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网上模拟试卷(一)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7题,20分) (2分)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归咎(j) 琢磨(zhuo) 睿智(rui) 苦心孤诣(yi) B.惬意(xie) 污秽(hui) 提防(t) 衣衫褴褛(0) C.称职( cheng) 喑哑(yin) 揩油(kai) 繁弦急管(xian) D.污垢(gou) 寒噤(jin) 迸溅(beng) 跟踉跄跄(iang)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妨碍烦燥世外桃园 愁莫展 B.鞭鞑狼籍谈笑风声弱不禁风 C.寒喧取缔无精打采走投无路 D.辨别迁徒相辅相承不胫而走 3.(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世卫组织近日表示,尽管甲型流感疫情看似已销声匿迹,但是这种疾病可能只是暂时趋缓, 很可能会卷士重来 B.钱学森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会永远深深地留在人们的 记忆中。 C.当中国男足以3:0完胜韩国队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华大地沸腾了。 D.评委包小柏的愤然离席把唱歌走调却晋级成功的的快女曾轶可推向了争议的风口浪尖。 4.(2分)世博盛会举世瞩目,征集对联请你参与。上联是:异彩纷呈四海物;横批:世 界博览。请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A.奇风毕现五洲情 B.世博揽尽春秋景 C.和谐贯通中华人 D.绿色科技人文振 5.(2分)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省青基会联合多家媒体发起“一瓶水,一份情”共同支持西南灾区特别行动。(“共同” 移到“发起”前面。) 的努力下,使海地震区爆发的痢疾、麻疹、破伤风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控制。(去 掉“在”、或“使”) C.影片《阿凡达》的热映揭开了新一轮媒体炒作帷幕。(“揭开”改为“拉开”) D.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先后两次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删去“两 6.(2分)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心的《繁星》《春水》,集中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格列佛游记》。 C.《西游记》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救朱赫来而被捕入狱,逃出监狱后投身战斗,成为了革 命战士。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共8分) ①去年12月哥本哈根的世界环境大会,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地与“低碳”产生了关联。虽
2010 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网上模拟试卷(一) (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共 7 题,20 分 ) 1. (2 分)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归咎(jiù) 琢磨 (zhuó) 睿智(ruì) 苦心孤诣(yì) B.惬意(xiè) 污秽(huì) 提防(tí) 衣衫褴褛(lǚ) C.称职 (chèng) 喑哑 (yīn) 揩油 (kāi) 繁弦急管 (xián) D.污垢(gòu) 寒噤(jìn) 迸溅(bèng) 踉踉跄跄 (liàng) 2. (2 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妨碍 烦燥 世外桃园 一愁莫展 B.鞭鞑 狼籍 谈笑风声 弱不禁风 C.寒喧 取缔 无精打采 走投无路 D.辨别 迁徒 相辅相承 不胫而走 3. (2 分)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世卫组织近日表示,尽管甲型流感疫情看似已销声匿迹,但是这种疾病可能只是暂时趋缓, 很可能会卷士重来。 B.钱学森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会永远深深地留在人们的 记忆中。 C.当中国男足以 3:0 完胜韩国队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华大地沸腾了。 D.评委包小柏的愤然离席把唱歌走调却晋级成功的的快女曾轶可推向了争议的风口浪尖。 4. (2 分) 世博盛会举世瞩目,征集对联请你参与。上联是:异彩纷呈四海物;横批:世 界博览。请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A.奇风毕现五洲情 B.世博揽尽春秋景 C.和谐贯通中华人 D.绿色科技人文振 5. (2 分)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省青基会联合多家媒体发起“一瓶水,一份情” 共同支持西南灾区特别行动。(“共同” 移到“发起”前面。) B.在世卫组织的努力下,使海地震区爆发的痢疾、麻疹、破伤风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控制。(去 掉“在”、或“使”) C.影片《阿凡达》的热映揭开了新一轮媒体炒作帷幕。(“揭开”改为“拉开”) D.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先后两次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删去“两 次”) 6. (2 分) 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冰心的《繁星》《春水》,集中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格列佛游记》。 C.《西游记》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救朱赫来而被捕入狱,逃出监狱后投身战斗,成为了革 命战士。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共 8 分) ①去年 12 月哥本哈根的世界环境大会,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地与“低碳”产生了关联。虽
然世界各国仍就碳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 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②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时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发展排放”的高碳 特征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所以降低碳排放不只是国家命题,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③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 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只要能从日常点滴做到不浪费,就可以实现低碳生活。 ④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 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 由。同时,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它和精打细算也有着本质区 别。单靠精打细算有时候非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反而増加了碳排放量。举例来说,选购服 装时,化纤、尼龙材料制作的衣服比棉、麻、丝绸材质的衣服更省钱,但是制作过程中排碳 更多;白炽灯比节能灯花费低,但是耗电更多。如果单纯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选择,低碳生 活就可能会变成高碳生活。同样物品价格低不等于排碳低,低碳生活切不可以价钱为标准 选购物品要看它在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耗能和排碳的多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购 排碳少的物品,即使价格贵一些,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更有 意义。