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枃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 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 (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 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 (3)质孑泵出后,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回到内膜内侧,这就形成内膜外侧质子(H+)浓度高于内侧,使膜內带负电荷, 膜外带正电荷,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侧质孑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这两种跨膜梯度是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电势, 是质子回到膜内的动力,称质子移动力或质子动力势。 (4)一对电子(2e)从NADH传递到O的过程中共有3对H十从膜内转移到膜外。复合物工、Ⅲ、Ⅳ着质子泵的 作用,这与氧化磷酸化的三个偶联部位一致,每次泵出2个H 5)质子移动力是质子返回膜内的动力,是ADP磷酸化成ATP的能量所在,在质子移动力驱使下,质子(H+)通 过FFo-ATP合酶回到膜内,同时ADP磷酸化合戚ATP。 第五章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酶:Q酶是參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 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 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变枃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孑的枃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 变构调节。 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孑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9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 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 (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 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 (3)质子泵出后,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回到内膜内侧,这就形成内膜外侧质子(H+)浓度高于内侧,使膜内带负电荷, 膜外带正电荷,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侧质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这两种跨膜梯度是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电势, 是质子回到膜内的动力,称质子移动力或质子动力势。 (4)一对电子(2eˉ)从 NADH 传递到 O2 的过程中共有 3 对 H 十从膜内转移到膜外。复合物Ⅰ、Ⅲ、Ⅳ着质子泵的 作用,这与氧化磷酸化的三个偶联部位一致,每次泵出 2 个 H 十。 (5)质子移动力是质子返回膜内的动力,是 ADP 磷酸化成 ATP 的能量所在,在质子移动力驱使下,质子(H+)通 过 F1F0-ATP 合酶回到膜内,同时 ADP 磷酸化合戚 ATP。 第五章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 酶:Q 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 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 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 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 变构调节。 6.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