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立地点:视点的水平投影 透视图的绘制 1.视点与画面距离 500(mm) 1000(mm) 500(mm) 视角30~45° 2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的关系 ①.V越大视角度越小65km/h:75° 95km/h:40° ②V越大注意力集中点越远 ③.V越大不容易注意到的范围越远90km/h30~35m 第二节平纵线形的协调 位置 ①顶点与曲中重合 ②平邑竖 2.大小 R平<1000R竖=(10~20)×R平 表 司机一次看到的平曲线不超过二个纵面线起伏不超过三个。 ①顶点与底部不得小半径平曲线 ②顶点与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拐点重合 ③长直线结尾不能有小半径曲线 第三节线急弯陡坡的组合 幻灯片演示 第三节道路线性与景观的配合 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①与地形配合,少破坏原地面 ②线形舒顺、避免突变 2绿化建筑装饰标志标线来诱导视线 第四节道路线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仿真的优缺点4.立地点:视点的水平投影 ㈡透视图的绘制 1.视点与画面距离 A4 500(mm) A2 1000(mm) A1 1500(mm) 视角 30~45° 2.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的关系 ①. V 越大 视角度越小 65km/h:75° 95km/h:40° ②. V 越大 注意力集中点越远 ③. V 越大 不容易注意到的范围越远 90 km/h 30~35m 第二节 平纵线形的协调 1.位置 ①.顶点与曲中重合 ②.平邑竖 2.大小 R 平<1000 R 竖=(10~20)×R 平 表 3.司机一次看到的平曲线不超过二个纵面线起伏不超过三个。 ①.顶点与底部不得 小半径平曲线. ②.顶点与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拐点重合 ③.长直线结尾不能有小半径曲线。 第三节 线急弯陡坡的组合 幻灯片演示 第三节 道路线性与景观的配合 1.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①.与地形配合,少破坏原地面。 ②.线形舒顺、避免突变。 2.绿化建筑装饰标志标线来诱导视线 第四节 道路线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仿真的优缺点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