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前几章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贸易政策的一般效果和政策制定。在现实中,我们发现, 不同时期人们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作法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 国家政府采取的贸易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贸易政策的运用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际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为了对贸易政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章我们专门考察 历史上不同时期贸易政策的实践与特点。首先我们分别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加以总结,然后简要讨论一下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 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 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另外判断一国贸易政策的性质,不光要看 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程度,还要看其政策的倾向性。在倾向性上,贸易政策可分为中性和非 中性两类,例如自由贸易就是一种中性的贸易政策 (一)、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英国。以1846年《谷物法》 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 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 谷物。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比较劣 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进口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他们将英 国的经济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一类是与贸易无关的部门。他们发 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 济增长率。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engine of growth)。正是 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 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132
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前几章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贸易政策的一般效果和政策制定。在现实中,我们发现, 不同时期人们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作法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 国家政府采取的贸易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贸易政策的运用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际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为了对贸易政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章我们专门考察 历史上不同时期贸易政策的实践与特点。首先我们分别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加以总结,然后简要讨论一下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 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 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另外判断一国贸易政策的性质,不光要看 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程度,还要看其政策的倾向性。在倾向性上,贸易政策可分为中性和非 中性两类,例如自由贸易就是一种中性的贸易政策。 (一) 、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英国。以 1846 年《谷物法》 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 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 谷物。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比较劣 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进口。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他们将英 国的经济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一类是与贸易无关的部门。他们发 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 济增长率。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of growth)。正是 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 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 、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13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绝对优势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各国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贸易自由 化就是逐步削减各国的贸易障碍,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各发达国家经过双边或多边谈判 相互削减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为相互贸易提供方便条件。经过各发达国家的努力,各国 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从1947年的40%左右,降到目前平均3%左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不仅仅限于他们之间相互提供贸易便利,而且对发展中国家 也实行某种程度的贸易便利。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这种待遇意味着, 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这种待遇使得发展中 国家在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是可以享受比发达国家相互给予的优惠关税还要低的进口关 税。因而可以起到鼓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作用。欧洲联盟给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 区各联系国的贸易优惠待遇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贸易待遇的另一典型事例。然而 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上与发达国家难以竞争,发达国家才可 以比较慷慨地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更自由的贸易政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第二类是 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第三类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最早应追溯到这些国家还处在经济发展过程时期。建国初期 的美国几乎是保护贸易的乐园。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坚决主张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如果以美国1934年制定的《互惠贸易法》为分界线,建国后至1933年,美 国主要实行的贸易政策就是高筑关税壁垒。1874年美国通过的第一个关税法案中,其进口 关税的平均水平为50%,尽管在此后有些年份中关税水平有所降低,但到了1930年,美国 的平均关税水平竟高达53.2%。在欧洲,面对英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 继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传统的贸易保护一般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当西方世界发生经济衰退 或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保正本国市场不受外部冲击,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大部分 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各国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贸易战的爆发。这一点在 1929-1933年大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新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的形势下,尽管总的趋势是走向自 13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绝对优势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各国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贸易自由 化就是逐步削减各国的贸易障碍,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各发达国家经过双边或多边谈判 相互削减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为相互贸易提供方便条件。经过各发达国家的努力,各国 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从 1947 年的 40%左右,降到目前平均 3%左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下去。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不仅仅限于他们之间相互提供贸易便利,而且对发展中国家 也实行某种程度的贸易便利。