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年升学大考卷(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核分人 得分 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 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 的马群,深夜嗥呜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 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lan的山雕,奔弛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dαn的狂风……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1)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2分) 似的()召唤() (2)为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汉字。(2分) 斑1an()怪dan()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指导和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B.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 C.佳木斯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每到此地,必然品尝 D.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是否学以致用,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欢快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2分)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人生宽容了遗 憾,拥有了未来 5.古诗文默写。(9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 0 一 0 年升学大考卷(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 120 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 1~6 题。共 25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 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 的马群,深夜嗥呜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 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 lán 的山雕,奔弛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dàn的狂风……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1)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2 分) 似.的( ) 召.唤( ) (2)为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汉字。(2 分) 斑 lán ( ) 怪 dàn ( ) (3)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指导和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 ....,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B.一篇篇文质兼美 ....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 C.佳木斯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每到此地,必然品尝。 D.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 ....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是否学以致用,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欢快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2 分)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宽容了遗 憾,拥有了未来。 5.古诗文默写。(9 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 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放达宽慰之情的句子是“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6)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寄托乡愁之物,请你写出带“雁”字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6.走近名著。(4分) 你的邻居小亮,今年秋天就升入初中了,他想利用暑假的时间阅读一本励志的文学名 著,他想请你推荐一下。你推荐的名著是《 》,推荐理由: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7~10题,共10分) 《人民日报》4月28日电“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今天在京启动。该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 央文明办共同实施,旨在吸引、鼓励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7.为了响应此次行动,学校也准备开展诵读活动。为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更加圆满,更具特色,学校向全体 师生征求活动建议。请你也为学校提两条建议吧。(2分) 学校号召各班级以此活动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你为这期板报拟一个主题语。(3分) 9.诵读活动马上就要开始,班级的小明以作业没完成为由不想参加了。见此情景,你将怎样劝说小明 分) 10.如果你参加此次活动,你准备选择哪首古诗?并简述选择理由。(3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7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右溪记①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放达宽慰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______________”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6)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寄托乡愁之物,请你写出带“雁”字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近名著。(4 分) 你的邻居小亮,今年秋天就升入初中了,他想利用暑假的时间阅读一本励志的文学名 著,他想请你推荐一下。你推荐的名著是《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 7~10 题,共 10 分) 《人民日报》4 月 28 日电“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今天在京启动。该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 央文明办共同实施,旨在吸引、鼓励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7.为了响应此次行动,学校也准备开展诵读活动。为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更加圆满,更具特色,学校向全体 师生征求活动建议。请你也为学校提两条建议吧。(2 分) 8.学校号召各班级以此活动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你为这期板报拟一个主题语。(3 分) 9.诵读活动马上就要开始,班级的小明以作业没完成为由不想参加了。见此情景,你将怎样劝说小明?(2 分) 10.如果你参加此次活动,你准备选择哪首古诗?并简述选择理由。(3 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1~27 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1~15 题。(共 11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右溪记①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鼓嵌盘屈⑦,不可名状。清 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 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选自《元次山集》。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 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②欹嵌( qiqian 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③逸民退士:指不仕的 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④俾(bi):以便,准备。⑤裨:补益,增添好处。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乃记之而去: 彰示来者 12.把下列的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3.【甲】、【乙】两文中的哪些句子各描写了池潭和岸边的景物?(2分) 14.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分) 1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1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16~19题。(共8分) ①2009年入冬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大部分中高纬度地区寒流、暴雪事件频发,气温持续偏低 例如,2009年12月以来,寒流和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华盛顿地区的积雪深度达61厘 米,为1932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在寒流的袭击下,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的气温降低到接近冰点,是 8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12月中下旬以来,寒流和暴风雪也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气温 降到了有记载以来最低的一33.6℃,欧洲 部分地区的积雪深度超过50厘米。 ②进入2010年1月以来,北半球大部分国家再次遭遇了军见的寒流和暴风雪天气,部分国家受灾严重 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③再看我国。2009年11月份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暴雪频繁。从2009年10月31日至 11月16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国华北地区先后出现3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和强降温过程,其中山西中部 和河北西南部地区普降中到大雪,河北石家庄至山西阳泉一带积雪深度达到破纪录的30-50厘米,石家庄 积雪深度更是达到惊人的55厘米。从历史纪录上看,此前石家庄最大积雪深度是19厘米,出现在1962年 11月19日,此次强降雪的积雪深度居然接近历史最大值的三倍。总体来看,这次强降雪对华北地区来说是 60年一遏的极端事件,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遏的标准。大雪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骤降,过程降温幅度 超过20℃的地区横贯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个别站点温度降幅超过30℃,“冷如‘三九”’,受此降温过程 影响,广西桂林、江西赣州等地一夜入冬,而此时他们的夏季才刚刚过去10天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鼓嵌盘屈⑦,不可名状。清 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 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选自《元次山集》。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 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②欹嵌(qiqian): 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③逸民退士:指不仕的 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④俾(bi):以便,准备。⑤裨:补益,增添好处。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 彰.示来者:___________ 12.把下列的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3.【甲】、【乙】两文中的哪些句子各描写了池潭和岸边的景物?(2 分) 14.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 分) 1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1 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 16~19 题。(共 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 ①2009 年入冬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北半球大部分中高纬度地区寒流、暴雪事件频发,气温持续偏低。 例如,2009 年 12 月以来,寒流和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华盛顿地区的积雪深度达 61 厘 米,为 1932 年 12 月以来的最高值;在寒流的袭击下,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的气温降低到接近冰点,是 80 多年来的最低纪录。12 月中下旬以来,寒流和暴风雪也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气温 降到了有记载以来最低的一 33.6℃,欧洲 部分地区的积雪深度超过 50 厘米。 ②进入 20lO 年 1 月以来,北半球大部分国家再次遭遇了军见的寒流和暴风雪天气,部分国家受灾严重, 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③再看我国。2009 年 11 月份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暴雪频繁。从 2009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6 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国华北地区先后出现 3 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和强降温过程,其中山西中部 和河北西南部地区普降中到大雪,河北石家庄至山西阳泉一带积雪深度达到破纪录的 30—50 厘米,石家庄 积雪深度更是达到惊人的 55 厘米。从历史纪录上看,此前石家庄最大积雪深度是 19 厘米,出现在 1962 年 11 月 19 日,此次强降雪的积雪深度居然接近历史最大值的三倍。总体来看,这次强降雪对华北地区来说是 60 年一遏的极端事件,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遏的标准。大雪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骤降,过程降温幅度 超过 20℃的地区横贯整个中国东部地区,个别站点温度降幅超过 30℃,“冷如‘三九”’,受此降温过程 影响,广西桂林、江西赣州等地一夜入冬,而此时他们的夏季才刚刚过去 10 天
④真正到了2009年冬季的“三九”天,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之低更是多年未遇,不少地区的最低气温 也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元旦刚过,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又出现了一次 明显降雪过程,其中北京大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20厘米,北京南郊观象台的积雪深度达23.4厘米,突破 了历史极值(历史同期最大积雪深度为1951年1月5目的16厘米),北京市政府也因此而发出了新中国成 立60年来第一个因极端天气所致的全市中小学停课令。 ⑤这次大雪过后,上述地区的气温急剧降低,其中1月5日早晨内蒙古、河北有15个气象站的最低气 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如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站在2010年1月2日早晨刚产生-39.8℃的历史最低值,1月 日早晨的气温再次刷新纪录,低达-40.7℃;1月6日早晨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低气温为-16.7℃,为近 20年来的最低值。1月1日到1月12日这12天中北京的平均气温接近-10℃,比常年同期偏低了5℃多。 (选自《百科知识》 16.阅读全文,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7.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的说明方法。(2分) 18.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可选一处作答)(2分) 19.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自然灾害突临时,你认为最重要的两点应对方法是什么?(2分) (三)阅读厉彦林的《记忆里的煤油灯》,回答20~23题。(共8分) 记忆里的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 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晩,远逝 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套里,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 有刺眼的阳光,傍晩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 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 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 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心打一小圆孔,然后穿上一根 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供吸油用, 倒上煤油,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 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很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 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 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拨得很小,灯发岀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 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岀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苫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 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 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油灯下且离得较远, 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纺呀 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纳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
