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用于治疗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血压超过21.3/12.6kPa(160/95mmHg)者。按 发病它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其血压的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 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原发性高血压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 其病因因虽未阐明,但它的药物治疗在近几十年中有显著进展,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确能控制血压并减少或防止心、脑、肾等并发症,包 括心衰、猝死等,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延长寿命。多数高血压患者最终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若能配合非药物治疗,如低盐饮食,减 少饮酒,控制体重,改变生活方式等,当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血压的生理调节极为复杂,在众多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内皮素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许 多抗高血压药物往往通过影响这些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物分成以下几类;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利尿药。 (二)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等。 (四)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即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等。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主要作用于中枢咪唑啉受体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等。 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肌乙啶等。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α和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六)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肼屈嗪等。 第二节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要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一般认为利尿药初期降压机制是 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水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之故。长期应用利尿药,当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时,血压仍可 持续降低,其可能机制如下:@因排钠而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的含量,并通过Nat.Ca+交换机制,使胞内Ca2+量减少。②降低血管平滑肌对 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 摄入大量NaCI能对抗利尿药的降压作用,限制NaCI摄入则能增强其降压作用,说明排Na是利尿药降压的重要原因。 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类利尿药为主,但长期应用常致不良反应如:降低血钾、钠、镁,增加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含量,增加尿酸及血浆肾素活性。大剂量噻嗪类利尿药还可加剧脂血症,降低糖耐量等。但使用低剂量的双氢氯噻嗪,则可避免代谢方面 的副作用,其他如呋噻米、氨苯蝶啶等也可应用。 一般情况下,高效利尿药不作为轻症高血压的一线药,而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因其不降低肾血流,并有 较强的利Na作用. 二、受体阻断药 受体阻断药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现以普萘洛尔为例介绍如下: 【抗高血压作用】用普萘洛尔数天后,收缩压可下降15%~20%,舒张压下降10%~15%,合用利尿药降压作用更显著。静脉注射普萘洛 尔后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但血压仅略降或不降,这是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外周阻力增高的结果。 有少数人,使用β阻断药后,总外周阻力增高,推测是激活了血管的α受体,故外周血管有病者,禁用本药。 【作用机制】普萘洛尔降低血压是其受体阻断作用所继发的,对其进一步机制有以下几种看法。 1.减少心输出量普萘洛尔阻断心阝受体,抑制心肌收缩性并减慢心率,使心输出量减少,因而降低血压。给药后这一作用出现迅速,而 降压作用出现较慢。 2.抑制肾素分泌肾交感神经通过B,受体促使邻球器分泌并释放肾素,普萘洛尔能抑制之,从而降低血压。具有强内在活性的吲哚洛尔在 降压时,并不影响血浆肾素活性。 3.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普萘洛尔也能阻断某些支配血管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的β,受体,抑制其正反馈作用而减少去甲肾上 腺素的释放。 4,中枢降压作用已知下丘脑、延髓等部位有受体,中枢给予微量普萘洛尔能降低血压,同量静脉注射却无效。与之相反的证据是,不能 进入中枢的β阻断药,却有降压作用。因此中枢受体在血压调节中的意义,尚待阐明。 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在某种病情发展中某一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在另种病情过程中,另一机制占主要地位。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用于治疗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血压超过21.3/12.6kPa(160/95 mmHg)者。按 发病它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其血压的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 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原发性高血压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 其病因因虽未阐明,但它的药物治疗在近几十年中有显著进展,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确能控制血压并减少或防止心、脑、肾等并发症,包 括心衰、猝死等,从而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延长寿命。多数高血压患者最终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若能配合非药物治疗,如低盐饮食,减 少饮酒,控制体重,改变生活方式等,当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血压的生理调节极为复杂,在众多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内皮素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许 多抗高血压药物往往通过影响这些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物分成以下几类: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利尿药。 (二)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等。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即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等。 (五)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主要作用于中枢咪唑啉受体部位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等。 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六)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肼屈嗪等。 第二节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要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一般认为利尿药初期降压机制是 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 +、水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之故。长期应用利尿药,当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时,血压仍可 持续降低,其可能机制如下:①因排钠而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 +的含量,并通过Na + -Ca 2+交换机制,使胞内Ca 2+量减少。②降低血管平滑肌对 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 摄入大量NaCl能对抗利尿药的降压作用,限制NaCl摄入则能增强其降压作用,说明排Na +是利尿药降压的重要原因。 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类利尿药为主,但长期应用常致不良反应如:降低血钾、钠、镁,增加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含量,增加尿酸及血浆肾素活性。大剂量噻嗪类利尿药还可加剧脂血症,降低糖耐量等。但使用低剂量的双氢氯噻嗪,则可避免代谢方面 的副作用,其他如呋噻米、氨苯蝶啶等也可应用。 一般情况下,高效利尿药不作为轻症高血压的一线药,而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因其不降低肾血流,并有 较强的利Na +作用。 二、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现以普萘洛尔为例介绍如下: 【抗高血压作用】用普萘洛尔数天后,收缩压可下降15%~20%,舒张压下降10%~15%,合用利尿药降压作用更显著。静脉注射普萘洛 尔后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但血压仅略降或不降,这是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外周阻力增高的结果。 有少数人,使用β阻断药后,总外周阻力增高,推测是激活了血管的α受体,故外周血管有病者,禁用本药。 【作用机制】普萘洛尔降低血压是其β受体阻断作用所继发的,对其进一步机制有以下几种看法。 1.减少心输出量 普萘洛尔阻断心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性并减慢心率,使心输出量减少,因而降低血压。给药后这一作用出现迅速,而 降压作用出现较慢。 2.抑制肾素分泌 肾交感神经通过β1受体促使邻球器分泌并释放肾素,普萘洛尔能抑制之,从而降低血压。具有强内在活性的吲哚洛尔在 降压时,并不影响血浆肾素活性。 3.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 普萘洛尔也能阻断某些支配血管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的β2受体,抑制其正反馈作用而减少去甲肾上 腺素的释放。 4.中枢降压作用 已知下丘脑、延髓等部位有β受体,中枢给予微量普萘洛尔能降低血压,同量静脉注射却无效。与之相反的证据是,不能 进入中枢的β阻断药,却有降压作用。因此中枢β受体在血压调节中的意义,尚待阐明。 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在某种病情发展中某一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在另种病情过程中,另一机制占主要地位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