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 使学生熟悉免疫佐剂的概念和应用; 6. 使学生了解超抗原的概念。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抗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6') 抗原的免疫原性(3') 抗原的反应性(3') 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 抗原本身的理化性状(4’) 机体因素(2') 免疫方式(2”)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6')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的概念(4') 抗原结合价(3’)5. 使学生熟悉免疫佐剂的概念和应用; 6. 使学生了解超抗原的概念。 2. 技能(能力)目标:结合实验课程目标 2. 授课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抗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6’) • 抗原的免疫原性(3’) • 抗原的反应性(3’)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 • 抗原本身的理化性状(4’) • 机体因素(2’) • 免疫方式(2’)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6’) •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的概念(4’) • 抗原结合价(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