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按照第一章最后一节设定的思路,在介绍了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之后,下 步自然是该放宽第二项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 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本章主要目的就是介绍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基 础的基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 典经济学家一一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和俄林( 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 尔森( 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无论是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实 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在从本世纪前半叶到七十年末这段时期内,要素禀赋 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几乎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代名词。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 尔一俄林理论(以下简称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等。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之间的区别,除了上面提及的研究角度不同外,还有另外 两个重要区别。一是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 要素一一资本,因此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 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个生产要素)。这一变化的重 要意义在于:引入另外一个生产要素后,在两个部门生产中使用不同要素组合比例的条件下, 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即对应于机会成本递增情形,这就避免了在机会不变的 情形下所出现的完全专业化生产这一与现实不太吻合的例外情况,因为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 凸状曲线,而不是直线时,在开放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生产均衡点落在端点这种特殊情况。 二是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易于解释。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 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这自然也就不会有古典贸易理论 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不清或过于含糊的窘境。总之,要素禀赋理论避免了古典贸易理论 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以下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要素禀赋 所谓要素禀赋,这里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例如,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 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以后为了简便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就略去“相对” 词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 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按照第一章最后一节设定的思路,在介绍了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之后,下一 步自然是该放宽第二项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 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本章主要目的就是介绍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基 础的基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 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 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无论是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实 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于在从本世纪前半叶到七十年末这段时期内,要素禀赋 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几乎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代名词。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 尔一俄林理论(以下简称 H-O 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以及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等。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之间的区别,除了上面提及的研究角度不同外,还有另外 两个重要区别。一是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 要素——资本,因此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 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个生产要素)。这一变化的重 要意义在于:引入另外一个生产要素后,在两个部门生产中使用不同要素组合比例的条件下, 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是一条凸状曲线,即对应于机会成本递增情形,这就避免了在机会不变的 情形下所出现的完全专业化生产这一与现实不太吻合的例外情况,因为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 凸状曲线,而不是直线时,在开放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生产均衡点落在端点这种特殊情况。 二是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生原因,也易于解释。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 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这自然也就不会有古典贸易理论 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不清或过于含糊的窘境。总之,要素禀赋理论避免了古典贸易理论 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以下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一、要素禀赋 所谓要素禀赋,这里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例如,若 A 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 K ,劳动数量为 L , 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 K / L 。以后为了简便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就略去“相对” 一词。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K / 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 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39