低碳生活与提高髙生活水平并不冲突,其中关键是找到结合点,探索低碳可持续消费模 ⑤不少便利消费方式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 嗜好,尤其需要严格限制“一次性”消费嗜好。比如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 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⑥低碳生活需改变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面子消费。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片面 理解为电气化、自动化,导致日常生活能耗越来越高,机动车、电梯、大而无当的房子、高 脂肪的饮食……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 似微小,一旦以13亿人口基数计算,就是天文数字。低碳生活并不一概反对享受,而是提倡 节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个训诫同样适合我们对低碳生活的态度 ⑦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低碳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7.(2分)下列句子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低碳”已经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B.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 C.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D.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 8.(2分)文中第四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举例子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举例子D.下定义作比较 9.(2分)下列有关“低碳生活”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碳”必不可少,“低碳”根本无从实施。 B.低碳生活意味着减少消耗,所以要省吃俭用 C.一般来说,价格贵的商品排碳量肯定比价格低的商品要高。 D.低碳生活并不反对享受,而是提倡有节制的享受。 10.(2分)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去掉后不会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A.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
然世界各国仍就碳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 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②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时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发展排放”的高碳 特征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所以降低碳排放不只是国家命题,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③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 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只要能从日常点滴做到不浪费,就可以实现低碳生活。 ④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 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 由。同时,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它和精打细算也有着本质区 别。单靠精打细算有时候非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反而增加了碳排放量。举例来说,选购服 装时,化纤、尼龙材料制作的衣服比棉、麻、丝绸材质的衣服更省钱,但是制作过程中排碳 更多;白炽灯比节能灯花费低,但是耗电更多。如果单纯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选择,低碳生 活就可能会变成高碳生活。同样物品价格低不等于排碳低,低碳生活切不可以价钱为标准。 选购物品要看它在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耗能和排碳的多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购 排碳少的物品,即使价格贵一些,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更有 意义。低碳生活与提高生活水平并不冲突,其中关键是找到结合点,探索低碳可持续消费模 式。 ⑤不少便利消费方式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 嗜好,尤其需要严格限制“一次性”消费嗜好。比如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 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⑥低碳生活需改变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面子消费。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片面 理解为电气化、自动化,导致日常生活能耗越来越高,机动车、电梯、大而无当的房子、高 脂肪的饮食……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 似微小,一旦以 13 亿人口基数计算,就是天文数字。低碳生活并不一概反对享受,而是提倡 节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个训诫同样适合我们对低碳生活的态度。 ⑦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低碳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7. (2 分) 下列句子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低碳”已经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B.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 C.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D.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 8. (2 分) 文中第四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 举例子 B.作比较 打比方 C.作比较 举例子 D.下定义 作比较 9. (2 分) 下列有关“低碳生活”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碳”必不可少,“低碳”根本无从实施。 B.低碳生活意味着减少消耗,所以要省吃俭用。 C.一般来说,价格贵的商品排碳量肯定比价格低的商品要高。 D.低碳生活并不反对享受,而是提倡有节制的享受。 10. (2 分)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去掉后不会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A.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
