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和商品在国际间流动一样,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也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其相对地位随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日显突出。本章我们探讨国际要素流动的若干基本原 理。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国际分工和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是必要的,因为要素的流动不仅直接或 间接地对国际贸易发生影响,而且它本身就作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渠道在发挥作用。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我们在本书中讨论国际资本流动时,经常使用国际投资这一概念。实际上,正是投资 者的对外投资行为,才造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因此,当我们不是特别强调投资主体的 行为时,这两个概念完全可以互换使用。国际投资,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 度而被划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证券投资)。所谓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入的资金 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比如,在国外投资建立独资企业,便是 典型的例子。但不是所有的直接投资都要求有100%的股权,实际上由于现代公司所有权的 极度分散,往往只持有一小部分股权便已形成实际控制权,所以许多西方国家在统计上把拥 有10%的股仅作为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标准。关于直接投资的分析是下一章的任务 我们这里在不涉及投资主体和企业行为的情况下讨论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也就是间接投资 问题。所谓间接投资就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比如,投 资者购买了国外某独立企业的债券,投资者只是作为一个债权人,至于他所投下的资金在企 业中怎样使用则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他的关心的只是投资的回报率,他所能决定的只是是否 进行这项投资。所以对于间接投资,我们将把它作为纯金融资产的流动来对待,并把它放在 这一章,作为抽象意义上的要素流动问题进行讨论 资本流动纯理论 在经济学原理中,我们把投资视为一种推迟消费的行为,或者说,进行投资就是用目 前的消费去换取未来的(通常是更多的)消费。根据这一解释,我们也可以把国际投资看作 是一种国际交换,但不象国际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是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而是用现在 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这样,我们便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 的发生机制了
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 和商品在国际间流动一样,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也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其相对地位随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日显突出。本章我们探讨国际要素流动的若干基本原 理。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国际分工和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是必要的,因为要素的流动不仅直接或 间接地对国际贸易发生影响,而且它本身就作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渠道在发挥作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 我们在本书中讨论国际资本流动时,经常使用国际投资这一概念。实际上,正是投资 者的对外投资行为,才造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因此,当我们不是特别强调投资主体的 行为时,这两个概念完全可以互换使用。国际投资,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 度而被划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证券投资)。所谓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入的资金 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比如,在国外投资建立独资企业,便是 典型的例子。但不是所有的直接投资都要求有 100%的股权,实际上由于现代公司所有权的 极度分散,往往只持有一小部分股权便已形成实际控制权,所以许多西方国家在统计上把拥 有 10%的股仅作为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标准。关于直接投资的分析是下一章的任务。 我们这里在不涉及投资主体和企业行为的情况下讨论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也就是间接投资 问题。所谓间接投资就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比如,投 资者购买了国外某独立企业的债券,投资者只是作为一个债权人,至于他所投下的资金在企 业中怎样使用则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他的关心的只是投资的回报率,他所能决定的只是是否 进行这项投资。所以对于间接投资,我们将把它作为纯金融资产的流动来对待,并把它放在 这一章,作为抽象意义上的要素流动问题进行讨论。 一、资本流动纯理论 在经济学原理中,我们把投资视为一种推迟消费的行为,或者说,进行投资就是用目 前的消费去换取未来的(通常是更多的)消费。根据这一解释,我们也可以把国际投资看作 是一种国际交换,但不象国际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是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而是用现在 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这样,我们便可以用我们所熟悉的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 的发生机制了。 - 1 -