①。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E2点A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 总量为(K。、L。);Eb点表示B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总量为(Kb、Lb)。图中Ea、E两 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pa、p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由图可知,pa>p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K 图3-1 表3-1部分国家人均资本存量:1990年(以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德国 50,116 加拿大 42.745 澳大利亚 日本 36,480 法国 美国 34.705 意大利 31,640 台湾 25.722 英国 韩国 7995 墨西哥 12,90 资料来源: 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①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界定,另外一种方法是由要素相对价格来判定。如果某一国的劳动价格(w) 和资本价格(r)之比大于他国,则该国资本比较丰富或廉价,他国则劳动比较丰富或廉价
①。图 3—1 中,Ea、Eb 分别表示 A、B 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Ea点 A 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 总量为( Ka 、 a L );Eb 点表示 B 国拥有的资本和劳动总量为( Kb 、 b L )。图中 Ea、Eb 两 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ρa、ρb分别表示 A、B 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由图可知,ρa>ρb , 故 A 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 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K K O b K a ρb ρa Eb Ea L a L b L 图 3—1 . 表 3—1 部分国家人均资本存量:1990 年(以 1985 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瑞 士 73..459 德 国 50,116 加拿大 42,745 澳大利亚 37,854 日 本 36,480 法 国 35,600 美 国 34,705 意大利 31,640 台 湾 25,722 英 国 21,453 韩 国 17,995 墨西哥 12,900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① 关于要素禀赋差异的界定,另外一种方法是由要素相对价格来判定。如果某一国的劳动价格(w) 和资本价格(r)之比大于他国,则该国资本比较丰富或廉价,他国则劳动比较丰富或廉价。 40
关于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通常是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但在具体测算时,往往会遇 到很多困难,一是各国大都没有关于资本存量的直接统计数据,只有每年的固定投资统计数 据,因此计算某一时刻(一般是某年份)资本存量,必须将以前各期的固定投资进行加总, 并考虑不同年份的固定资本折旧,而且还得用不变价格进行调整,这项工作进行起来相当繁 重:二是当比较各国的人均资本存量时,还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各国的货币单位不同,无法 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比较之前尚须统一单位。由于这些实际困难,很多人在应用要素禀赋理 论分析实际问题时,往往根据经验观察,判断要素禀赋差异。这样作有时可能会导致错误或 不尽合理的结果(如后面将要介绍的里昂惕夫之谜)。 表示3-1给出了要素禀赋的一个具体实例。从中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大 都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决于与谁相比。 例如,美国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在劳动绝对数量上,都远远高于瑞士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 但与瑞士相比,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低于对方,因此相对于瑞士而言,美国则属于劳动丰富 的国家。如果拿美国与墨西哥相比,表3-1显示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高于墨西哥的水平 因此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由此可见,当我们说某国在要素禀赋上属于 哪种类型时,必须注意看与谁相比 、要素密集度 所谓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 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K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 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KLy,即kxk,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 capital-intensive)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 labor- intensive)产品 关于上述定义,须进一步说明其含义。如果Ⅹ、Y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 产技术(对应于H-O理论的最早形式),即无论在什么情形下,X、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均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形下,直接比较ⅹ、Y两部门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就可确定要 素密度的差异。但是,固定要素比例生产技术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来说 生产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是可变的,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可互相替代使用。当生产要素市场上 资本价格上升,即资本变得昂贵时,所有厂商大都倾向于减少资本的使用量,而用较廉价的 劳动代替原来使用的一部分资本,因此所有部门生产的资本一劳动比率都可能因资本价格上 涨而下降;同样当劳动价格相对上升时,各部门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将提高。所以,在生产要 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这个标准就 是共同的要素价格。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均大于 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的要素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在图3-2中,XX曲线、YY曲线分别表 示X、Y的等产量曲线,其中,X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K坐标轴,Y的等产量曲线更偏 向于L坐标轴。在资本、劳动价格即定的情况下,两个部门的厂商所选择的最佳要素组合 由等成本曲线与生产量曲线相切来决定,在图中,当任意给定一组要素价格,比如为(w, r)时,两条斜率为-(wr)的平行线分别与X、Y的等产量线的相切于A、B两点,这时X 41