B.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 C.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D.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诗文默写和综合性学习(共2题,15分) (10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子曰:“其恕乎! ”(《十则》)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 物的哲理 4).月 直是寄托诗人情怀的知己 李白用 ”对诗友进行了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苏轼的“ ”则借月写出了对 人世美好的祝愿 (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百年一遇的大旱己令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在这 群体中,儿童无疑是最牵动人们心弦的。为帮助旱灾地区孩子们摆脱缺水困难,中国儿童少 年基金会呼吁各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并公布了捐助标准:1元钱一瓶水,25元一箱水 万元一口井。所捐善款将通过当地妇联统一拨付,全部用于帮助干旱灾区学校孩子们解决用 水困难。最近一段时间,一组云南乡村孩子喝浑水解渴的照片流传了全中国。它是网友在云 南南华县洒披武村拍摄的。因为缺水,孩子们已很久没有洗过手了,吃饭后也只能到河里或 几近干枯的井里打些浑水解渴。在云南南华县一个山村小学支教的老师云威(化名),每周有 3天要带一到六年级的全体学生,步行前往一公里外的小鱼塘取水,“山里的孩子脚力好,60 斤不到的小姑娘能用扁担挑和她一样重的水,十几分钟就能往返一趟,但那个小池塘的水也 快没了”。由于喝水不够,喉咙干渴,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发出咳嗽声,让云威焦虑无比。在 贵州一些地方,孩子们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就为挑回20多斤水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你们学校也打算为旱灾地区奉献爱心,请你写一个简短的倡议书。 四、古诗文阅读(共1题,4分)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2分)诗人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 ,表达作者对春天的 4.(2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中的早春之景。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9分)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B.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 C.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D.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诗文默写和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15 分 ) 11. (10 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 10 分,每空 1 分) (1)、子曰:“其恕乎! , 。”(《十则》) (2).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 的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中 的 诗 句 “ ,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 物的哲理。 (4). 月 一 直 是 寄 托 诗 人 情 怀 的 知 己 , 李 白 用 “ , ” 对诗友进行了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苏轼的“ , ”则借月写出了对 人世美好的祝愿。 12. (5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百年一遇的大旱已令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在这一 群体中,儿童无疑是最牵动人们心弦的。为帮助旱灾地区孩子们摆脱缺水困难,中国儿童少 年基金会呼吁各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并公布了捐助标准:1 元钱一瓶水,25 元一箱水,20 万元一口井。所捐善款将通过当地妇联统一拨付,全部用于帮助干旱灾区学校孩子们解决用 水困难。最近一段时间,一组云南乡村孩子喝浑水解渴的照片流传了全中国。它是网友在云 南南华县洒披武村拍摄的。因为缺水,孩子们已很久没有洗过手了,吃饭后也只能到河里或 几近干枯的井里打些浑水解渴。在云南南华县一个山村小学支教的老师云威(化名),每周有 3 天要带一到六年级的全体学生,步行前往一公里外的小鱼塘取水,“山里的孩子脚力好,60 斤不到的小姑娘能用扁担挑和她一样重的水,十几分钟就能往返一趟,但那个小池塘的水也 快没了”。由于喝水不够,喉咙干渴,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发出咳嗽声,让云威焦虑无比。在 贵州一些地方,孩子们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就为挑回 20 多斤水。 (1). 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你们学校也打算为旱灾地区奉献爱心,请你写一个简短的倡议书。 四、古诗文阅读 (共 1 题,4 分 )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 (2 分) 诗人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 ”和“ ”,表达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14. (2 分)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中的早春之景。 五、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9 分 )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15.(2分)下列选项中对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 意:情趣、心愿 B.饮少辄罪,而年又最高而:表转折关系。 C.杂然而前陈 陈:陈列、摆开。 D.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6.(4分)翻译下面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3分)《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后天下 之乐而乐”中“乐”的内涵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见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22分) 齐白石的“两笑” ①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 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从他笔下流动 出来许多人物、山水、花鸟,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但也有人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 出于嫉妒向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③人誉之一笑。因为他的头脑很清醒,知道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画坛流派纷呈,各有千秋 人家尊自己为大师,自己却万万不能以大师自居。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果骄傲自满了,就该落后 了,就离淘汰出局不远了。所以,尽管他长期生活在荣誉和花环中水到渠成到成为人民艺术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但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故 步自封,而是很洒脱通达地“一笑了之”。 ④人骂之一笑。饱经风霜又看惯世态炎凉的白石老人深知,人多嘴杂众口难调,个人欣赏 眼光不同。对同一幅艺术作品,喜欢者可能会捧到天上,厌恶者可能会踩在地上,且不说还有人 心存偏见或嫉贤妒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外界的风风雨雨,骂声、嘘声、喝倒彩声,虽然也难免 会声声入耳,但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就行了。为此他还给自己立了养生之道“七戒”一—烟 酒、狂喜、悲愤、空想、懒惰、空度。