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限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必然有失败者,甚至两败俱伤。 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 以及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大力推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的工业 化战略,转而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从而拉开了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序幕。根据世 界银行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从贸易保护走向贸易自由化,需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项工作就是取消商品进口的数量限制,以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唯一手段。正如我们 已经讲到的,数量限制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在数量限制下,无论出口商如何降 低成本或价格也难以打进该进口国的市场,增加商品的销售,因为进口的数量是一定的。所 以用关税代替数量限制是一国贸易自由化的首要步骤。 贸易自由化的第二项工作是改革关税制度。所谓关税制度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是降低进口关税的总水平,二是缩小不同商品间关税率的差异幅度。根据各国的经验,降低 关税水平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四种:(1)等比例地削减所有商品的关税水平,即将每种商品的 关税都降低同样的比例:(2)等比例地削减某个指标之上的高关税;(3)较大幅度地削减较 高水平商品的关税:(4)上述几种方法方法的结合运用。世界银行推荐的方法是“蛇腹式” 削减关税的方法。即先将某个上限的关税降到这个上限以下,然后重新设定一个较低上限, 再将在这个新上限以上的关税降到这个上限以下,依此不断进行下去。许多专家认为,这种 方法带来的调整成本最低,同时还能够保持原有的贸易保护结构。 但是贸易自由化必须建立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因为随着本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有 大量的商品流入本国市场,如果在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没有出口的增加,进口国为支付进 口所需要的资金差额会不断增加,造成入不付出。在此情况下,该国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 从而断送贸易自由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商品的大量进口可能挤垮国内竞争力比较弱的企 业或产业,结果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当这些失业人口不能被出口行业的扩展所吸收时,退回 到保护贸易的呼声或社会压力就会增高。为了使贸易自由化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政策选择, 政府应该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 的过程中,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在这种措施中,最简便的是 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142限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必然有失败者,甚至两败俱伤。 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 以及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大力推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的工业 化战略,转而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从而拉开了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序幕。根据世 界银行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从贸易保护走向贸易自由化,需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项工作就是取消商品进口的数量限制,以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唯一手段。正如我们 已经讲到的,数量限制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在数量限制下,无论出口商如何降 低成本或价格也难以打进该进口国的市场,增加商品的销售,因为进口的数量是一定的。所 以用关税代替数量限制是一国贸易自由化的首要步骤。 贸易自由化的第二项工作是改革关税制度。所谓关税制度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降低进口关税的总水平,二是缩小不同商品间关税率的差异幅度。根据各国的经验,降低 关税水平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四种:(1)等比例地削减所有商品的关税水平,即将每种商品的 关税都降低同样的比例;(2)等比例地削减某个指标之上的高关税;(3)较大幅度地削减较 高水平商品的关税;(4)上述几种方法方法的结合运用。世界银行推荐的方法是“蛇腹式” 削减关税的方法。即先将某个上限的关税降到这个上限以下,然后重新设定一个较低上限, 再将在这个新上限以上的关税降到这个上限以下,依此不断进行下去。许多专家认为,这种 方法带来的调整成本最低,同时还能够保持原有的贸易保护结构。 但是贸易自由化必须建立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因为随着本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有 大量的商品流入本国市场,如果在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没有出口的增加,进口国为支付进 口所需要的资金差额会不断增加,造成入不付出。在此情况下,该国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 从而断送贸易自由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商品的大量进口可能挤垮国内竞争力比较弱的企 业或产业,结果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当这些失业人口不能被出口行业的扩展所吸收时,退回 到保护贸易的呼声或社会压力就会增高。为了使贸易自由化能够成为一个持久的政策选择, 政府应该在实施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尽可能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 的过程中,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在这种措施中,最简便的是 本国货币对外贬值。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14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