关于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通常是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但在具体测算时,往往会遇 到很多困难,一是各国大都没有关于资本存量的直接统计数据,只有每年的固定投资统计数 据,因此计算某一时刻(一般是某年份)资本存量,必须将以前各期的固定投资进行加总, 并考虑不同年份的固定资本折旧,而且还得用不变价格进行调整,这项工作进行起来相当繁 重;二是当比较各国的人均资本存量时,还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各国的货币单位不同,无法 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比较之前尚须统一单位。由于这些实际困难,很多人在应用要素禀赋理 论分析实际问题时,往往根据经验观察,判断要素禀赋差异。这样作有时可能会导致错误或 不尽合理的结果(如后面将要介绍的里昂惕夫之谜)。 表示 3—1 给出了要素禀赋的一个具体实例。从中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大 都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一国究竟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的国家,取决于与谁相比。 例如,美国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在劳动绝对数量上,都远远高于瑞士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 但与瑞士相比,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低于对方,因此相对于瑞士而言,美国则属于劳动丰富 的国家。如果拿美国与墨西哥相比,表 3—1 显示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高于墨西哥的水平, 因此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由此可见,当我们说某国在要素禀赋上属于 哪种类型时,必须注意看与谁相比。 二、要素密集度 所谓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 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 X 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 kx=Kx/Lx,大于 Y 商品的生产所采用 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 ky=Ky/Ly,即 kx>ky,则称 X 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 Y 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关于上述定义,须进一步说明其含义。如果 X、Y 两部门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 产技术(对应于 H-O 理论的最早形式),即无论在什么情形下,X、Y 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劳动比率均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形下,直接比较 X、Y 两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就可确定要 素密度的差异。但是,固定要素比例生产技术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来说, 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可互相替代使用。当生产要素市场上 资本价格上升,即资本变得昂贵时,所有厂商大都倾向于减少资本的使用量,而用较廉价的 劳动代替原来使用的一部分资本,因此所有部门生产的资本—劳动比率都可能因资本价格上 涨而下降;同样当劳动价格相对上升时,各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将提高。所以,在生产要 素可替代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这个标准就 是共同的要素价格。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 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 Y 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 X 是资本密集型的,Y 是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的要素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在图 3—2 中,XX/ 曲线、YY/ 曲线分别表 示 X、Y 的等产量曲线,其中,X 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 K 坐标轴,Y 的等产量曲线更偏 向于 L 坐标轴。在资本、劳动价格即定的情况下,两个部门的厂商所选择的最佳要素组合 由等成本曲线与生产量曲线相切来决定,在图中,当任意给定一组要素价格,比如为(w, r)时,两条斜率为-(w/r)的平行线分别与 X、Y 的等产量线的相切于 A、B 两点,这时 X、 41
Y的资本一劳动比率间的关系为:kx>k:同样,当任选另外一组要素价,比如(w,r)时, X、Y的资本一劳动比率间的关系为:kx′xk’。由图可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X所使用 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均大于Y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因此,根据定义,Ⅹ是资本密集型的,Y 则是劳动密集型的。 K Y′ 图 、模型基本假设 赫克歇尔、俄林最早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是以固定生产要素比例为例,阐述要素禀赋 差异与国际贸易基础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方法对生产函数的限制过于苛刻,并且与现实不 太符合,因此,现在标准的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即假设生产要素 之间是可替代的。本章即以这一标准模型为例,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关于固定要 素比例的要素禀赋理论可参阅其他一些教材或文献)。 要素禀赋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Y 的资本—劳动比率间的关系为:kx>ky;同样,当任选另外一组要素价,比如(w / ,r / )时, X、Y 的资本—劳动比率间的关系为:kx'>ky'。由图可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X 所使用 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 Y 的资本—劳动比率,因此,根据定义,X 是资本密集型的,Y 则是劳动密集型的。 图 3—2 Y/ kx ky kx / Y X ky / w //r/ O L K w/r X/ 三、模型基本假设 赫克歇尔、俄林最早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是以固定生产要素比例为例,阐述要素禀赋 差异与国际贸易基础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方法对生产函数的限制过于苛刻,并且与现实不 太符合,因此,现在标准的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即假设生产要素 之间是可替代的。本章即以这一标准模型为例,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关于固定要 素比例的要素禀赋理论可参阅其他一些教材或文献)。 要素禀赋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 A 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 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8)X、Y 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 X 假设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 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 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 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42
第二节HO理论 、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 和Y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别,可通过考察 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偏向性,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在图3-3中,Ea、Eb分别表示两国的要素禀赋点。对A国而言,当所有生产要素全部 用于X部门时,所生产出的X数量等于图3-3中通过Ea点的X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 水平——Xa;当所有生产要素全部用于Y部门时,所生产的Y数量等于由通过E2点的Y 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水平——。根据图3-3,我们可以在图3-4中,标出A图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两个端点,并用一条向外凸的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了A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的大致轮廓,如图中AA曲线所示。 同样,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同样的办法确定。