当然,对于那些真知灼见,即便有些刺耳,老人也是从谏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也。 15. (2 分) 下列选项中对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醉翁之意 意:情趣、心愿。 B.饮少辄罪,而年又最高 而:表转折关系。 C.杂然而前陈 陈:陈列、摆开。 D.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6. (4 分) 翻译下面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 (3 分) 《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 “后天下 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见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22 分 ) 齐白石的“两笑” ①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 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从他笔下流动 出来许多人物、山水、花鸟,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但也有人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 出于嫉妒,向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③人誉之一笑。因为他的头脑很清醒,知道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画坛流派纷呈,各有千秋, 人家尊自己为大师,自己却万万不能以大师自居。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果骄傲自满了,就该落后 了,就离淘汰出局不远了。所以,尽管他长期生活在荣誉和花环中,水到渠成到成为人民艺术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但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故 步自封,而是很洒脱通达地“一笑了之”。 ④人骂之一笑。饱经风霜又看惯世态炎凉的白石老人深知,人多嘴杂,众口难调,个人欣赏 眼光不同。对同一幅艺术作品,喜欢者可能会捧到天上,厌恶者可能会踩在地上,且不说还有人 心存偏见或嫉贤妒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外界的风风雨雨,骂声、嘘声、喝倒彩声,虽然也难免 会声声入耳,但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就行了。为此,他还给自己立了养生之道“七戒”——烟、 酒、狂喜、悲愤、空想、懒惰、空度。当然,对于那些真知灼见,即便有些刺耳,老人也是从谏
如流的。 ⑤不知道是否巧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 誉的。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狂风暴雨般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 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 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其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 此时,马寅初已经是97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 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⑦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让我读懂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据说齐白石 也特别喜欢这个成语,平素有人来求墨宝,他写得最多的也是这几个字。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取自 《菜根谭》的一副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⑧由是观之古今中外,大师泰斗,文化名流都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功夫有点“人誉之一笑 人骂之一笑”的本事才行。否则胸无沟壑,浮躁浅薄,一捧就飘一骂就跳,是永远难成大器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 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而且是大名气遭大非议,小名气遭小非议谁也不能幸免。鲁迅, 那名气和成就大吧?可攻击、非议鲁迅的言论什么时候消停过?余秋雨,也曾红极一时,凡有井水 处皆有其文但余秋雨也是当代作家里遭受攻讦、非议最多的一个。其中是非正误、真假虚实, 谁能说清道明?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吧。 18.(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19.(2分)阅读全文,分析齐白石“两笑”的含义 20.(3分)第⑧段写鲁迅和余秋雨,有什么作用? 21.(3分)读了上文,你有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课内外知识来谈。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 奶奶走时,我18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 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 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 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 又不会游水,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千恩万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要给他下跪磕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 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 上掉下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 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给冲走了。 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
如流的。 ⑤不知道是否巧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 誉的。1960 年 3 月 31 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狂风暴雨般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 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 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其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 此时,马寅初已经是 97 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 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⑦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让我读懂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据说齐白石 也特别喜欢这个成语,平素有人来求墨宝,他写得最多的也是这几个字。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取自 《菜根谭》的一副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⑧由是观之,古今中外,大师泰斗,文化名流,都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功夫,有点“人誉之一笑, 人骂之一笑”的本事才行。