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工」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数据管理分析方法的 业生物技术的工业属性和学科交叉特点,目 进步,人们对酶的认识更加深入,应用传统 T 前仍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研究。这些科 的理性分子设计方法制造新的酶也更加容 蜜 学问题涉及“从基因组到产品”的各个环节, 易。这些技术在增加酶的反应多样性、改变 包含从分子水平(基因组)到细胞水平(代谢 酶的各种性能等方面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水平)、反应器水平,以至整个过程的水平。 尽管我倒在生物催化剂研制方面已经 若要提高工业生物技术的贡献率,一些关键 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 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问。 的差距。例如,我国酶制剂中的支柱产品如 2.1.1微生物资源库和微生物功能基因 糖化酶,产酶活力仍停留在32000U/mL左 组学技术 右,而国外已经达到50000U/mL。由于成 微生物种或磷是工业生物技术的基 本偏高且质量不稳定,我创酶制剂产品难以 础。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8个国家建立了专 进人国际市场。为此,仍需要加大力度进行 门的菌种保藏中心,保藏菌种80多万株,已 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和改性研究©。在生物催 经开发的商品酶有200种左右。但现有的资 化剂的定向改造技术中,最大瓶颈是缺乏通 源库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物技术的需求间。 用的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或比较通用的针对 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生物催化剂的 目标活性的选择方法。因此高通量筛选日益 来源提供基础。从自然界中筛选所需要的菌 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发 种是目前工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特点,大部分 展,人们对生物催化剂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成功的高产工业化菌株是从自然界缔选得 寻找新型生物催化剂或通过定向改造技术 到的野生型菌株。但是目前人类筛选的范围 增加生物催化剂的新功能及新底物仍是目 十分有限,仅占微生物总数的01%一1%, 前的主要任务。 需要大力拓展筛选的范围口。应当重视对新 2.1.3重要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 来源的菌种(包括极端微生物与未培养微生 过去10年中,以主要工业微生物为对 物)的研究,特别应重视耐热、耐酸碱、耐盐 象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和耐有机溶剂等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和 非常活跃。随着对微生物代谢网络研究的深 利用。 入,及DNA重组技术的日趋完善,通过基因 2.1.2生物催化剂快速定向改造新技术 克隆技术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某些关键 近年发展起来的定向进化技术,大大加 步骤,已大大提高了产物产率:通过基因重 速了人类改造酶原有功能和开发新功能的 组技术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还可以生产 步伐。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已被用于上百个酶 出传统发酵工业无法获得的新产品。大量新 的进化。目前定向进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生物化学合成途径的解析,为化学品生产创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有机溶剂中酶的活 造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机会。例如,在分析代 性和稳定性;扩大底物的选择性:改变光学 谢流的基础上,找到刚性节点,通过化学小 异构体的选择性等。定向进化的核心技术包 分子调节关键酶,可以实现1,6二磷酸果 括易错PCR技术,DNA shuffling技术及高 糖的超量生产。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 通量筛选技术低明。 料乙醇工艺研究中,美国学者利用基因工程 各类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 手段,将五碳糖产乙醇的代谢途径和六碳糖 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海量信息产生, 产乙醇的代谢途径整合到一个微生物中间, 5082010年·第25卷.第5期 万方数据国 羹 錾i 篁苍I 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工 业生物技术的工业属性和学科交叉特点,目 前仍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研究。这些科 学问题涉及“从基因组到产品”的各个环节。 包含从分子水平(基因组)到细胞水平(代谢 水平)、反应器水平,以至整个过程的水平。 若要提高工业生物技术的贡献率。一些关键 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四。 2.1.1微生物资源库和微生物功能基因 组学技术 微生物菌种或酶是工业生物技术的綦 础。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8个国家建立了专 门的菌种保藏中心,保藏菌种80多万株.已 经开发的商品酶有200种左右。但现有的资 源库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物技术的需求[61。 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生物催化剂的 来源提供基础。从自然界中筛选所需要的菌 种是目前工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特点,大部分 成功的高产工业化菌株是从自然界筛选得 到的野生型菌株。但是目前人类筛选的范围 十分有限。仅占微生物总数的0.1%一l%。 需要大力拓展筛选的范围阴。应当重视对新 来源的菌种(包括极端微生物与未培养微生 物)的研究,特别应重视耐热、耐酸碱、耐盐 和耐有机溶剂等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和 利用。 2.1.2生物催化剂快速定向改造新技术 近年发展起来的定向进化技术,大大加 速了人类改造酶原有功能和开发新功能的 步伐。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已被用于上百个酶 的进化。目前定向进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有机溶剂中酶的活 性和稳定性:扩大底物的选择性;改变光学 异构体的选择性等。定向进化的核心技术包 括易错PCR技术、DNA shuffling技术及高 通量筛选技术ta,91。 各类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 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海量信息产生,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和数据管理分析方法的 进步,人们对酶的认识更加深入,应用传统 的理性分子设计方法制造新的酶也更加容 易。这些技术在增加酶的反应多样性、改变 酶的各种性能等方面已得到成功的应用[71。 尽管我国在生物催化剂研制方面已经 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 的差距。例如,我国酶制剂中的支柱产品如 糖化酶,产酶活力仍停留在32 000IU/mL左 右,而国外已经达到50 000IU/mL。由于成 本偏高且质量不稳定.我国酶制剂产品难以 进入国际市场。为此,仍需要加大力度进行 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和改性研究【lOl。在生物催 化剂的定向改造技术中.最大瓶颈是缺乏通 用的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或比较通用的针对 目标活性的选择方法。因此高通量筛选日益 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发 展,人们对生物催化剂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寻找新型生物催化剂或通过定向改造技术 增加生物催化剂的新功能及新底物仍是目 前的主要任务。 2.1.3重要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 过去10年中,以主要工业微生物为对 象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 非常活跃。随着对微生物代谢网络研究的深 入,及DNA重组技术的日趋完善,通过基因 克隆技术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某些关键 步骤,已大大提高了产物产率;通过基因重 组技术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还可以生产 出传统发酵工业无法获得的新产品。大量新 生物化学合成途径的解析。为化学品生产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机会。例如,在分析代 谢流的基础上,找到刚性节点。通过化学小 分子调节关键酶,可以实现l,6.二磷酸果 糖的超量生产。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 料乙醇工艺研究中。美国学者利用基因工程 手段,将五碳糖产乙醇的代谢途径和六碳糖 产乙醇的代谢途径整合到一个微生物中【哪。 c。J∞0∞0叱cO!s!00D^。=O乱醇》g一巴茄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