在图3-4中,B图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为BB,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对应于图3-3中通过Eb点的两条X、Y等产量曲线所分别 代表的产出水平——Xb和b 在图3-3中,通过Ea点的X等产量曲线,位于通过Eb点的X等产量曲线之上,故 x>x6;通过E点的Y等产量曲线则位于通过E点的Y等产量曲线之下,故<五。这 结果反映到图3-4中,就是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横坐标上的端点B在A国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端点A的左边;而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纵坐标上的端点A则位于B国生 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端点B之上,也就是说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比B国更偏向于Y坐 标轴 K (X=X) (X= X (Y=Y) L 由图3-3和3-4可以很清楚鉋看出,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A、B國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差异完全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一国的供给能力 ①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相互位置关系不一定非得是图34 所描述的那种情况,但不管互相位置如何,有一点是背定的,即资本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 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则相对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43
第二节 H-O 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 X 和 Y 两种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别,可通过考察 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偏向性,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在图 3—3 中,Ea、Eb 分别表示两国的要素禀赋点。对 A 国而言,当所有生产要素全部 用于 X 部门时,所生产出的 X 数量等于图 3—3 中通过 Ea点的 X 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 水平—— Xa ;当所有生产要素全部用于 Y 部门时,所生产的 Y 数量等于由通过 Ea点的 Y 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水平—— a Y 。根据图 3—3,我们可以在图 3—4 中,标出 A 图生 产可能性曲线的两个端点,并用一条向外凸的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了 A 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的大致轮廓,如图中 AA/ 曲线所示。 同样,B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同样的办法确定。在图 3—4 中,B 图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为 BB/ ,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对应于图 3—3 中通过 Eb 点的两条 X、Y 等产量曲线所分别 代表的产出水平—— X b 和 b Y 。 在图 3—3 中,通过 Ea 点的 X 等产量曲线,位于通过 Eb 点的 X 等产量曲线之上,故 Xa > Xb ;通过 Ea点的 Y 等产量曲线则位于通过 Eb 点的 Y 等产量曲线之下,故 a b Y < Y 。这 一结果反映到图 3—4 中,就是 B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横坐标上的端点 B/ 在 A 国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端点 A/ 的左边;而 A 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纵坐标上的端点 A 则位于 B 国生 产可能性边界线的端点 B 之上,也就是说 A 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比 B 国更偏向于 Y 坐 标轴①。 K Y Ea Xa X b b a O Eb L (X= ) (X= ) B A B/ A O / (Y=Y ) (Y=Y ) X 由图 3—3 和 3—4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A、B 两国生产可能 性边界的差异完全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一国的供给能力, 图 3—3 图 3—4 ①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A、B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相互位置关系不一定非得是图 3.4 所描述的那种情况,但不管互相位置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资本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 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富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则相对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43
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A国在Ⅹ商 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由此我们 得出如下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 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 对价格差的存在。而供给差异又是由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所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完全是 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在图3-5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相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国的均衡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 偏好相同,所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图3-5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pb,这表示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H0定理 开放以后,A国将输出X商品到B国,因为在B国市场X的相对价格高于在A国市场。 同理,商品Y将由B国输向A国。也就是说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X商品 由A国输出B国的后果是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 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在图3-6中,A国X的过剩供给曲