(一)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现在假设有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为简单起见,我们分别称这两人为甲和乙, 他们都生产一种商品Ⅹ,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今年或明年,如果某个 选择今年生产商品,我们就说他在生产“现在商品”( present goods)-为满足现在消费的 商品,如果他选择明年生产这种商品,我们就说他在生产“将来商品”( future goods) 为满足将来消费的商品。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 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 商品的供应 实际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一个独立经营的农场主为例。根据前面的假设, 他可以通过改变其有形资本存量的办法来改变他的现在商品和未来商品的供应量。最明显的 表现就是,他可以用今年产的谷物的一部分作为种子保存起来,增加有形资本的存量,这会 增加明年的生产和消费。当然这种跨时期的选择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他把时 间、精力或其他资源用于现有作物的田间管理,或者是用于改良土壤、增强地力等基本建设, 这些都可以改变产出量在两个时期的分配。实际上所有的工商企业,包括一些大公司也都面 临着同样的选择,他们必须选择考虑在现在用途和将来用途之间如何分配其资源的问题。我 们下面应用图11-1来分析甲和乙所面临的选择。 将来商品 将来商品 甲 l l1 现在商品 现在商品 图11-1
(一) 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现在假设有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为简单起见,我们分别称这两人为甲和乙, 他们都生产一种商品 X,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今年或明年,如果某个 选择今年生产商品,我们就说他在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为满足现在消费的 商品,如果他选择明年生产这种商品,我们就说他在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为满足将来消费的商品。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 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 商品的供应。 实际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一个独立经营的农场主为例。根据前面的假设, 他可以通过改变其有形资本存量的办法来改变他的现在商品和未来商品的供应量。最明显的 表现就是,他可以用今年产的谷物的一部分作为种子保存起来,增加有形资本的存量,这会 增加明年的生产和消费。当然这种跨时期的选择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他把时 间、精力或其他资源用于现有作物的田间管理,或者是用于改良土壤、增强地力等基本建设, 这些都可以改变产出量在两个时期的分配。实际上所有的工商企业,包括一些大公司也都面 临着同样的选择,他们必须选择考虑在现在用途和将来用途之间如何分配其资源的问题。我 们下面应用图 11—1 来分析甲和乙所面临的选择。 将来商品 将来商品 A C1 A C0 B C0 B C1 甲 乙 O 现在商品 B I2 I1 K K O 现在商品 A I1 I2 K K 图 11—1 - 2 -
图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C1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Co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表示效用水平,当然它们表示的是 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而不是两种商品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但分析方法没 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们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A点和B点达到各自 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两点处的斜率则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 相对价格”,但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通常用“利率”来表示这种“相对价格”。比如,如果在 A点处,放弃1单位现在商品可以换得12单位将来商品,或者说1单位现在商品值1.2单 位将来商品,那么边际利率便是20%。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实际利率等于以明年商 品表示的今年商品的价格减1 熟悉上述图形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 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因为A点处的斜率大于B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所面临的以将 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高于乙,所以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也就是说,他可 以牺牲较少的现在商品生产较多的将来商品,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即他每放弃 单位将来商品,便可享有较多的现在商品。这里显然存在一种“贸易”的机会。根据比较 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但是仅仅从上面的图 中,我们还无从知道贸易和贸易条件是怎样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储蓄和投资的 关系,并将其纳入上述分析中去。 (二)储蓄与投资 为了完成从相对价格的差异到资本流动的过渡,我们在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中加入 有关储蓄和投资的分析(如图11-2) 将来商品 A Co Yo 现在商品 图
图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 C1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 C0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 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 IiIi 表示效用水平,当然它们表示的是 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而不是两种商品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但分析方法没 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们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 A 点和 B 点达到各自 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 两点处的斜率则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 “相对价格”,但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通常用“利率”来表示这种“相对价格”。比如,如果在 A 点处,放弃 1 单位现在商品可以换得 1.2 单位将来商品,或者说 1 单位现在商品值 1.2 单 位将来商品,那么边际利率便是 20%。