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炭疽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非侵染性病害37种,中国报道有侵染性真菌性病害 30种,细菌性病害8种,病毒病害17种,线虫病害3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寄生性种子 植物引起的病害2种 东北三省共发现烟草病害20多种。由于烟草是黑龙江省主栽经济作物之一。已发现侵染 性病害有2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细菌性病害病害3种,病毒性病害7种,类菌原体 原体病害1种,寄生线虫病害1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 、烟草赤星病( Tobacco brown leaf spot) 烟草赤星病又叫轮纹病、黑斑病。1982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在国内、外烟草产区均有发 生。该病在黑龙江省烟区发生较普遍,主要发生于烟株平顶后,烟叶接近成熟期危害最重。 (一)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烟草叶片和茎部。 叶片:病斑一般自下向上发生。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典 型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淡黄色,晕环较窄,病斑 中心有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天气潮湿时,病斑较大,很易联 合成片以至叶片枯焦而早死。叶片主脉可产生大量小斑点,深色或黑色 茎杆:病部多产生梭形,深褐色,凹陷病斑 (二)病原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为交链孢菌[ Alternaria anata(Fr.) Keiss1.]属于半知菌亚门,链 格孢属 病菌的菌丝透朋五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堆,顶端屈曲,不规则,褐色,有1 -3个隔膜,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形或长圆筒形,褐色,有纵横分隔,纵隔1-3 个,横隔3-7个,有时弯曲,喙长短不等。热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早春平均气温7℃一8℃,相对湿度50%时,开始形成 新的分生孢子,以后随气温上升,湿度加大,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增加,靠气流传播到烟田, 先侵染接近成熟的烟株底部叶片,成为初侵染菌源。带病种子和移栽病苗可能是初侵染的次 要来源。最易侵入部位为叶毛基细胞、叶缘和伤口,也可通过气孔侵人寄主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影响赤星病流行的先决条件是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和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在植株 易感病时期,气象条件和农业耕作栽培措施是决定性因素 1.植株抗病性 烟株幼苗期抗病性强,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内在化学成分和生理状态产生变 化,抗病性逐渐下降,当叶片接近成熟期最易感病 2.气象条件 黑龙江省7月中、下旬降雨量多,8月份降雨较少,日照充足,则发病早,主要是底部 叶片感病,病害发展速度较慢,危害一般不重:若雨季拖后,8月份上、中旬雨日多,光照 不足,田间湿度大,或者此期间降雨量虽不特别大,但有雾天气多,结器量大,病害发生可 能较晩,但病害流行速度迅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在感病阶段的雨日和湿度是赤星 病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采烤季节雨量大、雨日多、湿度大,赤星病大发生的可能性大;而 雨少,光照充足,发病则轻 3.栽培管理 般薄膜育苗提早移栽的比晩移栽的发病轻。多年连作,施氮肥过多、而磷肥和钾肥不 足,栽培密度过大,都有利于此病流行。未及时采收,会加重病情病、炭疽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非侵染性病害 37 种,中国报道有侵染性真菌性病害 30 种,细菌性病害 8 种,病毒病害 17 种,线虫病害 3 种.类菌原体病害 2 种,寄生性种子 植物引起的病害 2 种。 东北三省共发现烟草病害 20 多种。由于烟草是黑龙江省主栽经济作物之一。已发现侵染 性病害有 26 种,其中真菌性病害 13 种,细菌性病害病害 3 种,病毒性病害 7 种,类菌原体 原体病害 1 种,寄生线虫病害 1 种,寄生性种子植物 1 种。 一、烟草赤星病(Tobacco brown leaf spot) 烟草赤星病又叫轮纹病、黑斑病。1982 年首先发现于美国,在国内、外烟草产区均有发 生。该病在黑龙江省烟区发生较普遍,主要发生于烟株平顶后,烟叶接近成熟期危害最重。 (一)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烟草叶片和茎部。 叶片:病斑一般自下向上发生。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典 型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淡黄色,晕环较窄,病斑 中心有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天气潮湿时,病斑较大,很易联 合成片以至叶片枯焦而早死。叶片主脉可产生大量小斑点,深色或黑色。 茎杆:病部多产生梭形,深褐色,凹陷病斑。 (二)病原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为交链孢菌[Ajternaria alnata(Fr.)Keissl.]属于半知菌亚门,链 格孢属。 病菌的菌丝透朋五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堆,顶端屈曲,不规则,褐色,有 1 -3 个隔膜,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形或长圆筒形,褐色,有纵横分隔,纵隔 1-3 个,横隔 3-7 个,有时弯曲,喙长短不等。热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早春平均气温 7℃—8℃,相对湿度 50%时,开始形成 新的分生孢子,以后随气温上升,湿度加大,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增加,靠气流传播到烟田, 先侵染接近成熟的烟株底部叶片,成为初侵染菌源。带病种子和移栽病苗可能是初侵染的次 要来源。最易侵入部位为叶毛基细胞、叶缘和伤口,也可通过气孔侵人寄主。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影响赤星病流行的先决条件是种植品种的抗病性和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在植株 易感病时期,气象条件和农业耕作栽培措施是决定性因素。 1.植株抗病性 烟株幼苗期抗病性强,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内在化学成分和生理状态产生变 化,抗病性逐渐下降,当叶片接近成熟期最易感病。 2.气象条件 黑龙江省 7 月中、下旬降雨量多,8 月份降雨较少,日照充足,则发病早,主要是底部 叶片感病,病害发展速度较慢,危害一般不重;若雨季拖后,8 月份上、中旬雨日多,光照 不足,田间湿度大,或者此期间降雨量虽不特别大,但有雾天气多,结器量大,病害发生可 能较晚,但病害流行速度迅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在感病阶段的雨日和湿度是赤星 病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采烤季节雨量大、雨日多、湿度大,赤星病大发生的可能性大;而 雨少,光照充足,发病则轻。 3.栽培管理 一般薄膜育苗提早移栽的比晚移栽的发病轻。多年连作,施氮肥过多、而磷肥和钾肥不 足,栽培密度过大,都有利于此病流行。未及时采收,会加重病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