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第十章 立体交叉设计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38.5KB,团购合买
一、影响因素 1.道路等级 2.交通性质、交通量 3.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二、道路等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十章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影响因素 1道路等级 2.交通性质、交通量 3.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一级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应尽量立交 般路有条件可设立交 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用立交。 三、交通量、交通性质 城市道路:Q现状=4000~6000PCV/h 主要交通性主干道,可选择立交 四、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1.城市重要交叉口(出入城交叉口、快速路系统) 2.山城、大桥下的滨河路 幻灯片演示 3.城市边缘,交通量大而管理不方便 五、公、铁立交设置条件 车交一次封闭时间超过20分钟 2昼间汽车和火车交通量达到一定程度 3昼间紧急封闭道口时间过长,且汽车交通量大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分 分离式 半互通式 互通式 2.按跨越方式分 上跨 下穿 、常用形式 互通式 ①环交立交 ②苜蓿叶 ③喇叭形 ④全定向 ⑤组合式一一上述几种的组合 2.半互通式 ①菱形 ②不完全苜蓿叶、不完全定向等 3各种立交分析

第十章 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一、影响因素 1.道路等级 2.交通性质、交通量 3.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二、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一级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应尽量立交 一般路有条件可设立交 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用立交。 三、交通量、交通性质 城市道路:Q 现状=4000~6000PCV/h 主要交通性主干道,可选择立交。 四、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1.城市重要交叉口(出入城交叉口、快速路系统) 2.山城、大桥下的滨河路 幻灯片演示 3.城市边缘,交通量大而管理不方便。 五、公、铁立交设置条件 1.车交一次封闭时间超过 20 分钟。 2.昼间汽车和火车交通量达到一定程度 3.昼间紧急封闭道口时间过长,且汽车交通量大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一、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分 分离式 半互通式 互通式 2.按跨越方式分 上跨 下穿 二、常用形式 1.互通式 ①环交立交 ②苜蓿叶 ③喇叭形 ④全定向 ⑤组合式——上述几种的组合 2.半互通式 ①菱形 ②不完全苜蓿叶、不完全定向等 3.各种立交分析

△特别推荐菱形,占地少、解决主要交通、适合于主次相交。城市里可加设信号灯解决冲突。 △环交和变形苜蓿叶的缺点一一北京的例子 第三节立体交叉的规划和选型 满足立交的设置条件 立交的间距 交通需求:太大一不能满足交通要求 太小一①浪费②运营质量下降 2足够的交织段长度 上海南北高架某些上下匝道的间距过近,使上、下匝道的车辆产生相互影响 幻灯片演示 3.城市道路规范规定 间距→1000900 800 700 4公路规范规定①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10Km ②一般地区为15~25Km ③≥4Km 第四节立体交叉的设计 两种方法:错开时间一信号灯 错开空间一立交 计算行车速度 1.直行 全互通中的直行V=Va段 菱形等半互通受左转影响的直行V=0.5~0.7V段 2左、右转匝道 Vm=0.5~0.7V直 3.V交25~30km/h 互通式立交的组成 1跨线桥(或地道)一一解决直行之间冲突∫上跨:造价低、施工方便、景观破坏大 地道:造价高、排水差、景观破坏小 2.匝道:连接立体交叉的道路,或不同高度的道路以及相平行的道路而设置的车行道 3变速车道 ①加速车道 ②减速车道 4.辅助车道:高等级道路与次要道路立交时,在分流、合流点附近主线一侧增设的车道。其 作用是使匝道与高等级道路的车道数平衡和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 、立交的交通组织一立交设计的根本构思 1.直行一桥、地道 2右转一专用右转 3左转一立交发生多种形式的根本原因 ①变左转为右转,冲突点为合流点。(苜蓿叶,(1)行程长(2)车速低) ②环行交通(2层、3层) 层:某一方向的直行及所有左右转在环上 三层:所有左右转在环上,通行能力、车速受限制。 ③直接式

△特别推荐菱形,占地少、解决主要交通、适合于主次相交。城市里可加设信号灯解决冲突。 △环交和变形苜蓿叶的缺点——北京的例子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规划和选型 一、满足立交的设置条件 二、立交的间距 1.交通需求:太大—不能满足交通要求 太小—①浪费②运营质量下降 2.足够的交织段长度 上海南北高架某些上下匝道的间距过近,使上、下匝道的车辆产生相互影响。 幻灯片演示 3.城市道路规范规定 V→80 60 50 40 间距→1000 900 800 700 4.公路规范规定 ①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 5~10Km ②一般地区为 15~25 Km ③≥4 Km 第四节 立体交叉的设计 两种方法:错开时间—信号灯 错开空间—立交 一、计算行车速度 1.直行 全互通中的直行 V 直=V 路段 菱形等半互通受左转影响的直行 V 直=0.5~0.7V 路段 2.左、右转匝道 V 匝=0.5~0.7V 直 3. V 交=25~30km/h 二、互通式立交的组成 1.跨线桥(或地道)——解决直行之间冲突 上跨:造价低、施工方便、景观破坏大 地道:造价高、排水差、景观破坏小 2.匝道:连接立体交叉的道路,或不同高度的道路以及相平行的道路而设置的车行道。 3.变速车道 ①.加速车道 ②.减速车道 4.辅助车道:高等级道路与次要道路立交时,在分流、合流点附近主线一侧增设的车道。其 作用是使匝道与高等级道路的车道数平衡和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 三、立交的交通组织—立交设计的根本构思 1.直行—桥、地道 2.右转—专用右转 3.左转—立交发生多种形式的根本原因 ①变左转为右转,冲突点为合流点。(苜蓿叶,⑴行程长⑵车速低) ②环行交通(2 层、3 层) 二层:某一方向的直行及所有左右转在环上。 三层:所有左右转在环上,通行能力、车速受限制。 ③直接式