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实际利率等于以明年商 品表示的今年商品的价格减 1。 熟悉上述图形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由于 A、B 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 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因为 A 点处的斜率大于 B 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所面临的以将 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高于乙,所以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也就是说,他可 以牺牲较少的现在商品生产较多的将来商品,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即他每放弃 一单位将来商品,便可享有较多的现在商品。这里显然存在一种“贸易”的机会。根据比较 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但是仅仅从上面的图 中,我们还无从知道贸易和贸易条件是怎样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储蓄和投资的 关系,并将其纳入上述分析中去。 (二) 储蓄与投资 为了完成从相对价格的差异到资本流动的过渡,我们在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中加入 有关储蓄和投资的分析(如图 11—2)。 现在商品 E 甲 K O C0 Y0 Y1 C1 A R R I I 将来商品 图 11—2 - 3 -
图11-2中的KK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如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 最初生产现在商品OY0,生产将来商品OY1,这一组合由E点表示。现在商品OY0便是甲 当前的收入。但如果给出反映甲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之间的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我们立即 发现,E点并不是最佳的均衡点,沿KK曲线向A点移动会提高甲的效用水平。在没有交换 的条件下,A点将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与E点相比,向A点移动意味着甲将放 弃生产现在商品C0Y0,而增加将来商品的生产Y1C1。因为OY0是甲的当前收入,因此减少 当前商品的生产CoYo实际上就是他将这部分资源从现在转移到将来,那么CoY0就可理解为 当前收入的储蓄和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在量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换言之,CoY对应于 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r,表示甲的储蓄和投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r(RR线的斜率)实际上是由甲自己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和他的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甲自己的行为决定两个时期商品的相 对价格。现在我们放弃这一假设,把甲看作一个价格接受者,那他就只能根据市场利率来决 定他的储蓄与投资。这样我们便可根据市场条件来推导他的储蓄与投资水平。图11-3是存 在交换时的储蓄与投资的决定。 将来商品 A Y E Q0 CoY 现在商品 图11-3
图 11—2 中的 KK 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如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 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OY0,生产将来商品 OY1,这一组合由 E 点表示。现在商品 OY0便是甲 当前的收入。但如果给出反映甲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之间的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我们立即 发现,E 点并不是最佳的均衡点,沿 KK 曲线向 A 点移动会提高甲的效用水平。在没有交换 的条件下,A 点将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与 E 点相比,向 A 点移动意味着甲将放 弃生产现在商品 C0Y0,而增加将来商品的生产 Y1C1。因为 OY0 是甲的当前收入,因此减少 当前商品的生产 C0Y0 实际上就是他将这部分资源从现在转移到将来,那么 C0Y0 就可理解为 当前收入的储蓄和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在量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换言之,C0Y0 对应于 RR 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 r,表示甲的储蓄和投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 r(RR 线的斜率)实际上是由甲自己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和他的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甲自己的行为决定两个时期商品的相 对价格。现在我们放弃这一假设,把甲看作一个价格接受者,那他就只能根据市场利率来决 定他的储蓄与投资。这样我们便可根据市场条件来推导他的储蓄与投资水平。图 11—3 是存 在交换时的储蓄与投资的决定。 将来商品 Q E O Q0 C0 Y0 Y1 C1 Q1 R1 R1 W I I A 现在商品 图 11—3 - 4 -
图1-3中的R1R1线的斜率r表示由市确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它比图11-2中的r低, 也就是说,在该图中以将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比先前要低。根据新的相对价格水平 甲将选择Q点生产,且在该点生产可使他实现总财富最大化。我们用OW表示他的总财富, 因为W点和Q点所表示的产出组合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QW表示的是将来商品 OQ1的现值(以现在商品表示的价值)。注意,由于我们并没有声明横轴和纵轴的度量单位 是统一的,所以从坐标图上看R1R1线的斜率小于1,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利率是负数。这 样,甲可以根据市场利率水平沿R1R1线以将来商品交换现在商品(因为他在将来商品的生 产上拥有相对优势),交换使他获得新的商品组合,并随之提高其效用水平,直到达到A点 处,即R1R1线与他的最高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此时,甲便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整个这 过程意味着甲用将来商品CQ1换取了现在商品QC.在r1的利率水平下,现在商品的生产 减少了Q0Y0以增加生产将来商品Y1Q1,那么QoYo也就是对将来生产的投资。