A 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 X 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A 国在 X 商 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 B 国,而 B 国则在 Y 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 A 国。由此我们 得出如下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 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 对价格差的存在。而供给差异又是由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所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完全是 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在图 3—5 中,A、B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相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 国的均衡点为 Ea,B 国的均衡为 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 偏好相同,所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Y B Ea pb pa Eb A B/ A O / X 图 3—5 通过 Ea点的相对价格线 pa为 A 国的均衡价格,通过 Eb 点的相对价格线 pb为 B 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pb,这表示 A 国在 X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 B 国则在 Y 商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H-O 定理 开放以后,A 国将输出 X 商品到 B 国,因为在 B 国市场 X 的相对价格高于在 A 国市场。 同理,商品 Y 将由 B 国输向 A 国。也就是说 A 国将出口 X,进口 Y,B 国则相反。X 商品 由 A 国输出 B 国的后果是 A 国 X 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 国 X 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 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由 A、B 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决定。在图 3—6 中,A 国 X 的过剩供给曲 44
线(或出口供给曲线)与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或进口需求曲线)交点,决定了国际均 衡相对价格pw,图中国际均衡价格pw处于A、B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p=PXP A国过剩供给曲线 B国过剩需求曲线 X过剩供给或过剩需求 3-6 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 Ea点向下转移到Qa点(如图3-7所示)。Q2点与Ea点相比,X的生产增加,Y的生产减少 了,通过Qa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pw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的切点Ca为开放后的消费均衡点。 对应于新的均衡,图中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Q2OCa,其中,线段OQ2表示出口量,OC 表示进口量 对B国来说,开放后,X的相对价格由原来的p下降为p,因此,其生产均衡点由原 来的E点向上转移至Qb点。而消费均衡点为图中的切点Cb,这时,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 QOCb,其Y商品的出口为O6Qb,X商品的进口量为OCbo A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 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 45
线(或出口供给曲线)与 B 国 X 的过剩需求曲线(或进口需求曲线)交点,决定了国际均 衡相对价格 pw,图中国际均衡价格 pw处于 A、B 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p=Px/Py pb pa pw B 国过剩需求曲线 A 国过剩供给曲线 O X 过剩供给或过剩需求 图 3—6 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 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的 Ea点向下转移到 Qa点(如图 3—7 所示)。Qa点与 Ea点相比,X 的生产增加,Y 的生产减少 了,通过 Qa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 pw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的切点 Ca为开放后的消费均衡点。 对应于新的均衡,图中 A 国的贸易三角形为ΔQaOaCa,其中,线段 OaQa表示出口量,OaCa 表示进口量。 对 B 国来说,开放后,X 的相对价格由原来的 pb 下降为 pw,因此,其生产均衡点由原 来的 Eb 点向上转移至 Qb 点。而消费均衡点为图中的切点 Cb,这时,B 国的贸易三角形为Δ QbObCb,其 Y 商品的出口为 ObQb,X 商品的进口量为 ObCb。 Y Qa Ca Cb B pw pw Qb Oa Ob A B/ A O / X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 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 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图 3—7 45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O定理 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旨在说明国际贸易是如何通过商品价格的变 动,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重要 的寓意,第一,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 源的最佳配置;第二,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 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国际贸易因相对价格差而起,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相对价格趋于均 等。在确定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要素价格之前,以下我们以Ⅹ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为例,考 察一下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要素价格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 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此时,如果X 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Ⅹ部门的资本和劳动报酬与Y部门就不再保持一致,X部门的 资本和劳动可获得比Y部门更多的报酬,于是资本和劳动就会从报酬低的Y部门流向报酬 高的X部门。由于Ⅹ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Ⅹ部门生产扩张需要相对较多的资本与较 少的劳动相配合,但因Y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Y部门只能释放出相对较少的资本和较多 的劳动,于是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对资本新增加的需求(X部门生产增加所需的资本) 超过了资本新出现的供给(Y部门所释放的资本),而劳动新出现的供给则超过了对劳动新 增的需求,从而在要素市场上,资本价格将会上涨,而劳动价格将下跌 另外,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重新调整,每个部门中的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 比例也将发生变化。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 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尽量多使用变得便宜了的劳动,来替代一部分变得昂贵 了的资本,最后,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都要低于ⅹ相对价格变化之前的要素 使用比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X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它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一一资本名义价格的 上升,以及另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名义价格的下降。但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说明不了要素 实际价格的变化,只有将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加以对比之后,才能确定要 素实际价格的变化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w=Px·MPx=Py·MPy (33) r=Px·MPkx=Py·MPky 上式两个表达式表示在均衡条件下,资本和劳动价格的决定。其中,w、r分别表示劳 动、资本的价格(或报酬):MP1x、MPy分别表示劳动在X、Y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
