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报表 推荐省市 上海市 所属学校 同济大学 课程名称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专业分类体系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交通运输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道路与铁道工程 课程负责人 方守恩 申报日期 2005-06-30 学年授课学生数 240人 网络资源 用户名 口令 备注 http://vod2.tongjiedu.cn 填写要求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1 精品课程申报表 推荐省市 上海市 所属学校 同济大学 课程名称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专业分类体系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交通运输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道路与铁道工程 课程负责人 方守恩 申报日期 2005 - 0 6 - 3 0 学年授课学生数 240 人 网络资源 用户名 口令 备注 http://vod2.tongji.edu.cn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 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2 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 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方守恩 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1.12 -1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电话021-65982276 基本学位 工学博士职务学院党委书记传真021-65982507 息 所在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E-mailfangsek@mail.tongji.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092)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 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硏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 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 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讲授的主要课程 (1)“道路路线设计”、“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本科生专业课,4学时/周,5 届426人(讲授全部)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本科生专业课,4学时周,5届426人(讲授 教学全部) 情况 (3)“道路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课,2学时/周,5届105人(讲授全部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博士生4名 (2)指导硕士生22名 (3)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40名。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编写 其中5章,2000年。 (2)《高速公路》(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2年 (3)《道路安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3年。 (4)《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3年 5)教改项目“道路工程多模式专业实习研究与实践”2003年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暑名次序、时间) (1)1990年上海市教学实践先进个人
3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方守恩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12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1-65982276 学 位 工学博士 职 务 学院党委书记 传 真 021-65982507 所在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E-mail fangsek@mail.tongji.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092)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 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 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 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讲授的主要课程 (1)“道路路线设计”、“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本科生专业课,4 学时/周,5 届 426 人(讲授全部)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本科生专业课,4 学时/周,5 届 426 人(讲授 全部) (3)“道路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课,2 学时/周,5 届 105 人(讲授全部)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指导博士生 4 名 (2) 指导硕士生 22 名 (3)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40 名。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公路计算机辅助工程》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编写 其中 5 章,2000 年。 (2) 《高速公路》(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2 年。 (3) 《道路安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3 年。 (4) 《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主编,2003 年。 (5) 教改项目“道路工程多模式专业实习研究与实践” 2003 年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 1990 年上海市教学实践先进个人
(2)1996年李国豪教学二等奖 (3)1997年校优秀青年教师 (4)1997年上海市“育才奖” (5)1999年长谷集团奖教金优秀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 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基于GIS的道路安全评价系统研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 育部,2000年6月-2001年12月 (2)《上海市公路可持续发展框架一一公路安全与管理水平研究》,上海市公 路管理处,项目负责人,2002年—2004年 (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公安部,项目负责人,2004年, (4)《104国道浙江段事故多发路段(点)交通工程技术整治》,浙江省交警 总队,项目负责人,2003年。 (5)《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子项负责人,2004年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暑名 次序)(不超过十项) (1)“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华东公路》2001年第 期方守恩杨东援刘银生裘炜毅 (2)“道路安全系统与道路安全工程”《中国公路学报》,2001.12,第14 卷增刊(总60期),P105~108方守恩、郭忠印、陈雨人 1-3 (3)从驾驶员工作负荷视角评价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山东交通科技200 学术|3.12第9期黄天方守恩时晨 研究 (4)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公路交通科技2004第21卷第9期黄俊 方守恩白玉琼 (5)路侧安全对策分析交通科技2004.10第5期吴德华方守恩 (6)主成分分析法在道路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应用上海公路2003年9月第3 期方守恩王俊骅 (7)“立交方案CAD中的三维建模”《计算机辅助工程》(专刊)1998年 11月方守恩张晓春 (8)“智能化道路CAD系统和其中的知识表达”《枫林学苑》同济大学出 版社,1996年3月方守恩 (9)“公路横断面智能CAD系统的建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 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方守恩杨东援朱照宏 (10)"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way CAD System",<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1993年7月方守恩杨东援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暑名次序)(不超 过五项) (1)“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获200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