否则,胸无沟壑,浮躁浅薄,一捧就飘,一骂就跳,是永远难成大器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 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而且是大名气遭大非议,小名气遭小非议,谁也不能幸免。鲁迅, 那名气和成就大吧?可攻击、非议鲁迅的言论什么时候消停过?余秋雨,也曾红极一时,凡有井水 处皆有其文,但余秋雨也是当代作家里遭受攻讦、非议最多的一个。其中是非正误、真假虚实, 谁能说清道明?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吧。 18. (2 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19. (2 分) 阅读全文,分析齐白石“两笑”的含义。 20. (3 分) 第⑧段写鲁迅和余秋雨,有什么作用? 21. (3 分) 读了上文,你有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课内外知识来谈。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 17 岁。 奶奶走时,我 18 岁。 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 30 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 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 一把抓住儿子。只可惜,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 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路人责备这位母亲说,你一个妇道人家, 又不会游水,怎么能跳进水里呢?母亲只知道千恩万谢他救了自己的儿子,并要给他下跪磕 头。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 经 60 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 上掉下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 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给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那位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
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 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 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着家常,像根本 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 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 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 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子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惟独奶奶没有流泪, 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仿佛一下 子老了10多年 在父亲去世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稀饭都未曾下肚。 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 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 8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 来 22.(2分)父亲和奶奶都跟我讲了同一个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23.(2分)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微笑”的涵义? 24.(3分)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5.(2分)依据上下文,将文中空缺处的句子补全 26.(3分)如何理解“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的含义?请联系实际,谈谈这 句话给你的启示 六、作文(共1题,50分) 27.(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一)当那场全球瞩目的地震降临,面对灾区的 人们,我们会说好好活着,珍爱生命;当斐济女孩泪洒哥本哈根,面对将会因全球变暖而消 失的美丽岛国,我们会说从我做起,珍爱自然;当一次重要的比赛失利,面对安慰你的双亲, 我们会说谢谢爸妈,珍爱亲情……生活中,有太多美好值得我们珍爱。请以《珍 》为题,补全标题后写一篇文章。(二)《走进春天》
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显得很疲惫,说,你别讲了吧,我明白,我们 会照顾好奶奶的。父亲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那时父亲已经在病床上躺了 3 个月,生命到了最后时刻。 那些日子里,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却从未发现奶奶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 样每天早早地起床,给鸡喂食,然后做饭。 每有亲戚或乡邻来探望父亲的时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跟他们拉着家常,像根本 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快要离去一样。 来来往往的人都摇头,叹息说,没想到奶奶老糊涂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她 却像没事一般。 我也一直觉得奶奶是老糊涂了,因为我好几次看到奶奶走到父亲病床前,伸出苍老的手 抚着父亲的额头,冲父亲微笑,问他想吃什么,并告诉父亲不用担心她,她的身体好着呢, 一定可以活到曾孙子出生,还可以带曾孙子呢。 没过多少日子,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那天,家里哭成一团,惟独奶奶没有流泪,一 个人坐在那里,眼睛一直看着门口,谁叫她也不应不动。 第二天,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已经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间觉得奶奶仿佛一下 子老了 10 多年。 在父亲去世的一个星期,奶奶连一粒稀饭都未曾下肚。 一个月后的一天,在奶奶的床前,奶奶拉着我的手,跟我讲了父亲讲过的故事。讲完, 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语地说:母疼儿如长江水, 。 我说:奶奶,如果你想父亲了,就哭出来吧。奶奶说:孩子,奶奶的泪早已在心里流干 了。 8 个月后,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在一个大家不曾想到的夜里,奶奶睡下后便没有再醒过 来。 22. (2 分)父亲和奶奶都跟我讲了同一个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 23. (2 分)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微笑”的涵义? 24. (3 分)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5. (2 分) 依据上下文,将文中空缺处的句子补全。 26. (3 分) 如何理解“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的含义?请联系实际,谈谈这 句话给你的启示。 六、作文 (共 1 题,50 分 ) 27. (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一)当那场全球瞩目的地震降临,面对灾区的 人们,我们会说好好活着,珍爱生命;当斐济女孩泪洒哥本哈根,面对将会因全球变暖而消 失的美丽岛国,我们会说从我做起,珍爱自然;当一次重要的比赛失利,面对安慰你的双亲, 我们会说谢谢爸妈,珍爱亲情……生活中,有太多美好值得我 们珍爱。请以《珍 爱 》为题,补全标题后写一篇文章。(二)《走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