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这种待遇意味着, 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这种待遇使得发展中 国家在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是可以享受比发达国家相互给予的优惠关税还要低的进口关 税。因而可以起到鼓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作用。欧洲联盟给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 区各联系国的贸易优惠待遇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贸易待遇的另一典型事例。然而 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上与发达国家难以竞争,发达国家才可 以比较慷慨地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更自由的贸易政策。 二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第二类是 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第三类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 、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最早应追溯到这些国家还处在经济发展过程时期。建国初期 的美国几乎是保护贸易的乐园。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坚决主张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如果以美国 1934 年制定的《互惠贸易法》为分界线,建国后至 1933 年,美 国主要实行的贸易政策就是高筑关税壁垒。1874 年美国通过的第一个关税法案中,其进口 关税的平均水平为 50%,尽管在此后有些年份中关税水平有所降低,但到了 1930 年,美国 的平均关税水平竟高达 53.2%。在欧洲,面对英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 继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传统的贸易保护一般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当西方世界发生经济衰退, 或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保正本国市场不受外部冲击,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大部分 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各国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贸易战的爆发。这一点在 1929-1933 年大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 、新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的形势下,尽管总的趋势是走向自 133
由贸易,但是各发达国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采取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根据凯恩 斯主义,从需求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赖于出口需求的增加和进口需求 的减少,因此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就成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 各国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之下,又出现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 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称为“管理贸易”( managed trade)。在 现实中,发达国家多数接受了这一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多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各国改变 了传统的限制进口、奖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或干预形式,转而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 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干预手段过渡。因而非关税壁垒几乎成为各国干预外贸、限制商品进口 的主要政策措施,因而这一作法被称为“新重商主义”。据统计,现在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 垒手段达1,000多种 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不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很多学者看来,当其他国家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时,单个国家采取自 由贸易政策将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鼓励本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政策,改变 企业的战略行为,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保护本国进口以鼓励出口的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日本一直 是西方国家所指责的封闭市场、鼓励本国出口的典型国家。自70年代起日本通过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鼓励其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及通讯电器业业的发展, 结果其相应工业讯速发展起来,不但减少了进口,还占领了美国等一些传统出口国的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以此提醒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1994年美国专门提 出了“国家贸易战略”,该方案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美国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 场分别采取不同的出口战略。同时为保护本国市场,美国也不断引用其国际贸易修正案中的 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迫使别国开放市场,并以反补贴、反 倾销为理由,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带有战略性贸易政策色彩的措施实施后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的出口有明显的增加。当然这些贸易保护的政策也受到一些发达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指责,他们试图在多边框架下抑制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所采取的 贸易保护政策。总的来看,9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市场开放与公 平贸易并重;二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134
由贸易,但是各发达国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采取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根据凯恩 斯主义,从需求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赖于出口需求的增加和进口需求 的减少,因此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就成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 各国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之下,又出现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 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称为“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在 现实中,发达国家多数接受了这一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多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各国改变 了传统的限制进口、奖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或干预形式,转而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 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干预手段过渡。因而非关税壁垒几乎成为各国干预外贸、限制商品进口 的主要政策措施,因而这一作法被称为“新重商主义”。据统计,现在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 垒手段达 1,000 多种。 (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不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很多学者看来,当其他国家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时,单个国家采取自 由贸易政策将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鼓励本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政策,改变 企业的战略行为,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保护本国进口以鼓励出口的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美国。日本一直 是西方国家所指责的封闭市场、鼓励本国出口的典型国家。自 70 年代起日本通过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鼓励其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及通讯电器业业的发展, 结果其相应工业讯速发展起来,不但减少了进口,还占领了美国等一些传统出口国的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以此提醒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1994 年美国专门提 出了“国家贸易战略”,该方案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美国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 场分别采取不同的出口战略。