④真正到了 2009 年冬季的“三九”天,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之低更是多年未遇,不少地区的最低气温 也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元旦刚过,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又出现了一次 明显降雪过程,其中北京大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 20 厘米,北京南郊观象台的积雪深度达 23.4 厘米,突破 了历史极值(历史同期最大积雪深度为 1951 年 1 月 5 目的 16 厘米),北京市政府也因此而发出了新中国成 立 60 年来第一个因极端天气所致的全市中小学停课令。 ⑤这次大雪过后,上述地区的气温急剧降低,其中 1 月 5 日早晨内蒙古、河北有 15 个气象站的最低气 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如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站在 2010 年 1 月 2 日早晨刚产生-39.8℃的历史最低值,1 月 5 日早晨的气温再次刷新纪录,低达-40.7℃;1 月 6 日早晨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最低气温为-16.7℃,为近 20 年来的最低值。1 月 1 日到 1 月 12 日这 12 天中北京的平均气温接近-10℃,比常年同期偏低了 5℃多。 (选自《百科知识》) 16.阅读全文,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17.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 分) 18.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可选一处作答)(2 分) 19.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自然灾害突临时,你认为最重要的两点应对方法是什么?(2 分) (三)阅读厉彦林的《记忆里的煤油灯》,回答 20~23 题。(共 8 分) 记忆里的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 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 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套里,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 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 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 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 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心打一小圆孔,然后穿上一根 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供吸油用, 倒上煤油,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 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很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 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 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拨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 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 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 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油灯下且离得较远, 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纺呀、 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纳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
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淸楚,娘常常 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侯,我正做着作业却进人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 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 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选自《人民日报》 20.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1分) 21.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加点词语“挂”的表达效果。(2分) 22.文段③④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3.怎样理解“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这句话?(2分) (四)阅读培根的《论美》,回答24~27题。(共8分) 论美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 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她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 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③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 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一一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 可以按着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 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 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 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 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关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 (选自《培根论人生》) 4.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5.文段②引用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 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侯,我正做着作业却进人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 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 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选自《人民日报》) 20.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1 分) 21.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加点词语“挂”的表达效果。(2 分) 22.文段③④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3.怎样理解“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这句话?(2 分) (四)阅读培根的《论美》,回答 24~27 题。(共 8 分) 论美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 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她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 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③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 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 可以按着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 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 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 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 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关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 辉。 (选自《培根论人生》) 24.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2 分) 25.文段②引用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 分)
26.阅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明有误的一项。(2分)( A.本文按照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结构来阐述观点的。 B.文段③使用的是事实论据,文段④使用的是道理论据。 C.文段③中加点的“这”指的是“最高的美”。 D.议论文题可分为“论点型”“论题型”和“问题型”,本文题目属于“论点型”。 2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2分) 四、写作(第28题。共50分) 28.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文题一:请将题目“我与 同行”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作:①知道得很清楚②打听;调査。……是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只有多多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我们的人生感悟才能更深刻,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请以“了解”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100
26.阅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明有误的一项。(2 分) ( ) A.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阐述观点的。 B.文段③使用的是事实论据,文段④使用的是道理论据。 C.文段③中加点的“这”指的是“最高的美”。 D.议论文题可分为“论点型”“论题型”和“问题型”,本文题目属于“论点型”。 2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2 分) 四、写作(第 28 题。共 50 分) 28.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文题一:请将题目“我与___________同行”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作:①知道得很清楚②打听;调查。……是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只有多多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我们的人生感悟才能更深刻,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请以“了解”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600 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等。 100
300 400 500
200 300 400 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