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坯体中的氧化反应在950℃左右以前是不能进行完全的。如果在进入还原焰焙烧之前 以及在釉层封闭坯体之前烧不尽碳素,这些碳素将推迟到烧成末期或冷却初期进行氧化, 这就有可能引起坯釉泡和烟熏。因此,生产中往往在高温阶段初期进行氧化保温操作。氧 化保温的具体温度范围及保温时间要充分考虑坯体的烧成温度、装窑密度、坯体矿物组成 及厚度、窑内温差大小等因素来确定。 b硫酸盐的分解和高价铁的还原与分解 MgSO4 ≥90c→Mg0+S03个 Na2S04- 1200-1370C →Na2O+S0 2Fe203- 1250-13700c 4fe0+02↑ Fe2O;+CO- 1000-1100°c →2Fe0+C02↑ c形成大量液相和莫来石晶体 高岭土的热分析结果显示,将其加热至980-1000℃时产生第一个放热效应,布林德里 (G.W.Brindley)等人认为是由高岭石脱水后形成的偏高岭石在向莫来石转化过程中形 成了A1-Si尖晶石相(2Al2O33SiO2)所致。尖晶石相继续受热,便从1000℃开始转变为 莫来石和方石英,这时出现第二个放热效应。这种转变过程可表示如下: 2(Al032Si0,) ¥9s0°c2Al2052Si02+Si02 编的 A-Si尖石 2Al,0,3Si020*c→2Al,0Si02+5i0 3(Al,0,Si0)1mC→3A1,0,2Si0+Si0, 长石作为熔剂矿物在高温下熔融,对坯体的瓷化起着重要作用。前已述及,温度升至 900℃以后,在长石与石英、长石与分解后的黏土颗粒的接触部位开始产生熔滴,如图7- 所示。此后随温度升高液相量不断增加,至1000℃以上坯体中的长石、石英颗粒已明显被 熔蚀(见图7-2)。高温下熔体中的碱金属离子容易扩散到黏土矿物中,从而促进黏土矿物 分解并生成莫来石。而熔体中由于碱金属离子减少,其组成移向三元相图的莫来石析晶区, 结果导致熔体中生细小针状的莫来石晶体。通常将由高岭石分解物形成的粒状及片状莫来 图91瓷还烧至950℃左右 图9-2瓷坯烧至1000℃后 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1-黄:2长:3.这演:4黏土矿物 石称为一次莫来石,由长石熔体形成的针状莫来石称为二次莫来石(见图7-3)。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