同时为保护本国市场,美国也不断引用其国际贸易修正案中的 “301 条款”和“超级 301 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迫使别国开放市场,并以反补贴、反 倾销为理由,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带有战略性贸易政策色彩的措施实施后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的出口有明显的增加。当然这些贸易保护的政策也受到一些发达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指责,他们试图在多边框架下抑制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所采取的 贸易保护政策。总的来看,90 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市场开放与公 平贸易并重;二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134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的民族和地区 相继独立。这些取得了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根本保证。从历史 的经验看,一国发展经济的途径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发展中国参加国际贸易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好处 是可以从比较利益方面获得利益;二是可以从规模经济效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可以从贸 易和由贸易引起的投资中获得本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利益。世界银行在其1987年发展报 告中特别指出了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而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制 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之一。 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8, 956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在发展中国家中,又进一步分为:(1)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在725-8956美元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725美元以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 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量看, 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另有一些学者为了便于比较,采用购买力评价(以后我们要讲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及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从1992年起,世界银行开始公布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按照这一标准,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很多。 还有一些国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尽管其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新加坡),但仍 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总之,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尚比较落后,面临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国 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 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135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的民族和地区 相继独立。这些取得了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根本保证。从历史 的经验看,一国发展经济的途径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发展中国参加国际贸易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好处。一 是可以从比较利益方面获得利益;二是可以从规模经济效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可以从贸 易和由贸易引起的投资中获得本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利益。世界银行在其 1987 年发展报 告中特别指出了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而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制 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根据世界银行 1996 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 1994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 8, 956 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在发展中国家中,又进一步分为:(1)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在 725-8956 美元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 725 美元以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 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量看, 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另有一些学者为了便于比较,采用购买力评价(以后我们要讲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及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从 1992 年起,世界银行开始公布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按照这一标准,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很多。 还有一些国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尽管其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新加坡),但仍 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总之,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尚比较落后,面临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国 家和地区。 二、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 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135
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一土地 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 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相反在工业部 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 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 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人们一般不会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更多地吃面食或大米 因为人们的消费量是有限的。相反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这种需求弹性的差异 意味着不同产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农业显然存 在着生产发展的市场潜力问题 第三,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甚至不完全竞争。我们知道不完全 竞争或垄断能够带来“垄断利润”或额外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 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然而在农业部门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 门很难形成卖方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 经历工业化阶段 三、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 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出 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 中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的价格不稳定 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对于一个希望发展本国经济,但苦于无任何可供交换的产品的国家而言,资源的出口 或初级原材料的出口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因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只要 国拥有某种自然资源,那么选择出口这些资源是换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依靠资源出口发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其中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或提高,可能是非常重要 的条件。否则可能陷入“悲惨的增长”。 然而,一些学者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恶化。它 意味着,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是偏低的。20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 136
