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王祎楠,张欣蕊,朱恩卓等:红白车轴草叶片、白板差异与海拔关系 红车轴草斑宽/斑高随海拔变化 y=-0.0873X+45261 R2=08238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 海拔 图4不同海拔下白车轴草斑高/斑厚对比 3.2.2变异和老化 观察和量化分析均发现车轴草的厚度占整个白斑比例随海拔升髙而增大。直接观察发 现这种现象使得车轴草叶片白斑面积增大,在红车轴草中特别明显。红、白车轴草白斑对 叶片抵御紫外线有一定帮助。1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海拔下紫外线强度高,导 致红、白车轴草白斑面积增加以适应紫外辐射的胁迫 而对于同一物种而言,另外两种特征值在不同海拔中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环境 改变对叶片形状和白斑轮廓没有特别的影响。在两种植物中,叶片形状和白斑轮廓本来就 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海拔的改变对这两方面没有显著或者定向的影响,因此无显著差 距 在测量中发现红、白车轴草中均有一些发黄、褶皱、变得凹凸不平的老化叶片上没有 白斑。同时在吉林发现,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如湖泊边的沙滩上或者马路边烟尘多雨水少 的地方)处的白车轴草叶片缺乏白斑的比例较高(目测)。猜测红、白车轴草叶片上的白 斑可能是某种生长过程中逐步产生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叶片表皮中积累某种物质导致。当 生长环境恶劣或者叶片老化时,这种消耗能量产生的累积物质减少甚至无法累积,使得叶 片上白斑消失甚至生长环境恶劣植株的叶片难以产生白斑。这需要进行解剖车轴草叶片, 但这一点是实习后才想到,由于时间场地和材料的限制,无法做这个实验验证。希望以后 能有机会 33反思 由于在青云梯神农顶和小龙潭所呆时间较短,且活动范围小,导致采样量较少,最后 每组仅选取叶片20枚,且其中一组仅有五枚叶片数据为完全有效。数据较少导致最后得 到数据的准确性可能较低,实验无法确保具有重复性。而且2830m处红车轴草采样量很少。第 2 期 王祎楠,张欣蕊,朱恩卓等:红白车轴草叶片、白板差异与海拔关系 11 图4 不同海拔下白车轴草斑高/斑厚对比 3.2.2 变异和老化 观察和量化分析均发现车轴草的厚度占整个白斑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直接观察发 现这种现象使得车轴草叶片白斑面积增大,在红车轴草中特别明显。红、白车轴草白斑对 叶片抵御紫外线有一定帮助。1 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海拔下紫外线强度高,导 致红、白车轴草白斑面积增加以适应紫外辐射的胁迫。 而对于同一物种而言,另外两种特征值在不同海拔中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环境 改变对叶片形状和白斑轮廓没有特别的影响。在两种植物中,叶片形状和白斑轮廓本来就 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海拔的改变对这两方面没有显著或者定向的影响,因此无显著差 距。 在测量中发现红、白车轴草中均有一些发黄、褶皱、变得凹凸不平的老化叶片上没有 白斑。同时在吉林发现,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如湖泊边的沙滩上或者马路边烟尘多雨水少 的地方)处的白车轴草叶片缺乏白斑的比例较高(目测)。猜测红、白车轴草叶片上的白 斑可能是某种生长过程中逐步产生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叶片表皮中积累某种物质导致。当 生长环境恶劣或者叶片老化时,这种消耗能量产生的累积物质减少甚至无法累积,使得叶 片上白斑消失甚至生长环境恶劣植株的叶片难以产生白斑。这需要进行解剖车轴草叶片, 但这一点是实习后才想到,由于时间场地和材料的限制,无法做这个实验验证。希望以后 能有机会。 3.3 反思 由于在青云梯神农顶和小龙潭所呆时间较短,且活动范围小,导致采样量较少,最后 每组仅选取叶片 20 枚,且其中一组仅有五枚叶片数据为完全有效。数据较少导致最后得 到数据的准确性可能较低,实验无法确保具有重复性。而且 2830m 处红车轴草采样量很少。 y = -0.0873x + 452.61 R² = 0.823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斑宽/斑高 海拔 红车轴草斑宽/斑高随海拔变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