行程短,但结构高度增加。 ④半直接式 行程长,结构物高度不高。 幻灯片演示 四、车道数的平衡和直线基本车道数 ()在多车道道路及匝道上分流点和合流点处车道数应保持平衡。 应满足Nc≥(NE+NF)-1 Nc:未列分流点以前或超过合流点以后主线上的车道数 NE:超过分流点以后或未列分流点以前主线上的车道数。 NF:超过分流点以后或未列分流点以前匝道上的车道数。 △车道数保持平衡 △车道未保持平衡 △修改:使之满足车道平衡 幻灯片演示 (主线上基本车道应保证 △车道数平衡但基本车道未保证 幻灯片演示 五、变速车道设计(包括加减,分平行式和直接式二种。立交直行交通量大采用平行式。易但 对行驶不利。直接式不易但行驶有利。) 1变速车道形式 ①平行式减速车道 ②平行式加速车道 ③直接式减速车道 ④直接式加速车道 幻灯片演示 变速车道计算 幻灯片演示 ①计算原理:L=(V12-V2)n26a 平均加(减)速度:a减速20~3.0米秒2 加速0.8~1.2米/秒2 ②规范值:变速车道长度 ③过渡段长 (1)平行式表12-15 (2)直接式 驶出端边缘斜率l/5~1/20(驶出角4°~3°) 驶入端边缘斜率1/30(驶出角2°) 3变速车道选择 ①平行式:车道易识别,但行车不顺、变向突然 ②直接式:行车平顺,但车道不易识别。 ③直行车交通量大时用平行式,直行车交通量不大时用直接式。 ④从理论上讲:驶入车道(加速)宜用平行式,驶出车道(减速)宜用直接式 、纵断面设计

行程短,但结构高度增加。 ④半直接式 行程长,结构物高度不高。 幻灯片演示 四、车道数的平衡和直线基本车道数 ㈠在多车道道路及匝道上分流点和合流点处车道数应保持平衡。 应满足 NC≥(NE+NF)-1 NC:未列分流点以前或超过合流点以后主线上的车道数。 NE:超过分流点以后或未列分流点以前主线上的车道数。 NF:超过分流点以后或未列分流点以前匝道上的车道数。 △车道数保持平衡 △车道未保持平衡 △修改:使之满足车道平衡 幻灯片演示 ㈡主线上基本车道应保证 △车道数平衡但基本车道未保证 幻灯片演示 五、变速车道设计(包括加减,分平行式和直接式二种。立交直行交通量大采用平行式。易 但 对行驶不利。直接式不易 但行驶有利。) 1.变速车道形式 ①平行式减速车道 ②平行式加速车道 ③直接式减速车道 ④直接式加速车道 幻灯片演示 2.变速车道计算 幻灯片演示 ①计算原理:L=(V1 2-V2 2)/26a 平均加(减)速度:a—减速 2.0~3.0 米/秒 2 加速 0.8~1.2 米/秒 2 ②规范值:变速车道长度 ③过渡段长 ⑴平行式 表 12-15 ⑵直接式 驶出端边缘斜率 1/15~1/20(驶出角 4°~3°) 驶入端边缘斜率 1/30(驶出角 2°) 3.变速车道选择 ①平行式:车道易识别,但行车不顺、变向突然。 ②直接式:行车平顺,但车道不易识别。 ③直行车交通量大时用平行式,直行车交通量不大时用直接式。 ④从理论上讲:驶入车道(加速)宜用平行式,驶出车道(减速)宜用直接式。 六、纵断面设计

1.驶入、驶出处的纵坡设计 最大纵坡与行车速度有关,城市立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同一坡道上行驶其最大纵坡应 按非机动车的最大纵坡控制。 2.净空限制 视距、净高 八、横断面设计 1.匝道宽度 ①基本宽度车行道 路缘带 紧急停车带 ②匝道加宽 a全线加宽——城市道路 曲线段加宽一一公路 2匝道车道数 ①考虑爬坡车道一一徐浦大桥例子 ②考虑与地面衔接(集散)—一内环线例子 3.集散道 集散道是高速公路的一段辅助道路。与髙速公路的直行车道横向分开,但两端与高速公 路相连。 目的:①消除高速公路上的交织,把交织转移到集散道上来 ②减少高速公路上的进出口数目 投影仪演示

1.驶入、驶出处的纵坡设计 最大纵坡与行车速度有关,城市立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同—坡道上行驶其最大纵坡应 按非机动车的最大纵坡控制。 2.净空限制 视距、净高 八、横断面设计 1.匝道宽度 ①基本宽度 车行道 路缘带 紧急停车带 ②匝道加宽 a 全线加宽——城市道路 b 曲线段加宽——公路 2.匝道车道数 ①考虑爬坡车道——徐浦大桥例子 ②考虑与地面衔接(集散)——内环线例子 3.集散道 集散道是高速公路的一段辅助道路。与高速公路的直行车道横向分开,但两端与高速公 路相连。 目的:①消除高速公路上的交织,把交织转移到集散道上来。 ②减少高速公路上的进出口数目。 投影仪演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