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 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 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相反在工业部 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 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 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人们一般不会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更多地吃面食或大米, 因为人们的消费量是有限的。相反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这种需求弹性的差异 意味着不同产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农业显然存 在着生产发展的市场潜力问题。 第三,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甚至不完全竞争。我们知道不完全 竞争或垄断能够带来“垄断利润”或额外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 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然而在农业部门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 门很难形成卖方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 经历工业化阶段。 三、 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 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出 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 中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的价格不稳定。 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对于一个希望发展本国经济,但苦于无任何可供交换的产品的国家而言,资源的出口, 或初级原材料的出口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因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只要 一国拥有某种自然资源,那么选择出口这些资源是换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依靠资源出口发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其中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或提高,可能是非常重要 的条件。否则可能陷入“悲惨的增长”。 然而,一些学者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恶化。它 意味着,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是偏低的。20 世纪 50 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 136
家劳尔·普雷维什等认为:(1)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工业化国家:(2)初 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较差,且在继续恶化;(3)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可能导致悲惨的增长 另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初级产品的价格是随世界经济发展与波动而变化的。它既不是 直线下降,也不会直线上升。大萧条促成了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但是朝鲜战争又导致初级 产品价格的上升。尽管如此,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确实是持续下降的。据统计,1920年至 970年,天然橡胶的价格几乎是直线下降的 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这些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不利于其经济的持续发展,难以提高这些 国家的福利水平。因此,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支持初级产品的价格,以利于其收入水平的稳定 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那一个工业国响应这一号召。因为从直观来看,保持或提高初级 产品价格无异于来资助或援助发展中国家。但是直接的援助方式可能更容易使发展中国家 “知情报恩” (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 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初级 产品价格不稳定产生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需求的变动;二是供给变动。要保持初级产品 价格的稳定,需要有相对稳定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1.需求变动与价格稳定 所谓需求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是指,由于对某种初级产品需求变动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变 化,从而造成的价格波动。具体情况我们用图10-1加以说明 P Pe Q4 Q1 Q5 Q2 Q3 图10 137
家劳尔·普雷维什等认为:(1)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工业化国家;(2)初 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较差,且在继续恶化;(3)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可能导致悲惨的增长。 另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初级产品的价格是随世界经济发展与波动而变化的。它既不是 直线下降,也不会直线上升。大萧条促成了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但是朝鲜战争又导致初级 产品价格的上升。尽管如此,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确实是持续下降的。据统计,1920 年至 1970 年,天然橡胶的价格几乎是直线下降的。 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这些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不利于其经济的持续发展,难以提高这些 国家的福利水平。因此,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支持初级产品的价格,以利于其收入水平的稳定。 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那一个工业国响应这一号召。因为从直观来看,保持或提高初级 产品价格无异于来资助或援助发展中国家。但是直接的援助方式可能更容易使发展中国家 “知情报恩”。 (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 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初级 产品价格不稳定产生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需求的变动;二是供给变动。要保持初级产品 价格的稳定,需要有相对稳定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1. 需求变动与价格稳定 所谓需求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是指,由于对某种初级产品需求变动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变 化,从而造成的价格波动。具体情况我们用图 10—1 加以说明。 ` O Pe P1 P2 Q S D′ D P Q4 Q1 Q5 Q2 Q3 图 10—1 137
在图10-1中,曲线D和S分别表示某种初级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如图所示,均 衡价格为P1。现在假定由于某种外界原因,需求增加,图中需求曲线D右移至D,相应地 初级产品价格升至P2,需求量也由Q增加到Q2。初级产品的价格从较低的水平跃升到较高 的水平,从短期看,对产品的供应者是一件好事。但是从长远看,如果本次价格的上升带来 下一轮的价格下降,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就很难稳定。只有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才更 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如果要保持价格的稳定,就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价格。该价格既有利于需求方以相 对低的价格获得原材料或食品,又有助于供应方获得稳定的收入。目标价格一般要高于最低 价格,低于可以预见到的市场变动造成的最高价格。在图10-1中,假设目标价格定为P, 在此情况下,如果是第一种供求情况,目标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那么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额 QAQ,需要有关价格干预机构来买进。在第二种情况下,目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供求之间 存在QQ3的差额,此时为维持价格的稳定,干预机构要卖出这么多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 需要,否则市场价格还会上升 2.供应变动与价格稳定 当供给发生变动时,同样会引起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要保持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也需 要借助干预机制,其方式与上面相同,这里不再具体说明。 谁获利 维持稳定的初级产品价格对买卖双方是否有利呢?对此学者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一些学 者认为,维持价格当然对供应方更有利: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需求方(假设需求方是生产者, 即其生产需要一些原材料的投入)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方面的风险,当然对需求方有利。还有 些学者认为,价格干预会扭曲价格机制,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从干预的目的来看,价格 稳定或价格干预有助于初级产品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获得稳 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对那些原材料的需求方也是有利的。 4.谁承担干预所需资金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国际价格干预机制利大于弊,但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需要可观的一笔资 金。特别是,谁来承担那部分买进商品、储存商品,并且以较低的价 138
