浮躁浅薄,一捧就飘,一骂就跳,是永远难成大器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 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而且是大名气遭大非议,小名气遭小非议,谁也不能幸免。鲁迅, 那名气和成就大吧?可攻击、非议鲁迅的言论什么时候消停过?余秋雨,也曾红极一时,凡有井水 处皆有其文,但余秋雨也是当代作家里遭受攻讦、非议最多的一个。其中是非正误、真假虚实, 谁能说清道明?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吧。 18. (2 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19. (2 分) 阅读全文,分析齐白石“两笑”的含义。 20. (3 分) 第⑧段写鲁迅和余秋雨,有什么作用? 21. (3 分) 读了上文,你有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课内外知识来谈。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 17 岁。 奶奶走时,我 18 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 30 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 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 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 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 又不会游水,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千恩万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要给他下跪磕 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 经 60 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 上掉下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 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给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