4 (2) 1996 年李国豪教学二等奖 (3) 1997 年校优秀青年教师 (4) 1997 年上海市“育才奖” (5) 1999 年长谷集团奖教金优秀奖 1-3 学术 研究 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 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基于 GIS 的道路安全评价系统研究》,“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 育部,2000 年 6 月—2001 年 12 月 (2) 《上海市公路可持续发展框架——公路安全与管理水平研究》,上海市公 路管理处,项目负责人,2002 年—2004 年。 (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公安部,项目负责人,2004 年。 (4) 《104 国道浙江段事故多发路段(点)交通工程技术整治》,浙江省交警 总队,项目负责人,2003 年。 (5)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子项负责人,2004 年。 2.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 次序)(不超过十项) (1) “107 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华东公路》2001 年 第一 期 方守恩 杨东援 刘银生 裘炜毅。 (2) “道路安全系统与道路安全工程” 《中国公路学报》,2001.12,第 14 卷 增刊(总 60 期),P105~108 方守恩、郭忠印、陈雨人 (3) 从驾驶员工作负荷视角评价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 山东交通科技 200 3.12 第9期 黄天 方守恩 时晨 (4) 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第 21 卷 第 9 期 黄俊 方守恩 白玉琼 (5) 路侧安全对策分析 交通科技 2004.10 第 5 期 吴德华 方守恩 (6) 主成分分析法在道路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上海公路 2003 年 9 月 第 3 期 方守恩 王俊骅 (7) “立交方案 CAD 中的三维建模”《计算机辅助工程》(专刊) 1998 年 11 月 方守恩 张晓春 (8) “智能化道路 CAD 系统和其中的知识表达”《枫林学苑》 同济大学出 版社,1996 年 3 月 方守恩 (9) “公路横断面智能 CAD 系统的建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 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0 月 方守恩 杨东援 朱照宏 (10)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way CAD System"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1993 年 7 月 方守恩 杨东援 3.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 过五项) (1)“107 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获 2002 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
进步三等奖 (2)“新疆自治区道路事故黑点及安全审计程序研究”获2003年中国公路学会 科技进步三等奖 [门]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方守恩男 19612教授|道路与机场工程/包负责,授课,教材建 设 郭忠印男|19623教授|道路与机场工程|授课,教材建设 人员 潘晓东男|19611教授道路与机场工程授课实践性歉学 构成(含 外聘 陈雨人男19663副教授道路与机场工程|授课,教材建设 教师)张金水男194910副教授道路与机场工程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张兰芳女19728讲师道路与机场工程|教材建设、网络教学 赵鸿铎男19761讲师道路与机场工程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 朱晖男19709讲师道路与机场工程实践性教学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 教学
5 进步三等奖 (2)“新疆自治区道路事故黑点及安全审计程序研究”获 2003 年中国公路学会 科技进步三等奖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 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方守恩 男 1961.12 教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总负责,授课,教材建 设 郭忠印 男 1962.3 教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授课,教材建设 潘晓东 男 1961.1 教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授课、实践性教学 陈雨人 男 1966.3 副教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授课,教材建设 张金水 男 1949.10 副教授 道路与机场工程 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张兰芳 女 1972.8 讲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教材建设、网络教学 赵鸿铎 男 1976.1 讲师 道路与机场工程 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 朱晖 男 1970.9 讲师 道路与机场工程 实践性教学 2-2 教学队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
伍整体 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情况 1、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齡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围绕《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始终坚持 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 地组建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岗位职能明确、具有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由8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主讲教 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见下表 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 类别博士硕士40岁以上4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讲师 数量 6 2 比例|75%|25% 50% 38% 25% 37% 另外本课程教学队伍还配备有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8名,每年承担小学期的实践 教学任务,学生人数近200人,辅导和实验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5 2、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 方守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12月出生,浙江慈溪人,1980年~ 1984年就读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 工程专业硏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机场 工程系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理 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道路协会( PIARC) 个人会员。 主要从事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道路规划与设 计理论与方法、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已从事道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的教学和科研20多年,曾在1988年参与本课程的 第一次课程改革,主讲本课程已10余年,并具备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的编制经验。 本课程组成员也都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硏多年,多次指导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每年均指 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教学效果一直获得学生的好评,多 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近10年来主持或参加完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基于 GIS的道路安全评价系统研究》、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集成化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 辅助设计系统》、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道路CAD核心模型研究》以及各部委、地 方政府的科研课题20余项:已主编出版《高速公路》、参编出版《公路计算机辅助工 程》等著作,发表“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way CAD System”、“公路横断面智能CAD系统的建模”“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新方 法”、“道路安全系统与道路安全工程”等学术论文30余篇。 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实践先进个人”、“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
6 伍整体 情 况 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1、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围绕《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始终坚持 引进与培养并重,竞争与激励兼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 地组建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岗位职能明确、具有高水准的师资队伍。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由 8 名专职教师组成,其中主讲教 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见下表。 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 职称 类别 博士 硕士 40 岁以上 40岁以下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数量 6 2 4 4 3 2 3 比例 75% 25% 50% 50% 38% 25% 37% 另外本课程教学队伍还配备有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 8 名,每年承担小学期的实践 教学任务,学生人数近 200 人,辅导和实验教师与学生比例为 1:25。 2、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 方守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 年 12 月出生,浙江慈溪人,1980 年~ 1984 年就读于同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0 年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 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机场 工程系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理 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道路协会(PIARC) 个人会员。 