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O w O 式中: W——河槽调蓄量 Q2下断面时段初流量 Q—上断面时段平均入流量 时段末值 利用式(3)和式(4)就可用图1进行流量演算。 按图1所标由下断面时段初流量Q2截得A点,画横座标的平行线交于B点,量取BC 等于Q得C点,从C点作纵座标平行线交于D点,从D点再作横座标的平行线交于E、F 两点,E点的纵座标即为C2,然后以F点作为B点,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求得下断面流量 过程。若要求下断面水位过程,可由流量过程用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求得。 提示:该方法简单、明了、操作简便。主要缺点是在不稳定流情况下,下断面流量与河段槽 蓄量不是单一关系,造成了计算误差。在山区性河流,河道比降较大时,可求出近似 的单一关系。此方法一般用于规划阶段 (2)马斯京根法 时段末水面线 时段初水面线Q 图1波达波夫半图解法 为了克服上述半图解法的缺点,取一示储流量Q,使其与W成单一关系,并且简化成 直线,而Q与上、下断面的流量成函数关系。其槽蓄曲线的形式为: w=KQ=KLXQ+(1-X)o, 式中: 河段的汇流时间 X流量比重因子。6 ( ) ( ) * * W t Q Q W t Q   − + = + 2 2 2 2 (4) 式中: W––––河槽调蓄量; Q2––––下断面时段初流量; Q ––––上断面时段平均入流量; *––––时段末值。 利用式(3)和式(4)就可用图 1 进行流量演算。 按图 1 所标由下断面时段初流量 Q2 截得 A 点,画横座标的平行线交于 B 点,量取 BC 等于 Q 得 C 点,从 C 点作纵座标平行线交于 D 点,从 D 点再作横座标的平行线交于 E、F 两点,E 点的纵座标即为 Q2 * ,然后以 F 点作为 B 点,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求得下断面流量 过程。若要求下断面水位过程,可由流量过程用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求得。 提示: 该方法简单、明了、操作简便。主要缺点是在不稳定流情况下,下断面流量与河段槽 蓄量不是单一关系,造成了计算误差。在山区性河流,河道比降较大时,可求出近似 的单一关系。此方法一般用于规划阶段。 (2) 马斯京根法 图 1 波达波夫半图解法 为了克服上述半图解法的缺点,取一示储流量 Q,使其与 W 成单一关系,并且简化成 直线,而 Q与上、下断面的流量成函数关系。其槽蓄曲线的形式为: W = KQ = K[XQ + ( − X)Q ] 1 1 2 (5) 式中: K––––河段的汇流时间; X––––流量比重因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