但是根据前 面的分析,OY是甲当前的收入,而它的消费(对应于A点)却是OCo,也就是说,他的 储蓄仅为CYω.比较CoYo和QoYo,我们发现他的储蓄低于他的投资,这个差额如何弥补呢? 其实答案已经隐含在我们上面的分析当中了,甲在出售将来商品时,实际上出售的不是别的 而是一种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 claim)。这种要求权通常是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形式存 在的,出售这些金融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便可弥补甲在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的差额。换一个说 法,就是甲出售将来商品的过程也就是他引进“外资”的过程。这样,我们便完成了对资本 流动的初步解释。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乙的储蓄与投资水平的决定过程。 如果一个社会就只由甲乙两个人组成的话,我们便可以通过两者的储蓄和投资函数来 最终确定交换的条件和交换的规模。注意,这里所说的交换或贸易,是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 品的交换,在这种交换的背后则是资本的流动。 图11-4中分别给出甲乙两人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在没有交换的情况下,实际利 率分别由各自的储蓄与投资曲线的交点决定。因此rA和rB的利率水平分别对应于图1-1 中的A、B两点的利率水平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甲 r 现在商品 现在商品 图11-4 对甲来说,如果实际利率低于rA,便会出现现阶段储蓄小于投资的情况。在图11-3
图 11—3 中的 R1R1 线的斜率 r1 表示由市确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它比图 11—2 中的 r 低, 也就是说,在该图中以将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比先前要低。根据新的相对价格水平, 甲将选择 Q 点生产,且在该点生产可使他实现总财富最大化。我们用 OW 表示他的总财富, 因为 W 点和 Q 点所表示的产出组合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Q0W 表示的是将来商品 OQ1 的现值(以现在商品表示的价值)。注意,由于我们并没有声明横轴和纵轴的度量单位 是统一的,所以从坐标图上看 R1R1 线的斜率小于 1,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利率是负数。这 样,甲可以根据市场利率水平沿 R1R1 线以将来商品交换现在商品(因为他在将来商品的生 产上拥有相对优势),交换使他获得新的商品组合,并随之提高其效用水平,直到达到 A 点 处,即 R1R1 线与他的最高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此时,甲便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整个这一 过程意味着甲用将来商品 C1Q1 换取了现在商品 Q0C0。在 r1 的利率水平下,现在商品的生产 减少了 Q0Y0 以增加生产将来商品 Y1Q1,那么 Q0Y0 也就是对将来生产的投资。但是根据前 面的分析,OY0 是甲当前的收入,而它的消费(对应于 A 点)却是 OC0,也就是说,他的 储蓄仅为 C0Y0。比较 C0Y0 和 Q0Y0,我们发现他的储蓄低于他的投资,这个差额如何弥补呢? 其实答案已经隐含在我们上面的分析当中了,甲在出售将来商品时,实际上出售的不是别的, 而是一种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claim)。这种要求权通常是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形式存 在的,出售这些金融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便可弥补甲在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的差额。换一个说 法,就是甲出售将来商品的过程也就是他引进“外资”的过程。这样,我们便完成了对资本 流动的初步解释。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乙的储蓄与投资水平的决定过程。 如果一个社会就只由甲乙两个人组成的话,我们便可以通过两者的储蓄和投资函数来 最终确定交换的条件和交换的规模。注意,这里所说的交换或贸易,是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 品的交换,在这种交换的背后则是资本的流动。 图 11—4 中分别给出甲乙两人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在没有交换的情况下,实际利 率分别由各自的储蓄与投资曲线的交点决定。因此 rA 和 rB 的利率水平分别对应于图 11—1 中的 A、B 两点的利率水平。 甲 乙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S S I I O O S I S I rB rA 现在商品 现在商品 图 11—4 对甲来说,如果实际利率低于 rA,便会出现现阶段储蓄小于投资的情况。在 图 11—3 - 5 -
中,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CoYo小于QoY0,当然,对于乙来说,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假如 实际利率高于rB,那么乙的储蓄便会大于他的投资。如果利率介于rA和rB之间,那么乙将 减少将来商品的生产而增加现在商品的生产,甲则正好相反。这一调整过程怎样才能完成 呢?或者说市场利率最终将确定在什么水平呢? 现在我们将图11-4的两张图合而为一,把甲图沿横轴旋转180度与乙图合并,如图 5为了简单起见,假设甲乙两人仍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在没有交换的条件 下,利率分别为OrA和OrB,由于OrA高于OrB,因此甲在将来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贸易”管制,那么交换过程将导致相对价格(即利率)趋向 致,比如Or。如果or所示的利率水平恰好使甲乙两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绝对值)相等 则Or便是存在交换时的均衡利率水平。 通过交换,甲购买NAMA现在商品,为此他要支付(1+r)×NAMA将来商品,乙购买 (1+r)×MNB将来商品,用MNB现在商品来支付。当然甲所购买的现在商品NAMA必 须等于乙所出售的现在商品MBNB。在贸易理论中,我们分析两种商品交换时,一种现在商 品的购买可以用另一种现在商品来支付。但在这里,我们假设只有一种现在商品和一种将来 商品,所以购买现在商品必须以将来商品支付。这样我们实际上避开了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分 析,而直接将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统一起来了。 实际利率 现在商品MA MB N 现在商品 图11-5