主要从事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道路规划与设 计理论与方法、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已从事道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的教学和科研 20 多年,曾在 1988 年参与本课程的 第一次课程改革,主讲本课程已 10 余年,并具备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的编制经验。 本课程组成员也都从事相关教学和科研多年,多次指导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每年均指 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教学效果一直获得学生的好评,多 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近 10 年来主持或参加完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基于 GIS 的道路安全评价系统研究》、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集成化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 辅助设计系统》、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道路 CAD 核心模型研究》以及各部委、地 方政府的科研课题 20 余项;已主编出版《高速公路》、参编出版《公路计算机辅助工 程》等著作,发表“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ighway CAD System”、“公路横断面智能 CAD 系统的建模”、“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新方 法”、“道路安全系统与道路安全工程”等学术论文 30 余篇。 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实践先进个人”、“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
师”、“李国豪教学奖”等,“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获2002年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自治区道路事故黑点及安全审计程序研究” 获2003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郭忠印,博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道路与 机场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1989年-1990年在英国诺丁 汉大学土木系留学,1990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讲授“道路规划与设计”“铺面工 程”、“运输设施与管理”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 任。兼任世界道路协会会员、中国道路安全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上海市公路学会道路与筑路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Associate editor of“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a 主要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道路安 全工程。先后完成上海市科委、交通部等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承担或掺加的“SMA 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的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织物加筋沥青面层 的研究”、“新疆高等级公路安全审计与黑点鉴别方法的研究”“复合式面层的研究” “高强沥青混凝土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先后通过鉴定,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其中, “SMA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的研究”对SMA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和技术指标 进行了系统的测验分析,初步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组成设计方法,并对SMA的 路面性能和实用性作了系统的论证,经专家鉴定为国际水平。“沥青路面结构可靠性 设计方法的研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复合式沥青路面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获上海市市政工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高等级公路安全审计与黑点鉴别方法的 研究”成果通过评审,在新疆地区推广应用。“高等级公路防滑磨耗层表面特性衰变 规律的研究”提出考虑表面特性要求的防滑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指标体系和研 究方法,研制了沥青混合料加速磨耗试验仪。 现承担的科硏项目有“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硏究”“路用防排水材料的开发” “芜宣髙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硏究”、“高等级道路结枃新型组合的硏 究”、“重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研究”“上海市公路可持续发展框架一一公路 安全与管理水平的研究”等 在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先后为青岛市环胶州湾公路(海域段)、上海虹桥国际机 场跑道滑行道改建工程、安徽省芜宣髙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技术咨询。曾被 评为海市1995-1997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基金、交通部优秀 青年专业人才基金资助 潘晓东,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教授,博士,博士后 道路安全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交通心理学及应用技术、道路安全与环境工
7 师”、“李国豪教学奖”等, “107 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获 2002 年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疆自治区道路事故黑点及安全审计程序研究” 获 2003 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郭忠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 年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道路与 机场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1989 年-1990 年在英国诺丁 汉大学土木系留学,1990 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讲授“道路规划与设计”、“铺面工 程”、“运输设施与管理”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 任。兼任世界道路协会会员、中国道路安全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上海市公路学会道路与筑路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主要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道路安 全工程。先后完成上海市科委、交通部等科研项目 10 余项。近年来承担或掺加的“SMA 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的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织物加筋沥青面层 的研究”、“新疆高等级公路安全审计与黑点鉴别方法的研究”、“复合式面层的研究”、 “高强沥青混凝土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先后通过鉴定,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其中, “SMA 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的研究”对 SMA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和技术指标 进行了系统的测验分析,初步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组成设计方法,并对 SMA 的 路面性能和实用性作了系统的论证,经专家鉴定为国际水平。“沥青路面结构可靠性 设计方法的研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复合式沥青路面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获上海市市政工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高等级公路安全审计与黑点鉴别方法的 研究”成果通过评审,在新疆地区推广应用。“高等级公路防滑磨耗层表面特性衰变 规律的研究”提出考虑表面特性要求的防滑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指标体系和研 究方法,研制了沥青混合料加速磨耗试验仪。 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路用防排水材料的开发”、 “芜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研究”、“高等级道路结构新型组合的研 究”、“重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研究”、“上海市公路可持续发展框架——公路 安全与管理水平的研究”等。 在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先后为青岛市环胶州湾公路(海域段)、上海虹桥国际机 场跑道滑行道改建工程、安徽省芜宣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技术咨询。曾被 评为海市 1995-1997 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基金、交通部优秀 青年专业人才基金资助。 潘晓东,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教授,博士,博士后, 道路安全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交通心理学及应用技术、道路安全与环境工