在图 10—1 中,曲线 D 和 S 分别表示某种初级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如图所示,均 衡价格为 P1。现在假定由于某种外界原因,需求增加,图中需求曲线 D 右移至 D′ ,相应地 初级产品价格升至 P2,需求量也由 Q1增加到 Q2。初级产品的价格从较低的水平跃升到较高 的水平,从短期看,对产品的供应者是一件好事。但是从长远看,如果本次价格的上升带来 下一轮的价格下降,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就很难稳定。只有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才更 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如果要保持价格的稳定,就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价格。该价格既有利于需求方以相 对低的价格获得原材料或食品,又有助于供应方获得稳定的收入。目标价格一般要高于最低 价格,低于可以预见到的市场变动造成的最高价格。在图 10—1 中,假设目标价格定为 Pe, 在此情况下,如果是第一种供求情况,目标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那么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额 Q4Q5,需要有关价格干预机构来买进。在第二种情况下,目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供求之间 存在 Q5Q3 的差额,此时为维持价格的稳定,干预机构要卖出这么多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 需要,否则市场价格还会上升。 2. 供应变动与价格稳定 当供给发生变动时,同样会引起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要保持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也需 要借助干预机制,其方式与上面相同,这里不再具体说明。 `3.谁获利 维持稳定的初级产品价格对买卖双方是否有利呢?对此学者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一些学 者认为,维持价格当然对供应方更有利;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需求方(假设需求方是生产者, 即其生产需要一些原材料的投入)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方面的风险,当然对需求方有利。还有 一些学者认为,价格干预会扭曲价格机制,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从干预的目的来看,价格 稳定或价格干预有助于初级产品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获得稳 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对那些原材料的需求方也是有利的。 4.谁承担干预所需资金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国际价格干预机制利大于弊,但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需要可观的一笔资 金。特别是,谁来承担那部分买进商品、储存商品,并且以较低的价 138
格抛出商品的费用呢?对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看法,发展中国家认为,应该由 发达国家来承担。但是发达国家认为,既然是发展中国家切身感到价格稳定的重要性,因此 这笔资金应该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比较合理的原则是谁获利,谁承担。即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供给方造成的时,由供给 方出资: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需求方造成时,由需求方出资。但实际操作则极为困难 初级产品支持价格机制难以长期贯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支持会造成生产或供 应无限增长的趋势。因为稳定的价格将刺激厂商不断增加产品的生产,而不顾及商品是否 能够销售出去。随之而来的是被支持的初级产品长期地供过于求,因而需要不断地注入干 预资金。因而可能造成干预机构及有关国家不堪重负,从而最终放弃价格支持机制。所以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初级产品价格干预机制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与其经济发展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制订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其 贸易政策。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可分为两种:进口替代战略(有时又称为内向 型经济)和出口导向战略(有时又称为外向型经济)。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 Import Subutitute)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 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依据主要由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20世 纪60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率先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发展中 国家,他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利益,而规模经济等动态利益则较 少体现,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作用不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后果(如“悲惨增长”)。普 雷维什更进一步将整个世界分为两类国家,一类是处于‘中心“地位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另 类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边缘国家是中心国家经济上的附属,为中心国家的 经济增长服务。中心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剥削了边缘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本身难以发展 因此他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的道 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另一个理由是某些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 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落后农 业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的一般特点是:(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它 部门高:(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地高于其它部门:(3)尽管工资率 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它部门,与其 它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正因为此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希望在政府的保护之下,排出来自先进国家的竞争,独占本国市场。同 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又需要本国的工业部门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进口替代工业化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 替进口的同类产品。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家比较容易进入这个阶段,而且成功 的把握也比较大。因为,发展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避开了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 金的难题,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可以进行较小规模的生产
139 进口替代工业化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 替进口的同类产品。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入这个阶段,而且成功 的把握也比较大。因为,发展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避开了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 金的难题,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可以进行较小规模的生产, 格抛出商品的费用呢?对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看法,发展中国家认为,应该由 发达国家来承担。但是发达国家认为,既然是发展中国家切身感到价格稳定的重要性,因此 这笔资金应该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比较合理的原则是谁获利,谁承担。即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供给方造成的时,由供给 方出资;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需求方造成时,由需求方出资。但实际操作则极为困难。 初级产品支持价格机制难以长期贯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支持会造成生产或供 应无限增长的趋势。因为稳定的价格将刺激厂商不断增加产品的生产,而不顾及商品是否 能够销售出去。随之而来的是被支持的初级产品长期地供过于求,因而需要不断地注入干 预资金。因而可能造成干预机构及有关国家不堪重负,从而最终放弃价格支持机制。所以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初级产品价格干预机制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 四、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与其经济发展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制订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其 贸易政策。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可分为两种:进口替代战略(有时又称为内向 型经济)和出口导向战略(有时又称为外向型经济)。