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道路线形质量分析 第一节视觉分析 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距离、车速关系图 2透视图 采用条件:为保证和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风景区公路的必要路段 应采用透视图法进行检验 3.加减速行程速度图 4.行车线形与速度、油耗间的关系 视图的设计速度检验: 设计速度是在潮湿干净路面上,行车不受阻碍的情况下: ①相邻路V8%之差≯10Km/h ②某路段V8%>V+10Km/h→修改 、几何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 1汽车行驶力学的安全性 2.交通量的满足程度 3道路给驾驶员的心理影响 二、视觉分析的手段 ()透视图 作用:①将平、纵、横设计结果立体化 ②.在道路修建之前看到模拟实体( Vivtaral Reality) ③判断平纵线形、视距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起源:1937年弗章金和兰凯首先使用 种类: 1.按使用目的 (1)为设计线形 (2)为与风景协调 (3)为桥、隧 2.按视点位置(与使用目的有密切联系) (1)驾驶透视图 2路旁透视图固定视点 (3)鸟瞰图 (4)动态图一一移动视点 3.按所画对象分 (1)线形透视图 (2)全景透视图 (3)局部透视图 (4)合成透视图 (5)渲染图 幻灯片演示 几个术语 1视点 2视线 3.视轴:与画面垂直的视线
第六章 道路线形质量分析 第一节 视觉分析 1.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距离、车速关系图 2.透视图 采用条件:为保证和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风景区公路的必要路段, 应采用透视图法进行检验。 3.加减速行程速度图 4.行车线形与速度、油耗间的关系 视图的设计速度检验: 设计速度是在潮湿干净路面上,行车不受阻碍的情况下: ①.相邻路 V85%湿之差≯10Km/h ②.某路段 V85%湿>V 设+10Km/h→修改 一、几何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 1.汽车行驶力学的安全性 2.交通量的满足程度 3.道路给驾驶员的心理影响。 二、视觉分析的手段 ㈠透视图: 作用:①.将平、纵、横设计结果立体化 ②.在道路修建之前看到模拟实体(Vivtaral Reality) ③.判断平纵线形、视距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起源:1937 年弗章金和兰凯首先使用 种类: 1.按使用目的 ⑴为设计线形 ⑵为与风景协调 ⑶为桥、隧 2.按视点位置(与使用目的有密切联系) ⑴驾驶透视图 ⑵路旁透视图 固定视点 ⑶鸟瞰图 ⑷动态图——移动视点 3.按所画对象分 ⑴线形透视图 ⑵全景透视图 ⑶局部透视图 ⑷合成透视图 ⑸渲染图 幻灯片演示 几个术语: 1.视点 2.视线 3.视轴:与画面垂直的视线
4.立地点:视点的水平投影 透视图的绘制 1.视点与画面距离 500(mm) 1000(mm) 500(mm) 视角30~45° 2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的关系 ①.V越大视角度越小65km/h:75° 95km/h:40° ②V越大注意力集中点越远 ③.V越大不容易注意到的范围越远90km/h30~35m 第二节平纵线形的协调 位置 ①顶点与曲中重合 ②平邑竖 2.大小 R平<1000R竖=(10~20)×R平 表 司机一次看到的平曲线不超过二个纵面线起伏不超过三个。 ①顶点与底部不得小半径平曲线 ②顶点与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拐点重合 ③长直线结尾不能有小半径曲线 第三节线急弯陡坡的组合 幻灯片演示 第三节道路线性与景观的配合 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①与地形配合,少破坏原地面 ②线形舒顺、避免突变 2绿化建筑装饰标志标线来诱导视线 第四节道路线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仿真的优缺点
4.立地点:视点的水平投影 ㈡透视图的绘制 1.视点与画面距离 A4 500(mm) A2 1000(mm) A1 1500(mm) 视角 30~45° 2.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的关系 ①. V 越大 视角度越小 65km/h:75° 95km/h:40° ②. V 越大 注意力集中点越远 ③. V 越大 不容易注意到的范围越远 90 km/h 30~35m 第二节 平纵线形的协调 1.位置 ①.顶点与曲中重合 ②.平邑竖 2.大小 R 平<1000 R 竖=(10~20)×R 平 表 3.司机一次看到的平曲线不超过二个纵面线起伏不超过三个。 ①.顶点与底部不得 小半径平曲线. ②.顶点与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拐点重合 ③.长直线结尾不能有小半径曲线。 第三节 线急弯陡坡的组合 幻灯片演示 第三节 道路线性与景观的配合 1.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①.与地形配合,少破坏原地面。 ②.线形舒顺、避免突变。 2.绿化建筑装饰标志标线来诱导视线 第四节 道路线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仿真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