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下面是实验时所用的公式: 基圆直径: d=d'cosa 齿轮分度圆直径:dz 齿轮齿顶圆直径:d。=d+2(h。+x)m 齿轮齿根圆直径:d/=d-2(。+e'-x)m 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后:s=+2 xntan@ 2 式中x为变位系数,其值应满足关系:X≥h。一三 当h。=1a=20°时,:mm=17 x≥17 17 则齿条的径向移动距离为xm 四、实验步骤 1.绘制标准齿轮 (1)在图纸上作中心线。按基本参数m=25m、2=8、a=20°、h。=1、c'=0.25(或 m=20mm、z=8、Q=20°、h。=1、c=0.25)分别绘制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及基圆(一 般只画半个圆即可)。 (2)将超出齿顶圆图纸留下1皿的余量后剪去,然后通过圆环(及螺钉)把图纸加紧 在圆盘上,并注意使图纸中心与圆环中心重合。 (3)调整刀具使其中心线与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其与齿轮的齿根圆相 切)即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 (4)切制时,首先将齿条推至左边(或右边)极端位置用于推动齿条使其移动。每移 动一格则用笔沿齿条轮廓在图纸上画下该齿廓在齿坯上的投影线,直到形成2一3个完整 的齿轮图形为止。此过程中要注意轮坯上齿廓的形成过程。 (5)观察所得的齿廓是否有根切现象,找出原因,以便进行变位 2.绘制变位齿轮 按上述位置把齿条刀退后(远离齿轮中心)距离m(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 -17-三.17-8).然后按标准齿轮相同方法绘出2~3个齿即可· (xm1717下面是实验时所用的公式: 基圆直径: d =d`cos b α 齿轮分度圆直径: d=mz 齿轮齿顶圆直径: d =d+2(h * a + a x )m 齿轮齿根圆直径: d =d-2((h * +c * - f a x )m 齿轮分度圆上的齿后:s= 2 πm +2 x m tan α 式中 x 为变位系数,其值应满足关系: x≥h * a min min z − zz 当 h * a =1 α =20°时, z =17 min ∵ x ≥ 17 17-z 则齿条的径向移动距离为 x m 四、 实验步骤 1.绘制标准齿轮 (1)在图纸上作中心线。按基本参数 m=25mm、z=8、α =20°、h * =1、c * =0.25(或 m=20mm、z=8、 a α =20°、h * a =1、c * =0.25)分别绘制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及基圆〔一 般只画半个圆即可〕。 (2)将超出齿顶圆图纸留下 1mm 的余量后剪去,然后通过圆环(及螺钉)把图纸加紧 在圆盘上,并注意使图纸中心与圆环中心重合。 (3)调整刀具使其中心线与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其与齿轮的齿根圆相 切)即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 (4)切制时,首先将齿条推至左边(或右边)极端位置用于推动齿条使其移动。每移 动一格则用笔沿齿条轮廓在图纸上画下该齿廓在齿坯上的投影线,直到形成 2 一 3 个完整 的齿轮图形为止。此过程中要注意轮坯上齿廓的形成过程。 (5)观察所得的齿廓是否有根切现象,找出原因,以便进行变位。 2.绘制变位齿轮 按上述位置把齿条刀退后(远离齿轮中心)距离 xm(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 ( x max = 17 17 − z = 17 − 817 ).然后按标准齿轮相同方法绘出 2~3 个齿即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