程、道路规划与设计等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近年主要从事《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 应评价道路线形、道路与交通环境、交通设施的安全性硏究》。参编《林区公路勘测 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年3月北京) 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道路桥梁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国家教委公 派留学日本国立京都大学;1993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留学日本国立高知大学,并 于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2002 年12月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获得了中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通部博士后科 学基金)、上海科委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奖励资金的资助。共发表了同项目有关的学 术论文十余篇。主要完成了《104国道浙江段事故多发路段(点)交通工程技术整治》、 《浙江路泽太一级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负责人)等交通安全研究 项目。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的负责人,在2004年度的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林区旅游 公路一内蒙S203线交通安全研究》中,主要承担了项目中的“公路线形技术指标的 安全性评价”和“线形安全评价辅助性指标的确定方法”的专项研究 主要讲授“城市道路勘测与设计”“林区道路勘测与设计”“道路工程案例分析 交通工程与设计”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陈雨人,博士,1991年起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道 路规划与设计”、“道路路线”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主要从事道路规划与设 计、道路交通计算机辅助工程、道路环境与景观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硏工作 先后承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2004年道路桥梁实施规划》(项目负责人, 202年9月—200年11月)、《江苏省高速公路低路堤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年 2005年6月)、《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指南》(项目负责人、2004年-2005年3月)等项 目前正从事道路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开发与教学任务,并准备为本课程开发全 套虚拟现实的教学辅助系统,更好地将本课程教授给广大同学 张金水,197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一直留校任教。 先后从事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监理等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长期站在教学第一线自任讲师以来,每学年都担负道路专业、交 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生及专升本学生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从未间断过。 曾先后开设并主讲“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 路路线设计”、“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道路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案例”等课程 从1999年~2004年连续六年荣获优秀教学二、三等教学奖 科研工作方面,曾参加同济大学与西德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中国道路线形 技术指标评价研究”的协作科研项目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委颁发的 国家科技成果奖
8 程、道路规划与设计等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近年主要从事《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 应评价道路线形、道路与交通环境、交通设施的安全性研究》。参编《林区公路勘测 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年 3 月.北京) 1982 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道路桥梁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 年国家教委公 派留学日本国立京都大学;1993 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留学日本国立高知大学,并 于 1995 年获硕士学位;1998 年获日本国立爱媛大学博士学位。2001 年 3 月~2002 年 12 月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获得了中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通部博士后科 学基金) 、上海科委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奖励资金的资助。共发表了同项目有关的学 术论文十余篇。主要完成了《104 国道浙江段事故多发路段(点)交通工程技术整治》、 《浙江路泽太一级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负责人)等交通安全研究 项目。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的负责人,在 2004 年度的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林区旅游 公路-内蒙 S203 线交通安全研究》中,主要承担了项目中的“公路线形技术指标的 安全性评价”和“线形安全评价辅助性指标的确定方法”的专项研究。 主要讲授“城市道路勘测与设计”、“林区道路勘测与设计”、“道路工程案例分析”、 “交通工程与设计”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陈雨人,博士,1991 年起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道 路规划与设计”、“道路路线”等课程,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主要从事道路规划与设 计、道路交通计算机辅助工程、道路环境与景观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先后承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2004 年道路桥梁实施规划》(项目负责人, 2002 年 9 月—2002 年 11 月)、《江苏省高速公路低路堤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 年 -2005 年 6 月)、《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指南》(项目负责人、2004 年-2005 年 3 月)等项 目。 目前正从事道路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开发与教学任务,并准备为本课程开发全 套虚拟现实的教学辅助系统,更好地将本课程教授给广大同学。 张金水,1977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一直留校任教。 先后从事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监理等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长期站在教学第一线,自任讲师以来, 每学年都担负道路专业、交 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生及专升本学生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从未间断过。 曾先后开设并主讲“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道路勘测设计”、“道 路路线设计”、“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道路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案例”等课程。 从 1999 年~2004 年连续六年荣获优秀教学二、三等教学奖。 科研工作方面,曾参加同济大学与西德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中国道路线形 技术指标评价研究”的协作科研项目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委颁发的 国家科技成果奖
参加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事故与道路设施的关系”以及上海市科学 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测绘技术及若干防治措施研究”的科研 工作。前项课题经过专家鉴定,该项目总体水平属于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第二项课题经 专家鉴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执笔完成的“沪嘉高 速公路北出口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获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论文竞赛三等奖。 曾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约68万字)一书,1998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行,1999年本书获同济大学颁发的“同济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00 年本书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书已连续印 刷三次,总数达10000多册 张兰芳,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1995年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本 科毕业后从事道路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2001年硕士毕业留校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 历任助教、讲师,讲授和辅导“道路规划与设计”、“道路计算机辅助工程”、“交通运 输工程导论”等课程,曾获得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主 要从事道路规划与设计、道路交通计算机辅助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机场规划与设计 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和效果 (1)实行听课或助教制度。