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是怎样起作用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些作用是否还能归属正义?①诸如此类 的问题,从立法者到管理者、从学术界到普通民众,己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及建议,可谓 众说纷纭。因此有必要通过更为精确的实证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一阶段性总结和前瞻性展望。 就户籍制度的理论研究而言,以往研究基本在二元结构论的框架下,讨论户籍制度改革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或是探讨户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技术性问题,这些研究主要建立在常识性认知 和一般性推理之上,在分析户籍制度的整体社会影响以及呼吁改革方面,己取得一些积极效应。 但是,户口与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有何联系?如何从户籍制度变迁角度去认识中国社会转 型?中国社会结构究竞哪些己经变化了,哪些还没有,以及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变迁的效应又 怎样?对这些重要的社会学理论问题的回答,以往的户籍制度研究则较少涉及。而且在己有的 研究中,经验研究尤其是以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细化的实证研究更为少见。因此, 从社会分层与流动以及社会转型的理论视角、立足于经验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将会有助于人 们更深入、更精确地认识户籍制度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差别,以及差别是怎样造成的。基于经验 研究的发现和理论认识,将会增加人们改造这一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并提供改造这一制度的策 略、路径和方法。 理论和假设 在关于户籍制度与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机制以及社会结构转型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中,一 种较为流行的理论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论。如蔡昉提出,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其形 成与相关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户籍制度对城市劳动力就业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相反, 对农村劳动力则具有排斥作用。②还有一些经验研究提出,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关系存在着户 籍差别,城市工和农民工在工资、保险和工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户口的作用在 30%左右。③而肖文韬则在其研究中指出,户籍制度实际上并没有阻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大量农民工进城的事实就是证据,因此户籍制度并未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起保护作用。根据统计 数据分析,肖文韬提出必要工业化人口与年度工业化人口的差异比率过高,就业形势严峻是阻 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因素。④ 此外,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社会影响问题,美国一些学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户籍 制度造成了l949年后中国的“社会空间等级”(social spatial hierarchy)现象。⑤户籍制度通过 对异地户口迁移的管制,使得不同社会空间的差别得以固化和凸现。如果仅仅有区域间经济发 展的不均衡,并不一定造成社会差别,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自由迁移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从而可以平衡和消解部分社会差别。但是,如果异地迁移权被剥夺,区域发展不均衡就变成了 社会空间差别,因为户口在发展较滞后地区的人,难以在较发达地区获得发展机会。 在关于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的社会学理论中,无论是单位再分配论、市场转型论还是 ①参见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②参见蔡防、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③参见姚先国、普赖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④参见肖文韬:《户籍制度保护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吗?》,《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3期。 ⑤在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等级性社会差别。 Cheng Tiejun Mark Selden,"T he Origins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China s Hukou System,"The Chi- na Quarterly.vol.139(Sept.1994).pp.645-668.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是怎样起作用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这些作用是否还能归属正义? ¹ 诸如此类 的问题, 从立法者到管理者、从学术界到普通民众, 已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及建议, 可谓 众说纷纭。因此有必要通过更为精确的实证研究, 对这些问题做一阶段性总结和前瞻性展望。 就户籍制度的理论研究而言, 以往研究基本在二元结构论的框架下, 讨论户籍制度改革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或是探讨户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技术性问题, 这些研究主要建立在常识性认知 和一般性推理之上, 在分析户籍制度的整体社会影响以及呼吁改革方面, 已取得一些积极效应。 但是, 户口与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有何联系? 如何从户籍制度变迁角度去认识中国社会转 型? 中国社会结构究竟哪些已经变化了, 哪些还没有, 以及变迁是如何发生的, 变迁的效应又 怎样? 对这些重要的社会学理论问题的回答, 以往的户籍制度研究则较少涉及。而且在已有的 研究中, 经验研究尤其是以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细化的实证研究更为少见。因此, 从社会分层与流动以及社会转型的理论视角、立足于经验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 将会有助于人 们更深入、更精确地认识户籍制度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差别, 以及差别是怎样造成的。基于经验 研究的发现和理论认识, 将会增加人们改造这一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并提供改造这一制度的策 略、路径和方法。 理论和假设 在关于户籍制度与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机制以及社会结构转型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中, 一 种较为流行的理论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论。如蔡昉提出, 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其形 成与相关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其中, 户籍制度对城市劳动力就业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 相反, 对农村劳动力则具有排斥作用。º 还有一些经验研究提出, 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资关系存在着户 籍差别, 城市工和农民工在工资、保险和工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其中户口的作用在 30% 左右。» 而肖文韬则在其研究中指出, 户籍制度实际上并没有阻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大量农民工进城的事实就是证据, 因此户籍制度并未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起保护作用。根据统计 数据分析, 肖文韬提出必要工业化人口与年度工业化人口的差异比率过高, 就业形势严峻是阻 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因素。¼ 此外, 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社会影响问题, 美国一些学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户籍 制度造成了 1949 年后中国的 / 社会空间等级0 ( social spatial hierarchy) 现象。½ 户籍制度通过 对异地户口迁移的管制, 使得不同社会空间的差别得以固化和凸现。如果仅仅有区域间经济发 展的不均衡, 并不一定造成社会差别, 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自由迁移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从而可以平衡和消解部分社会差别。但是, 如果异地迁移权被剥夺, 区域发展不均衡就变成了 社会空间差别, 因为户口在发展较滞后地区的人, 难以在较发达地区获得发展机会。 在关于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的社会学理论中, 无论是单位再分配论、市场转型论还是 # 150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1 期 ¹ º » ¼ ½ 参见陆益龙: 5超越户口: 解读中国户籍制度6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参见蔡昉、都阳、王美艳: 5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6 , 5经济研究6 2001 年第 12 期。 参见姚先国、普赖清: 5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6 , 5经济研究6 2004 年第 7 期。 参见肖文韬: 5户籍制度保护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吗?6, 5中国农村经济6 2004 年第 3 期。 在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之间, 存在着资源配置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等级性社会差别。 Cheng Tiejun & Mar k Selden,÷T he Orig ins and So cial Consequences o f Chinaps Hukou Sy 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 vo l. 139( Sept. 1994) , pp. 645) 66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