中,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 C0Y0 小于 Q0Y0,当然,对于乙来说,类似的情形也会发生。假如 实际利率高于 rB,那么乙的储蓄便会大于他的投资。如果利率介于 rA 和 rB之间,那么乙将 减少将来商品的生产而增加现在商品的生产,甲则正好相反。这一调整过程怎样才能完成 呢?或者说市场利率最终将确定在什么水平呢? 现在我们将图 11—4 的两张图合而为一,把甲图沿横轴旋转 180 度与乙图合并,如图 11—5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甲乙两人仍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在没有交换的条件 下,利率分别为 OrA和 OrB,由于 OrA高于 OrB,因此甲在将来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不存在“贸易”管制,那么交换过程将导致相对价格(即利率)趋向 一致,比如 Or。如果 Or 所示的利率水平恰好使甲乙两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绝对值)相等, 则 Or 便是存在交换时的均衡利率水平。 通过交换,甲购买 NAMA现在商品,为此他要支付(1+r)× NAMA将来商品,乙购买 (1+r)× MBNB将来商品,用 MBNB现在商品来支付。当然甲所购买的现在商品 NAMA必 须等于乙所出售的现在商品 MBNB。在贸易理论中,我们分析两种商品交换时,一种现在商 品的购买可以用另一种现在商品来支付。但在这里,我们假设只有一种现在商品和一种将来 商品,所以购买现在商品必须以将来商品支付。这样我们实际上避开了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分 析,而直接将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统一起来了。 实际利率 MA N O M B NB 现在商品 S S I I I rB r A S S I 现在商品 图 11—5 - 6 -
上述交换行为如果用国际金融的术语来表达,就可以表述为,甲由于购买现在商品而 造成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帐户的顺差来弥补的,他是商品的净购买者,同时也是证券(对将 来商品要求权)的净出售者。乙则相反,他用贸易帐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帐户的赤字。或者 说他用贸易顺差支持其资本输出。无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的差别促使乙向甲出售现在商 品,并用所获得的资金从甲那里购买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金融证券),如果不存在交易成 本及其他障碍的话,这一过程将一直进行到甲乙的实际利率相等为止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讨论甲乙两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但如果说把这种分析扩展到 到两个国家间的资本流动,那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甲是美国人,乙是日本人,那么分别 把这两个国家所有个人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沿水平方向加总起来,便可以得到两国的总储 蓄曲线和总投资曲线,当然个人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可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 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来代替。这样,我们对甲乙两人的行为所做的分析便可以直接用来解释 美日两国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资本流动的效果 (一)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在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时,我们曾提到,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交易 双方都可以实现比没有交换时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说,资本流动可以带来净利益。现在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净利益是怎样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随着消费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水平也随 之增加(至少在未达到消费饱合点之前是如此),但总效用增加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也就是 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在几何图形上,这一现象表现为,总效用曲线在其上升阶段 斜率越来越小(如图11-6)。现在我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一国的消费完全取决于本国 的产出,并且消费倾向是稳定的,那么出多时消费也多,产出少时消费也少,也就是说,消 费水平在各个时期随产出的波动而波动。 总效用 B C2每一时期的消费 图11-6
上述交换行为如果用国际金融的术语来表达,就可以表述为,甲由于购买现在商品而 造成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帐户的顺差来弥补的,他是商品的净购买者,同时也是证券(对将 来商品要求权)的净出售者。乙则相反,他用贸易帐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帐户的赤字。或者 说他用贸易顺差支持其资本输出。无交换条件下的实际利率的差别促使乙向甲出售现在商 品,并用所获得的资金从甲那里购买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金融证券),如果不存在交易成 本及其他障碍的话,这一过程将一直进行到甲乙的实际利率相等为止。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讨论甲乙两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但如果说把这种分析扩展到 到两个国家间的资本流动,那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甲是美国人,乙是日本人,那么分别 把这两个国家所有个人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沿水平方向加总起来,便可以得到两国的总储 蓄曲线和总投资曲线,当然个人生产可能性边界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可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 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来代替。这样,我们对甲乙两人的行为所做的分析便可以直接用来解释 美日两国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二、资本流动的效果 (一) 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在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时,我们曾提到,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交易 双方都可以实现比没有交换时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说,资本流动可以带来净利益。现在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净利益是怎样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随着消费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水平也随 之增加(至少在未达到消费饱合点之前是如此),但总效用增加的速度却越来越慢,也就是 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在几何图形上,这一现象表现为,总效用曲线在其上升阶段, 斜率越来越小(如图 11—6)。现在我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一国的消费完全取决于本国 的产出,并且消费倾向是稳定的,那么出多时消费也多,产出少时消费也少,也就是说,消 费水平在各个时期随产出的波动而波动。 总效用 Tu B A2 A A1 O C1 C C2 每一时期的消费 图 11—6 - 7 -