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Import Subutitute)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 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依据主要由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20 世 纪 60 年代中期,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率先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发展中 国家,他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利益,而规模经济等动态利益则较 少体现,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作用不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后果(如“悲惨增长”)。 普 雷维什更进一步将整个世界分为两类国家,一类是处于‘中心“地位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另 一类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边缘国家是中心国家经济上的附属,为中心国家的 经济增长服务。中心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剥削了边缘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本身难以发展。 因此他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的道 路。 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另一个理由是某些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一 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落后农 业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的一般特点是:(1)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它 部门高;(2)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地高于其它部门;(3)尽管工资率 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4)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它部门,与其 它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5)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正因为此,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希望在政府的保护之下,排出来自先进国家的竞争,独占本国市场。同 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又需要本国的工业部门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 替进口的同类产品 般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
替进口的同类产品。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入这个阶段,而且成功的把握也比 较大。因为,发展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避开了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另一方面 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可以进行较小规模的生产,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所以 从比较利益的角度看,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较低成本生产出这类产品,进 而代替同类的进口产品。这类工业包括纺织品原料、服装、鞋类以及其它劳动密集性的行业。 进口替代的第二个阶段是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代替进口 品。一般而言进入这一阶段需要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并且取得成功的国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该国的国内市场 比较大。较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保障的市场,以便使这些行业迅速实 现规模经济,比较快地成长起来:其次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丰富的劳动力供应;第三是“二元经济”,因为二元经济可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现 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幼稚工业论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贸易保护是进口替代战略的 核心工具,具体政策措施包括:进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并配合以外汇管制和高估的汇率政 東 进口替代战略的成效如何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一个大问题。实践是最有力的论据。现 实中,采取或曾经采取过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主要有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 及印度等。东亚的韩国也曾经采取过类似的发展战略,后来作了调整。从总的情况看,一些 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其轻纺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了。例如巴西 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时期,发展了本国的汽车装配和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钢铁工业。印 度的重化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 或准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困难。首先,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与当初的愿望相反,对国内产业的高保护导致国内企业竞争意识不强, 生产成本过高,当遇到外部冲击时,自然的反应就是寻求政府的保护,保护代价越来越高 其次,加重了外汇短缺,70年代实行进口替代的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再者 进口替代战略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倾冋,而这种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战略不利于借助外部的资源 和技术发展自身的经济。一些学者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比较利益原则, 通过人为的干预,将资源或生产要素转向自己比较劣势的部门或产业,因而经济发展的速度 不但不会加快,反而会减缓。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 Export-led)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 发展经济的战略
替进口的同类产品。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进入这个阶段,而且成功的把握也比 较大。因为,发展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避开了重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另一方面, 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可以进行较小规模的生产,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所以 从比较利益的角度看,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较低成本生产出这类产品,进 而代替同类的进口产品。这类工业包括纺织品原料、服装、鞋类以及其它劳动密集性的行业。 进口替代的第二个阶段是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代替进口 品。一般而言进入这一阶段需要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并且取得成功的国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该国的国内市场 比较大。较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为其工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保障的市场,以便使这些行业迅速实 现规模经济,比较快地成长起来;其次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丰富的劳动力供应;第三是“二元经济”,因为二元经济可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现 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幼稚工业论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贸易保护是进口替代战略的 核心工具,具体政策措施包括:进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并配合以外汇管制和高估的汇率政 策。 进口替代战略的成效如何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一个大问题。实践是最有力的论据。现 实中,采取或曾经采取过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主要有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 及印度等。东亚的韩国也曾经采取过类似的发展战略,后来作了调整。从总的情况看,一些 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其轻纺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了。例如巴西, 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时期,发展了本国的汽车装配和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钢铁工业。印 度的重化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 或准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困难。首先,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与当初的愿望相反,对国内产业的高保护导致国内企业竞争意识不强, 生产成本过高,当遇到外部冲击时,自然的反应就是寻求政府的保护,保护代价越来越高; 其次,加重了外汇短缺,70 年代实行进口替代的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再者, 进口替代战略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倾向,而这种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战略不利于借助外部的资源 和技术发展自身的经济。一些学者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它违背比较利益原则, 通过人为的干预,将资源或生产要素转向自己比较劣势的部门或产业,因而经济发展的速度 不但不会加快,反而会减缓。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Export-led)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 发展经济的战略。 140