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 H-O 定理。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旨在说明国际贸易是如何通过商品价格的变 动,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重要 的寓意,第一,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 源的最佳配置;第二,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 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国际贸易因相对价格差而起,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相对价格趋于均 等。在确定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要素价格之前,以下我们以 X 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为例,考 察一下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要素价格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 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此时,如果 X 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 X 部门的资本和劳动报酬与 Y 部门就不再保持一致,X 部门的 资本和劳动可获得比 Y 部门更多的报酬,于是资本和劳动就会从报酬低的 Y 部门流向报酬 高的 X 部门。由于 X 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 X 部门生产扩张需要相对较多的资本与较 少的劳动相配合,但因 Y 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Y 部门只能释放出相对较少的资本和较多 的劳动,于是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对资本新增加的需求(X 部门生产增加所需的资本) 超过了资本新出现的供给(Y 部门所释放的资本),而劳动新出现的供给则超过了对劳动新 增的需求,从而在要素市场上,资本价格将会上涨,而劳动价格将下跌。 另外,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重新调整,每个部门中的厂商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 比例也将发生变化。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 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尽量多使用变得便宜了的劳动,来替代一部分变得昂贵 了的资本,最后,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都要低于 X 相对价格变化之前的要素 使用比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X 相对价格上升会导致它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名义价格的 上升,以及另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名义价格的下降。但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说明不了要素 实际价格的变化,只有将要素名义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加以对比之后,才能确定要 素实际价格的变化。 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w=Px·MPLX=Py·MPLY (3.3) r=Px·MPKX=Py·MPKY (3.4) 上式两个表达式表示在均衡条件下,资本和劳动价格的决定。其中,w、r 分别表示劳 动、资本的价格(或报酬);MPLX、MPLY 分别表示劳动在 X、Y 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 46
MPKXMPKY分别表示资本在X和Y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 MPLx MP LY (3.5) P P MP MP Ky P 上述各等式的左边均表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即各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或报酬若分 别用于购买X、Y商品时,所能购买到的Ⅹ、Y数量。上述表达式表明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 其边际生产力。由于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只取决于两个要素的 使用比例,与两个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关系①,因此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 影响只取决于两种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的变化 我们已经了解到,当Ⅹ的相对价格上升时,Ⅹ、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均 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一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 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Px, r/P均上升,而w/P,/P均下降,即Ⅹ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 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于是,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The Stolper- 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 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 格或 报酬则下降。 由斯托珀一一萨谬尔逊定理,立即可以引伸出另一项重要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 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理由是,贸易后一国出口商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根据HO定理,一国出口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其丰富要素,故 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国丰富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即稀缺要素 的实际报酬则下降。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 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①若生产函数Q=F(K,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 (I/L) F(K, L)=F (K/L, 1) (1) 令f)=F(K,1),则F(K,L=f(k),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 MP,=aF(K,D)/aL=aL/(k)/a=/(k)+lr(k)-K/L2)=f(k)-k(k)(2) MPRK=aF(K,L)/oK=a(lJ(k)/aK=Lf(k/L)=f(k) (3) 由上述两个表达式可知,劳动、资本的编辑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 一劳动比率(k)。 47