安排每一位将来要上本课程的老师听其他老师上的 的课或者担任助教,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的相近课程,以便让他们通过课堂更好地全 面地理解这门课的背景和知识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 掌握各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 (2)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会,具体指导青年教师教 学。教学督导教师采取不定时随堂听课方式,随时发现青年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及时纠 正。课后征求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 (3)青年教师上课前要经过试讲、评议、改进等工作环节。 (4)成立老、中、青年教师“结对”教学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者 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一个对一个、手拉手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真正的“传 帮、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5)成立学生教学反馈机制,每个班级指定学生定期反映青年教师的教学优缺 点,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或承担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从科研和实践中不断丰富 青年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从而使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7)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 (8)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和从事学术访问工作。 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授课受到了同 行和学生的好评,其中两位青年教师获得了2004年度的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的称
9 参加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事故与道路设施的关系 ”以及上海市科学 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测绘技术及若干防治措施研究”的科研 工作。前项课题经过专家鉴定, 该项目总体水平属于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第二项课题经 专家鉴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执笔完成的“沪嘉高 速公路北出口交通事故分析与对策”获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论文竞赛三等奖。 曾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约 68 万字)一书,1998 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行,1999 年本书获同济大学颁发的“同济大学第七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000 年本书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书已连续印 刷三次,总数达 10000 多册。 张兰芳,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读,1995 年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本 科毕业后从事道路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2001 年硕士毕业留校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 历任助教、讲师,讲授和辅导“道路规划与设计”、“道路计算机辅助工程”、“交通运 输工程导论” 等课程,曾获得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主 要从事道路规划与设计、道路交通计算机辅助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机场规划与设计 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3、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和效果 (1)实行听课或助教制度。安排每一位将来要上本课程的老师听其他老师上的 的课或者担任助教,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的相近课程,以便让他们通过课堂更好地全 面地理解这门课的背景和知识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 掌握各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 (2)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年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会,具体指导青年教师教 学。教学督导教师采取不定时随堂听课方式,随时发现青年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及时纠 正。课后征求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 (3)青年教师上课前要经过试讲、评议、改进等工作环节。 (4)成立老、中、青年教师“结对”教学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者 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一个对一个、手拉手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真正的“传、 帮、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5)成立学生教学反馈机制,每个班级指定学生定期反映青年教师的教学优缺 点,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或承担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从科研和实践中不断丰富 青年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从而使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7)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 (8)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和从事学术访问工作。 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授课受到了同 行和学生的好评,其中两位青年教师获得了 2004 年度的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的称 号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岀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 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 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 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 2-3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教学改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是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本科生专业及道路规划与设 革与教|计研究生专业的特色方向,课程建设是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本科生专业及道路规 学研究划与设计研究生专业培养的关键。 道路与机场工程学科进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的建设始终以服务于国民 经济建设为前提,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实际、注重实践创 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创建有同济特色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经 过近40年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在课程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 设、教学方法革新、教材体系与国际接轨、实践环节完善以及教学科研相长并进等方 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创建了特色鲜明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体系
10 2-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 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 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 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 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是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本科生专业及道路规划与设 计研究生专业的特色方向,课程建设是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本科生专业及道路规 划与设计研究生专业培养的关键。 道路与机场工程学科进行《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的建设始终以服务于国民 经济建设为前提,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实际、注重实践创 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创建有同济特色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经 过近 40 年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在课程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 设、教学方法革新、教材体系与国际接轨、实践环节完善以及教学科研相长并进等方 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 (1) 创建了特色鲜明的《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