在图11-6中,横轴表示单位时间内(如1年)的消费水平,纵轴表示总效用水平 Tu为总数用函数。那么,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时,根据我们的假设,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该国的消费较低,如图7-6中的OC1,而在经济情况较好的时期,该国的消费水平较高,如 图11-6中的OC2。这样,两个时期的效用水平分别为C1A1和C2A2。如果我们把两个时期 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那么这两个时期该国消费者的平均总效用水平为(C1A1+C2A2) 根据平面几何的简单原理我们知道,如果C是线段C1C2的中点的话,那么(C1A1+C2A2) 2=CB。也就是说,不存在资本流动时,两个时期所实现的平均效用水平为CB 现在假设存在国际资本流动,那么两国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就可以平抑消 费水平在不同时期的波动。例如,如果经济不景气,那么该国便可以借入资金,即出售将来 商品以换取现在商品,从而使消费水平保持在OC,这样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就为CA:如 果经济高涨,那么该国就可以借出资金,即出口现在商品并进口将来商品,这样也可能使其 消费水平保持在OC,总效用同样也是CA。因此,不论产出量如何波动,两个时期的平均 效用水平都为CA,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不浃CB相比,高出BA部分。因此,BA便 是资本流动使效用水平提高的量,也就是资本流动带来的净利益。当然这里我们是从静态的 观点着眼,强调经济波动时通过资本流动而将消费稳定在一个静止的水平。当我们讨论动态 过程时,上述结论仍是有意义的,那就是说当消费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时,稳步增长要 比有波动的增长更可取 (二)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的流动自然是从报酬率较低的国家流动到报酬率 较高的国家。因为决定一种要素价格的是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所以说资本流动的过程必然 是资本从边际产量较低的国家流动到边际产量较高的国家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决定 资本边际产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本的丰裕程度。那么资本从较丰裕的国家或地区流向较稀缺的 国家或地区是如何影响资本的边际产量的呢?回顾一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这个问题便迎 刃而解。在没有要素流动的情况下,通过商品的流动可以间接的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如 果生产要素可以直接流动,那么流动的结果自然是使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这一过 程将使世界总产出水平提高,当然消费的可能性也就因此而提高,这是资本流动的所带来的 福利水平提高的基本原因。我们用图11-7说明这一过程的机理
在图 11—6 中,横轴表示单位时间内(如 1 年)的消费水平,纵轴表示总效用水平, Tu 为总数用函数。那么,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时,根据我们的假设,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该国的消费较低,如图 7-6 中的 OC1,而在经济情况较好的时期,该国的消费水平较高,如 图 11—6 中的 OC2。这样,两个时期的效用水平分别为 C1A1 和 C2A2。如果我们把两个时期 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那么这两个时期该国消费者的平均总效用水平为(C1A1+C2A2) /2。根据平面几何的简单原理我们知道,如果 C 是线段 C1C2的中点的话,那么(C1A1+C2A2) /2=CB。也就是说,不存在资本流动时,两个时期所实现的平均效用水平为 CB。 现在假设存在国际资本流动,那么两国通过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交换就可以平抑消 费水平在不同时期的波动。例如,如果经济不景气,那么该国便可以借入资金,即出售将来 商品以换取现在商品,从而使消费水平保持在 OC,这样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就为 CA;如 果经济高涨,那么该国就可以借出资金,即出口现在商品并进口将来商品,这样也可能使其 消费水平保持在 OC,总效用同样也是 CA。因此,不论产出量如何波动,两个时期的平均 效用水平都为 CA,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不浃 CB 相比,高出 BA 部分。因此,BA 便 是资本流动使效用水平提高的量,也就是资本流动带来的净利益。当然这里我们是从静态的 观点着眼,强调经济波动时通过资本流动而将消费稳定在一个静止的水平。当我们讨论动态 过程时,上述结论仍是有意义的,那就是说当消费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时,稳步增长要 比有波动的增长更可取。 (二) 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的流动自然是从报酬率较低的国家流动到报酬率 较高的国家。因为决定一种要素价格的是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所以说资本流动的过程必然 是资本从边际产量较低的国家流动到边际产量较高的国家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决定 资本边际产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本的丰裕程度。那么资本从较丰裕的国家或地区流向较稀缺的 国家或地区是如何影响资本的边际产量的呢?回顾一下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这个问题便迎 刃而解。在没有要素流动的情况下,通过商品的流动可以间接的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如 果生产要素可以直接流动,那么流动的结果自然是使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这一过 程将使世界总产出水平提高,当然消费的可能性也就因此而提高,这是资本流动的所带来的 福利水平提高的基本原因。我们用图 11—7 说明这一过程的机理。 - 8 -