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这种理论认为,无论一国处在何种发 展水平上,总有某种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借助这种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 劳动密集性产品,或原材料,以获取经济发展的资金。出口导向战略注重劳动密集型的制成 品的出口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 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比较利益论看,可获得资源再配置的经济效果,这种效果能够将本国 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有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次,出口导向 将产生一系列的产业间关联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三,出口导向也有助于一国 经济逐步实现工业化,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可节约资金,避免在工 业化的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重化工业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第四,发展劳动密 集性产业还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够较快地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是消费 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耐用消费品和其他产品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本国的 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 一般而言,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有三个特点。一是,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或地 区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二是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第三,采取 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 品。总之,这类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市场都比较小,如果将自己封闭起来,很难使本国工业达 到规模经济水平。因而对这些国家而言,封闭就意味着放弃本国的工业化,放弃本国的经济 发展 由于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外部市场,往往大进大出,所以需要有相对稳 定和便利的市场环境。具体到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进口关税比较低,较少使用非关税壁垒; 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他出口鼓励措施:同时配合以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 从总的情况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上是比较成功的。60年 代中期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结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了迅 速的发展。其中韩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它们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被誉为“亚洲四小龙”。 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仿效出口导向战略,以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然而,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除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的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恶化之外,出口导向战略的成败还有赖于出口品市场的发展状况。这种出口市场状 况决定于多种因素。首先,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波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 原材料的出口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经济正常、持续地发展:;其次发达国家贸易保 护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渠道;第三 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选择相同的商品出口,势必造成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市场规模有
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这种理论认为,无论一国处在何种发 展水平上,总有某种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借助这种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出口 劳动密集性产品,或原材料,以获取经济发展的资金。出口导向战略注重劳动密集型的制成 品的出口。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 的积极作用。首先,从比较利益论看,可获得资源再配置的经济效果,这种效果能够将本国 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有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次,出口导向 将产生一系列的产业间关联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三,出口导向也有助于一国 经济逐步实现工业化,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可节约资金,避免在工 业化的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重化工业可能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第四,发展劳动密 集性产业还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能够较快地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是消费 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耐用消费品和其他产品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本国的 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 一般而言,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有三个特点。一是,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或地 区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二是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第三,采取 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 品。总之,这类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市场都比较小,如果将自己封闭起来,很难使本国工业达 到规模经济水平。因而对这些国家而言,封闭就意味着放弃本国的工业化,放弃本国的经济 发展。 由于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外部市场,往往大进大出,所以需要有相对稳 定和便利的市场环境。具体到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进口关税比较低,较少使用非关税壁垒; 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他出口鼓励措施;同时配合以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 从总的情况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上是比较成功的。60 年 代中期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结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了迅 速的发展。其中韩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它们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被誉为“亚洲四小龙”。 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仿效出口导向战略,以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然而,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除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的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恶化之外,出口导向战略的成败还有赖于出口品市场的发展状况。这种出口市场状 况决定于多种因素。首先,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波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 原材料的出口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经济正常、持续地发展;其次发达国家贸易保 护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渠道;第三, 如果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选择相同的商品出口,势必造成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市场规模有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