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黄冈中考精典课外文言文翻译 (P74-77) (十四)《约不可失》 【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 酒了,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翻译】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 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 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 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十五)《螳螂捕蝉》 【原文】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后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 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 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 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 你这是为什么那?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 只蝉,它停在高髙的树上不停的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自己的身后想 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 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 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他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 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十六)《戴高帽》 【原文】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 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 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翻译】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 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 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 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 有几人呢?”老师点了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 我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十七)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 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2010 年黄冈中考精典课外文言文翻译 (P74—77) (十四)《约不可失》 【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 酒了,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翻译】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 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 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 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十五)《螳螂捕蝉》 【原文】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后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 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 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 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 “你这是为什么那?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 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的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自己的身后想 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 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 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他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 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十六)《戴高帽》 【原文】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 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 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翻译】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 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 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 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 有几人呢?”老师点了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 “我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十七)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 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翻译】从前吴起外岀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 (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 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 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 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十八)《王著教帝学书》 【原文】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 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 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翻译】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 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 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 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其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 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 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戒。 (十九) 【原文】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岀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 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 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翻译】福安(人名)住在盛家的庄园里,养了两只母鸡,黄色和白色各一只。 在桑麻的掩盖遮映下,(两只鸡)分在两个棚里栖息,(两只鸡)各养有几只鸡雏。 早上傍晚带着小鸡出入院子时,两只母鸡一起走,就像与邻居相处融洽的人一样。有 天,黄的母鸡被人偷走,失去母亲的鸡雏悲叫不止。白母鸡常来看望它们,好像在 替代黄母鸡怜悯它们。从那以后,(白母鸡)得到食物时就会呼唤(黄母鸡的)小鸡 起吃,回去休息时(黄母鸡的)小鸡也跟着白母鸡一起走。(白母鸡)似乎忘记了 小鸡表面上是黄的还是白的,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鸡虽然是卑微的家禽,但却拥有五种美德,除(这些)之外,竟然又具有另外 种品德。盛公子的朋友因此称白母鸡为“慈鸡”。 (二十)《唐太宗论弓矢》 【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 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 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翻译】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侯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 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 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却东 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 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在中 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翻译】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 “( 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 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 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 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十八)《王著教帝学书》 【原文】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 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 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翻译】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 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 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 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其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 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 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戒。 (十九) 【原文】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 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 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翻译】福安(人名)住在盛家的庄园里,养了两只母鸡,黄色和白色各一只。 在桑麻的掩盖遮映下,(两只鸡)分在两个棚里栖息,(两只鸡)各养有几只鸡雏。 早上傍晚带着小鸡出入院子时,两只母鸡一起走,就像与邻居相处融洽的人一样。有 一天,黄的母鸡被人偷走,失去母亲的鸡雏悲叫不止。白母鸡常来看望它们,好像在 替代黄母鸡怜悯它们。从那以后,(白母鸡)得到食物时就会呼唤(黄母鸡的)小鸡 一起吃,回去休息时(黄母鸡的)小鸡也跟着白母鸡一起走。(白母鸡)似乎忘记了 小鸡表面上是黄的还是白的,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鸡虽然是卑微的家禽,但却拥有五种美德,除(这些)之外,竟然又具有另外一 种品德。盛公子的朋友因此称白母鸡为“慈鸡”。 (二十)《唐太宗论弓矢》 【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 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 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 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翻译】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侯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 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 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却东 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 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在中 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