投资国资本 受资国资本 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 P 资本存量 图11-7 在图11—7中,我们假定投资国和受资国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的报酬完全由资本 的边际产量决定: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O1为投资国的原点,O2为受资国的 原点:横轴表示两国的资本存量,纵轴表示各自的资本边际产量。O2O2的距离表示两国的 总资本存量。图中的MN曲线表示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这条负斜率的曲线同时也 代表这个国家的资本需求:mn是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它与MN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Q量的资本生产O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生产 O2mUQ单位的产量。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QT,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QU,前者 低于后者。由此引发资本从投资国向受资国的移动,当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达到相等时,资 本流动过程便停止。这时有SQ资本从投资国流向受资国,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同为 SP=O1E=O2e。 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与资本流动前两国 总产量相比,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总产量净增加了PUT。这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 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产出水平。投资国的国内产量虽然减少,但其国民收入却增加 了SPwQ,大于其产值损失SPIQ。同时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PWU。这说明通过资本 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有机会分享这一净福利增量。 当然资本流动过程也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随着资本的 流出,投资国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下降,而受资国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上升,这使得两国的劳动 受到与资本相反方向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投资国的资本收益增加会增加其国 民收入,但这部分资本收益是汇回国内还是用于国外追加投资,这对本国的福利水平也有不 同的影响
投资国资本 边际生产力 受资国资本 边际生产力 n e d m O1 S Q O2 T W U P D E N M 资本存量 图 11—7 在图 11—7 中,我们假定投资国和受资国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的报酬完全由资本 的边际产量决定;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O1 为投资国的原点,O2 为受资国的 原点;横轴表示两国的资本存量,纵轴表示各自的资本边际产量。O1O2 的距离表示两国的 总资本存量。图中的 MN 曲线表示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这条负斜率的曲线同时也 代表这个国家的资本需求;mn 是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它与 MN 具有同样的性质。 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 O1Q 量的资本生产 O1MTQ 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生产 O2mUQ 单位的产量。投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 QT,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为 QU,前者 低于后者。由此引发资本从投资国向受资国的移动,当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达到相等时,资 本流动过程便停止。这时有 SQ 资本从投资国流向受资国,两国的资本边际产量同为 SP=O1E=O2e。 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 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 O2mPS。与资本流动前两国 总产量相比,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总产量净增加了 PUT。这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 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产出水平。投资国的国内产量虽然减少,但其国民收入却增加 了 SPWQ,大于其产值损失 SPTQ。同时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 PWU。这说明通过资本 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有机会分享这一净福利增量。 当然资本流动过程也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随着资本的 流出,投资国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下降,而受资国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上升,这使得两国的劳动 受到与资本相反方向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投资国的资本收益增加会增加其国 民收入,但这部分资本收益是汇回国内还是用于国外追加投资,这对本国的福利水平也有不 同的影响。 - 9 -
(三)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动 用相对价格原理对资本流动的解释,资本流动的合理性及利益来源在于资本流动可以 提要世界范围内资本的边际产量,但这种分析是以交易过程不存在风险和成本为前提的。因 此当观察现实中所发生的情况时,很容易为下列一些问题所困扰:相对价格上体现出来的比 较优势最终是以利率差别的形式来起作用的,既然利率差别是资本流动的原因,那么一个直 接的推论便是,资本的流动将使这种差别缩小直至消失,但实际情况却是,虽然世界各国间 存在着资本流动,但其利率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根据相对价 格机制,我们容易解释资本从报酬率(通常用利率表示)较低的国家流向报酬率较高的国家 因此,我们所能解释的是资本单向流动。但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却是,当一部分美 国人把钱借给欧洲人的同时,另一部分美国人可能正从欧洲人那里借线,换言之,现实生活 中存在着大量的各国间资本相互流动的现象。