MPKXMPKY分别表示资本在 X 和 Y 两个部门中的边际产出。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 , (3.6) , (3.5) KY y KX x LY y LX x MP P r MP P r MP P w MP P w = = = = 上述各等式的左边均表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即各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或报酬若分 别用于购买 X、Y 商品时,所能购买到的 X、Y 数量。上述表达式表明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 其边际生产力。由于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只取决于两个要素的 使用比例,与两个要素投入的绝对量没关系①,因此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实际收入的 影响只取决于两种商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的变化。 我们已经了解到,当 X 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 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 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 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 , 均上升,而 , 均下降,即 X 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 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于是,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Px / Py r / w Px / w Py /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 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 格或 报酬则下降。 由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立即可以引伸出另一项重要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 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理由是,贸易后一国出口商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根据 H-O 定理,一国出口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其丰富要素,故 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国丰富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即稀缺要素 的实际报酬则下降。这一结果的重要含义是,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 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① 若生产函数 Q=F(K, 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 (1/L)F(K,L)=F(K/L,1) (1) 令 f(k)=F(K/L, 1),则 F(K, L)=Lf(k) ,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 ( , ) / ( ( )) / ( ) ( )( / ) ( ) ( ) (2) 2 F K L L Lf k L f k Lf k K L f k kf k L MP = ∂ ∂ = ∂ ∂ = + ′ − = − ′ F(K, L) / K (Lf (k)) / K Lf (k)(1 / L) f (k) (3) MPK = ∂ ∂ = ∂ ∂ = ′ = ′ 由上述两个表达式可知,劳动、资本的编辑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 —劳动比率(k)。 47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也不一致。但贸易开始后,原 来A国相对价格较低的Ⅹ商品,由于对方国家的需求,其相对价格趋于上升。依据前面的 分析,Ⅹ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的价格将上涨,而劳动的价格将下跌,于是原 来在A国比较廉价的资本,现在变得不那么廉价了,而原来在A国比较昂贵的劳动,现在 也因贸易变得不那么昂贵了 在B国,贸易后ⅹ的相对价格趋于下降,于是B国资本的价格要下降,劳动的价格则 上升。这意味着在B国,原来比较昂贵的资本现在变得不太昂贵了,原来比较廉价的劳动 现在也变得不太廉价了。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Ⅹ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 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 着差异缩少的目标,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 达到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可用以下的图示来说明。 在图3-8中,XX、YY是两条价值均为1美元的X、Y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但图中 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往常有所不同,XX′、YY′曲线所分别代表的X、Y的产出水 平X0和Y0满足以下条件: P·X=P·Yo=$l (3.7) X(X0=1/Px) (Yo=l/Py 1/w 图3-8 这里我们称这两条特殊的等产量曲线称为X、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 unit-value soquant)。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商品价格。例如, 当P=0.5时,X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产出水平为2的那一条:当P=2时X的单 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产出水平为0.5的那一条。由此可见,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单位 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商品价格则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所在的具体位置。 图3-8中还有一条单位等成本直线( unit isocost),其方程为: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也不一致。但贸易开始后,原 来 A 国相对价格较低的 X 商品,由于对方国家的需求,其相对价格趋于上升。依据前面的 分析,X 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资本的价格将上涨,而劳动的价格将下跌,于是原 来在 A 国比较廉价的资本,现在变得不那么廉价了,而原来在 A 国比较昂贵的劳动,现在 也因贸易变得不那么昂贵了。 在 B 国,贸易后 X 的相对价格趋于下降,于是 B 国资本的价格要下降,劳动的价格则 上升。这意味着在 B 国,原来比较昂贵的资本现在变得不太昂贵了,原来比较廉价的劳动 现在也变得不太廉价了。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 X 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 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 着差异缩少的目标,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 达到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可用以下的图示来说明。 在图 3—8 中,XX′、YY′是两条价值均为 1 美元的 X、Y 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但图中 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往常有所不同,XX′、YY′曲线所分别代表的 X、Y 的产出水 平 X0 和 Y0 满足以下条件: Px·X0=Py·Y0=$1 (3.7) K O X(X0=1/Px) 1/r 1/w Y(Y0=1/Py) L 图 3—8 这里我们称这两条特殊的等产量曲线称为 X、Y 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商品价格。例如, 当 Px=0.5 时,X 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产出水平为 2 的那一条;当 Px=2 时 X 的单 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产出水平为 0.5 的那一条。由此可见,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单位 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商品价格则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所在的具体位置。 图 3—8 中还有一条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其方程为: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