看来,尽管相对价格原理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资 本流动的某一方面是有意义的,但它没有对现实中的一切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在上述困扰我们的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可以在原有框架内得到解决的。资本流 动没能使各国间资本的报酬率完全均等化,就象国际贸易并没有使各国商品的价格完全均等 化一样,这是因为存在着交易成本的缘故。另外对资本流动来说,风险也起着重要作用。简 单说来,虽然各国间存在着利率差别,但如果这种差别在投资者看来不足以补偿交易成本和 风险的话,资本就不会简单地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则需要引入新的分析方法来回答,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就是资产 组合分析法,资产组合的分散化可以成为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除了投资的收益,投资者还关心投资的风险。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来说, 收益的增加或风险的降低都会使他享有更高的效用水平。因此,我们解释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就不仅需要从收益率的高低去寻找原因,而且还可以从对风险方面的影响上去寻找对国际投 资的解释。 从一个例子入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西方人常说这样 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精明的投资者也往往不把所有的预算都投 于一种金融资产上,就象有的带现金出差的人不把所有的钱放在一只口袋里一样。现在我们 假设一个投资者打算将100美元投资于金融资产。他可以投资于资产Ⅹ或资产Y。当然这 两种资产都是有风险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这两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都相同。每一种 资产的年收益率都是20%,然而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只有50%,另有50%的可能性是分 文不收,换言之,每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只有10%。如果这位投资者将他所有的100美 元全部投资于一种资产X或Y,那么他的预期收益便是10美元,因为他得到20美元和 分钱得不到的可能性都是50%。但假如说,他将100美元分别投资于X和Y(各50美元), 即同时购买两种金融资产,那情况就不同了,现在他的预期收益仍将是10美元,但收益的 不确定性却大为降低。投资于两种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他有望获得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 两种资产都不带来收益,那么他的收益为0:二是一种资产带来收益而另一种资产不带来收 益,那么他的收益将是10美元:三是两种资产都给他带来收益,那么他的收益是20美元
(三)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动 用相对价格原理对资本流动的解释,资本流动的合理性及利益来源在于资本流动可以 提要世界范围内资本的边际产量,但这种分析是以交易过程不存在风险和成本为前提的。因 此当观察现实中所发生的情况时,很容易为下列一些问题所困扰:相对价格上体现出来的比 较优势最终是以利率差别的形式来起作用的,既然利率差别是资本流动的原因,那么一个直 接的推论便是,资本的流动将使这种差别缩小直至消失,但实际情况却是,虽然世界各国间 存在着资本流动,但其利率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根据相对价 格机制,我们容易解释资本从报酬率(通常用利率表示)较低的国家流向报酬率较高的国家, 因此,我们所能解释的是资本单向流动。但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却是,当一部分美 国人把钱借给欧洲人的同时,另一部分美国人可能正从欧洲人那里借线,换言之,现实生活 中存在着大量的各国间资本相互流动的现象。看来,尽管相对价格原理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资 本流动的某一方面是有意义的,但它没有对现实中的一切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在上述困扰我们的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可以在原有框架内得到解决的。资本流 动没能使各国间资本的报酬率完全均等化,就象国际贸易并没有使各国商品的价格完全均等 化一样,这是因为存在着交易成本的缘故。另外对资本流动来说,风险也起着重要作用。简 单说来,虽然各国间存在着利率差别,但如果这种差别在投资者看来不足以补偿交易成本和 风险的话,资本就不会简单地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则需要引入新的分析方法来回答,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就是资产 组合分析法,资产组合的分散化可以成为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除了投资的收益,投资者还关心投资的风险。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来说, 收益的增加或风险的降低都会使他享有更高的效用水平。因此,我们解释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就不仅需要从收益率的高低去寻找原因,而且还可以从对风险方面的影响上去寻找对国际投 资的解释。 从一个例子入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西方人常说这样 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精明的投资者也往往不把所有的预算都投资 于一种金融资产上,就象有的带现金出差的人不把所有的钱放在一只口袋里一样。现在我们 假设一个投资者打算将 100 美元投资于金融资产。他可以投资于资产 X 或资产 Y。当然这 两种资产都是有风险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这两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都相同。每一种 资产的年收益率都是 20%,然而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只有 50%,另有 50%的可能性是分 文不收,换言之,每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只有 10%。如果这位投资者将他所有的 100 美 元全部投资于一种资产 X 或 Y,那么他的预期收益便是 10 美元,因为他得到 20 美元和一 分钱得不到的可能性都是 50%。但假如说,他将 100 美元分别投资于 X 和 Y(各 50 美元), 即同时购买两种金融资产,那情况就不同了,现在他的预期收益仍将是 10 美元,但收益的 不确定性却大为降低。投资于两种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他有望获得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 两种资产都不带来收益,那么他的收益为 0;二是一种资产带来收益而另一种资产不带来收 益,那么他的收益将是 10 美元;三是两种资产都给他带来收益,那么他的收益是 20 美元。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